第1769章,天子不好當啊

弘治皇帝一邊看也是一邊微微點頭。

相比起以前的那些大臣來,還是劉晉用的順手,而且做事也更有規劃性和前瞻性。

如果是劉健當內閣首輔,那麼他基本上根本就不會想着去搞什麼基建之類的,頂了天也就是修下河堤防止黃河氾濫什麼的。

沒辦法說在站在整個國家長遠發展的角度和層面,充分利用大明現在的有利形勢來好好的規劃整個國家的發展。

他們的思想觀念還是留在以前的那種天子垂拱而治、無爲而治、仁義道德、以孝治國的理念和犯愁上,只是空談, 至於說具體的該如何去治理好一個國家來,他們是很難拿出一個好的辦法和方法來。

就像以前,明知道國庫空虛,他們也是始終拿不出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因爲在他們的思想觀念之中,除了多徵稅之外就是節流了,而徵稅在他們的印象之中往往就是民不聊生, 至於節流, 那也是天子節流,和他們這些當臣子的是沒有什麼太大關係的。

故而有問題,他們也是無法解決,或者是根本就無法站在更高的層次,更長遠的角度去想辦法解決問題。

他們所能夠做的就是祖制、祖制,又或者是就如同八股文一般,在四書五經之中尋找治國之道。

劉晉就不一樣了,總是能夠想出好的辦法來解決眼下的問題,又能夠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以及整個大明利益的層面去思考和解決問題。

劉晉從來都不會勸弘治皇帝要勤儉節約什麼的,甚至於劉晉還覺得弘治皇帝應該要注意休息,所以早朝要推遲, 每週只上五天班, 節假日要多放假什麼的。

不僅僅天子,整個大明上下都應該是如此,人人都要注意休息, 勞逸結合, 所以纔有了大明的休沐法典。

同時劉晉也是知道天子的事情多, 所以內閣在奏疏的審理上, 將那些拍馬屁、問好之類的奏疏統統打回去, 將這一類官員貶到偏遠地區去當官,天天問好、拍馬屁什麼的,你不累,天子都累了。

還有那些賣弄自己才華的,本來百來字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非要寫個幾千字,又長又臭,懶婆娘的裹腳布一般,純粹就是浪費內閣大臣和天子的事情。

像明朝有一個刑部主事官員茹太素給朱元璋上了一個奏疏,朱元璋讓人去讀這個奏疏,整整讀了三個小時還不到一半,關鍵是還沒有到正題上面,該說你文采好呢,還是說你文采號呢。

這一類官員,那也是必須要貶斥的,該貶就貶,該罵就罵, 浪費內閣大臣和天子的時間,這不是浪費整個大明的寶貴財富嘛。

所以劉晉進入內閣之後, 朝廷上下的奏疏數量就以可怕的速度銳減, 以前的時候,弘治皇帝一天要批上千的奏疏,多的時候甚至於有幾千。

這些奏疏基本上都垃圾,官員們拍馬屁、問安的,互相檢舉打小報告的、彈劾官員的、讓弘治皇帝勤儉節約的、提醒弘治皇帝納嬪妃的、還有寫詩詞給皇帝欣賞想借此獲得提拔升遷的、還有一些即便是沒事做也要來皇帝面前打卡的,比如有些官員實在是沒什麼可奏的就寫自己管轄內有婦人拾金不昧、有百歲老人什麼之類的。

這一點明朝可能相對還好一些,因爲明朝的文人們有時候講究一個風骨二字,有些拍馬屁的奏疏實在是不能多寫,不然會被其他官員笑話的。

但是在蟎清的時候就不一樣了,特別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各種各樣的拍馬屁的奏疏多如牛毛,以至於雍正皇帝每天最多的時候要看7000多道奏疏,批閱的字數超過起點最牛的讀者了。

在我們看來,奏疏這樣重要的東西,那肯定都是設計到國家大事的,談論的也應該軍國政務之類的大事。

但事實上,奏疏往往都是變成了拍馬屁、問安、互相檢舉打小報告,變成了官員們在皇帝這裡打卡的一種方式了。

聰明人很多,講究着天天寫寫奏疏什麼的上去,在皇帝這裡刷刷存在感,有什麼機會的時候,自然會想到自己,這樣升官發財就更快了。

結果就是累死天子。

當皇帝遠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樣舒服,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其實是非常大的。

首先來說,這自然是祖宗的基業了,這老祖宗打下來的江山傳到了你的手中,你是不是要好好治理好國家了,這樣才能夠將這份基業給一直傳承下去。

單單是這來說就已經將絕大多數的天子給壓的要變的勤勉起來,不勤勉都不行,因爲這對不起祖宗傳下來的江山。

其次就是天子集中了天底下所有的權力和尊榮,看着這個位置的人多着呢,你如果不勤快點,是不是就會容易被人給謀朝篡位了?

而自古以來謀朝篡位之後,伱這個前皇帝是不是都難逃一死?順帶着連累整個皇室宗親什麼的,你能夠不勤快點,不上心點?

還有,這江山如果不好好治療的話,百姓民不聊生、農民起義四起的話,你是不是又要擔心改朝換代了?

可以說這個國家的內憂外患都壓在你的身上,當皇帝可沒有那麼舒服的。

這還是國家大事,還有各種各樣的家事也是足以讓你傷透腦筋。

像後宮的妃子們彼此爭風吃醋了,你本來只是想要好好休息、休息的,結果這些後宮的女人一個個如狼似虎,都恨不得榨乾了你。

張口閉口都是要你保重龍體,然後又恨不得榨乾了你,你說這龍體能好嗎?

還有皇帝雖然天天播種,你卻是發現自己竟然子嗣很少,還不如普通老百姓的張三和李四,張三和李四就一個老婆,人家生了十幾個孩子。

你後宮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的,結果卻是隻有幾個兒子,關鍵是很多時候,皇子都很容易夭折,你總是覺得有問題,一查才知道,是後宮妃子們彼此之間都在拼命的下黑手所導致的。

等皇子們稍微長大了,你很快有發現,他們一個個都在爭着、搶着的想要當皇帝,兄弟反目成仇,大臣們又各自站隊,似乎好像都在等着你掛掉了一樣。

這些家事又讓你身心疲倦、心力交瘁,你看似風光無限,高高在上,可是誰又能夠知道你其實早就已經累的不行了。

所以皇帝不好當,累的很。

弘治皇帝是深有體會的,以前這些大臣天天叫自己保重龍體,可是該上奏疏的一樣上奏疏,有事沒事都要來打卡,知道自己勤奮,那字都還要多寫一些,賣弄下文采,刷刷存在感。

保重龍體要多休息、少操心,可是他們卻始終沒有辦法解決大明所存在大問題,內憂外患,怎麼能夠休息的下,少操心的來?

說到底,這些大臣們啊,都是嘴上說的漂亮,實際行動的卻是很少、很少,一個個只想着自己升官發財的事情,哪裡會管天子過的舒服不舒服,管國家的生死存亡之類的。

還是劉晉爲替自己着想,解決大明上下存在的諸多問題,國庫有錢了,軍隊強大了,國家富裕了,百姓有吃有喝生活富足了,他這個皇帝纔可以真的輕鬆下來。

連奏疏經過內閣之後,到了弘治皇帝這裡之後,每天的奏疏也就只剩下幾十道了,弘治皇帝以前每天都看奏疏到深夜。

現在嘛,每天下午的時候,一兩個小時就看完了,剩下的時間是自己鍛鍊下身體也好,陪陪張皇后一起去看看自己的那些寶貝孫子也好。

又或者是去京城球場看看球賽、看看戲、聽聽曲什麼的都是可以的,小日子過的自然就舒服,操心的少了,身體都更好了,現在天天都要拉着張皇后造人,精力旺盛的很,這身體才叫好。

用劉晉的話來說,天子和朝中的大臣每天應該思索的是在國家的層面上去思索長遠發展和規劃的問題,而不是天天忙着去問安和看奏疏上面,又或者是聽着大臣們在哪裡互相的你舉報我,我又舉報你之類的,互相攻訐之上。

這些純粹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又毫無意義,對國家也沒有什麼用處。

天子和大臣們的時間,應該是思索國家的大事,規劃國家的大事上,做真正有益於天下的大事和長遠的規劃上。

很顯然,劉晉就是這樣去做的,也是這去規劃的。

這才當了內閣首輔沒有太久的時間,現在就已經開始去規劃整個大明長遠的發展方向了,過了劉晉的手,弘治皇帝是看不到各種各樣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是不需要大臣們天天的來問安之類的,

弘治皇帝需要的是思索着大明的未來,思索大明長遠的發展和規劃。

現在這份大搞基建的奏疏和規劃也是如此,以國家計劃的形勢來制定出基礎建設規劃,同時調整大明各地的均衡發展,鞏固大明的邊疆地區,爲大明的長遠發展做出規劃和部署。

PS:有沒有想回古代當皇帝的?

第507章,激動的倭王第634章,牛耕田第433章,屁股決定腦袋第335章,才子雲集第1898章,想和談沒那麼容易第967章,掃黑除惡2第829章,囂張的葡萄牙人第1675章,人手奇缺第145章,皇帝都眼紅了第1868章,黃金和探險第1784章,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第670章,都是自己造的孽第56章,環境?森林?第926章,南洋的奴隸第671章,你們這是自己斷了自己的路啊第2233章,第一架飛機第1563章,未來要面對的人口問題第935章,老百姓對更好生活的嚮往第1848章 ,金山和銀山第449章,甘蔗大豐收第1573章,運河開通,日進萬金第329章,劉晉是個大忽悠第363章,價格戰第1720章,驚豔亮相第928章,西域、河中的秋天(加餐)第243章,第一站第1399章,亂哄哄的火車站第1120章,猶太人的打算第1110章,迅猛發展的蓬萊城第1591章,讓人大失所望第1163章,大佬們都不淡定了第2015章,守舊派翻身第1714章,以前的窮你們無法想象第335章,才子雲集第1683章,最終還是牽扯到當官的第377章,先遣隊第219章,有貓膩第1975章,完全不一樣的世界第2191章,編寫新的全球史第921章,大明的秋收之遼東篇大豐收第949章,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第230章,判若兩人的弘治皇帝第806章,天底下可沒有後悔藥吃第1980章,彭氏木業第1995章,偷雞不着蝕把米第1494章,西班牙的盟友第650章,移民遼東(還盟主咖啡大魔王的債)第2045章,此事當慎重第1405章,新的時尚與潮流第1601章,老劉,老劉,我是老朱第1927章,提到新學就氣第1552章,單月稅收破億第1169章,招工第323章,生意火爆第1385章,儒生的衝擊第2169章,火爆的電話第2237章,人爲什麼而活着?第780章,聖人之心第72章,以工代賑第428章,天子震怒第1825章,第一站天津第1081章,蒸汽船的難題第2274章 ,故人西辭第1596章,關於血脈第1340章,放風箏第1151章,叛徒的下場第2248章 ,足夠大明帝國吃幾百年第470章,堅決不能去當兵第576章,草原上的城鎮第2054章,天子一怒流血千里第1203章,大明鍾第1006章,弘治十六年第1451章,得罪了世界第二強國第1387章,愈演愈烈第1513章,波斯灣是個好地方啊第435章,義務兵役制度第1225章,胡獻的野心第1725章,暢銷的煤油和汽油第573章,真心便宜第502章,一把利刃第1315章,新官上任第454章,楊大郎回家第16章,請客吃飯第1958章,瘋狂斂財的寺廟第1077章,想要休假的劉晉第399章,大明的第一份報紙第1880章,大慶油田第877章,開眼看世界第1305章,第一例剖腹產第1115章,利益之爭第1008章,天子會爲我報仇雪恨第77章,有些東西是別人學不走的第2082章,殺一儆百第1074章,恩情易忘,耳光纔會讓人牢記第589章,朱秀,出列第932章,壟斷白奴買賣第912章,又是一個劉晉第755章,寧王朱宸濠第1548章,錢不知不覺之中就不見了第1696章,內燃機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