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6章,結婚的一不動和兩轉

“鐘錶店?”

走着、走着,劉晉來到一處鐘錶店,整個鐘錶店裝潢的看起來就非常的高大上,全落地窗的玻璃窗戶,從外面就能夠看到裡面的場景。

整個兩層的樓房裡面,即便是白天都點上了鯨油燈,還不是煤油燈,各種各樣的懸掛式鐘錶,還要櫃檯裡面的一片片鐘錶,看起來就非常的時尚而潮流。

店裡面的人也是非常多,而且還都是以年輕人爲主,一對對小夫妻、小情侶什麼的,在一起購買手錶。

劉晉走了進來,很是隨意的逛起來。

老闆謝景良年紀已經四十多歲了,多年來做生意早就已經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僅僅只是看了一眼李晉,頓時就知道眼前這個人非富即貴。

這一身的衣着打扮看起來似乎好像很普通,但是謝景良一看就知道這是上好的蜀錦做的衣服,上面的刺繡之類的也都是蘇揚名家之手。

這腰間佩戴的玉佩,那也不是一般的貨,帝王綠的翡翠玉佩,單單是這一塊玉佩都可以在京城這邊換上好幾套房子了。

而且劉晉的氣度也是極爲不凡,一看就是久居上位者的人才能夠養出的拿着氣度。

所以謝景良也是趕緊親自過來笑着說道:“這位貴人有什麼需要嗎?”

“我隨便看看。”

劉晉笑着點點頭說道。

“貴人,好貨都在二樓,這一樓都是一些普通的貨,可能入不了您的眼。”

謝景良笑了笑繼續說道。

“沒事,我其實就是隨便看看,您忙您的。”

劉晉笑了笑說道。

“好嘞,您有吩咐的話,隨時說一聲。”

謝景良一看,也是連忙點頭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再仔細的看看劉晉,他應該不是來買手錶的,這樣的人是不會缺少一塊手錶的,而且即便是買,肯定也是去朱雀街這邊的鐘錶店,哪裡的手錶貴,質量也更好。

劉晉仔細的看,也是仔細的聽。

可以看的出來,手錶現在是非常受歡迎的東西,購買的手錶的人很多,生意很不錯。

關鍵是手錶這東西,其實並不便宜,即便是現在的手錶已經有很多便宜的貨了,但至少也是需要好幾兩銀子才能夠買到一塊手錶。

如果是大明鐘錶商行生產出來的手錶,最便宜的都要幾十兩銀子才能夠買得到,貴的幾千兩、上萬兩銀子都是要的。

像劉晉身上就帶了一塊懷錶,是徐婉兒送給劉晉的,花了幾萬兩銀子呢,已經到了鐘錶的天花板了。

眼前這個鐘錶店的手錶,都是種地當初的手錶,售價普遍在十幾兩銀子左右,並不是大明鐘錶商行出產的手錶,是其它一些鐘錶商行生產出來的。

質量、做工和品牌自然是都不如大明鐘錶商行的,價格也是親民的很。

不過對於普通的老百姓來說,這個鐘錶依然是屬於奢侈品,最便宜的手錶都要將近10兩銀子,這足夠普通的工人不吃不喝的幹兩個月了。

好一點的手錶要幾十兩銀子,這就夠普通老百姓幹上一年的時間了,所以現在賣的最火的手錶,其實就是十幾兩銀子左右的手錶。

“老闆,這買手錶的人很多啊。”

劉晉找到了謝景良說道。

“不瞞貴人,小店的生意還是不錯的,特別是這馬上要過年了,結婚的人多,這買手錶的人就更多了。”

謝景良笑了笑說道。

“這結婚和買手錶有什麼關係?”

劉晉想了想問道。

“當然有關係了,現在我們京津地區啊,這結婚啊講究一不動和兩轉。”

謝景良連忙說道。

“一不動和兩轉?”

劉晉聽完,更是傻眼了,這結婚還有什麼一動兩轉的,自己怎麼沒有聽說過。

“所謂一動和兩轉啊,這一動指的是房產,要有自己的房子,兩轉是指自行車和手錶,現在京津地區,這結婚啊,你要是沒有這三樣東西啊,都不好使,小姑娘的還真不一定嫁你,或者是隻能夠去買歐洲女奴來當老婆了。”

謝景良看看劉晉,對方好像是真的不知道的樣子,也是詳細的解釋起來。

“哈哈,原來如此~”

劉晉聽完頓時就煥然大悟了,接着也是忍不住感嘆起來。

這自古以來都沒有變啊。

想想後世結婚,似乎好像而已差不多吧,從一開始的縫紉機加手錶,慢慢的到自行車加電視,再到後來的摩托車加冰箱什麼的,到了21世紀之後就是房子加車子了,很多地方甚至於還要極其豐厚的彩禮,還有五金之類的。

什麼六斤六兩、八斤八兩,萬紫千紅一片綠之類的,在後世也是極爲流行的,因爲特殊的歷史原因,女孩少,結婚競爭壓力大,各種各樣奇葩的事情就層出不窮。

“難怪來這裡買手錶的人都是年輕人啊,原來這都是爲了結婚啊。”

劉晉一邊笑也是一邊直搖頭。

“可不是嘛,現在的年輕人要求可高着呢,沒有自行車肯定是不行的,這上下班都不方便,手錶是面子問題,房產則是爲了小兩口的生活。”

謝景良笑着點頭道。

“那現在彩禮、聘禮什麼的得要多少的數?”

想了想,劉晉又問道。

“彩禮和聘禮的話,我們僅僅地區現在一般都是至少要100兩銀子左右了,當了,我們京津地區的人嫁女兒現在都是虧本的,收100兩銀子的彩禮和聘禮,至少也是要雙倍返回去的。”

“大戶人家嫁女兒的話,那就牌面就大了,各種各樣的金銀珠寶什麼的至少也要弄個好幾大車子的。”

“而且往往還要陪嫁汽車、房產、店鋪什麼的,至於那些豪門貴族之類的,那就更不能比了,股票、莊園、種植園、農場、工廠、商行什麼的,都是有的,娶一個豪門千金小姐,那是真的陪嫁千斤黃金的。”

謝景良一聽,也是連忙說道。

京津地區的老少爺們啊,度量都是很大的,其實都是爲了個面子,即便是普通的老百姓,要彩禮、聘禮什麼的,也是爲了面子上好看,東西要多,隊伍要長。

然後又再雙倍的以嫁妝的形式再返還回去的。

這豪門嫁女兒的話,那牌面就大了。

“原來如此。”

劉晉聽完也是一下子就明白了。

想想自己當初娶徐婉兒和李貞,她們陪嫁的嫁妝也是非常的龐大,琳琅滿目的一大堆東西,金銀珠寶、玉石翡翠、珊瑚瑪瑙珍珠瑪瑙之類的,都是一箱子、一箱子的帶過來。

最近豪門嫁女兒什麼的,那都是血虧的。

沒辦法,京津地區的人都這樣,爲了女兒在婆娘有地位,這嫁妝是絕對不能少的,少了就要讓人笑話了,面子是一定要撐起來的。

“這樣其實也挺好的。”

劉晉想了想說道。

想想後世,因爲彩禮過高、要求過高,多少人即便是扒光了父母的錢袋子也娶不起媳婦,而城裡面呢,幾百萬的大齡女光棍。

她們本身的要求都比較高,再加上毒雞湯盛行,故而結婚的人很少,生孩子的更少,這離婚率也高。

說到底這樣的社會其實是畸形的社會,爲什麼結婚就一定要買房買車?

難道夫妻兩個就不能靠自己的雙手去奮鬥、去努力?

還有這結婚一下子要那麼多的彩禮,這是賣女兒還是做買賣呢?

年輕人的壓力太大了,都結不起婚,生不起孩子,再加上毒雞湯盛行,講究享受和及時行樂,離婚率又極高。

這樣的社會肯定是會逐漸的走向衰敗的,最終也會失去希望和未來。

連孩子都不願意生,還有什麼未來和希望?

現在的大明,在這方面依然還是很傳統的,彩禮這東西可以要,但是竟然要雙倍的還過去,這個面子就不好撐起來了。

當然了,現在大明男女比例是比較平衡的,甚至於可以說是女多男少,因爲有大量的從歐洲、西亞、中東過來的女奴,數量非常的龐大,估計着都要數百萬的女奴生活在大明的土地上。

還有來自朝鮮和倭國的女人也不少,因爲是大明的藩屬國,大明對她們的吸引力還是非常大的,在遼東這邊就有很多的朝鮮女人當小妾的,在南洋、琉球這邊則是有很多的倭國女人。

她們成爲了大明人的小妾、丫鬟、僕人等等,一定程度上讓大明的男少女多情況更嚴重一些,但好在大明是可以納妾的,所以總體來說,男女比例是平衡的。

但平衡歸平衡,結婚的要求依然也是緊隨時代變化,又是房又是自行車和手錶的,壓力還是有點大的。

ps:這樣的大明大家喜歡嗎?

第656章,朝鮮商行第173章,弘治皇帝的怒火第1697章,強勁的內燃機第1289章,差點氣死的張氏兄弟第1117章,斯拉夫人的危機第1027章,愛琴海海戰第856章,一路往西第2199章,起步艱難的藩國第2243章 ,大變樣的黃土高原第1831章,淞滬奇蹟第908章,我們不僅僅有鎧甲,還有火槍第1461章,連學都不去學,你怎麼知道不行?第1883章,還是現在的世道好第2005章,這日子過的舒服啊第998章,巨大的變化第2270章 ,再次回到大明第2183章,別鬧,賞你幾個美人第2255章 ,限制海外藩國 殖民地的工業發展第995章,倫敦條約第364章,考察鹽市第1515章,天理何在?第221章,要命還是要銀子第564章,超級火爆的銷售第1890章,驚恐的奧斯曼帝國第1837章,天之崖澳洲第1235章,外來入侵者的歷史第506章,你不夠資格第1036章,埃爾津詹協議第2097章,豐收的煩惱第2043章,真的有小冰河期?第1978章,嶄新的樓房第1404章,成了寡婦村第747章,奴隸市場第2105章,登基大典的事情第1744章,要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第1806章,大明的春耕2第2231章,風靡西班牙的電影第1565章,謝遷退隱第1135章,漲、漲、漲第487章,琉球的巨大潛力第461章,新舊力量之間的首次對碰第1688章,傳統讀書人都要瘋了第695章,瓊州第193章,認知的改變第2023章,煩躁的弘治皇帝第1978章,嶄新的樓房第1254章,太可怕了第184章,大明上國第1635章,前往東方的達芬奇第2121章,萬國來朝3第696章,後黎王朝第232章,君王一怒流血千里第701章,清理地方豪強和土司第1024章,千金市骨(加餐)第281章,都準備看笑話第2180章,金榜題名時,電話都打爆了第1582章,背叛者第1416章,還是有人做的很不錯第833章,果阿的蜀王第559章,淘金第1287章,弘治二十年第1249章,奧斯曼帝國使臣第1276章,祖上冒青煙第2136章,大明式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1671章,家鄉的味道第1560章,多納妾多生孩子第963章,無爲而治的時代過去了(加餐)第1924章,大明的民族融合2第1824章,這是好事啊第823章,攻打河中地區第470章,堅決不能去當兵第1382章,這個兩腳車我投了第1403章,掃路匪惡霸,打擊黑店第1269章,軍火大單第489章,火鍋配辣椒第803章,總有人去背鍋的第1857章,農奴們的新年第1147章,多方戰爭第2179章,新的評分制度第508章,心情各不相同第1941章,海外殖民地和藩國的制度第1869章,寬厚仁慈的弘治皇帝第1251章,阿里帕夏的日記第902章,大明後期保障商行第1046章,克里米亞韃靼人第1372章,成了傳奇第1923章,大明的民族融合第1570章,大明建築工程學院第65章,百姓苦第791章,弘治皇帝一定是故意的第1941章,海外殖民地和藩國的制度第256章,捕鯨第1484章,大明的冬天南雲篇第683章,你們侵犯了我大明的土地第215章,張氏兄弟要造船第1725章,暢銷的煤油和汽油第945章,釀酒和養殖業第1152章,鬥牛士的劍第1510章,着急的南方資本第171章,神器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