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思想之爭

朱厚照語出驚人,他對於劉健等人將這個水泥放在防禦上面是極爲不認同的,在他看來,再堅固的城堡也會有攻破的一天。

他所信奉的法則是漢武大帝的‘寇可往,吾亦可往’,用後世的經典話來說那就是進攻纔是最好的防禦。

有了水泥這樣的神器,完全可以將草原給逐步蠶食掉,而不是修建起高牆大城用來被動的防禦。

“殿下,此意何解?”

劉健一聽,知道朱厚照這是不認同自己的觀點,想了想也是問道。

其他人也是紛紛看向朱厚照,想要看看這個大明儲君能夠有何高見。

“我大明擁有千里海疆,萬里邊疆,如此廣袤的疆域,如果只是一味的想着被動防禦的話,敵人總是能夠找到漏洞攻入進來。”

“這萬里長城雖然雄威、高大,有了萬里長城的保護,我們是相對更安全了一些,但是自古以來,我中土神州並沒有因爲有了這萬里長城就真正的高枕無憂過,相反歷史上有多次神州淪陷,神器落入異族之手,這就足以說明防禦只是一時之計,並不能真正的禦敵於國門之外。”

朱厚照沉吟一番,迅速的整理下自己的語言,緩緩開口說道。

聽到朱厚照的話,弘治皇帝、劉健、謝遷、李東陽等人也是微微點點頭,從秦始皇修建萬里長城開始,這萬里長城雖然起到了一定的防禦作用。

但是歷史上的歷朝歷代,這外患就從來沒有斷絕過,甚至於還有多次外族佔領中原大地的事情,特別是元朝,那更是如此,這就說明有了萬里長城並不能真正高枕無憂。

“在我看來,這萬里長城不僅僅沒有祈禱防禦外敵的作用,相反它還大大的消磨了我們炎黃子孫的鬥志和進取心。”

“因爲有萬里長城的存在,所以我們相信能夠高枕無憂,以至於沉迷於享受,沒有任何的憂患意識,最終導致了神州淪陷,生靈塗炭。”

“這水泥用來修建萬里長城自然是非常合適的,它造價低廉、使用方便,又不怕風吹雨打,經久耐用,有此神器,我們足以輕鬆的修建起更加浩大宏偉的萬里長城。”

“但是如果我們僅僅只是想着利用萬里長城來防禦的話,我們的後代子孫還是會重蹈歷史上的覆轍。”

朱厚照的話也是讓在場這些人紛紛沉默,大家都是飽讀史書之輩,對於歷朝歷代的歷史自然是再清楚不過了,清楚的知道朱厚照所說的並不是沒有道理。

“那以殿下之言,此物該如何利用?”

謝遷想了想問道。

現在已經不是討論這水泥的問題了,等於是變相的討論起這大明對外的策略來了,大明自從土木堡之變後,軍力衰弱,再也沒有了進攻草原的能力,所以一直以來都是以防禦爲主,歷代先王全部都在積極修築長城用來防禦。

當然這也是跟文人掌權有關,文臣極力排斥、打壓武將勳貴,以至於明朝軍力迅速衰退,進攻是不可能再繼續進攻了,只能夠選擇被動的防禦,這是很無奈的一個現實,但也算是符合大明的國情。

“長城還是要繼續修的,有了長城的防禦,我們進可攻、退可守,佔據了主動權。”

朱厚照想了想說道。

“這水泥本就是用於修築城牆的神器,自然是要發揮出它的長處來。”

“但有了這水泥,我們完全可以將一條條這樣的大道修築到草原之中,再修建一個個城堡,以城堡爲據點,逐漸將整個草原逐步的進行分割、蠶食,最終將草原變成我大明的萬里牧場,自然從此之後再無憂患。”

聽到朱厚照的話,弘治皇帝的眼睛微微一亮,自從他當皇帝一來,他每年都要爲小王子南下的事情煩惱。

一到冬天的時候,這小王子就必定領軍南下,在中原大地上大肆的燒殺搶掠,每一次都要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有時候甚至於還敢朝着京師這邊襲來,幻想下能不能再次佔據這神州沃土。

弘治皇帝很想狠狠的修理這些猶如豺狼一般的韃靼,但是往往都是有心無力,明朝軍隊的戰鬥力實在是太渣了,依託城池防禦還能夠抵擋一二,這要是出去野戰的話,基本上都是有去無回。

現在聽到朱厚照的話,仔細想一想或許真的還是有可能的,依靠水泥修築起來的兼顧城堡,再加上這寬敞的水泥馬路,或許真的可以慢慢的蠶食掉整個草原。

相比起弘治皇帝臉上的喜色,劉健、謝遷、李東陽三人則是互相對視一下,身爲文人,他們的立場自然還是站在文人的立場。

奉行的自然還是文人的治國之道,這皇帝就應該以仁德治國,至於這區區外患,有了水泥這個神器,以後自然是高枕無憂,根本就不應該想着去蠶食草原,主動招惹豺狼。

更何況這草原乃是苦寒之地,遠不如中原大地的富庶和繁華,又何必勞民傷財的去佔領,縱然是佔領了,這草原又不能種糧食,只能夠放牧牛羊,又沒有什麼太大的用處。

三人的臉上都微微露出了苦笑和無奈的神情,弘治皇帝還是很聽他們的話,這朱厚照現在才如此之小就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並且看起來似乎還自己的藍圖和構想。

將來等到他君臨天下的時候,怕又是武將勳貴們崛起的時候,這好不容易纔打壓下去,有了現在衆正盈朝的局面。

而且現在弘治皇帝似乎也對武將勳貴有了新的看法,每每有什麼事情也是會諮詢下這英國公張懋的意見,這也是讓幾人心急如焚,但卻又無可奈何。

這大明雖然是文臣掌權,但是皇帝的權威自然是無可置疑的,如果皇帝真的要做什麼事情,他們即便反對,皇帝依然還是有很多的辦法來實現自己的想法。

劉健、謝遷、李東陽三人沿着這條蜿蜒的公路看過去,一直看到盡頭,想要看到未來到底會如何發展。

第1章,開局連把刀都沒有第783章,不一樣的劉晉第1542章,關於餅的問題第1457章,四海學子第1381章,兩腳車?第166章,萬木匠第2246章 ,野生動物的天堂第855章,這是好事第297章,沒有缺口第663章,晉商(加餐,四千字大章)第798章,朝野上下都很急第1851章 ,黃金洲的趣聞第1946章,農業社會的財富增加和積累第2220章,奧斯曼帝國的工業化道路第492章,遠征倭國第1820章,電氣時代似乎很快了第620章,大國的自信第1762章,勝利者的悠閒小日子第847章,越演越烈第383章,一個不留第925章,文化上的認同纔是最牢固的第1792章,摩托車第780章,聖人之心第2166章,大明人的辦法真管用第292章,傻鹿第1642章,思想和個性的解放第882章,又是狀元遊街時(下)第750章,驅逐出去第225章,弘治皇帝的思索第353章,不算不知道第782章,打破思想的束縛第1448章,海盜們的打算第357章,看不到銀子總是不踏實第164章,堆放如山第41章,收徒第500章,血戰到底第1680章,要因地、因時制宜第1476章,要你命第620章,大國的自信第780章,聖人之心第1780章,萬里長江,險在荊江第309章,狼煙四起第956章,大明的人口數據第2224章,全球化經濟第1688章,傳統讀書人都要瘋了第1902章,我們奧斯曼帝國不是誰都可以欺負的第97章,簡直就是兒戲第553章,劉姥姥進大觀園第749章,鬧事的波斯人和中東人第450章,雪糖第893章,移三族第453章,其實是打廣告的第1890章,驚恐的奧斯曼帝國第688章,連文官們也變了第1878章,林海雪原第1225章,胡獻的野心第312章,撤兵第1557章,四方之物皆匯於大明第721章,眼睛都紅了第1470章,選的是治國之才第1773章,外面的世界第1486章,大明的冬天南洋篇第1722章,死命忽悠第2085章,來自大明的廉價糧食第1287章,弘治二十年第2121章,萬國來朝3第1627章,堅船利炮纔是未來的主流第1484章,大明的冬天南雲篇第1054章,非常不爽第857章,編戶爲伍第728章,大明遊記天津篇第1194章,魯班獎第575章,葡萄牙人第888章,腸癰第2066章,人生要有目標,朝廷要有方向1第1540章,資本的兩面性第227章,葫蘆裡面到底賣的是什麼藥第725章,終於回來了第165章,肉管夠第64章,就是便宜第838章,鄙視鏈第1553章,又陪着皇帝微服私訪第1346章,我們大明最厲害的是火器第802章,發兵西域第2045章,此事當慎重第1439章,黃雀在後第2066章,人生要有目標,朝廷要有方向1第1853章,黃金洲大平原第1756章,上帝之鞭第1940章,前往南非殖民地第225章,弘治皇帝的思索第1902章,我們奧斯曼帝國不是誰都可以欺負的第737章,就回本了?第792章,草原人口問題第91章,無色玻璃可是好東西第728章,大明遊記天津篇第2056章,實幹出人才啊第1676章,試點改制第975章,商人的天堂第632章,不一樣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