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軍費開支從內帑出

聽到弘治皇帝的問話,劉健和李東陽也是沉思起來。

廢除軍戶制度,實行義務兵役制度,再開辦軍校,建立強軍,毫無疑問這一切顯然是不符合文官集團的利益。

對於文官集團來說,他們還是更喜歡現行的制度,兵權在皇帝手中也沒有關係,其實其他的什麼也沒有改變。

現行制度下,註定了這些武將勳貴集團想要重新崛起是很難的,始終也無法和他們這些文官集團相抗衡。

但是廢除軍戶制度,實行義務兵役制度,還要建立軍校,這就完全不一樣了,在這一套全新制度下,先不說大明的武將勳貴會不會崛起的問題了。

按照屁股決定腦袋的理論說,身爲既得利益者文官集團本能就應該要反對這種新的制度,因爲新的制度會產生不穩定的因素,對他們的既得利益產生衝擊。

而且開辦軍校的這個提議,讓他們兩個本能就覺得很害怕,武將勳貴集團一直以來玩不過這些文官集團,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武將勳貴集團當中學識淵博的人很少,很多都是大老粗,不像這些文官集團的人,一個個都是科舉考試走出來的。

另外學校都是用來傳承的,儒家能夠有今天的地位,說到底還是重視教育和傳承,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

反觀武將的傳承上,一般都是父傳子,家族相傳,各種各樣的兵書之類的根本就沒有傳承開來,只掌握在極少數人手上。

所以很多時候,歷朝歷代的武將基本上都是野路子,屬於那種在實戰當中不斷成長起來的將才,而不是靠着傳承一代又一代培養出來的將才。

現在開辦軍校,這意味着這個軍校以後就可以大規模的傳承、培養將才,自然而然慢慢的就可以和文官集團相抗衡了,這絕對是嚴重損害了文官集團利益的。

“陛下,臣以爲廢除軍戶制度不妥~”

沉思良久,劉健緩緩的開口,接着他又補充道:“軍戶制度是我大明軍制的根本,一旦貿然廢除的話,必然會引起劇烈的波動。”

“另外實行義務兵役制度,極有可能會很難募集到足夠的兵員,民間有句話,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實行義務兵役制度下,民衆極有可能會逃兵役,不願意去服兵役。”

“其二,義務兵役制度下,以服役四年來說,一個青壯勞動力服兵役四年的時間,家中缺少勞動力的情況下,可能會連生活都過不下去。”

“第三,實行義務兵役制度,必然比現在的軍戶制度要耗費錢財,而我們朝廷的國庫一直以來都非常的空虛,根本就不可能支持起幾十萬大軍完全脫離生產。”

劉健表示了反對,他也是非常犀利的一下子就看出了義務兵役制存在的一些問題。

弘治皇帝聽完,也是微微點點頭,這義務兵役制度確實是很不錯,但這幾個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的話,那必然是會實行不下去的。

“張懋,你怎麼說啊?”

弘治皇帝看向張懋,這改制方案是張懋提出來的,自然還是由張懋來說比較好。

“軍戶制度是必須要廢除的,我想劉公應該是很清楚軍戶制度已經糜爛,已經完全無法肩負起保家衛國的責任,也已經失去了作戰能力。”

“不廢除軍戶制度,縱然是再如何去改,我們大明的軍隊也會始終如此,縱然是我們這一次打贏了草原人,在過幾年,他們還是一樣會繼續南下。”

“所以必須趁着這段時間,該軍制,打造一支強大的軍隊出來。”

張懋想了想緩緩的開口說道。

“至於劉公所說的這些問題,我們也是可以想辦法來解決的。”

“第一個募集不到足夠兵員的問題,因爲我們實行的是義務兵役制度,所以當兵是一種義務,從全國範圍內來募集兵員,縱然是有人逃兵役,我們依然也是可以募集到足夠的兵員,硬性規定每一個縣,每一個府必須募集到多少兵員來。”

“當然了,大家之所以不願意去當兵,那是因爲現在軍制下,我們大明的軍戶非常的貧困,吃不飽飯、穿不暖衣服,又沒有社會地位,自然人人都不想當兵。”

“但是秦朝的時候,秦朝實行軍功制度,人人都爭着去當兵,甚至於當兵都還要擠破腦袋才能行。”

“這其中的原因,想必劉公和李公也是清楚的,說到底還是利益的問題。”

“實行義務兵役制度,當兵只需要當四年,並不會世世代代都當兵,也不需要一輩子當兵,再加上我們可以適當的給予補貼,比如當兵四年,總共給予二十兩銀子的補貼。”

“再加上如果有人當兵,那麼可以免費四年、五年的稅賦、徭役來,另外退伍之後,還可以到地方的衙門當捕快之類的。”

“我想這一套政策下來,絕對不會說招不到人,對於當兵的人來說,家裡的生活也可以有保障,退伍之後也能夠有個安排。”

“最後一個關於開支的問題。”

張懋事先就已經和劉晉關於這個義務兵役制度討論了很久,方方面面的內容都討論清楚了,所以面對劉健的問題,他是應答如流,幾乎想都不需要就知道該如何去回答。

“實行軍戶制度,朝廷確實是可以節省很多的開支,但是將一支強軍變成農民,朝廷的開支是減少,可是同樣的,我大明的軍隊戰力也是削弱了,以至於草原人屢屢南下劫掠,肆意燒殺搶掠。”

“實行義務兵役制度,毫無疑問,開支肯定會急劇增長,以現在我們大明國庫的情況來看,肯定是難以維持的。”

說到軍費支出方面,張懋並沒有表示反對,而是給出乾脆的承認,新的軍制下,大明朝廷的軍費開支會增長很多。

“想要打造一支強軍,就必須要捨得花銀子投入其中,有付出纔會有回報。”

“所以在開支方面,臣以爲還是需要陛下您的內帑來承擔。”

說到這裡,張懋很是無奈的說道。

大明朝廷的財政是真的非常拮据,國庫都可以窮的餓死老鼠了,指望大明朝廷來增加軍費開支,那簡直難上加難,即便是能夠增長一些,那也是灑灑水,根本就沒有任何作用。

所以思來想去,劉晉這邊也是覺得這軍費開支這一塊,還是由弘治皇帝的內帑來承擔比較合適。

弘治皇帝現在有錢,有錢的很,如果算是朱厚照的產業,他們父子兩個絕對是大明現在最大的資本家,也是最有錢的人。

跟着劉晉置辦的諸多產業,隨便一個都是下金蛋的母雞,即便是最不賺錢的,也是開辦最早的西山煤業,現在一年也能夠給弘治皇帝帶來幾十萬兩銀子的利潤。

至於像大明第一銀行、密雲鐵廠、長蘆鹽場、天津水泥廠、天津港口、天津造船廠、還有玻璃廠、紡織廠等等一系列的產業,隨隨便便一個一年都可以給弘治皇帝和太子帶來幾百萬兩銀子的收入。

另外還有出海捕魚的船隊,出海經商的船隊,這些也都非常賺錢,特別是出海經商的船隊,每一次往返倭國和朝鮮,都能夠賺上百萬兩銀子。

僅僅是從這裡就可以知道現在的弘治皇帝和朱厚照是何等的有錢了,上次弘治皇帝可以一口氣拿出一百五十萬兩銀子出來,同時還在大明第一銀行裡面存了幾百萬兩銀子,由此可見弘治皇帝的富裕了。

弘治皇帝用內帑來養大明的軍隊,那是絕對沒有任何的問題,一年花個大幾百萬兩銀子下去,弘治皇帝也能夠承受得住。

甚至於再將來,隨着投資的產業越來越多,同時對外擴張,經商的範圍越來越大,在海外建立殖民地、開採金礦等等。

弘治皇帝內帑的收入還會更多,到時候一年賺幾千萬兩銀子,花個千萬兩銀子來養大明軍隊也是很輕鬆的事情。

“從內帑出?”

弘治皇帝、劉健、李東陽三人一聽,頓時就吃驚的說道。

“對,從陛下的內帑出。”

張懋鄭重的點點頭說道。

“這…”

弘治皇帝一聽,頓時就有點不高興了,這內帑是皇帝的小金庫啊,這養軍隊竟然從皇帝的小金庫出,似乎有點說不過啊。

雖然現在的弘治皇帝也很有錢,但是養軍隊可不是一件小事,開支非常的龐大,更重要的是年年都需要開支,要一支養下去才行。

這也就意味着,一旦軍改之後,這大明軍隊的所有開支都從皇帝內帑出的話,那弘治皇帝的內帑收入每年至少來說都必須要足夠維持軍隊的開支。

現在雖然賺了點銀子,但是長遠來說,能不能一直都賺錢,這還是一個未知數,這可是一個沉重無比的包袱,弘治皇帝可不敢一口答應下來。

“如果從內帑出的話,倒是可以,陛下的內帑據說都已經堆滿了銀子。”

李東陽笑了笑點點頭說道。

你不是要改軍制嗎?

要廢除軍戶制度嗎?

可以啊,實行義務兵役制度很耗費錢財,國庫空虛,根本就難以支撐,你想要改軍制,那就從你皇帝的小金庫出銀子好了。

只要你皇帝願意出這個銀子,那我們是沒有意見了。

甚至於李東陽都在想着,如果真的從皇帝的內帑出軍費的話,那以後制定各項開支的時候,這個數字都要儘可能的往大的方向去走。

服兵役不能白服,四年兵役給個幾十兩銀子不算過分吧,單單是這筆開支,就是一個龐大無比的數字。

一個兵四年給二十兩銀子,募集一萬,四年就要給二十萬兩銀子,募集十萬,四年就要給兩百萬兩銀子。

大明如此之大,少說了也要常備個三十萬大軍吧,這四年單單是這筆開支就可以給你算到六百萬兩銀子。

再加上糧食開支又是一個大頭,武器裝備等等之類的,到時候一年不給你整個幾百萬兩銀子是絕對不會罷休的。

“這個主意倒是很不錯,反正陛下也是有銀子的。”

連劉健聽完,也是忍不住點點頭表示支持。

只有弘治皇帝則是黑着臉看着張懋,這軍費開支從內帑出的話,你也說得出口,你這不是把朕往死裡帶的節奏?

好不容攢點銀子,你這是不把我銀子折騰光你就不甘心啊。

“陛下,關於這一點,其實臣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張懋笑了笑自信的說道。

“哦?”

“說來聽聽。”

弘治皇帝黑着臉看着張懋,倒是很想聽一聽這張懋能夠說出個什麼一二三來。

坑皇帝也不帶怎麼坑的啊。

“陛下,按理來說這軍隊開支應該有朝廷國庫來承擔,但是國庫空虛,它根本就沒有辦法支撐起一支強大軍隊的正常開支。”

“除非是我們不像改變現有的軍制,依然延續軍戶制度,否則的話,我們想要改革,想要打造一支強軍,要麼朝廷這邊開徵重稅,增加國庫收入,要麼就想辦法找到辦法來支撐大軍的開支。”

張懋首先非常直接的點出了國庫空虛的情況下,想要做點事情是很難的,特別是設計到軍制改革的這種大事情上面,在現有國庫收入的情況,根本就不可能維持一支強軍的開支。

大明朝廷現在一年也不過不到五百萬兩銀子(資本發展,稅更多了,長蘆鹽場一年交兩百萬),即便是再算是各地徵收上來的糧食、布匹、絹等等之類的。

這些也僅僅只是夠維持朝廷日常的開支,根本就沒有多少銀兩、糧食等用到軍隊上面,自然就沒有辦法打造出一支強軍。

聽到張懋的話,弘治皇帝也是點點頭,朝廷開徵重稅,這現實嗎?

一點都不現實,普通老百姓的稅已經比較重,繼續開徵重稅,老百姓都要活不下去,到時候紛紛揭竿而起,江山都要易主。

至於開徵商稅,這想都不用想。

以前就有人提出要開徵商稅,可是瞬間就被無數的反對聲音給淹沒掉,開徵商稅比收回軍權都要難一百倍、一千倍。

所以如果弘治皇帝想要改軍制,想要打造強軍,在國庫收入沒有辦法增加的情況下,該怎麼辦?

當然是從弘治皇帝自己的內帑出銀子了。

說到底這天下還是你們老朱家的,也就不要分的那麼清楚了。

更何況這軍權收回到皇帝的手中了,這軍費開支是不是也該要從你內帑這邊出?

聽完張懋的話,弘治皇帝微微點頭,他是體會過沒有銀子被懟的感覺。

以前想辦點事情,周經一句話,沒有銀子,弘治皇帝瞬間就泄氣了,想要靠國庫來改革軍制,做夢吧,根本就不現實。

如果自己想要改軍制,建強軍,那就必須要有足夠的銀子,既然國庫不行,那就必須要從自己的內帑出了。

只是如果真的從內帑出的話,那就意味着,以後自己的內帑就必須要有足夠的收入,也就意味着現在的這些產業必須要一支賺錢,而且還要置辦出更多的產業才行,賺更多的銀子才行。

這也就意味着,弘治皇帝是絕對離不開麾下這些產業的,一旦這些產業出現了問題,他就沒有辦法賺到足夠的銀子來維持軍費開支了。

當然,這也是劉晉想到的一個辦法,將皇帝牢牢捆綁在資本主義戰車上的一個辦法,一旦這一條弄成了。

那不管誰當皇帝,他都必須支持資本主義的發展,不然就沒有辦法弄到足夠多的銀子來維持大明的軍隊。

同樣的光靠大明現在的這個市場,它就無法滿足資本的需求,必須要對外擴張,不管是對外貿易也好,還是對外殖民也好,總之就是需要源源不斷的從大明之外的世界獲得足夠的財富才行。

而一旦資本走上了高速發展的道路,劉晉相信大明必然會稱霸整個地球。

“陛下,有句俗話說的好,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這軍費開支從內帑出,大家就都知道,這銀子是陛下您的,是您在養着大明的千軍萬馬,自然而然的這大明的軍隊對陛下您就更加的忠誠。”

張懋這邊想了想又繼續補充道。

這一點上面又說道弘治皇帝的心坎裡面去了,仔細的想一想也是如此。

想要人對你忠心,你就必須給予足夠的好處才行,即便你是皇帝,你也是一樣如此。

想要軍隊對自己中心,這銀子投入進去,也是很自然的道理。

“原來如此,這肯定是劉晉這個臭小子想的辦法,張懋雖然有點小聰明,但是絕對想不出如此妙計出來。”

接着弘治皇帝很快似乎想到了什麼,頓時就笑了起來。

這軍權好不容易收回來了,弘治皇帝其實也怕又被文官集團們給搶回去,可是如果這軍費開支從內帑出,自己養這些軍隊。

一旦將來再出現什麼事情,這文官集團要收回軍權的話,到時候單單是這軍費開支就足夠壓垮國庫。

想清楚了這一點,弘治皇帝一下子就明白了,這些東西啊,肯定不是張懋想出來的。

第2084章,黑死病再次爆發第986章,接弦戰第1551章,沒完沒了的鬧第2030章,砸我們的根,還想我們賣命第226章,兩父子的悠閒時光第300章,建乾清宮第860章,殺戮驅逐土著第2161章,爆賺的軍火武器買賣第105章,成了全村人的焦點第1625章,難怪如此富裕了第334章,本質是官場鬥爭第219章,有貓膩第463章,萬惡的房地產第515章,抵達呂宋第576章,草原上的城鎮第511章,兩種不同的聲音第1438章,聖多美島第61章,製造蜂窩煤第2145章,什麼叫戰鬥民族第1429章,坑你,你還要說謝謝第1284章,大棚蔬菜第198章,慚愧、慚愧第969章,土匪和海盜第914章,切除腸癰手術(加餐)第1578章,大馬士革之戰第1094章,真的很累第1347章,一個都別想跑第466章,年底盤點第1463章,炎黃是所有部族的始祖第1674章,忙碌的順天府第1250章,大明人的富有強大第2000章,大糧倉第366章,鹽這東西第1647章,足球~足球第790章,文官們比武將還好戰了第351章,這不可能第1152章,鬥牛士的劍第254章,土娃進城第1783章,鄱陽湖的好山好水第1888章,當官就是熬啊第2251章 ,產能過剩 經濟危機1第888章,腸癰第1427章,運河進展第984章,射程就是真理第1345章,誰纔是獵物?第2083章,糧食控制世界第630章,各產業年底總結第1460章,新舊之爭第593章,農部第56章,環境?森林?第1424章,江南非能人所不能治第91章,無色玻璃可是好東西第669章,到底得罪了那一尊真神?第1390章,可不要好懶惡勞啊第230章,判若兩人的弘治皇帝第936章,世道好第1047章,大明對東歐的政策第1098章,一家人其樂融融第1940章,前往南非殖民地第1310章,看誰先急第2226章,限制糧食出口第171章,神器水泥第1392章,農人苦,農人累,農人一把辛酸淚第75章,張氏兄弟第1345章,誰纔是獵物?第1718章,弘治皇帝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第1346章,我們大明最厲害的是火器第1349章,向西、一直向西第539章,文官們請戰第1375章,太子選妃第16章,請客吃飯第1393章,機器有沒有用?第605章,弘治皇帝的不滿第698章,勢如破竹第2043章,真的有小冰河期?第1949章,抵達南非第2230章,電影傳播文化第496章,炮擊第1430章,非洲形勢第1951章,日子難過的西班牙人第1166章,傻眼的弘治皇帝第745章,種植園主的好日子第574章,天竺和周圍的世界第1326章,報應不爽第49章,其心可誅第721章,眼睛都紅了第2027章,狂風暴雨第1646章,文武並重纔是興盛之道第1802章,大明人的新年2第129章,早熟的朱厚照第185章,短髮的由來第1833章,寶島琉球第397章,採訪王恩逸第1912章,新時代的青年戀愛第253章,城裡的生活第621章,倭國的謀算第1823章,弘治皇帝要學乾隆?第1926章,電和電風扇第656章,朝鮮商行第224章,思想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