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海納百川

講御史講着、講着就講歪了,言歸正傳,回到朝堂之上。

此時不單單是弘治皇帝對這個御史江子竣不滿,下面的內閣三學士也同樣一個個皺起了眉頭,這御史江子竣就是典型的瘋狗了。

不管和這個劉晉有沒有過節,直接就一口咬上去,給劉晉扣上了妖言惑衆的大帽子,甚至一口就要直接將劉晉給打死。

典型的亂咬人,至於事情的對錯、好壞,對國家有沒有了好處等等之類的全然不顧,逮着人就咬上去。

“陛下,臣以爲,這劉晉所說之話雖然聽起來非常的荒謬怪誕,很多地方都有誇大其詞,但是臣昨夜連夜查閱了相關的史書資料。”

“這劉晉關於我們大明季風氣候的說法還是非常準確,可見並非是完全無的放矢,其中的很多內容對我們大明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劉健作爲內閣首輔也是立刻站了出來,他覺得劉晉還是有才的,這樣年少有才的俊傑,自己還是有必要保護下來,不能讓他被這些瘋狗一樣的御史三言兩語就給害了,讓朝廷白白失去了一個人才。

“嗯,繼續說下去。”

弘治皇帝這才滿意的點點頭,示意劉健繼續說下去。

劉健是弘治皇帝的老師,弘治皇帝的性格、秉性、做事風格等等,劉健都知道的清清楚楚。

他很清楚眼前這個天子,他是一個真正的好人,也是一個真正的好皇帝。

對人很好,縱然是曾經傷害過的仇人,他當了皇帝之後也是放他們一馬;作爲皇帝,他也是一個合格的好皇帝,不僅僅符合了士大夫對皇帝的所有的要求,勤勉政務、廣開言路、遠離小人(太監)親近賢臣、勵精圖治等等,都足以說明他是一個好皇帝。

劉健太清楚自己這個學生爲這個大明帝國的付出,用嘔心瀝血來形容是一點也不爲過。

所以他清楚,當弘治皇帝知道黃金洲這邊有三種高產的農作物之後,他就知道弘治皇帝一定會提起這件事情,並且也是一定會派人前去黃金洲尋找這三種高產的農作物。

對於這個大明來說,沒有什麼事情是比老百姓吃上飽飯更重要了,所有問題的根源也都可以歸咎於此。

只要老百姓能夠吃飽飯,天下就會太平,其它的問題就根本不算問題,都能夠很好的解決,可是一旦老百姓吃不飽飯,那所有的問題都會不斷的爆發出來。

幾千年的歷史,一直在圍繞着這個問題不斷的循環往復,周而復始,始終沒有跳出這個圈圈。

“陛下,這學子劉晉所說的很多地方離我們大明太過遙遠,一直以來我們和這些區域也很少有交流。”

“不過其關於南洋、暹羅、安南地區的描述卻是與史書記載的沒有任何錯誤,所以他所說的其它一些區域,比如黃金洲、澳洲、歐洲、非洲等等或許真有其事。”

“我大明雖爲中土,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然自古以來,海納百川者方爲大,我大明也理當如此。”

劉健年紀雖大,但是中氣十足,聲音非常的洪亮,字字清晰,離得近一點的,甚至於隱隱之間還會覺得自己的震耳。

“海納百川?”

“說得好,我大明就該有這樣的氣度,海納百川成其大,理應多和大明之外的其它區域多多的溝通、交流,一來傳播我中土之的威名,二來也可以學習其它國家、文明的長處。”

聽完劉健的話,弘治皇帝龍巖大悅,不愧是自己的老師啊,真心是說到自己的心坎裡面去了。

“衆卿以爲呢?”

說完,弘治皇帝也是看了看其他人。

“臣支持劉公所言,我大明理當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李東陽站立出來表示支持,其實昨天晚上就已經商量好了。

大家本來是想要說去黃金洲這邊尋找高產的農作物,但這事情不能直接說,必須要先找一堆大道理出來,讓這件事情在大義是絕對正確的,之後再來討論具體的細節時纔會說道引種黃金洲高產農作物的事情。

這叫就是典型的文人做事風格了,什麼事情都要繞一大圈,最後纔會露出真實的目的。

“臣也支持劉公所言,我泱泱大明猶如汪洋大海,納百川而成其大,理當向世界各地宣揚我大明之國威。”

謝遷也是站出來表態。

“臣也支持劉公之言。”

“臣附議~”

文臣們一個個都站立出來,紛紛表示同意,其實大家都看出來了,皇帝和內閣這邊已經達成了默契,能夠讓兩者達成默契的,大家想一想就知道肯定黃金洲的三種高產作物。

這無論是引進黃金洲的高產作物,還是說真的爲了海納百川,又或者是對外宣揚大明國威,既然上面的大佬們都意見統一了,大家自然沒有必要去反對,和老大作對是絕對沒有好下場的。

至於朝堂之上的武將們,則是一個個都非常識趣的眼觀鼻、鼻觀心,從土木堡之變,武將、勳貴勢力被徹底打壓之後,他們就再也沒有自己的主見了,縱然是被皇帝點名發言,那也不過是文臣們的附聲蟲罷了。

“臣反對,我泱泱大明,天下之中心,要什麼有什麼,這法外蠻荒之地不是荒漠就是極寒、疾苦之地,這樣的地方能夠有什麼值得我們大明去學習、交流的?”

“更何況前有鄭和下西洋徒費國力於我們大明沒有一絲一毫的好處,更是滋生了南洋藩國以進貢爲名來騙取我大明錢財,最終不得不停止了下西洋。”

“現在我大明國庫空虛,哪裡來的資金海納百川與世界各地交流,縱然是有錢財,這也是民脂民膏,不能隨意揮霍,利用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切實爲我大明百姓謀福祉才行。”

御史江子竣將滿朝文武大臣都贊成,他忍不住氣的滿臉通紅,非常大聲的表示反對,同時他也覺得自己出名的好機會來了,這大家支持的事情,他如果反對的話,這最能一下子就讓他出名。

他拼命的給幾個督察院的同僚們使眼神,讓他們和自己一道來反對這件事情。

第1395章,王根生買車第468章,弘治十三年第1641章,東西繪畫的碰撞第1492章,攻打阿拉克殖民點第2279章 ,大明鎮海王(大結局)第2198章,梁贊府第1528章,全部閹割第1810章,熱賣的摩托車2第996章,爲什麼要叫香港?第270章,外掛在手,我怕誰?第53章,爲什麼不用煤?第1611章,富饒的西伯利亞第217章,頂不住了第1541章,給他們發錢也是可以促進消費的第1952章,劉達的日常工作第739章,大明等於大象?第321章,金田、銀田第703章,象林布政使司第331章,互相做客第352章,機器的力量第2272章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2第161章,觀星第95章,玩物喪志第781章,新的醫學工具第844章,這是在剝奪普通子弟受教育的權力第1086章,總有人不想過好日子第321章,金田、銀田第1819章,電燈第273章,張懋要賣地第1163章,大佬們都不淡定了第128章,爭論第863章,耕地如此簡單第873章,走上正軌的大明第1章,開局連把刀都沒有第803章,總有人去背鍋的第29章,逛京城第818章,想要擺脫傀儡的馬合木第926章,南洋的奴隸第1120章,猶太人的打算第144章,京城最亮第387章,楊大郎見聞第663章,晉商(加餐,四千字大章)第204章,核心點就是京城第282章,刷題第271章,詩書傳情第1629章,巴黎協議第1141章,倭國人的主要生意第632章,不一樣的新年第34章,黃金洲第929章,大奴隸商人寧王1第1753章,摧枯拉朽第1916章,開明的劉晉第1426章,恐慌的江南士族第1420章,針鋒相對第1833章,寶島琉球第1595章,大明人的生活第1717章,汽車時代即將來臨第1396章,風靡京津第339章,會試第453章,其實是打廣告的第1541章,給他們發錢也是可以促進消費的第1902章,我們奧斯曼帝國不是誰都可以欺負的第437章,軍費開支從內帑出第1778章,來自遠方的信第1219章,比掠奪錢財還要可怕第1422章,該站隊了第1748章,波斯帝國的艱難第1767章,賺錢就夠了第1485章,大明的冬天建祠堂第812章,多試試,有的是機會第959章,劉晉的後門不通第2052章,還是要實幹派的人啊第1238章,羅闍們的打算第2180章,金榜題名時,電話都打爆了第587章,瀋陽之戰(上)第1792章,摩托車第1333章,我厲害吧?第1414章,硬槓第1673章,當皇帝可不是容易的事情第1893章,信息快速傳遞的重要性第722章,西洋聯合商行第1785章,沒本事就換人第1828章,不孝子孫朱佑樘第488章,琉球城模式第621章,倭國的謀算第1303章,爲天下女性,爲萬家孩童第2245章 ,西域第410章,用銀子堆死他們第1082章,對外軍售第1224章,西洋聯合商行的變化第852章,翻身的劉癩子第1850章 ,繁榮的蓬萊城第1683章,最終還是牽扯到當官的第1775章,黑土地的生活第195章,鯨魚第1776章,忙碌的移民署第660章,上天有點不公第129章,早熟的朱厚照第2242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1858章,得民心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