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人與自然

“這森林和植被的作用非常大,森林和植被可以鎖住水,當有洪澇的時候,它可以存儲水,大大的減低洪澇的影響,當有旱災的時候,它也可以釋放出水來,降低旱災的影響。”

“簡單的來說,它就是一個調解器,讓旱澇的影響變小。”

“這森林和植被一旦遭到了破壞,意味着喪失了這種調解的功能,洪澇的時候,大水肆虐的更加厲害,很容易就決堤,淹沒農田。”

“旱災的時候,因爲沒有植被和森林,它就會變的更加的嚴重。”

劉晉繼續說起來,說的有點亂。

不過弘治皇帝、劉健幾人倒是聽得津津有味,似乎再結合自己腦海之中的知識去思考這個問題。

“陝西我去過,而且也確實是見過陝西這邊下暴雨的情景,正如公子所言,暴雨之下,黃土千溝萬壑,泥土全部被沖刷的乾乾淨淨。”

劉健是北方河南人,他以前去過陝西,也親眼目睹過,所以也是開口說道。

“同樣的暴雨,在南方地區,它很難造成什麼影響,因爲南方地區的森林衆多,植被廣袤,再大的雨也不會形成什麼洪災,縱然是有洪災,它的影響也是可以降到最低,自然不會出什麼問題。”

劉晉聽完,點點頭,接着繼續說道:“這北方歷史久,人口多,無論是日常的生活,還是建造房屋、建城,歷朝歷代的戰火等等,都對森林和植被造成了巨大的破壞,當然最大的還是歷朝歷代都鼓勵墾荒,開山爲田。”

“秦漢時期,關中地區還是中心,一直到唐朝,這裡依然還是中心,可是到了現在,關中地區的環境已經完全不行了,它也漸漸的失去了中心地帶的優勢。”

“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爲環境遭到了破壞,人口在不斷的往南遷移,遷移向環境更好的地方。”

聽到這裡,弘治皇帝想了想問道:“這樹木不是自然會生長嘛,它應該砍不完的纔對。”

“這個問題該如何來說呢,這百年樹人、十年樹木,這樹木和人一樣,它都是需要一個成長的過程和時間。”

“一棵合抱之木它成長可能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可是砍掉它僅僅只需要半個時辰的功夫。”

劉晉想了想說道:“可能你們還沒有辦法理解,我想想。”

“有了,我們就已經京城所在的地區來說吧,在我朝建立的時候,這京城周圍的山林都非常的茂盛,各種各樣的參天大樹非常的多,在遷都之前,京城四周的羣山都是萬木茂盛。”

“但是自從遷都到這裡之後,京城人口繁多,現在更是有百萬人口,這上百萬的人口,單單是每天需要用掉的薪柴就非常的龐大,需要燒掉一座座山。”

“到了現在,經過了100多年的時間,京城周圍的這些羣山之中,高大的樹木早就已經被砍伐乾淨,剩下的這些小樹也在以可怕的速度不斷銳減,我估計並不需要太久,再過100多年的時間,京城周圍將無木可伐。”

劉晉想到了自己來京城時所到看到的一切,這個時代的環境還是很不錯的,後世的北京地區雖然努力的種植樹木,搞三北防護林之類的,可是依然還當不到現在的環境,所以也拿京城地區周圍的事情來說。

“這個確實是這樣,我做木炭生意的,這一點我深有體會。”

一直沒有說話的錢有財一聽,頓時也是開口說道,衆人也是看了過去。

“我做這個木炭生意也已經有20多年了,這生意也是從我父親哪裡接過來的,我記得我小的時候,我父親經營這家木炭店的時候,進貨都可以在燕京附近一代進貨,各種上好的木炭都有。”

“但是到了我手上的時候,這燕京地區的優質的木材早就已經砍伐一空,現在好的木炭都需要去山西進貨,燕京地區只有雜碎炭可以進貨了。”

“這木炭的燒製極爲消耗木材,我去進貨的時候可是看見,一座座青山被砍伐乾淨用來燒製木炭。”

“正如劉公子所說,這燕京地區如果再這樣持續下去的,根本就不用百年,我估計再過幾十年左右的時間,燕京地區山川內的樹木就會全部被砍光。”

錢有財略微有些緊張,想了想說道。

“竟有這樣的事情?”

弘治皇帝、謝遷、李東陽、劉健等人一聽,一個個也是立刻皺起了眉頭,他們天天生活在這裡,卻是根本就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原先還不太相信劉晉的話,現在錢有財出來作證,這話看來是不會有假了,自己回去再查一查資料,讓人去調查一番,也能夠知道他們的話到底有沒有假了。

“管中窺豹,略見一斑,這燕京地區尚且如此,整個北方經過了漫長曆史的發展,自然也不會倖免。”

“再加上北方地區多平原,這地勢開闊,沒有森林、植被的覆蓋,所有的一切都變成了農田,洪澇的時候,洪水肆虐更加的嚴重,旱災的時候連綿廣袤的區域。”

“北方地區的人口又衆多,一旦出現災害,立刻就會出現巨大的問題,如果沒有及時賑災或者賑災不力,立刻就會流民四起,烽火滿天。”

“南方地區相比之下就好很多、很多了,南方地區開發晚,森林植被等等破壞並不嚴重,再加上多山川、湖泊,人口相對也更少,密度更小很多,對於自然災害的抵抗力要強,縱然是有什麼水澇、旱災之類的,影響也是有限,自古都很少出問題。”

劉晉看了看其他人,繼續說道。

“其實歸根結底來說,這都是人與自然的關係,我們向自然索取了森林、變成了田地,養活了更多的人,自然也會將這一切回饋於我們,最終承受這一切的還是我們人自己。”

弘治皇帝、劉健、謝遷、李東陽等人聽完,一個個都沉默不語,仔細的思索劉晉剛剛所說的話,今天劉晉所說的這些話,也是他們第一次聽到,關於朝代興亡竟然還有這樣的解釋。

第666章,日不落帝國第989章,賠款一千萬兩白銀第1880章,大慶油田第1057章,再學習、深造第439章,熱淚盈眶第969章,土匪和海盜第677章,攻打阿茲特克王國第517章,炮轟馬尼拉第414章,魔神第1002章,影響第280章,文人才子的盛會第183章,抵達朝鮮仁川第828章,蚊子再小也是肉第454章,楊大郎回家第1458章,聽雨軒詩會第2227章,開始掐脖子了第529章,送禮的學問第329章,劉晉是個大忽悠第2253章 ,產能過剩 經濟危機3第1729章,汽車石油熱第1278章,朱厚照明年十八了第2110章,要多養羊纔有錢第958章,進京述職第981章,這就是大明帝國第2037章,大寒第2132章,珍惜當下的好時代第379章,不同出身的人第1838章,吃肉自由第839章,四方雲聚第1959章,人人都眼紅了第28章,京師第2098章,養羊的笑,種地的哭第881章,又是狀元遊街時(上)第1574章,一年坐着收1800萬白銀第185章,短髮的由來第1115章,利益之爭第1656章,大明人要講究第487章,琉球的巨大潛力第1861章,蓬萊城的元宵節第1924章,大明的民族融合2第55章,和皇帝再次合夥做生意第335章,才子雲集第609章,稅改方案第792章,草原人口問題第1763章,黑土省的移民問題第1481章,大明的冬天1第316章,人無橫財不富第1985章,過年裝叉的時候到了第1357章,維也納大戰(三)第667章,封殺晉商第1394章,奔馳自行車工廠第1551章,沒完沒了的鬧第218章,成了香饃饃的錢有財第329章,劉晉是個大忽悠第672章,轟然倒下第547章,真便宜第1617章,西伯利亞可是好地方第1408章,新年第一次早朝第1339章,草原商人陸萬西第25章,孫夫子第1470章,選的是治國之才第694章,繁榮的琉球第1522章,該殺,死不足惜第1615章,如何當個舒服的天子第722章,西洋聯合商行第963章,無爲而治的時代過去了(加餐)第1919章,科考之年第160章,拖網捕魚第1967章,有鐵路就是好啊第126章,這錢花的值不值?第1888章,當官就是熬啊第961章,當場貶職第1284章,大棚蔬菜第465章,老劉,佩服~第370章,再次來天津第1196章,朝鮮和倭國第2276章 ,坐看風雲變化第1043章,成爲大明人似乎也是挺不錯的第2036章,小冰河期的威力2第8章,雪鹽第518章,殺第1838章,吃肉自由第1280章,應該要一視同仁第2012章,悲催的王守仁第1438章,聖多美島第1660章,滾滾長江東逝水第2006章,突然的變故第1626章,英吉利海戰第214章,張懋的絕招第242章,啓航第1902章,我們奧斯曼帝國不是誰都可以欺負的第1938章,高考2第1287章,弘治二十年第1693章,就拿張家開刀第1600章,西蒙的擔憂第1447章,金島第2078章,飢寒肆虐的歐洲2第797章,進城的草原人第809章,察合臺汗國的形勢第952章,反響(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