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解放軍戶

遼東,伴隨着朝廷大舉開發遼東,大量的移民從關內有序的遷移到遼東地區,開始合理的分佈、擴散在遼東各地。

與此同時,遼東地區這邊的軍戶們也是開始歡呼起來。

在一處處衛所這裡,有身穿緋紅衣袍的官員當着衆多軍戶們的面大聲的宣讀朝廷的旨令:“遼東邊患已除,已無外患,遼東所有軍戶改爲農戶,就地安置,原屬衛所田地歸衛所所有人共有。”

大明軍制改制也是終於輪到了遼東地區,這對於早就已經翹首以盼的遼寧軍戶來說,無異於是天籟之音。

伴隨着軍制的改制,這些軍戶從此以後脫離軍戶,成爲遼東地區的農戶,並且朝廷這邊也是將原先屬於軍戶的所有田地平分給這些人。

原先騎在他們頭上作威作福的百戶、千戶、總兵等等,也全部被朝廷的一直調令給全部調走,據說原先的遼東總兵因爲勾結女真人,肆意打壓軍戶而被下了大牢,等罪名確定之後,就會秋後問斬。

遼東地區,沒有了女真人的威脅,也沒有了草原人的威脅,整個遼東一下子就變的無比安全起來。

軍戶的解放,無數的人在家裡面供起了弘治皇帝的長生位。

他們不再是破落的軍戶,他們再也不用被軍戶的身份所累,從此以後再也不用忍受那些百戶、千戶們的剝削。

他們有了自己的田地,這日子就有了奔頭。

並且作爲遼東本地人,他們太清楚遼東這塊土地的肥沃和富饒了。

這裡有一望無際的原野,只要你有力氣,你想開墾多少就能夠開墾多少出來。

以前也就是因爲有女真人的威脅和時不時的肆意侵擾,再加上軍戶制度的限制,還要忍受百戶、千戶們的剝削。

儘管是身在遼東這樣的富饒之地,可是他們的日子確實是很苦。

不過苦雖然是苦,但遼東這個地方,土地肥沃,至少來說吃是不用愁的,朝廷從來都不需要向這裡調撥一粒糧食過來。

不像山西、陝西等地的邊鎮,原先的時候爲了維持這些地方邊軍的開支,都不得不用鹽來鼓勵商人運糧去這裡以滿足軍需。

但遼東這邊不一樣,不需要關內運糧過來,這裡的土地很多、很肥沃,軍戶們足以自給自足。

“終於~我們終於不再是軍戶了~”

“我們的後代子孫們也是可以去讀書、考科舉了~”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軍戶們一個個老淚縱橫,跪倒在地,激動萬分。

他們終於擺脫了軍戶的身份,不再是破落的軍戶,不再是受人鄙視,受人奴役的軍戶了,他們現在是農戶了,是農人了。

從此以後他們可以擁有自己的田地,他們的後代子孫再也不用因爲軍戶的身份娶老婆都只能夠娶同爲軍戶的子女。

不是軍戶的人,他是永遠都無法體會軍戶這個身份給他們所帶來的沉重負擔。

他們的祖上是跟隨着朱元璋打天下,驍勇善戰的開國將士,開始因爲被分到了遼東,因爲是軍戶,他們這些後代子孫們過着豬狗不如的日子。

沒有人會正眼看他們一眼。

一句破落的軍戶就足以形容他們的一切。

現在終於解放了。

歡天喜地的鞭炮聲開始響起,敲鑼打鼓,歡天喜地。

遼東的軍戶們盼着一天實在是盼的太久了。

自從知道朝廷要進行軍制改革,廢除原先的軍戶制度,改爲義務兵制度之後,遼東的軍戶們就一直在等、等着輪到他們。

去年,朝廷剿滅女真各部。

朝廷這邊就開始有意的安排新軍接手遼東這邊的防務,同時也是慢慢的將遼東這邊總兵、副總兵、總制的等等手握兵權的官員給調回京城。

在完成了這一系列的操作之後,這纔開始在遼東地區這邊進行軍制改革。

肥沃的遼東養育了彪悍的遼東人。

如果說原先大明軍隊當中最有戰鬥力的在哪裡,那毫無疑問是遼東這邊。

長年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遼東軍還要和女真人戰鬥,同時又要放着西邊的草原,可想而知遼東軍的戰力,絕對是原先大明軍中戰力最強的。

事實上,歷史上的遼東軍,它同樣也是戰力強大,一直以來都是抵擋瞞清的重要力量,吳三桂的關寧鐵騎那更是彪悍無比。

這一切都跟遼東這塊土地的環境是脫不開關係的。

這裡的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別看他們都是破落的軍戶,但是這吃喝那絕對是不愁的,只要去開墾田地,去打獵,那就有吃不完的糧食和獵物。

所以遼東軍的人,一個個都人高馬大,遠不是關內那些軍戶能夠相比的。

關內的軍戶,田地就那麼多,上面的百戶、千戶之類的壓榨又非常的厲害,被侵佔的田地越來越多,屬於軍戶的田地就越來越少,而軍戶家庭的人口就越越多。

所以關內的軍戶,那是真的叫吃飯都吃不飽。

遼東的軍戶就好很多了。

這裡有的是肥沃的田地,隨便去開墾,隨便去種,至少來說吃飽是絕對美譽問題的。

遼東軍戶能夠一直震懾住女真各部,這就足以說明遼東軍戶的強悍了。

所以在遼東軍制改制方面,朝廷之上的袞袞諸公都非常的小心,只有當新軍徹底的接手了這裡的一切,又將這些總兵、總制之類的給調走了。

這才宣佈在遼東這邊進行軍制改制,解放了遼東地區的所有軍戶。

想要開發遼東,光移民過來顯然是不夠的。

還必須要激發遼東本地軍戶們的積極性。

該軍制顯然是最好的辦法,也是最有效的辦法。

整個遼東的軍戶們都在歡呼雀躍,都在不斷的慶祝。

他們的要求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脫離軍戶,變成普普通通的農民就可以了。

如此簡單的願望,現在終於成真了。

普通的軍戶們在不斷的歡呼雀躍,原先的百戶、千戶卻是黯然神傷,從此以後他們再也不能騎在這些軍戶的頭上吃喝拉撒了。

而且朝廷這邊非常狠,朝廷這邊還將他們這些百戶、千戶之類的全部調往關內,如此一番操作,他們就徹底的失去了繼續作威作福的基礎。

至於說想擁兵自重,那就是真的找死。

不僅僅下面的軍戶不會跟着你去送死,而且王守仁這邊率領的2萬新軍,1萬鐵騎也是一直都還鎮守在遼東。

一邊清剿殘餘女真各部的同時,也是在防着遼東的這些千戶、百戶、總兵之類的。

軍制改革對誰的利益傷害最大?

自然還是這些千戶、百戶,總兵之類的,制度一改,他們這些世襲的鐵飯碗就等於丟了。

想要繼續吃這個飯,就必須進行大明皇家軍校進行深入的學習、培訓。

這個苦他們哪裡受得了,現在的百戶、千戶,那都是祖上傳下來的,很多人甚至於連刀劍都已經不會舞動了,純粹就是靠着祖上的功勞在過日子。

很多的千戶、百戶甚至於都圈養了大量的家丁,靠着這些家丁來維持自己的統治,維持自己在軍戶頭上作威作福的生活。

歡呼慶祝的軍戶,收拾東西默默離開的千戶、百戶,整個遼東都在發生這樣的一幕。

第1001章,衝突第738章,科提王國第1871章,兵庫之津第951章,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1368章,龍旗與刀劍第1980章,彭氏木業第1547章,打工夫妻的小幸福第1022章,西西里島的奴隸第2109章,要效仿大明的科舉制度第331章,互相做客第2029章,有銀子也招不到人第874章,大明正在朝着一個嶄新時代發展第1463章,炎黃是所有部族的始祖第1219章,比掠奪錢財還要可怕第480章,拼了第523章,月牙城第1305章,第一例剖腹產第1927章,提到新學就氣第1693章,就拿張家開刀第361章,第一個存款客戶第820章,一戰定西域(下)第766章,豐收的原野第1328章,反思第1218章,大明人的地位第2221章,糧食安全問題第2042章,受歡迎的劉清第2199章,起步艱難的藩國第474章,新兵入伍第2022章,以權謀私的政策第1810章,熱賣的摩托車2第1948章,難怪要禁止宗教傳播第287章,撒錢第1111章,躁動的探險家們第1567章,劉晉入閣第1094章,真的很累第1524章,先整治江南官場第2211章,電影的巨大作用第2249章 ,南雲三寶第1556章,民以食爲天第791章,弘治皇帝一定是故意的第773章,做時代的領航者第1698章,石油冶煉第2103章,弘治皇帝病重第232章,君王一怒流血千里第59章,人挪活,樹挪死第853章,積極響應移民第1800章,火車和客車第1696章,內燃機就出來了?第1139章,不要也罷第1828章,不孝子孫朱佑樘第1539章,審判第1403章,掃路匪惡霸,打擊黑店第36章,巨大的衝擊第1489章,朝鮮國艦隊第38章,世界如此奇妙第968章,打擊路霸、路匪第2148章,大明歌星第1716章,第一輛汽車誕生第1067章,嚴重違背大明的價值觀第1568章,六十歲我都準備退休第1195章,五年鐵路規劃第1621章,去河中第1492章,攻打阿拉克殖民點第471章,徵兵進行時第819章,一戰定西域(上)第2201章,不同的藩國,不同的藩王2第474章,新兵入伍第1879章,冰城第1530章,富足的小康生活第901章,大明的反擊第1637章,可悲的天竺人第1981章,這機器真不錯第503章,牛人王守仁第478章,南洋航線第794章,融合第1500章,又被宰一刀第479章,前往南洋的兩個危險第1341章,吃了熊心豹膽?第1687章,建築工程學院的畢業生第182章,天價糧食第945章,釀酒和養殖業第1701章,以後也可以當狗大戶了第963章,無爲而治的時代過去了(加餐)第1092章,到了籃子裡面都是菜第149章,六十萬兩的單子第1072章,看大明報紙第859章,澳洲的土著第1047章,大明對東歐的政策第1161章,羨慕嫉妒恨第719章,舉國歡慶第2101章,格物致知王陽明第1307章,你知道一年有多少女子死在生孩子上面嗎?第2065章,再任內閣首輔第1589章,大明大有可爲第1718章,弘治皇帝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第579章,遼東的重要性第1603章,最大的肯定和鼓勵第1836章,種植園經濟第1967章,有鐵路就是好啊第1902章,我們奧斯曼帝國不是誰都可以欺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