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抵達淞滬

長江的入海口這裡,十多艘大型的船隻從北方緩緩的駛來,朝着淞滬黃浦江港口這邊開去。

劉晉站在船頭,思緒萬千。

他好好的一個戶部侍郎這一次又被弘治皇帝抓壯丁了,竟然又再次披掛上陣,伴隨着大軍出征南洋。

安南夜郎自大,肆意挑釁大明,兵犯龍州,燒殺擄掠,無惡不作,大明朝野上下震怒,天子發兵十萬征討安南。

這一次,還是英國公張懋當主帥,劉晉、王守仁兩人當狗頭軍師,破虜候楊雲當先鋒大將,摔了九萬新軍、一萬海軍從陸地和海洋兩個方向同時進攻安南。

張懋、楊雲兩人很早就率領大軍從陸地向廣西這邊集結,至於劉晉和王守仁則是統領一萬海軍從天津這邊出發準備到瓊州這邊集結,然後再會和到一起進攻安南。

這一次和以往歷史上任何一次攻打安南都是不同的,因爲劉晉和張懋他們商議過之後,不再是傳統的打法。

以往攻打安南,基本上都集結大軍從雲南、廣西兩地,越過十萬大山之後進攻安南,但這個方案有個很大弊端。

那就是十萬大山的存在。

十萬大山,單單是從名字就可以,有十萬座大山。

在交通條件極其落後的年代,大軍要通過瘴氣橫生、茂密原始的十萬大山是極其艱難的,縱然是有千軍萬馬,在這樣的地方也很難施展開來,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夠通過。

而且安南在十萬大山的關隘之處修建了城關,在城關上一守,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你大軍再多,再強,想要打下來都很難、很難。

這也是爲什麼歷朝歷代疆域版圖擴張到雲南、廣西之後就很難在繼續往南擴張的原因了,因爲從雲南、四川這邊往緬甸,遇到的是橫斷山脈,橫斷山脈比起十萬大山來還要更加的險峻。

縱然是到了後世科技和交通如此發達的年代,橫斷山脈這裡依然人煙罕至,交通閉塞,你就可以想象下在古代,你縱然是有再強的大軍,你也很難、很難繼續擴張下去。

往南,雲南、廣西的南邊就被十萬大山做阻隔,這裡基本上都是原始的森林,人煙稀少,瘴氣橫生,以至於有了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的祖訓。

自然而然的華夏的影響力到了這裡也就是極限了,歷朝歷代的版圖都沒有辦繼續擴張下去,最主要的還是因爲這地理的緣故。

仔細的研究了這種情況,所以張懋和劉晉這邊就決定採用一種全新的進攻方法,那就是殖民時代的打法。

從海上進攻安南。

安南的地勢是北面和西面高,東面和南面則是平原地帶,東臨北部灣,從海上進攻的話,可以直接繞過十萬大山,進攻安南的核心之地東京(後世的河內,在這個事情它改名比較頻繁,先後有過龍淵、龍編、中京、京都、東郡、東京、中都、上京、北城等名字,千萬不要以爲是後世倭國的東京)。

安南在北面的十萬大山這裡建立了諸多的關隘,防備着明朝的進攻,藉助十萬大山的有利地勢,一向也是有恃無恐。

經常挑釁明朝,主要是覺得明朝這邊也不能將它怎麼樣,十萬大山的存在,明朝這邊幾萬大軍根本就過不來。

至於說一下子發兵幾十萬,好像除了永樂帝之外,歷代帝王都沒有這樣的魄力,因爲安南這個地方,根本就不值得發兵幾十萬來攻打。

打下來了又沒有什麼用,稅銀收不到幾個,打不下來的話,損兵折將不說,還要丟了大明的威嚴。

這就是安南有恃無恐,屢屢挑釁大明的重要原因。

一旦從海上繞過安南重兵防守的十萬大山,直接進攻地勢平原的核心紅河三角洲地區就等於是一刀捅進了安南的心臟裡面。

根本不需要什麼幾十萬大軍,有幾萬大軍就足夠了。

當然,這一次也不僅僅只是爲了掃平安南,還有要順帶着吞併了占城,掃蕩南洋那些小國,吞併更多的土地和島嶼,再加上要將新軍拉出去連連,所以也是發兵十萬。

這十萬都是實數,不是以前那種,明明只有十萬人,卻是硬要號稱百萬大軍,十萬就是十萬,九萬新軍和一萬海軍。

“終於到淞滬了!”

劉晉微微搖頭,沒有辦法當臣子的就是如此,皇帝一句話,下面的人跑斷腿。

不過能夠出來走一走,看一看,這也是一件好事。

看了看前面的淞滬,劉晉頓時就笑了起來。

這還是自己第一次來大明南方,第一次來淞滬。

後世的淞滬,劉晉是去過好多次,黃浦江兩岸,高樓林立、寸土寸金,上海都已經全球性的頂級大都市了。

再看看眼前的淞滬,似乎好像更像是民國時期的上海,黃浦江的兩岸雖然已經有了大量的工廠、作坊、高樓,但依然能夠看到一片片廣袤的農田。

它纔剛剛開始起步而已。

船隻緩緩的停靠在黃浦江邊的碼頭上面,此時的黃浦江兩岸已經初見繁華,一棟棟高樓佇立在江邊,一條條寬敞的水泥馬路延伸到視野的盡頭。

在規劃好的一片片區域內,一座座龐大的工廠、作坊正在忙碌不停,淞滬鋼鐵廠的一根根高爐直插雲霄,滾滾的黑煙從中冒出。

水泥馬路上,車水馬龍,四輪馬車來來往往,雖然不及天津的繁華,但也是相當的忙碌。

“纔不到一年的時間,淞滬就已經發展到這規模了,果然不愧是後世的魔都,這地理位置實在是太優越了,這海運一帶發展起來,它就會迅猛的發展起來,超過天津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看着眼前的淞滬,劉晉也是忍不住感嘆起來。

它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好了。

地處長江的出海口,又有黃浦江,地勢開闊、平坦,背靠着大明最繁華的江南地區,依託長江又可以輻射到湖廣、江西、南直隸。

同時又地處大明南北的中間區域,北上可以到山東、北直隸、遼東,南下又可以去福建、琉球、廣東、廣西。

如果是對外,北面的朝鮮、倭國、往南還可以去南洋、西洋和澳洲,未來和黃金洲這邊往來密切之後,又可以前往黃金洲。

這樣的地理位置,在整個大明也就獨一無二,再也找不出第二個地方來了。

這伴隨着海禁解開,遠洋貿易和造船技術、航海技術的發展,這淞滬縱然不是南方的開放口岸,它也遲早會迅猛的發展起來。

用點比較玄的話來說那就是這裡匯聚了天下氣運。

從去年開始,劉晉就在淞滬這裡佈局,先是將淞滬這邊的土地都集中到了自己的手中,接着也是開始大規模的將一些產業轉移到淞滬這裡。

天津造船廠在這裡開設了淞滬造船廠,主要承接南方這邊訂單,密雲鐵廠也是在淞滬這裡開設了淞滬鐵廠,鐵礦主要來自馬鞍山鐵礦和湖北大冶鐵礦。

另外還在淞滬這邊開班了淞滬玻璃廠、淞滬機械廠、淞滬水泥廠等等,一系列的工廠和產業都在淞滬這邊開設了新的分廠。

大明的南方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這裡一旦發力的話,它的速度會迅速的超過北方的京津地區,劉晉怎麼可能會放過這裡。

經過差不多將近一年時間的建設,這些工廠也是陸陸續續的開始投入使用和產出,頓時就如同給淞滬裝上了強勁的動力一般。

大量的人口和資本開始源源不斷的流入到淞滬這邊來。

不僅僅有大量北方的資本家來淞滬這裡投資建廠、建作坊,江南地區的這些大地主、大商人、大家族等等也是紛紛聚集到淞滬來,建商行、建工廠等等。

因爲他們本身就比北方人要落後一步,所以在這方面更是積極,生怕錯了新一輪的財富盛宴。

在很短的時間內,淞滬這裡建起來的大大小小的工廠就要上千家,幾十萬的人口從南方各地匯聚到淞滬這裡,並且還在源源不斷、迅猛的增長,讓原先落後的鬆湖縣也是立即變成了一個堪比南京的超級大都市。

並且因爲淞滬這邊本身就沒有什麼限制,比起天津來限制都更少,這裡又不用擔心什麼北方遊牧民族的進攻之類的。

所以從一開始淞滬的規劃上面,它就完全參照天津來做的,沒有城牆,只有一條條四通八達的水泥公路,將整個淞滬劃分成一個個區域,沿着黃浦江兩岸,一座完全不同於以往任何一座城市的大都市在迅猛的發展起來。

“這淞滬發展起來了,南方的這些大商人、大家族差不多就可以綁到資本主義和殖民主義的戰車上面了,以後縱然是有人再提海禁什麼,估計不用自己出手,這些人也足以將他們給清理的乾乾淨淨了。”

看着眼前的淞滬,劉晉不自覺的就露出了笑容。

想到這一次朝野上下一致認爲該出兵安南,劉晉就笑了,以前那些反對動武的人都消失不見了,是他們都死了?

當然不是,只是他們的利益階層變了。

第762章,聯手打擊海盜第2197章,皇子帶動邊疆發展第1214章,榮譽之戰第1413章,述職第2178章,有人歡喜有人憂愁第74章,和我有緣第1456章,進京的少數部族士子和新兵第554章,要讓他們樂不思蜀第853章,積極響應移民第947章,叫苦連天(加餐)第1177章,先揍一頓再說第1772章,外面的世界變化很大的第1636章,東方的詩詞第672章,轟然倒下第1272章,冬天吃蔬菜水果很難?第446章,船的問題(加餐)第2181章,轉學新學去第1135章,漲、漲、漲第102章,唱大戲第856章,一路往西第1557章,四方之物皆匯於大明第1096章,到處都是人第357章,看不到銀子總是不踏實第1260章,火車,火車第1136章,開始修建鐵路第834章,明葡第一次海戰第1915章,這小門小戶的只能當妾第52章,氣憤的弘治皇帝第2021章,還想玩以前的官商套路?第435章,義務兵役制度第1867章,黃金灣第1904章,燈光秀第428章,天子震怒第1796章,結婚的一不動和兩轉第1430章,非洲形勢第892章,爛到骨子裡的太醫院第487章,琉球的巨大潛力第1355章,維也納大戰(一)第1907章,生意興隆第970章,蒼蠅老和虎第1313章,穩婆培訓第2060章,實幹纔有前途第324章,年終清算第1721章,迅速風靡第1984章,回家過年的年貨第315章,賺錢的買賣第1011章,強中更有強中手第1483章,大明的冬天凜冬城篇第988章,相比之下還是歐洲人更狠第603章,黃金熱第1919章,科考之年第506章,你不夠資格第1407章,官府改革第1418章,王守仁的工業論第161章,觀星第231章,廠衛的速度第1699章,大明石油商行第252章,火爆銷售‘第1050章,走大明特色的殖民道路第2110章,要多養羊纔有錢第616章,南洋各國使團第1307章,你知道一年有多少女子死在生孩子上面嗎?第1425章,納稅光榮第15章,超低的物價第777章,王府都賣了第802章,發兵西域第1218章,大明人的地位第1876章,移民的重要性第848章,兩條路線第302章,政治的博弈第1173章,楚王的憤怒第124章,西山海事學院第1041章,黑海第1661章,長江大橋開工第544章,先決條件第2132章,珍惜當下的好時代第872章,處於食物鏈頂端的重要性第2117章,劉姥姥進大觀園第1612章,這纔是大明日報第2196章,罵孃的寧王第2265章 ,以科技和創新爲導向第176章,將計就計第1044章,西班牙人的危機第251章,選房第813章,新的醫學領域第2274章 ,故人西辭第918章,普天同慶第2088章,大明人的命更珍貴第249章,銷售宣傳第1787章,愚公移山第2212章,有沒有可能自己就是匈奴?第1532章,涼涼了第1432章,我們出來的太遲了第997章,真香(加餐)第2083章,糧食控制世界第150章,持續火爆第17章,商議第657章,木骨都束第1261章,這是偉大的巨龍第1298章,新一輪出海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