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4年6月十5,如期舉行廷議。
這是長達1月之久的大會議,中樞各處要員、地方督撫、省3司各種提案中選出袁可立這1屆5年的核心大策,在7月十5結束;隨後便是入秋京營大操閱軍,閱軍活動在鄉試前完成。
這類會議是極爲枯燥的,1早在奉先殿,文武百官皆穿公服,頭戴展腳細長硬翅烏紗帽,由通政使司負責誦讀各項提案。
依太祖朱元璋意‘政猶水也,欲其常通’。這纔有了通政之名,簡稱通政司。俗稱銀臺,前身爲察言司。洪武3年置,掌受4方章奏。不久罷除,洪武十年再設設通政使司,長官爲通政使正3品;其下設左、右通政和左、右參議等官佐理政務。
職掌出納帝命、通達下情、關防諸司出入公文、奏報4方臣民建言、申訴冤滯或告不法等事。早朝時匯進在外之題本、奏本。在京之奏本有徑自封進參駁之;午朝引奏臣民之言事者,有機密則不時入奏。
始設通政使司之時,朱元璋曾告誡通政使曾秉正、左通政劉仁,要“審命令以正百司,達幽隱以通庶務。當執奏者勿忌避,當駁正者勿阿隨,當敷陳者勿隱蔽,當引見者勿留難”。
除掌章疏奏駁之事外,通政使還參預國家大政、大獄及會推文武大臣等朝廷大事。洪武十2年,將承敕監給事中、殿廷儀禮司、9關通事使撥歸通政使司,進1步加強了該司的權力。建文時,改通政使司爲通政寺,通政使爲通政卿,通政參議爲少卿寺丞,並增置左右補闕、左右拾遺等官,永樂時復舊制。
這是1個類似中央辦公廳的衙門,承上啓下還監管信訪工作。
中正改政時,不聽話的都被收拾了,上頭人都和皇帝坐1條船,如通政使司這類綜合衙門自然也9沒有了作用。有什麼事,各司衙門9能同心同德協調好,不需要另外找1個掣肘的衙門來做事,故而通政使司毫無作用,當了34年的擺設。
但如今換屆9在眼前,以後朝堂上將是各黨*,不再是君臣齊心併力做事情,那1些負責承轉的事務9要走正規程序,這9是通政使司的本職工作。
新政之中,3司分權後,通政使司這類負責中轉政務的衙門,地位也是水漲船高,雖然通政使還沒有任命,可高出6部尚書半截的苗頭也已很明顯了。
在此前內閣管事時,各衙門主官只有都察院、宗人府、5軍都督府的主官是正1品,其他官員想要拿正1品的俸祿,只能靠功勳獲得3孤3少這類加官。
現在正1品是3司衙門主官,副官是從1品。6部和以前1樣,是正2品;5寺主官是正3品。通政使司這個正3品衙門,權位高漲勢頭明顯,極有可能成爲從1品衙門。
以前大明玩的是以小治大,科道官67品的官,卻能管着各處大員。現在該大9大,該小9小,畢竟是黨派輪流制,不缺制衡力量。
有多大品級,9該有多大權力;有多大權位,也9該有多少品級。
故而,通政使司這個之前被朝政拋棄的冷水衙門現在成了熱門,國朝只有3個正1品衙門,正2品衙門中樞1堆,地方上督撫幕府衙門是正2品,地方省3司也是正2品衙門。
通政使司衙門若如風聞中的那樣提成從1品衙門,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這極有可能成爲下1屆國相的跳板!
現在通政使司的主官通政使還沒有確立,9是1個明顯的信號。
沒有主官,9有第1佐官即左通政朱燮元這個年老的大胖子代替行使職權,坐在殿中念着各處提案,首先是葉向高的提案。
提案排序是按照官職輕重來排的,朱燮元咬字清晰,緩緩念着,各處認真聽着。
葉向高即將離任,他的提案是針對朝政弊端做出的補充,正好9針對通政使司,提議擡格爲從1品衙門,由來屆國相擔任,以熟悉政務運轉。
在通政使司隨朝堂形勢變化而逐漸浮出水面的時候,朱弘昭也有這類想法,坐在龍椅上沉吟思考。
如果將通政使司作爲來屆國相的搖籃,那麼1個國相的升調序列無異多了1環,這1環可9是5年。此前來屆國相的搖籃是5京體系中的留守兵部尚書,而葉向高的提案也考慮到了5京體系。
即,擔任過各京留守兵部尚書的官員,纔有資格升任通政使司。
直接的變化是什麼?直接增加了黨爭烈度,現在國朝有3京,有兩個留守兵部尚書;其次是直接將55歲左右及以上的官員掃出了競爭來屆國相的起跑線。
畢竟,通政使司這1環,直接9平白多了5年的期限,歲數大了還真扛不住。否則無數資源砸下去,事到臨頭身體不行了,各黨中堅力量能氣的吐血。
朱燮元讀完葉向高的提案,飲1口茶,沉默不言等待討論。被打落深淵重新起復,擔任1個左通政對他來說已經很滿足了,起碼趕上了中興的末路班車。也宣告他自身的清白,不是逆黨,以後洗冤反正的力量,哪有當今皇帝直接赦免來的有力量?換言之,他山陰朱(邾)家,也是中興功勳,後人自然也是中興名臣之後。
朱弘昭緩緩點頭,問:“葉公,此議可行。不知通政使1人,葉公屬意何人?”
葉向高神色祥和,花白鬍須抖着瞥1眼背後班列左首第1的袁可立,看向皇帝道:“兵部尚書袁可立幹練通達,深孚衆望。曾爲通政使司左通政,素有經驗。臣舉薦袁可立,擔任通政使。”
袁可立對葉向高笑笑,眼前很明顯,葉向高自己擺了1個臺,皇帝開口,葉向高順勢又賣了他袁可立1個人情。1個看起來是舉薦、傳位的天大人情,實際上確實鐵板釘釘的東西,可又不能不還,否則別人會怎麼看純陽黨?
朱弘昭看向袁可立道,又環視各處:“諸卿以爲如何?”
“臣等無異議。”
“既如此,通政使司如葉公所提,擡格從1品。除袁可立兵部尚書1職,委以通政使1職。”
袁可立出列叩謝,山呼萬歲,羣臣又山呼‘聖上英明’。
朱燮元從殿中起身,回到文官班列第3排位置,袁可立坦然上前落座,自有殿中宦官上前,爲他重新端來1碗茶。
朱弘昭又看向兵部左侍郎王在晉:“兵部不可無堂官,兵部諸卿各升1級,以補空缺。”
人人升官,兵部自然1片喜悅,齊齊拜謝後,端着自己茶碗換位置,王在晉坐到了袁可立此前的位置上,心中狠狠鬆了1口氣。
這1步邁出,象徵着純陽黨徹底奠定了接掌來屆相府的大勢。
臺階上,朱弘昭輕輕點頭,1旁趙期握着金錘輕輕敲打玉盤,1聲悅耳輕響傳蕩在殿中,人人肅穆看着袁可立。
深吸1口氣,袁可立拿起第2封來自將府的提案。殿中排序是武左文右法司居中,武官哪怕在此前混在再不得已,朝廷排班時依舊在左,大明以左爲尊。之所以先念葉向高的,是葉向高即將離任,給的人情面子罷了。
袁可立開始念將府的提案,是關於軍3司制度的落實工作。軍中有將府直屬參軍司、將府、法司聯合管理的典軍司,以及將府、相府中兵部聯合管理的後勤司,此外還有安置後備軍官的虎賁司。
除5品虎賁司外,都是4品衙門,將府也要軍3司擡格,擡到3品衙門。最重要的是後勤司,要確立後勤司對地方兵站、軍糧武庫倉儲的直接調動權。
沒有多少爭論,直接通過。
畢竟地方上交付將府的軍用物資也不是白給的,除了警役、後備役訓練消耗需要地方上承擔以外。1切野戰軍、衛戍軍所用的物資,都需要皇室掏錢買。
問題在於,都是物資緊急調到軍隊,年底地方拿着賬冊找司禮監報銷。在沒付賬,卻物資上路的這段時間裡,這批東西也是地方出勞力運輸,後勤司插手進去,地方不買賬罷了。
地方不買賬,後勤司9無法保證運到前線的東西沒問題。這9是問題所在,現在9是形成政策正式通告地方,地方上接令的出物資,出徭役,由後勤司負責運輸工作。至於物資的錢,年底皇室再1並結付。
反正都是皇室出錢買的東西,只要掏錢給地方,那與朝中百官沒多少干係。物資在後勤司手裡,出了事情折損的是軍用物資,是皇室的錢,是皇室與將府的事情。
正因爲這樣,擴編、建立新的軍團才成爲1項大事。畢竟擴建的軍隊,壓力都建立在皇室財政的基礎上。
爲了節省支出,朱弘昭也不得不放開勒在警役部隊脖子上的繩索,允許設立武警團。以減輕皇室養軍的壓力,反正真要開打,拉武警部隊到前線也是正常的。
當代人對現在的軍制也好理解,套用歷史各朝的例子也是很明白的。如漢朝爲例,警役部隊9是地方郡國兵,武警部隊9是邊軍,現役野戰軍、衛戍軍9是禁軍;宋朝的例子也簡單,中央禁軍、地方廂軍體系中,又多了地方類似節度使的鎮軍罷了。
人人都知道節度使的鎮軍不是好東西,可此前朱弘昭給法司放兵權,愣是沒幾個出言反對的。
其後是法司方面的提案,還是原來的那1套東西,在國子監將雜科分解,分出兵科給將府人情,以及農科、工科以及法科,爲了培養純正的後繼者,法司願意擔當重開百家爭鳴盛事的先鋒官。
毫無疑問,不論那1科的學子,依舊是儒門學子。這1點不容更改,若這1點更改,法司也不願意做這件事情。
理論基礎也簡單,9是先秦百家爲儒學所兼,儒學兼併百家之所長,如今再分出1堆兒子也是正常的。
都是很早9透出風來的東西,朝堂各處早有心理準備,也是自然而然的通過。
3司的提案9是這類補充性質的提案,不算熱鬧。其後殿中官員要提的預案,纔是重中之重。
葉向高這1屆有5條核心大策,袁可立這1屆也有。
袁可立這1屆的根本核心大策是兵役策,這是袁可立的立身之本;其次是兼併濃縮葉向高這1屆的強鐵策,即繼續增強鋼鐵生產行業及鐵路鋪設,兼併增修、維護道路、河道等基建工作。
還缺3條大策,誰能搶到其中1個,哪怕今天是個3品官,也有可能成爲年後的輔相之1!
人人的動力是極大的,不僅殿中中樞重臣在爭,地方上的督撫、省3司也在爭。
這是1種良性的競爭,讓朱弘昭非常滿意的1種競爭,也是殺出來的競爭方式。
好看精緻的盆景,都是大剪刀下去裁出來的,不合心意的早捱了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