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焰繞着大家轉了一圈,神色凝重道:“這都什麼時候了,你們怎麼還在意這些?本宮是大成的太子,那麼就有責任與大成同生死共存亡,這個時候怎麼可能安心去休息呢?如今父皇病危,形勢嚴峻,朝中羣臣各執己見,互不相讓,實在令人心寒。本宮雖有報國之心,但卻苦於年幼無知,不懂軍事,而且沒有殺敵的本事,所能做的,實在是少之又少。”他嘆了口氣,擡頭眺望着城西的鳳鳴臺方向道:“本宮只是想親眼視察軍情,看看能爲大家做些什麼,愛卿們又何苦在阻攔?鳳鳴臺離此不過十餘里,我們在天黑之前就可以回來了,有什麼好擔心的?將士們日夜守城,萬般辛苦都可以忍受,本宮這根本就不算什麼。”
鳳鳴臺是九龍城一處精兵屯守的營寨,也算是最前線了。南北兩個大營所守的大多是老弱病殘,沒什麼戰鬥力,強將精兵都是屯守與此,來抵禦蠻軍的輪番進攻。
此處離城數裡外是綿延的羣山,山口正對着鳳鳴臺,所以蠻軍一旦有異動都是落入成軍眼中。
一行人還沒有到達的時候就聽到了聲震數裡的喊殺聲,碩焰有些困惑的問身邊的劉參將道:“如今兩軍在交戰嗎?”
劉參將點了點頭道:“應該是,不過太子爺不需擔心,那只是蠻軍派來的小股兵力,他們每天都會這樣來試探我軍的實力。所以大家都習慣了。”
碩焰握着馬繮,在疾奔的馬背上心念一轉,不由得有些擔心,他雖然對打仗的事不太懂,但是也看過兵書,知道虛虛實實,兵不厭詐,蠻軍這麼做,肯定是有什麼目的的。但是一時間又想不出來他們意欲何爲。
衆人趨馬疾奔,不到半個時辰就到了鳳鳴臺下,早有將士在門口恭迎,衆人下了馬就一起直奔軍中。碩焰心頭感慨萬千,因爲到了這裡他才終於看到了什麼叫士氣什麼叫軍人。想來,大成還是有希望的。只要大家都不放棄!
因爲是特殊時期,所以一切從簡,即便是太子來了,也並沒有動用什麼儀仗之類的去迎接。自從大元帥被罷免除名後,皇后在危難之際力排衆議提拔了殿前都檢點李繼爲代元帥,其實這個舉動得到了朝臣的強烈反對,因爲這個李繼是布衣出身,倒是滿腹經綸,文武雙全,本來是要考取文職的,但是昔年曾因爲救駕有功,所以被授予了武將之職,加之此人恪盡職守,所以數年間升至殿前都檢點。只是他沒有臨戰經驗,更沒有在軍中呆過,所以誰也不相信他能夠在此次京城保衛戰中有什麼作爲。但是一向不參與朝政的皇后卻力薦此人,甚至以立下軍令狀,以國母的身份爲其擔保,一時之間,大家也無可奈何。
這個李繼碩焰倒是見過,只是不怎麼熟悉。其實他對那個人也並不怎麼看好,只是他相信皇后的識人之能。既然她如此堅信,,那麼想必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太子殿下大駕光臨,末將等迎駕來遲,還請恕罪!”說話間只見一行盔甲鮮明的人匆匆到了眼前,齊刷刷的跪了一片。
碩焰忙上前擡手虛扶爲首之人,朗聲道:“衆位將軍快快請起,大家爲國爲民拋頭顱灑熱血,本宮感激都來不及,哪裡還會怪罪?”那人站起身他才發現並不是李繼,本來以爲他會出來迎接呢,不由得心下有些納悶,不過也有了一些認同。按常理說太子駕臨,即便是主帥也該出來迎接,何況還是一個代元帥呢!不過也由此看出這個李繼還真的不是個普通人,看來母后可真有識人之明啊!
“怎麼不見李元帥呢?”碩焰忍不住問道。那人神色微微一變,急忙道:“李元帥軍務繁忙,實在抽不出身來,所以才命末將等來恭候太子殿下。”
碩焰點了點頭道:“是該如此,做什麼事情都該分清輕重緩急,看來李元帥果真不負母后之託啊!”
他心裡隱隱覺得有些不對勁,可是又說不上來
是怎麼了,帶着幾分疑惑跟他們走進了大營。
皇后這些時日忙的暈頭轉向,一面要和那些頑固至極的老臣周旋,一面還得應付這邊的戰事,大軍未到,糧草先行。這幾十萬人的口糧是她每日最爲頭疼的事,因爲國庫是掌管在那些老傢伙手裡的,所以這要錢簡直比要命還難,那些傢伙巴不得前線出個什麼問題呢,最好李繼能戰敗,這樣朝廷就不得不採納他們的建議另遷都城了。
就在此時只聽得外面一陣幾急促的腳步聲,衆人不決都是一驚,感到似乎有什麼不好的事情要發生了,果然,一個內侍官跌跌撞撞的跑了來,被門檻一絆,直接摔了進來。早就有小太監去扶住了。
“娘娘,娘娘,不好了,出大事了,出大事了……”內侍官顫顫巍巍的被小太監攙扶着,不住的喘氣。
年輕的刑部侍郎於致神色一定,從一邊的桌案前拿起一杯茶走了過去,溫聲道:“黃內侍,別慌,先喝點水,順口氣再說,到底出了什麼大事。”
黃內侍萬分感激地接過水杯喝了幾口,一邊的小太監給撫着胸脯順着氣,這才緩過來,一臉的驚恐道:“天大的事,娘娘,鳳鳴臺出了奸細,裡應外合殺死了代元帥李繼,扣住了太子殿下,已經準備打開城門迎接蠻軍了…….這是咱們安插在蠻軍帥帳中中的探子冒死得到的最新消息,還請娘娘示下,咱們該如何應對?”
這就如同一個驚天霹靂,整個大殿都快炸開了,特別是擁護太子的人,這可如何是好啊,正主都落入了叛軍之手?
這個六宮之主也是天上掉餡餅白白落入手裡的,這可是她憑藉自己的本事奪來並且守住的,所以算起來她也是經過大風大浪的人,雖說這件事足以讓任何人驚慌失措,但是大成皇后卻表現出了驚人的毅力和鎮定,泰山崩於眼前而面色不變。就是連身邊跟隨的女兒嫣華公主也沒有看出她的神色有什麼變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