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龍虎山來的客人

bookmark

趙然壓着火,趕忙上前招呼幾位香客,爲他們選香、鳴磬、誦經。這幾個香客都是認識趙然的,見是趙仙師,心意愈發虔誠,上完香後又求着趙仙師撫頂祝福,趙然都一一滿足。

忙活完這一撥,將幾位畢恭畢敬的香客送出去,趙然折返回來,穿過玉皇殿,去寮房找金久等人。

剛進寮房,就聽有人正在急聲發問:“你這個賬不對,東線築路費時三個月,耗糧一千五百八十石,這是淨耗吧?折耗呢?”

又聽金久的聲音傳出來,辯解道:“君山廟跟金記米鋪就是按這個價格購入的糧食,沒有多花一文錢!沒有折耗!”

那人道:“時價是多少?鬥米四十五文!你們購入價格是多少?還是四十五文,把糧食運到君山莫非沒有折耗?怎麼可能?別說只有八十里路,去年登州鬧蝗災,左近州府支援,我算過,平均百里地折耗半成,那還是平原,你這八十里怎麼也要折耗半成!除非你們君山廟有大型儲物法器,可以像道門提調署那樣往白馬山戰場運糧,但你們有得起嗎?那是國之重器,打死我也不信你們趙廟祝有這種法器……”

“金記米鋪包運,折耗是他們的事……”

“君山廟在金記商鋪有沒有佔股?你剛纔都說了,佔了四成!我給你算一下,金記商鋪佔金記米鋪七成股,那君山廟就佔了金記米鋪兩成八,怎麼能說只是金記米鋪的事呢?”

“總之就是花了那麼多銀子,實打實的沒多一文錢!”

“你要是這麼算,年底金記米鋪的收益就要把這一塊折耗減掉……”

趙然聽着大奇,心道莫非金久請了個賬房先生過來?話說這個賬房先生很厲害啊,居然懂關聯交易的內部抵消,倒要見識見識。

進了屋,就見五個人圍坐在桌旁,桌上堆滿了各種賬冊和記錄簿,金久、林雙文、金掌櫃、曲鳳和都在,他們幾人圍着一個看上去和趙然自己差不多年紀的道士,就算大也大不了幾歲。

幾人連忙起身,金久道:“師兄回來了!給師兄引薦一下,這位是龍虎山來的王道長,王道長是厲害人啊,來了剛兩天,已經幫着更正了咱們君山廟很多文檔中的錯處……”

那道人起身稽首:“是趙廟祝?貧道王梧森,見過趙廟祝。”

龍虎山?趙然愣了愣,心裡提了幾分警惕,莫非這就是龍虎山派來跟自己過招比劃的人?

“貧道趙致然,不知王道長是龍虎山哪一輩子弟?”他還奇怪呢,沒聽說“梧”字輩或者“森”字輩啊。

王梧森道:“貧道乃龍虎山旁系,不入家譜。對了趙廟祝,貧道來了兩天,發現你卷宗裡記載的,嘉靖十九年丁口總計八千七百七十九,但貧道記得,總觀下發的《信力簿》中,君山廟的信力值是三十三萬六千二百圭,這樣算下來的話,人均達到三十八圭出頭,這個數字會不會太高?”

趙然很驚訝,對這位王梧森也產生了很大的興趣,這個世界、這個年頭,計算平均值並不奇怪,很多時候,官府統計本地畝產,也偶爾會用到這個概念。

但於道門而言,趙然已經在葉雪關的川省大議事中發現,從未有人將信力值進行人均化計算,所以他乍一聽王梧森說到“人均三十八圭”這個概念,便產生了和他就這個問題討論一二的意願。

“你這個數字不能這麼算,實際上,君山廟的信衆不止這八千七百多人,還包括了周邊一些地區,比如西北線沿線、東線沿線,甚至青口鎮的部分信衆。我的推測,大概有一萬兩千人左右。”

趙然剛說完,王梧森張口就道:“加起來的話,人均信力值達到二十八圭,可就算這個水平,也遠遠高出別的地方。你知道龍虎山下的天師廟麼……”

“青城山下的青城廟更高。”

“不,和青城廟不一樣,天師廟主要還是靠自己轄地百姓提供信力,那是我走了那麼多地方,見過香火最旺的廟,但就算如此,也才達到人均二十六圭。”

“說到這個問題,我想問一下王道長,你認爲影響人均值高低的最大因素是什麼?這是我近些日子以來苦苦思索的問題。我君山廟生活富足、百姓安逸,所以人均信力值川省第一,我原本以爲,讓老百姓過上人人吃得飽、穿得暖的好日子,這是提高人均信力值的唯一辦法,但是……”

王梧森擊掌讚道:“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但是,事實並不如此,對麼?”

趙然道:“不錯。拿黎州來說,那裡的山民生活水平極其簡陋,比我君山廟差得不是一點半點。我曾經和那裡的一位廟祝談過,他們那裡,大部分山民住在簡陋的茅屋之中,有些甚至還在石窟中過日子,一家子老小隻有一快破布遮體,誰要出門誰就裹在身上。吃飯也要看運氣,運氣好打到一條好獵物,幾十號人吃頓飽飯,運氣不好,全家人餓兩天……”

王梧森問:“但是他們的人均信力值很高,對不對?”

趙然點頭:“不錯,趕得上我君山廟的快一半了,比很多富足的地方都要高。他們廟祝說,越是危難,越是堅信,越是窮困,越是虔誠。”

王梧森道:“的確,這個問題你也發現了。生活富足者,信力就一定多嗎?生活貧苦者,信力就一定少嗎?還是以數字說話,我曾與廬山一位高道談過這個問題,他是管什麼的,我也不方便與你透露,他告訴過我一個數字,夏國的富庶遠勝吐蕃,丁口也是土蕃的兩倍,但你知道嘉靖十八年,這兩國的信力值嗎?”

趙然大感興味,連聲催促:“快說說!”

“佛門是用俱胝和洛來計量,一俱胝爲一百洛,相當於咱們道門的十圭。這麼跟你說吧,夏國的信力大約是兩千二百萬俱胝,而吐蕃是一千八百萬俱胝!比夏國差的並不多。從這個角度而言,吐蕃每四十年能出一位佛陀境大圓滿者,也便能夠理解了。”

感謝顛倒衆生蓋樓打賞,大樓蓋到第七層了,道友們加油!感謝我在故我在、麗州老蟹、吃飽撐着2013、天明道長、fly若在冬季、vistia的打賞,感謝道友們的訂閱和投票。天明道長幫忙跑了一個新封面,辛苦了!效果好的話,請各位道友給貧道一點掌聲,看着不爽的話,請各位道友去找天明道長,與貧道無關!

第三十二章 依據第十九章 筆架山莊雅集第二十七章 暗流洶涌第六章 身而爲人的煩惱第一百零四章 收禮第十二章 新地舊人第三十章 華雲館中事第六十二章 議決機制第三十章 裁定第十六章 陣盤2.0第三十八章 順風順水莫囂張第十三章 入門第二十六章 老朋友們第四章 君山廟祝第三十三章 怖畏佛像第一百二十四章 雨夜殺人圖第四十七章 嗣教天師和嗣教真人第八章 道門修行理論第四章 新生活 新開始第一百五十章 藍圖第二十一章 債權轉移第十七章 拯救火工關二第七十一章 何爲胸襟第五十二章 家廟之主第八十九章 大肆封官第二十九章 價格的聯繫波動第一百八十八章 新概念(爲沈立平盟主加更)第一百一十一章 君山之再友第八章 寶瓶寺中寶瓶僧第三十二章 依據第一百八十八章 新概念(爲沈立平盟主加更)第七十六章 仲裁第五十六章 仲裁庭第五十四章 紅蓮業火和金丹大道第三十章 進一步合作第三十九章 和尚罵禿驢第三十三章 不按套路出牌第三十三章 膽色第六章 衆法相第六十四章 東方敬的召喚第一百零九章 黃冠第二十五章 炒作和水牌第十章 和東方大師兄談心第一百零八章 想聽故事嗎第十一章 沒那麼簡單第二十二章 情書和上升之路第二十五章 大青山第五十章 飛翔在天空之上第四十二章 責任重於泰山第三十五章 裴行走第七十三章 九月飛雪(爲zzz加更)第四章 御姐風範第七十七章 月上女第六十二章 宋監院的策論第四十三章 會面第五十五章 信力排名第二十章 羣體性事件第二十九章 斷案和門禮第十一章 幫手第五十九章 大戰真酣(爲天明道長加更)第二十九章 牽連第九十六章 後山藥園第八章 誰沒幾個朋友第四十一章 聽話的宋師姐第六十四章 福利問題第十九章 名號下的光環第十六章 這個夜晚真熱鬧第三十七章 黎州的習俗第四章 集中受籙第三章 重回無極院第五十章 好大一個工地第十九章 飛劍空空第三十五章 得失之間第十二章 新地舊人第六十章 有效與失效第七十一章 在天上聊天第八十二章 雲顯臺上第五十章 飛翔在天空之上第八十二章 攪局第四十三章 遷居工程第八十四章 兵團完本感言第一百一十七章 爲樓觀着想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人第九十七章 莫非後遺症第二十六章 又是一道坎第四十章 孰輕孰重第十七章 大江第四十五章 再見諸蒙第四十二章 再見故人第二十章 九霄萬福宮第一百四十一章 手冊第三十四章 谷陽縣的夏秋風雲第四十三章 前因後果第四章 御姐風範第八章 玉皇閣考察組第三十五章 新晉黃冠第四十九章 栽培第十八章 捉妖(下)第五十二章 某人出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