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趙師弟和諸師弟

bookmark

大明嘉靖十三年正月初一,是爲道門“天臘之辰”。在《雲笈七籤》中記載,“正月一日名爲天臘,五月五日名地臘”,是“五帝校定生人神氣時限長短”之日,這一天,也是道門設壇慶賀的節日。

無極院也不例外,在三清殿上設立香壇,遙拜三清道尊,祭祀五方大帝,預祝來年時運平穩。慶賀儀式上,夾雜着一個小環節,對於闔院道士來說,這個小環節只是微不起眼的小事,但對於趙然來說,卻是他人生之中的一件大事。

趙然入無極院八個多月,參加過許多院中舉辦的蘸齋法會,比如慶賀三清道尊誕辰的三清節,祭祀天、地、水宮的三元節等等,但歷次法會,他都只能站在欄杆外的臺階下,和一衆火工道士們一起,伏地叩首,遙遙跪拜,連法會是個什麼樣子都看不清楚。

但這一次不同,他終於穿戴着繡有黑邊的正式道袍,登上了三清殿的高階,在蔣高功的宣唱聲中,接過了受戒度牒。

這是一張尺許長的牛皮卷軸,展開後,卷軸上是幾行小字:

“玄元觀度牒事檢會到。道門誡,道士不給度牒私自簪剃者杖八十,若有家長,家長當罪,宮院住持及受業師私度者與同罪並還。今填字六百四十八號度牒給付道士趙致然,收執憑照須至出給者。”

左首下方墨書小字“壹名趙致然年一十八歲系四川龍安府石泉縣趙莊趙宏之子,嘉靖十三年正月,入無極院出家,投經堂爲念經道童,正一教,見在本院入籍”。中部印刷“右給付道士趙致然收執准此”。

左半部書就“嘉靖十三年正月一日/玄元觀監院李雲河/西真武宮監院張雲兆/西真武宮高功白騰鳴/西真武宮典造宋致聰/無極院監院鍾滕弘/無極院高功蔣致標/無極院典造張致環”。後綴蓋有紫色玄元觀監院之印章,及西真武宮、無極院紫色印章各一方。

沒錯,趙然以後不叫趙然了,他已正式加入道門,爲受牒道士,論爲“致”字輩,名曰“趙致然”。簡簡單單一卷度牒,卻有七人具名其上,從川省玄元觀起,下至龍安府西真武宮,再到谷陽縣無極院,各級監院、高功、典造依次落款,趙然這纔算成爲了一名大明朝的正式道士。

趙然——從今日起名爲趙致然,手捧度牒,內心那個激動啊,真真是無法用言語形容。整個無極院中,火工居士百十來個,連上方丈、監院、“三都”、八大執事、“五主十八頭”、唸經道童等在內的有職司、沒職司道士,統共也才一百六七十位,從此以後,他就是那三分之一里的一了,再也不是分母了,這是多爽利的事情啊!至少月例銀子便翻了五倍,達到了五兩之數!

不過也有一件事讓他很意外,另一個受牒道童居然是熟人,就是幾個月前趙然在筆架山莊雅集上見過的四川按察使嫡子諸蒙。

趙然依然記得,這位諸公子當時在筆架山莊追求雨墨被拒的情形,沒想到轉過年來,人家也進道門了,而且還是直接受牒的那種!趙然早就聽說,今年無極院兩個受牒名額,其中一個將直接給予某位有修道根骨的子弟,難不成這位諸公子也有修煉天分?

真是人比人氣死人,趙然辛苦掙扎了大半年,使了無數心機,這纔好懸不懸受了度牒,這位諸公子啥事沒做,一來就是正經道士,而且似乎將來前程遠比自己要寬闊得多!你說你身上到底哪根骨頭好呢?我咋就沒看出來呢?

法會還在繼續當中,兩人不好說話,但站在一處,自然是大眼瞪小眼。趙然怎麼看,怎麼覺得這位諸公子似乎對自己很有意見——瞧人家看自己那眼神,明顯是來者不善啊。略一琢磨,趙然就明白了,這位恐怕是把自己當情敵了吧。

蘸齋法會結束,兩人各捧一卷頒賜的《戒律規範》,結伴而回。爲什麼結伴呢?沒辦法,兩人因爲“同年”,故此同住一屋。

當然,如今的居住條件可比當火工居士時候要強多了。小院還是東、西、北三排廂房,但每排廂房是打通了的,極爲寬敞,一間頂過去的三間。趙然和諸蒙分到東側廂房居住,進門後是客堂,兼做書房之用,左右各有兩張書案,筆墨紙硯齊全。

書房兩側是兩個臥室,一人一間,有門簾相隔,相對私密。臥室中不再是大通鋪了,而是正正經經的榆木雕花牀!

客堂內,見諸蒙鬥雞眼般的目光盯着自己,趙然乾咳了一嗓子:“呃……諸師弟……”

“慢!誰是師兄、誰是師弟,這個須得分曉清楚!”諸蒙一擺手,肅然止住趙然的話頭。

趙然笑了:“自然是先入門中爲長……”

“不錯,先入門中爲長,請趙師弟將度牒取出,咱們看看,究竟誰先誰後?”

趙然語塞,兩人的度牒都是同一日頒賜,自然寫的是同一日——“嘉靖十三年正月一日”,要依此爲據的話,還真分不清楚。

“諸師弟,師兄我可是去年四月入的無極院!”

“不然,趙師弟去年四月雖入無極院,卻算不得入了道門,只是院中苦役而已。若是苦役都算,那我隨便去哪家道院之中掃個地、擦個桌子,豈非也算入了道門?哦,對了,我三歲時便入成都府景壽宮燒過高香,算起來,比趙師弟早入道門多少年?有十七八年麼?依我之見,既然同日入門,則當以年歲敘長——我是正德七年三月生辰,不知趙師弟年歲幾何?”

要論生日,諸蒙比趙然大了三歲還不止,趙然肯定是比不過的,但他也不能服軟,故此冷笑一番,將這個話題岔開。其實在道門十方叢林廟中,誰當師兄、誰爲師弟並不重要,這又不是子孫廟,講究嚴謹的輩分資歷,在十方叢林裡,真正重要的是職司。

有許多騰字輩,甚至雲字輩的老道,辛苦幾十年依然是個唸經道童,而有些機敏的致字輩道士,年紀輕輕便身居高職,將那些高輩老道呼喝來指使去,而老道們也照樣恭恭敬敬的凜然遵從,沒人會覺得不妥。

兩人之所以爲了個師兄師弟的稱呼爭執不下,純屬意氣用事。趙然本來也無所謂的,但諸蒙越是這樣,他就越要爭下去,所謂人爭一口氣,就是這個道理。

這麼爭執自然沒有什麼結果,當下一個“諸師弟”,一個“趙師弟”,便自顧自的叫了開來。

“諸師弟不是成都府人氏麼?怎麼跑到無極院受牒來了?景壽宮那頭有難處?”按說諸蒙是籍貫在成都府,應該在景壽宮下轄的各道院受牒,而不是跑到龍安府西真武宮下轄的無極院受牒,這完全不符合潮流嘛。

“趙師弟似乎是石泉縣人氏,不一樣在谷陽縣無極院受牒麼?”對啊,人家諸蒙說得很有道理,你自己就不按常理出牌,屬於“跨縣受牒”,難道還不允許我“跨府受牒”麼?

趙然心說這個諸蒙厲害啊,言辭鋒銳,真是不好對付。當下忍不住便揭對方的老底:“諸師弟,莫非所爲雨墨道人而來?”

他這話純屬惡意揣測,但不想真是說到點子上了,諸蒙還就真是爲了雨墨道人才出家當了道士的。雨墨所在的隱秘之地華雲館,是龍安府的子孫廟,諸蒙如果想“追尋雨墨的腳步”,就必須到西真武宮下屬的十方叢林受牒,否則將來所遷轉的子孫廟,就是成都府的魁星館。

就見諸蒙臉上變色,隨機“哼”了一聲,拂袖而去。

趙然暗道了聲“好爽”,施施然捧着《戒律規範》回自己臥室研讀去了。

第六章 身而爲人的煩惱第十九章 爲成安鳴不平第十八章 畫符和煉器第二項技能第三十四章 罪責第九章 授籙的機緣第三十五章 求道第十章 嘉靖十六年第八十七章 算錯還是算對?第六十二章 議決機制第七章 金山衛第四十六章 人驢之幸第十七章 捉妖(上)第四十二章 後盾第五章 主角光環加金手指不敵根骨和資質第五十七章 大禁術的威力第六十八章 樓觀丹符第十七章 拯救火工關二第十四章 道門行走第一百一十三章 舊案第二十五章 樓觀的年輕人第八十七章 元宵節後第四章 御姐風範第九十三章 籌備第六十五章 曲流亭中第九十七章 君山日落第十七章 拯救火工關二第一百一十章 總觀地震第十六章 洗心亭第十六章 這個夜晚真熱鬧第八十二章 了結第一百二十章 佛門的消息第一百三十六章 聯合調查組(下)第三章 和藹的杜長老第五十章 兔子的身影第十章 道廟第四十章 查看根骨第三十四章 無時無刻不在的教誨第二十四章 忙碌的五月第八十八章 雙修道侶第十四章 再入興慶第七十一章 談判第三十八章 來自興慶的消息第四十四章 死中求生第六十五章 一把手和二把手第十一章 碰瓷第五十二章 陽山書院第一百零九章 方丈履職第四十六章 應天第七章 趙廟祝“不行”第一章 玉皇閣第二十章 孔縣尊的疑惑第三十四章 罪責第一百零一章 煉丹和煉器第七十二章 被圍堵第四十一章 場外因素第九十三章 振興之兆第五十四章 元福宮議事第七十三章 英雄救美第五十八章 繼續聽和尚講故事第四十九章 天龍院來人第八十七章 算錯還是算對?第五十四章 拔度英魂第二十七章 發家致富的捷徑第一百零三章 賀宴第十九章 名號下的光環第一百一十五章 發行第四十九章 回川第六十六章 再做一個大餅第二章 投石問路第七十七章 天是灰色的第三十七章 黎州的習俗第二十七章 心志堅定的雨墨(爲阿喵家的貓盟主加更)第一百零五章 約鬥第十六章 詔令第七十七章 天是灰色的第一百零九章 祖師和三個女修第二十三章 金府的宴請第十三章 薛知客第三章 做客君山第四十章 西真武宮定計第十四章 誓言第五十四章 戰場新思維第五十四章 鬆藩的情況第六十九章 仁多家第二十三章 暗樁和春耕第五章 主動還錢第八十八章 第三次談話第一百一十章 總觀地震第二十四章 青苗錢第三十三章 轉變第七十八章 同心掌第十章 嘉靖十六年第四十章 大手筆第六十一章 嚴格執法第十七章 三本道書第七十七章 趙方丈的慈悲第四十一章 逃出貢布山口第十四章 再入興慶第二十二章 疑竇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