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沒完沒了

bookmark

千多年以前,藏地赤松德貞王邀請天竺上師蓮花生入藏傳法,使佛法在藏地弘揚開來,這是佛門一件標誌性的盛事。其後,赤松德貞王向蓮師請求灌頂和教示,傳說在桑耶寺上方閉關處的清浦,蓮師開啓了八大黑嚕嘎儀軌的壇城,爲九位心子傳法,藏王亦身列其中。

八大黑嚕嘎儀軌即八大善逝法行儀軌,以有相方式觀修八忿怒本尊相;而心子,就是心傳弟子。儀軌中,九位心子各被授予不共的傳承,每一位都依法修持而證得成就。

聞達和尚所說的九心子傳法壇城,就是蓮花生大師在這次傳法儀軌中使用的壇城。此事在蓮花生大師的傳記和諸多佛門典籍中有所記載,但這座壇城卻一直不見蹤跡,是佛門的一個謎,許多佛門修士都認爲,這是一個傳說,並非真事。

如果聞達說的是真的,那麼這座壇城的意義絕對不下於玄慈的證道金鉢,甚至重要性更高!這不是壇城本身佛法威力大小的問題,而是對佛法傳承和記載的重大發現和彌補,尤其對於吐蕃而言,這座壇城堪比聖物!

三位菩薩境的大修士同時發問:“能夠確定麼?”

聞達稍一猶豫,隨即咬牙道:“不敢說百分之百,但八成就是九心子傳法壇城。”

了緣是菩提堂首座,對於堂中執事僧的情況比較瞭解,知道聞達雖然修行境界不高,但眼光一向犀利,對於佛門掌故極爲熟稔,他既然敢說八成,那就應當是九成九了。

越是大修士,對這種與傳承、證道有關的物件就越是看重,了緣坐不住了,當即起身,道:“走,再去官驛!”他要親自過去查驗一下。

弘道和玄生也同時起身,想要隨了緣一起過去,但明覺卻道了聲:“三位大師稍待。”

弘道等僧停住,望向明覺,明覺忙道:“咱們好容易將玄慈大師的證道金鉢換到手,如今又出來了一個九心子傳法壇城,卻不知再拿什麼去換?”

三位菩薩境大修士冷靜下來,面面相覷,又緩緩坐了下來,明覺繼續道:“剛纔聞達師兄看出了此物端倪,但我以爲趙道長依舊是不懂的,也難怪,若非聞達師兄執事菩提堂多年,一般人哪裡看得出來,至少我是看不出來的。故此,小僧以爲,此事應當從長計議,未下定論之前,還是不要讓趙道長知曉太多的好……就算如此,只怕剛纔也於他有所‘驚動’了。”

了緣讚道:“明覺說得不錯,做得也很好。真要露了底細,怕是更加麻煩。”

明覺忙道:“也是小僧和這位趙道長打交道久了,對其心性略有知曉罷了。若是趙道長知曉了此物的貴重之處,怕是會給我天龍院出個大大的難題。”

聞達當即懊惱道:“都怪小僧……還好明覺師弟阻攔了,當時小僧差一點就說出口了。”

弘道略顯激動,道:“這座壇城一定要留下來,這是我佛門聖物,於天龍院弘揚佛法極爲要緊!補上了蓮花生大師傳法的第一步缺漏。了緣師弟,你們菩提堂還有什麼道門的好物件沒有,咱們先妥爲籌劃一番。”

了緣搖了搖頭,嘆道:“爲了換回虹體,已經拿出了丹鼎、寶翅等等這許多物件,見了金鉢,又給出去《無極圖》……《無極圖》剛拿出來,這位明使身上又摸出一個九心子傳法壇城,一件跟着一件,當真是沒完沒了……這卻如何是好?還不知他身上藏着多少我佛門至寶……”

明覺思索道:“小僧這次上了武當山,觀瞻道門張大真人飛昇大典,趙道長便是大典儀軌總管,想必和張大真人頗有淵源。刷經寺洞天是張大真人發現的,想必從中得了不少佛寶,賜給趙道長也在情理之中。”

這麼一解釋,大夥兒就明白了,了緣嘆息:“紅原之地爲我所據之時,怎麼就沒發現這座洞天呢?”

衆僧俱皆默然,片刻後弘道緩解道:“還好咱們加了個條件,可以派人前往刷經寺參拜,到時候須得仔細看看還有沒有遺漏。”

明覺又道:“如今看來,趙道長所求的還有一幅《玄元十子圖》,若是有了這幅圖卷,想必換回壇城便有了幾分把握。但也要好好思索一番交換的方法,至少不能讓他知道壇城的重要性,否則趙道長怕是還要給小僧‘拉單子’……”

於是衆僧苦苦思索解決之道,商議來商議去,得出的結論還是隻能用東西換,明日先由了緣出手,瞧清楚九心子傳法壇城的真假,確定之後再考慮交換的物件和方式。

最後,了緣苦笑道:“若這位明使再要拿出什麼別的聖物來,怕是隻能拼着打破規矩,不讓他回去了。”

八月十六日大早,趙然穿戴齊整,匯合同樣官服威儀的張居正,在天龍院十八名僧人、皇城司差役和翊衛司數百軍士的護衛下,向着天龍院行去。

由官驛而起,沿金波湖北岸,過崇義坊,經戒臺寺、東十三廂、北瓦子,而至天龍院。

一路上,凡經街道坊市,道路兩旁都跪滿了信衆,焚香祈拜,信香如雲。

到得天龍院時,此處已經人山人海,所幸皇城司早已將道路排淨,大隊人馬簇擁着趙然和張居正便進了天龍院。

前頭是明覺當先引路,周圍十八名僧人緊隨身旁,沿着亭廊轉了幾個彎,進入一座金碧輝煌的大殿之中。

正中是高約三丈的三座巨大佛像,金光閃閃、流輝相映,各自披着紅綢袈裟,正是天龍院的大雄寶殿。

正中是中央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左側爲東方琉璃世界藥師佛,右側爲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三尊大佛兩側,又各有兩位侍者。

釋迦牟尼佛旁隨侍的是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藥師佛旁隨侍的是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阿彌陀佛旁隨侍的則是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

此外,大殿周遭還供奉了十八羅漢像,壁畫和雕樑上描繪的各種佛經故事栩栩如生。

上百名高僧立於殿中,目光齊齊掃向趙然,還有十餘名公卿大臣附驥其後,其中赫然便有樞密副使野利旺榮、御史中丞費聽慶夏、興慶府的開封府尹高懷恩等人。

感謝vur7une、哦哦呀呀哈哈、書山的男爵打賞,拜謝道友們訂閱和投票。

第四十一章 離別第九十四章 關於人事的一二第二十五章 炒作和水牌第八十五章 複雜的局面第四十九章 回川第十九章 高端概念第四十八章 密會蔣高功第二十二章 兄妹第四十五章 再見諸蒙第五十八章 筆記第六十七章 方丈一號令第四十三章 弄巧成拙第一百零六章 再見白羽第四章 修行中的臺階第二章 突如其來的禍事第九章 什麼是牛人第三章 勸解第一百九十章 軍輜(爲櫛風沐雨初心牢記盟主加更)第十四章 非爲邀名第二章 下一站第六十二章 以畫開道第二十章 九霄萬福宮第六十三章 來龍去脈第一百一十一章 聽老師將過去的故事第二十八章 氣海之內第十三章 谷中三僧第五十一章 慶雲館(補更)第三十一章 另一種熔斷第七十四章 觀棋第三十二章 依據第一百二十三章 選擇題第一章 樓觀舊物第三十章 託市第五十三章 再正根骨第七十一章 何爲胸襟第十七章 涅槃大法會第七十七章 趙方丈的慈悲第四十七章 習慣的力量第六十三章 閱評第三十五章 都是名字惹的禍第十五章 強硬的白馬院第六章 兩個神經病第四章 君山廟祝第四十二章 責任重於泰山第九十六章 而立第六十二章 宋監院的策論第一百四十八章 舉薦第九十三章 看破一竅第三十二章 小僧覺遠第五十三章 皇城之內第三十二章 搶人第九十章 兩個老夥計第十八章 待遇(爲林教主盟主加更)第三十九章 開罵第八十八章 雙修道侶第三十七章 要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爲樓觀着想第二十六章 “朝三暮四”第八十八章 雙修道侶第十九章 爲成安鳴不平第二十六章 又是一道坎第十九章 爲成安鳴不平第一百一十九章 座次第一百四十六章 飛昇第一百二十三章 三方會面第八十二章 了結第一百零七章 知心好友第四十五章 再見諸蒙第九章 見召入青城第四十四章 關於某人第六十二章 以畫開道第一百一十章 送別第八十章 還要等?第五十九章 三個問題第二十五章 世上沒有白吃的午餐第一百一十章 望梅第三十章 兩張人名單第五十六章 凡事皆有利弊第一章 回明第四十七章 處政第七章 一句話改變一輩子第三十六章 送一送第九十二章 大綱第三十九章 新任夏知府第十一章 都講葉雲軒第一百三十三章 邏輯關係第八十九章 大肆封官第五十六章 調和第五十章 後續事件調查第四十一章 離別第八章 手訣第一百三十五章 聯合調查組(上)第九十六章 支撐第九十六章 後山藥園第九十五章 置換第四十九章 回川第一章 玉皇閣第三十七章 趙然的第一次公推第三十九章 永鎮監院第三十三章 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