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舍利子

bookmark

趙然講的不是具體的道藏經文,不是道法道術,不是齋醮科儀,他講的是道的傳承,講的是學與術的區別,是關於什麼是道統的問題。

能夠以道門修士的身份,在天龍院中向僧衆宣講道統,這也算是天龍院建院五百多年的頭一遭,可惜並非正式宣法,否則足以載入佛門史冊了。

雖說聽講的只有區區十餘個僧人,但趙然也足感自豪了!

講法完畢,菩提堂中的僧人們各自合十,恭送趙然離開。

此後幾日,獲准前來官驛拜訪的僧人便陸續多了起來,包括明覺、聞達、陽梵等僧人都經常前來向趙然請教,旁邊住着的張居正對於僧人前來向趙然請教道法學問十分驚訝,便也加入到了聽講的行列中。

到得第七日時,趙然被邀請參與玄慈大師荼毗法會。當日,天上烏雲密佈,牛毛細雨漫漫灑灑,明覺說,這是天地爲之感應所生的法象。

天龍院內外人山人海,無數高僧、權貴、善男信女來到天龍院,恭送玄慈虹體。

按照玄慈大師臨行前發給文音等人信件中的遺願安排,虹體將焚化,所結舍利子交由天龍院處置。此爲大慈大悲之舉,爲佛門所傳頌。

午時,供養了七日的玄慈大師虹體端坐於佛龕之內,被廣法、廣真等四名太慈寺僧人擡出。前導十八名僧人、後護十八名僧人,各持天傘、香爐、蓮燈、花籠、如意、拂子等物在旁隨侍,玄生在前手捧戒盤,盤上放着的正是玄慈大師的證道金鉢。

隊列自大雄寶殿而出,沿着興慶主街向西,繞過碧波盪漾的金波湖,湖畔楊柳在風中輕擺着枝條,好似也在向玄慈告別。

大隊出西門,向着城外塔林而去。

自天龍院出城至塔林的道路兩旁,各大寺廟的僧侶一齊出動,立於道旁誦唸經文,皇城司衙役、翊衛司禁軍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維持着道路的通行。在他們身後,是十數萬興慶百姓、周邊部民,都自發前來爲玄慈虹體送行。

塔林距城不遠,僅僅二里多路,進去之後,荼毗場前聚集了更多的僧人和信衆,都在默默等候。

廣法、廣真等太慈寺弟子擡着佛龕上前,穿過人羣,將佛龕置於早已搭好的荼毗法壇之上。由玄生大師帶領,太慈寺衆僧將金鉢置於玄慈膝前,依次拈香、至誠跪拜。

印光大師代表佛門主持荼毗法事,他拄杖說法:“切以生死交謝,寒暑迭遷,其來也電掣長空,其去也波澄大海,是日即有新涅槃證道之上座玄慈大和尚,與此間緣法既盡。大夢俄遷,了諸行之無常,乃寂滅而爲樂,欲赴荼毗之盛禮。既隨緣而順寂,乃以荼毗,焚兩百七十年傳法苦行之身,入一路涅槃之境,惟願慧鏡分輝,真風散彩。菩提園裡,開敷覺意之華,法性海中,盪滌心塵之垢。”

說法完畢,印光大師手舉“三昧火”,口吐荼毗法語:“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爲樂——燒!”

“三昧火”打向法壇,法壇之上頓時炙熱生焰。與此同時,數十名高僧一起施法,紛紛以佛火助焰。

當其時,天空中密佈的烏雲忽然打開了一道口子,日光如有形之質,定定罩於法壇之上,成輪圈之光。

趙然望着這道日光,心中不禁有所觸動,暗道這佛門果然是有大門道的。

荼蘼法事之後,衆僧上前整理法壇,共得了六十九枚舍利子。舍利子是佛門高僧凝集戒定慧之法力所成,是心和佛相合的表相,個個狀似乎琉璃水晶,堅如磐石,內蘊無上法力。

趙然暗自揣測,從功利的角度分析,恐怕這纔是佛門看重玄慈虹體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就聽明覺嘆道:“舍利子如此之多,成色如此之莊嚴,可見玄慈大師修爲之高深、功德之無量,當可列入我西夏佛門六百年之前三了!”

“這些舍利子如何處置?”趙然問。

明覺道:“按照規矩,一般選取九枚入塔林安置,以代虹體原身,但能得這麼多也有點出乎意料,怕是要選葬十八枚。其餘的交由菩提堂,或許會給太慈寺兩三枚以爲留念。”

舍利子撿取完畢,隨即便在塔林中舉辦了舍利入塔儀式。衆僧齊念彌陀經一卷、三真言各三遍,即恭請舍利子入塔封存,果然封存了十八枚。

趙然還想再看那金鉢有無變化,卻已經找不到了,想必是被玄生大師收了起來。

如此一來,趙然身爲國使的正事便算完結,待來日陛辭西夏國主李乾順之後,他就可以啓程回明瞭。而陛見之日定在明天,這就顯得十分匆忙了,有種“你趕緊滾蛋”的意思。

趙然有時候也在想,或許這是年輕而雄心勃勃的國主,對於大明亮出來的態度?

不過這也難怪,剛將白河以東的數百里土地打下來,你願意“盛情款待”纔不正常吧?只是似乎沒必要那麼毛躁罷了。

當晚,趙然和張居正碰了個頭,吩咐十二名親兵護衛收拾行裝,等明日陛辭之後就返回大明。

西夏國主李乾順接見趙然的地方是在大慶殿上,中書省、樞密院、三司、御史臺開封府、翊衛司、官計司、收納司、農田司、羣牧司、飛龍院等等西夏文武百官齊聚大殿,又有天龍院、高臺寺、戒臺寺等大寺高僧隨侍。

趙然登殿之後,以道門修士的身份,向寶座上的國主李乾順抱拳躬身行禮,張居正則以外國小臣的身份伏地叩首。

行禮之後,由宦官出面向趙然問話,無非是這次來興慶順利不順利,吃得好不好,任務完成了沒有之類,其間,寶座中的李乾順一句話都沒有說。

張居正又獻上大明天子贈送西夏國主的賀禮,禮物也很單薄,無非是些金銀細軟之類,總值絕不會超過一千兩。以明夏目前的形勢,送禮無非表示自己這邊的氣度,殿上的宦官則代國主回贈大明天子牛二百、馬三百。

回禮的牛和馬本是趙然談妥的,卻被李乾順拿來作爲“回禮”,趙然暗自冷笑,這絕不是小氣的問題,而是這位國主的氣度問題了。

小半個時辰的陛辭就這麼結束了,趙然大大方方的擡眼觀察殿上寶座中端坐的李乾順,瘦弱的身體、白皙的麪皮,稍顯弱不禁風,但絕不能被他孱弱的外表所欺騙,這個年輕的國主據說很是“鬥志昂揚”!

從王宮中出來,剛回到官驛,便有個小宦官找上門來了。

“見過趙道長,奴婢是延福宮的小黃門,特奉太后詔命,前來請問道長句話。”

延福宮是西六宮之首,是當今高太后居住的寢宮,卻不知這位高太后怎麼派人來找自己了?

“原來如此,不知公公怎麼生稱呼?”

“趙道長太客氣了,奴婢賤名有辱傾聽,怎好污了道長耳根。”

趙然溫和的笑了笑:“小公公太客氣,什麼賤名不賤名的,修行中人不講這一套。”

“是。奴婢是去年進宮的,本姓牛,因爲無名,被大總管取了個渾名,叫少一。”

這個名字還真是……夠渾啊……

感謝哦哦呀呀哈哈、肥馬猴、書山的男爵、抵天三指的打賞,拜謝道友們訂閱和投票。

第四十九章 上觀第八十章 抓捕第九十八章 筆試第四十三章 廟前鬥法第七十八章 同心掌第五十八章 君山民事第一百零八章 想聽故事嗎第二十八章 暗流洶涌(二)第七十三章 豪邁的張公子第五十三章 鬆州第七十章 變故第十五章 強硬的白馬院第五十四章 元福宮議事第四十章 貢布山口的閒言碎語第二章 周懷和宋雄第九十四章 憋屈第六十二章 繼續聽趙廟祝講故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占卜第二十二章 串聯第三十五章 新晉黃冠第三十章 哪裡來的小丫頭第六十四章 東方敬的召喚第二十六章 老道、雜工和毛驢第三十一章 西真武宮第九十章 武人的夢想第三十章 進一步合作第五十一章 花分兩朵第九十五章 真真假假第三章 要錢要人要地皮第七章 一句話改變一輩子第十六章 這個夜晚真熱鬧第三章 後山第二十五章 深入談話第四十章 大手筆第二十九章 牽連第一百零九章 祖師和三個女修第二十三章 反省材料第五十三章 再正根骨第四十二章 責任重於泰山第三十九章 犯了哪條王法第七十五章 刷經寺第一百零三章 伸手第二十六章 老朋友們第三章 吃“大戶”(爲登峰見我盟主加更)第八章 玉皇閣考察組第七十八章 這次真的休庭第九十三章 算計第九十七章 新的村落第四十五章 一個跨越千年的故事第四十八章 物歸原主第二十七章 狙擊雪蓮第二十七章 正題第二十一章 常設貨棧第二十三章 下山吃酒第二十二章 串聯第四十二章 趙方主和五色大師的對話流第二十九章 道門行走駱致清第一百三十三章 邏輯關係第五十五章 信力排名第十三章 望氣第四十八章 挖人事件第三十章 那個有異議的趙致然?第三十七章 僧鬧第四十五章 功虧一簣第一百一十七章 摳門第三十九章 開罵第十四章 趙然的一夜暴富第一百三十二章 上點眼藥水第三章 做客君山第三十一章 另一種熔斷第四十七章 圍攻(補更)第三十九章 新任夏知府第十三章 逃奴第十九章 飛劍空空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劫第三十二章 依據第十九章 後續第五十二章 成本第三十八章 金記米鋪第二十六章 三個狗腿子第十二章 好寶貝第三十三章 事發了第七十五章 第二次談話第六十六章 非禮勿(爲我在故我在月影加更)第三十六章 經典和學問第一百章 水一章第十八章 青衣來了第八十六章 授籙方案第九十三章 看破一竅第五十章 三清閣第二十八章 慷慨激昂第一百章 老師回山第二十章 九霄萬福宮第三十九章 永鎮監院第七十五章 我是真心的第三十三章 死鬥第一百四十三章 照本宣科第三十七章 首座延伽第二十四章 青苗錢第八章 道門修行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