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妙手回春挽兩命口若懸河天下驚

bookmark

32、妙手回春挽兩命,口若懸河天下驚

當天葉昊天和蘭兒到城裡買了些衣食用品帶回雁蕩,讓三位大儒在雁湖邊隱居著書,等待下山時機。然後他和蘭兒跟三人道別,要去尋訪其餘大儒的下落,同時還要準備終南聚仙會。臨行之際,三位老人將自己一派封閉監天尺的口訣細細解說了一遍,葉昊天聽了牢牢記在心裡。

天黑的時候葉昊天和蘭兒下得山來直飛長沙,不久停在蘇府舊址的一片廢墟中。看着眼前的斷垣殘瓦、枯草孤墳,葉昊天又一次潸然淚下。時間雖然已經過去好幾年,滅門那一幕卻彷彿猶在眼前。他又一次回憶當初父母帶自己到蘇府拜壽的經過,耳邊依稀傳來母親嘆息的聲音“唉,眼看又是臘八,老爺子那裡還是要去的”,然後是父親高興的聲音:“臘八全家一齊去看老爺子,有這樣的兒子,哪裡都敢去阿!”往日的歡樂忽然涌上心頭,益發彰顯眼前的淒涼和苦楚。忽然他感到手心裡傳過一陣暖流,回頭看時發現是蘭兒用一雙玉手緊握住自己的手臂,不由得感激地看了她一眼。

他一直在不停的思索全家慘死的原由。或許外祖父身爲六位大儒之一給蘇家帶來滅門之禍,但爲何別人都只是被捉,而他卻慘死當場呢?也不知老人家有沒有來得及將易派的大儒之位傳下去。如果有傳人會是誰呢?

府中所有的痕跡都被一場大火毀掉了。如果有什麼留下來的話,絕不會在地面之上。想到這裡他忽然心中一動:“當初自己被外祖父推入地窖,隨後得以從密道中逃生,不知道地窖中還有沒有藏着別的東西。地上的東西固然全被燒沒了,地下的東西卻可能還保留着”。

他在廢墟中走來走去,希望能判斷出地道的位置。蘭兒看他一言不發的來回走動,不知道他在想什麼,然而她知道男人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最好不要去打擾他,這時的他們就象鑽進洞裡的一隻青蛙,等他們想通了自己就會走出來。所以她只是在旁邊靜靜的看着,同時替他留意周圍的動靜。

葉昊天仔細回憶當初進入蘇府所走的每一步,然後原樣從廢墟邊緣的大門處開始向裡走,殘留的斷牆碎瓦給了他很好的參照。他一路走去,最後判斷出一家人聚集的大廳位置,就在孤墳北邊不足十丈的地方,那裡堆積着大片的殘瓦,殘瓦的厚度明顯高過周圍的廢墟,可見本是高堂正廳所在的地方。

他仔細辨認大廳門的位置,然後推測自己當時所站的方位。接着雙掌輕輕發出一道風印將方圓五尺之內的灰塵瓦礫吹開。不到一盞茶功夫真的找到了地窖的入口。地窖上方蓋了塊薄薄的青磚,青磚上的蒲團早已化作灰燼。由於青磚所阻,下面的地窖還是完好的,並沒有多少灰塵涌入。

這時他才擡起頭看了蘭兒一眼,抱歉的道:“對不起,我做事太專心,竟然把你暫時忘了,請原諒。”

蘭兒寬容的笑了笑道:“我明白,不過我要你有空的時間加倍補償啊。”然後她看看地窖說道:“我們一起下去找找看。”

葉昊天點點頭,領先縱身而下,回手接住跟着下來的蘭兒,輕輕摟了她一下,然後扶她站在實地上。蘭兒覺得心中一陣溫暖。

兩人向周圍看去,地窖很小,連着的地道卻很長。他們仔細察看了地窖,沒有發現什麼,然後沿着地道走去,一人查看一面,大約百丈後來到地道的盡頭,仍然什麼也沒有。接着兩人交換位置,察看對方曾經看過的一面,一直走回地窖,最後還是相視搖搖頭。

出了地道,蘭兒安慰道:“公子莫急。你再想想看,或許府上還有別的地窖也說不定。”

葉昊天點點頭道:“外祖父有個書房,他經常在裡面閉關沉思,一關就是幾十天,或許那裡另有玄虛也未可知。只是不知道書房在什麼地方。我對蘇府並不熟悉,熟悉的人現在都不在了,看來真的很難找。”停了片刻他又道:“這又不象別的天然的寶物,通靈寶玉也用不上。”

蘭兒想了想道:“不如公子請人向官府買下這片土地,就說想建造房屋,然後慢慢尋找。”

葉昊天點點頭道:“如果別無他法,或許只好如此了。待我再想想看。一般大戶人家的書房應該在什麼地方?你父親的書房在王府什麼方位?”

蘭兒回答道:“這個不一定,跟個人的喜好和房屋的整體佈局都有關係。不過一般來說,書房離臥房不會太遠,或者就跟臥房連着。如果一家人子孫滿堂,老爺、老太太的臥房應該在內宅最正中的位置。既然老人家經常獨自閉關,看來書房有可能在一個離臥房不遠的獨立的房子中。”

葉昊天心中十分佩服,不住點頭道:“蘭兒,你說的不錯。待我找找看,我是一時糊塗了。”然後他循着蘇府正中線從南往北,一直走到最北邊後花園的位置。雖然經火以後花樹全都死了,但殘存的樹根還很明顯。然後他轉身向回走。花園的南面有大堆的瓦礫,那裡大概就是外祖父母的臥房了。離開臥房的附近只有東面有一片殘垣斷壁,別的都離得稍微遠些。葉昊天走過去站在那片廢墟的附近,回頭看看蘭兒,蘭兒對他點點頭。

看來這裡的希望最大,葉昊天決定仔細找找看。他運功凌空一抓將上面破碎的瓦礫移開,然後一股旋風將所有的灰塵吹了出去。下面是一塊塊光潔的青磚。他挨個敲了敲青磚,發現只有牆角一塊發出空洞的聲音。掀開青磚,下面果然有一個洞穴。洞並不太深,同樣連着一條甬道。兩人下入洞中,沿着甬道向前走,大約走了五十丈,進入一個寬敞的石室,石室內通風良好,身在其中並沒有憋悶的感覺。石室中間有一張書桌和一把椅子。蘭兒一眼看見桌上還有半截蠟燭和一張攤開的紙,她走過去將蠟燭點上,發現紙上還有些字,急忙招呼葉昊天過來觀看。

葉昊天過去看時,但見紙上濃墨寫就四句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大儒癡,書中自有百變‘易’。”

兩人心中明白那是說所有的秘密都在書中了。葉昊天環顧四周,發現周圍有一排書架,藏書不下數千卷,隨手抽出幾本,竟然全是易經有關的書籍。他大體看了看,發覺一時難以破解,於是將所有書架標上號,然後原樣裝入乾坤錦囊裡,最後將石室仔仔細細搜尋了幾遍,沒有別的發現。

蘭兒笑道:“公子,這些書的整理就交給我吧。我在錦囊中慢慢找,要是弄通了說不定就身兼儒家兩派了啊!”

葉昊天呵呵笑道:“你要是不覺得頭痛,身兼六派我更喜歡。我可不象某些人希望‘女子無才便是德’。”

蘭兒恨恨的道:“我最討厭的就是那句話,不知道是哪個混賬說的。”

葉昊天看着她說話時激動的樣子道:“這話出自當代曹臣所輯的《舌華錄》。本朝文士陳繼儒有一句話,‘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後人將前半句刪了,就剩下後面半句了。”停了一下,他又道:“你離家好幾個月了,想不想回去住幾天?我們順便回京找找另外一位大儒楊士奇。”

蘭兒立即高興的道:“好啊,感謝公子爲我想得周到。我們是該回去看看了。”

兩人將石室的入口封好,又將瓦礫堆了回去,看看跟周圍差不多了才轉身離開向京城飛去。蘭兒在錦囊中慢慢尋找那個所謂的“大儒癡、百變‘易’”。

到京城的時候天剛矇矇亮,兩人在秦淮河邊吃了早茶,消磨了一會光陰,才慢慢走向王府。入府前蘭兒躲入乾坤錦囊,不想讓無關之人見到。

進入內宅,蘭兒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快步跑向父母所在的正房,發現父母正在屋內用茶,她一頭撲在母親的懷裡,口中叫着:“娘,爹,我回來了!”

王爺和王妃剛剛用完早餐,忽然看見蘭兒撲進來,先是嚇了一跳,繼而聽到她歡快的聲音,知道她沒事才放下心來,立即捉住她噓寒問暖。王妃將她撐開,上下打量了幾眼,發現蘭兒出落得更加美麗了,腰身還是一樣的纖細,眼睛裡的內涵卻豐富了很多。

葉昊天隨後進去,跟王爺、王妃見禮以後坐在旁邊的椅子上。一時之間屋子裡充滿了歡快的氣氛。

幾個人各自敘述了別後的經歷。葉昊天道:“王爺,”,忽然想起自己已經跟蘭兒定了婚,於是改口道:“爹,我升任九江知府一事您是否曾經跟吏部打過招呼?”

王爺搖搖頭道:“這事我沒說一句話,不到萬不得已我不會出面,一切全靠你自己努力。”

葉昊天點點頭道:“好,在朝廷妖氛未除之前,爹千萬不可出面。小婿若是見勢不好,自有保命之法,請爹放心。此次回來我想請教您兩件事。第一件是關於吏治的,我想大力整頓九江的吏治,但整頓吏治不免得罪官員,或許有人會將我告上吏部,不知道吏部哪位官員爲官清明一些,請爹幫我查查,我想提早結識一下,疏通好關節。另一件事是關於少傅、兵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楊士奇的,我想知道這個人的詳細情形。”

王爺回答道:“自保之道我比你精明,生於王室之家的人哪個不精於此道?一府的官員不過是六品、七品的小人物,告上吏部也不可怕,不用太放在心上。吏部尚書顧興賢爲人還算不錯,你可以找找他看。”頓了一下他又道:“少傅楊士奇這個人我也比較熟悉,只是他下場比你們蘇家還慘,我一直不願想他的事,想起來心裡就很不舒服。”

葉昊天聽了心中吃了一驚,不知道怎莫個慘法。

王爺嘆息道:“楊少傅百歲高齡仍然精神矍鑠,十年前才從兵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之職退了下來,但仍然身居少傅之位。五年前忽然有人告他私藏貢品,理通藩國,皇上盛怒之下將其收入大理寺審問,家中物品悉數抄沒,據說派去抄家的人竟然有六、七百人,每一寸地皮都搜過來了,從家裡查出了幾件禁品。楊少傅矢口否認,說自己從未見過那些東西,不知道是誰栽贓陷害。大理寺審問三月未見結果。其間多名官員爲其求情,皇上也想放他一條生路,於是並未治罪,只是降旨將其趕出京師,允許其返回故里。於是楊家乘了一隻大船沿江而上欲返四川,沒想到途經漢口船竟然沉了,三百餘口全被淹死!沒有一人活命!消息傳來,滿朝文武都說天有不測風雲,楊少傅實在太倒黴了。”

葉昊天聞之氣憤填膺,怒道:“這是又一樁血案!肯定有人暗下毒手。長江之上行舟甚多,如果是自然沉船,那麼多人總會有幾個人被救上來。不知當時力主陷害楊大人的是誰?”

王爺道:“是宦官王希及其死黨劉衡。自那以後王希將兩位國師迎進宮中,朝中氣氛日壞一日。”

葉昊天憤恨的道:“又是王希!這個王希只怕是妖人揀選後送入宮中的。”接着他將九江通判吳之晴的事講了一下。

王妃聽了連連嘆息道:“吳夫人大概也很不幸,王希不一定是她的兄長。只怕是情人將她拋棄纔會如此。”

王爺沉思了一下道:“這個王希是有問題。宮裡的太監大多是自幼淨身入宮的,而他進宮時已經二十六歲,竟然還是舉人之身,所以見解不凡,入宮之後提升飛快,不幾年就成爲皇上面前的紅人,八、九年前既已炙手可熱,現在更是一手遮天,爲所欲爲。”

葉昊天問道:“不知當年跟楊大人相熟的都有什麼人?他出京的時候有哪些人送行?”

王爺想了想道:“跟楊大人相熟的人極多,他是朝廷重臣,出事之前哪個人不是爭着跟他結交?更兼他爲人豪爽,見面即熟,所以滿朝文武多半認識。雖然出事之後多數人跟他斷了來往,但據說出京時還是有五位大臣爲他送行。可是後來那五人竟然也被王希編織罪名收入監中,結局都是極慘,雖然逃過了滿門抄斬,他們個人卻均是未得善終。自那以後滿朝文武噤若寒蟬,誰不看王希臉色行事?”

葉昊天搖頭嘆息,心中不忍,最後又問道:“楊大人的府第是否還在?”

王爺道點點頭,接着又搖搖頭,道:“當年抄家的時候搜查極細,楊府不可能還有東西留下來。”

葉昊天聽了心中惆悵,不知道如何尋找春秋派大儒的傳人。

在座諸人一時沉默下來。葉昊天考慮半天道:“爹,有沒有辦法查出三十年來所有進士的名單?我有些用處。”

王爺答道:“這個容易,我叫人跑一趟吏部就成了。”說完拍手叫了個年輕人進來,道:“張玄,你去吏部將四十年來所有進士的名單抄一份來,慢慢抄,別漏了。”

年輕人答應一聲去了。

此時葉昊天簡單的敘述了大儒會的由來,說楊士奇是上代六位大儒之一,只有找到他的傳人才有可能找到監天尺,至於其餘幾位大儒是誰目前還在尋找之中。蘭兒只是在旁邊微笑的看着他瞎說,也沒有透露自己就是新一屆大儒之一,生怕父母爲自己擔心。

王爺聽到監天尺立即興奮起來,連聲道:“監天尺!中流砥柱監天尺!匡扶正義監天尺!當此危難之時,多少人都在翹首期盼着它。沒想到監天尺跟大儒會還有關係。”頓了一下他又道:“不好找啊!我幫你暗暗查查,看楊少傅平生跟誰走得最近。你要想將所有進士查一遍簡直太難了,還不如去抽籤算卦呢!三十年來的進士不下八百人,那麼多人你怎麼查啊?”

葉昊天聽到抽籤算卦不禁心中一動,動用先天神卦未嘗不是一個辦法,只是要想弄懂那些卦書只怕不是朝夕之功。他看了蘭兒一眼,蘭兒對他點點頭,似乎明白他心中所想。

他又陪着王爺、王妃聊了好大一會兒,然後對蘭兒道:“你陪爹孃坐着,我想出去在京城走走,看看有沒有運氣找到點線索。晚上我會回來的。”

蘭兒還沒來得及說話,王爺揮手道:“去吧,找監天尺最重要,蘭兒就留在這裡等着。”

蘭兒只好笑着點點頭。

葉昊天出了王府,改變形貌化成一個四旬文士,在大街上不急不徐的走着,眼睛盯着的不是街上熙熙攘攘的行人,也不是路旁鱗秩櫛比的店面,而是人家屋頂上數丈高的天空,盼着能找到一個冒着淡淡紫氣的宅院。如果說楊少傅常住京城,他的傳人留在京城的可能性也比較大,如果運氣好,說不定能找到點蛛絲馬跡。當然這種希望十分渺茫,一則那人可能並不在京城,二則即使在京也可能早被九陰教捉去了。

他從城東開始一條條的大街依次走過,一個時辰後到了羅開山的府第,想想好久沒見了,不如去找他聊聊。來到門前,發現大門緊閉着,不似往日人氣旺盛的樣子,不禁有些擔心。他上前扣了扣門環,過了好大一會兒纔有一個老家人出來開門。

葉昊天招呼道:“老人家,請問羅大人在家嗎?”

老人用有點奇怪的眼神看他一眼,道:“羅老爺改任福建副總兵,三個月前已經前去赴任了。”

葉昊天聽了一震,心中既有尋人不見的遺憾,也很是替羅開山高興,知道以他的才華,放在外地多做點實事,異日出將封侯是大有可能的,總比困在翰林院一輩子好。相信羅開山自己也一定非常興奮。

離開羅府他繼續沿街而行,又走了一個時辰,眼見已經看了大半個京城,仍然一無所獲,腳步不禁漸漸加快。眼前是一個非常幽靜的長長的街道,街道兩旁全是寬敞的雕樑畫棟的廳堂,開向街道的大門卻只有少少的幾個。每扇門都十分寬大,門前蹲伏着碩大的石獅子,門上的金漆和獸面錫環很是醒目,似乎裡面住的全是達官貴人。連門前的街道也是那麼幽深,頗有“一入侯門深似海”的感覺。

他一直朝前走,過了一會兒發現街道在一個深宅大院前止住了。擡頭看時,發現大門上方的匾額上寫着兩個大大的金字“宋府”。他看了看大院,沒有看到自己要找的紫儒之氣。正準備離開的時候,忽然聽見大院裡傳來隱隱的哭聲,漸漸的哭聲越來越響,變成呼天搶地的聲音,不久大門忽然開了,好些人身着白衣擡了副棺材走出來。

葉昊天急忙閃在路邊,眼見棺材後面跟了好些人,哭聲一片不絕入耳。其一個老婦人一邊跌跌撞撞的走一邊傷心的哭道:“我可憐的女兒啊,你怎麼走得這麼早啊!怎麼走到孃的前面了啊┄┄”又一個老婦人高聲哭道:“我那孝順的兒媳啊,還有那沒出世的孫子啊┄┄,我們宋家是作了什麼孽啊┄┄老天爺,你睜睜眼啊┄┄”一個年輕人在棺材後面跟着,面色悽苦,雙目無神,癡癡的看着前方。

葉昊天搖頭嘆息,看樣子這家人的媳婦是生產不順死了。沒辦法,這年頭生孩子就像闖一趟鬼門關,弄不好就是一屍兩命。人命太賤了!“天地不仁,萬物爲芻狗”。

棺材從他面前經過,沒有一個人轉頭看他,每個人都沉浸在悲傷痛苦之中。他看着那嬌小的棺木,心中想着“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不禁心內跟着難過。正在十分低沉的時候,忽然看見一滴鮮血從棺中滴下來,他心中一驚,凝神靜聽良久,竟然聽見棺中還傳來一聲微弱的心跳。

棺中人還活着!竟然沒有死透!

葉昊天一下醒悟過來,急忙走上前去攔住衆人道:“且慢,請將棺材擡回,裡面的人還沒死!”

衆人正在極度傷心之中,都奇怪的看着攔在棺前的人,不知道他在說什麼。

年輕人淚流滿面的道:“惡鬼滾開,讓我娘子靜靜的上路,別打擾我們!我要陪她走完最後的路!”

葉昊天加重語氣高聲道:“人還有救!快擡回去!再晚了就難說了!快!”

大家都停在那裡,幾個擡棺材的年輕人回頭看看走在最後的一個五旬儒士。儒士盯着看了葉昊天一會兒,看到的是葉昊天不怒而威的面容,真誠和期盼的眼神,還有那一身浩然正氣,於是心中一震,吩咐道:“擡回去,先擡回去!”

衆人掉轉頭,又將棺材擡進府中,兩位老太的哭聲並沒有停下來,只是不由自主稍微低了一點。葉昊天跟着棺材經過前廳七間、中堂七間,進入後堂,入目是房上的黑板瓦、屋脊上的花樣瓦獸以及彩繪的樑、棟、斗栱、檐桷,心裡明白這家人決不是普通人家,而是位及人臣的公侯之家。進入內宅,葉昊天吩咐無關的人員走開,只留下年輕人和幾位老人在旁。

年輕人手扶棺材不肯讓開,儒士也鄭重的上前幾步,對着葉昊天問道:“先生是什麼人?你怎麼知道還有救?”

葉昊天不願多言,卻又不得不說一些話來讓衆人相信自己,只得道:“我是祖傳的神醫,只要一息尚存,就有救活的希望。”看着衆人懷疑的目光,他向旁邊跨了幾步,來到一株碗口粗的松樹旁,左手輕輕發了一掌,片刻之間松樹就枯萎下來,松針嘩嘩的落向地面。衆人無不大吃一驚退後了好幾步,不知道他要做什麼。

葉昊天看看衆人,又擡起右掌發出春風化雨,眼見松樹一會兒功夫枝葉返青,不多時恢復了勃勃生機。年輕人和兩位老婦人見了撲通跪在地上,口中呼道:“請仙長救命啊!救救他們母子啊!”

儒士心中也燃起希望,於是不再攔阻,對他道:“請仙長施術。”

葉昊天上前將棺木打開,入目是一個面色如紙的少婦,身上蓋了一張白色的毯子,毯子下部已經爲鮮血溼透。他伸出手去,摸了摸少婦的脈門,良久之後感到寸脈微微搏動了一下,那是心脈尚存的表現。

儒士看着他道:“兒媳向來身體健康,大夫說胎位不正,轉也轉不動,所以生了三天生不下來,活生生的人折磨成了這樣。宮裡的太醫都來看過了,如果仙長沒辦法我們也不怪你。

葉昊天沉吟片刻道:“我有辦法可以救活夫人,但是有一個要求,希望你們能答應。”說到此處他頓了一下,看了一眼衆人接着道:“救活之後你們不得四處宣揚,不得將我救治的方法說出,能做到嗎?”

儒士鄭重的點點頭,年輕人和兩位老太跪在地上不肯起來,幾個人都說道:“請仙長搭救,我們決不敢在人前提起,您放心。”

葉昊天聽了,從乾坤錦囊中取出一株不死草,覆蓋在少婦面上。幾個人都驚奇的看着他,不知道那蘭草一樣的東西有什麼用。

葉昊天知道一會兒功夫少婦就會醒過來,但腹內胎兒的位置不能不校正,於是站在棺材旁邊雙手虛擡,微微發出一點功力,透過少婦的身體托住腹中的嬰兒,想將嬰兒轉個位置,結果試了一下卻沒有成功。他放出神識探查了一下,原來是臍帶將嬰兒的頭頸纏住了,於是小心的將臍帶解開,然後纔將胎兒轉了個方向,成爲頭下足上的位置。

剛剛弄完,忽然聽見少婦口中“嚶嚀”一聲,不出所料的甦醒了。葉昊天迅速將不死草收回錦囊。周圍幾個人一下圍了上來,年輕人將夫人扶着坐起。少婦氣息微弱的道:“相公,我對不起你,這孩子怕是生不下來了。我好命苦啊!”

葉昊天對她道:“夫人請放心,我已經將胎位正過來了,請再堅持一會兒。”說着又取出一顆補中益氣丹遞給年輕人道:“夫人失血過多,中氣極弱,將這顆丹藥給她服下。然後速將夫人擡到牀上,再傳穩婆來!”

年輕人千恩萬謝的接過丹藥放在夫人口中。少婦聽說胎位正過來了,立即滿臉欣喜的看看葉昊天,眼睛裡透出期盼的神采。隨後年輕人將她抱入房中,穩婆已經又被叫來了。

葉昊天和儒士在外面等着,儒士和年輕人在院子裡焦急的走來走去,葉昊天安慰儒士道:“先生請放心,您要有孫子了,恭喜恭喜!”儒士愈加驚奇的看着他,心裡的焦慮卻始終不能減低,畢竟人死了一次再救回來,誰知道還會發生什麼事?

不到半個時辰,一個老太太走出來道:“生下來了,是個大胖小子。母親平安,只是小孩好像不太好。”

葉昊天點點頭道:“胎兒在腹內停留太久,缺血少氣,只怕已經傷及腦絡,請將孩子抱給我看看。”

老太太道:“天太冷,怕孩子受了風,不如請仙長進去看吧。”

葉昊天跟着進去,少婦已經斜躺在牀上,身上蓋了被子,將嬰兒抱在懷中,正在暗暗垂淚。

年輕人跟她說了句話,她淚流滿面地將嬰兒遞給葉昊天,眼睛裡透出的是絕望和無助。

葉昊天接過嬰兒看時,發現嬰兒面色紅得發紫,不哭不叫,仔細探查,果然發現有兩條入腦的經脈和一條入肺的經脈堵住了。他運起春風化雨大法將嬰兒的經脈疏通了一遍,片刻之後忽然嬰兒哇哇大哭起來,面色也漸漸變成淡紅的顏色。聽見哭聲,每個人都面上一喜,知道嬰兒已經好些了。

葉昊天對少婦道:“孩子的腦脈已經通了,你放心吧,將來一定會完全正常,不會留下任何後遺症。”

夫人當即掙扎着要下牀給葉昊天磕頭。年輕人和兩位老太已經跪了下來。葉昊天趕緊將他們阻止。

儒士將葉昊天請入正廳,讓所有人退下,面現感激的道:“仙長救了我家兩條人命,敝人感激不盡,不知如何才能報答?”

葉昊天搖搖頭道:“舉手之勞,不用掛在心上,我只要看着他們母子平安就很高興了。”

儒士無比欽佩的看着他道:“我欲敬獻仙長五萬兩紋銀,請您笑納!”說着就待叫人取銀票來。

葉昊天急忙將他阻住道:“先生不要如此,我說不用就真的用不着。我還有事,這就告辭,以後有緣再見。”說着就要離開。

儒士急忙道:“仙長且慢,我還有下情容秉。”葉昊天停住身子看着他,不知道他要說什麼。

儒士卻猶豫着沒有開口,只是在廳中不停的走來走去。過了一會兒他似乎下了決心,忽然上前跪下對葉昊天納頭便拜。

葉昊天吃了一驚,這是老先生第一次拜他,知道對方非是普通人物,這一拜只怕有些原因。正待阻止,儒士果然面色沉重的道:“我這一拜並非因爲仙長救了兒媳和孫子,而是有事相求,想求仙長大慈大悲出手救治一個病入膏肓的人。那個人非比尋常,我全家人的性命跟他相比簡直賤若泥土!只要能救了那人,無論任何代價我都在所不惜。”

葉昊天明白,面前的儒士定然位居公候之列,以他的身份說出這樣的話,那人不知道是哪位皇親國戚了,不由得心中略感興趣,於是道:“先生不用顧慮。只要那人不是十惡不赦之徒,我都願意伸手一試。另外請您不要呼我仙長,不如叫我田天好了。不瞞先生,我的本名目前不便提起,但跟田天兩個字有些相近。”

儒士看了他幾眼,沉吟一下道:“好,我相信自己的眼光。不管你是什麼人,有這一身凜然正氣就夠了。我就叫你田天。你可以做我的手下跟我去一趟,路上可能會有人盤問什麼,你不用回話,一切有我。”

葉昊天答應道:“好,請先生這就上路吧。”

儒士又看了一眼葉昊天,回頭吩咐下人:“去拿一套本府師爺的長衫來。”下面有人立即跑了去拿,片刻之間拿來了。

葉昊天跟着儒士來到裡間換上長衫,那是一襲青衣,袖口有兩個金絲織成的字:“宋府”。大小倒也合適。

儒士又道:“那裡檢查很嚴,身上不要帶有鐵器,否則無法通過。另外這東西你拿着,入門用得着。”說着遞給葉昊天一隻牙牌。

葉昊天接過牙牌,又將乾坤錦囊取在手中道:“我身上只有這麼個小小的錦囊,除此別無它物。”說着將錦囊遞給對方察看,儒士隨手捏了一下道:“沒問題,這麼小的東西連把最短的匕首也藏不下。”

然後儒士出了大門上了四人官轎,讓葉昊天捧了些書籍字畫在後面跟着。一路行去街道越來越寬,宮殿越來越高大,走了不久竟然到了承天門外。儒士下了轎子,吩咐轎伕等着,仍舊讓葉昊天跟着,然後邁步前行,過了端門來到午門前。

葉昊天殿試的時候曾經入宮一次,今番再次來此仍然感受到午門的森然威嚴。看着高大的磚石墩臺上的五鳳樓,和兩側凸出的闕形成相對圍合的空間,任何人都會有一種壓抑感。

守門的黃門侍郎上來問候:“宋太傅,今天怎麼來得晚了一個時辰啊?”

宋太傅從懷中取出一塊牙牌道:“太子讓我找齊了他要的字畫就來,不論時間早晚。”然後指了指身後的葉昊天道:“此人是我府中的師爺,下得一手好棋,太子學棋甚切,想知道什麼是上乘棋道,所以讓我請位高手來在太子面前對弈一局。”

黃門官看看葉昊天道:“你的牙牌呢?”

葉昊天忙將儒士所給的牙牌取出來。

黃門官接過去看了看,點點頭,然後對儒士道:“宋太傅,依例檢查,請多包涵。”

儒士沒有說話,只是伸開雙臂任其檢查。葉昊天這才明白麪前的儒士竟然是當朝三公之一:太傅宋九齡,由於心中早已有底,所以也沒有怎麼吃驚。黃門官略略檢查了一下宋九齡,接着十分仔細的檢查了葉昊天手中的字畫,又在他身上拍了幾下,道:“檢查完畢,兩位請入宮。”

兩人剛欲邁步,忽然從宮內走出一位六旬老者,人還在三丈外就笑道:“剛纔在遠處聽說太傅的師爺是圍棋國手,不禁想出來認識一下。太傅真是好生了得,不單自身棋藝天下聞名,府中隨便出來個師爺也這麼厲害。以後有空倒想請教幾局。”

宋九齡上前拱手道:“原來是劉太師,今日已晚,我們急着要見太子,切磋之事以後有空再說吧。”

葉昊天心中一震,面前站着的竟然是權傾朝野的太師劉衡,正是此人跟宮裡的太監王希裡應外合、把持朝政,弄得滿朝文武敢怒而不敢言,不由得多看了他兩眼。但見對方五短身材,大腹便便,一雙眼睛幾乎眯成了一條線,偶爾不經意的瞄過來卻又滿含神光。似乎身上練了某種功力,看來不是一個容易對付的人。

劉衡攔住兩人道:“太傅且慢。我剛剛去看過太子,太子神色極差,剛剛入睡,你去了也要在外面等着。不如讓他休息一下,過一個時辰再去。”接着話語一轉道:“太傅,請給介紹這位圍棋國手,我很想結交一下!”

宋九齡看了葉昊天一眼,心裡有點不安,面上不動聲色的道:“這是本府師爺田天。田天,來見過當朝太師。”說着招呼葉昊天上前晉見。

葉昊天盡力收攝自己身上的浩然正氣,急忙上前施禮道:“久仰太師大名,今日得見實乃三生有幸”。

劉衡緊盯着葉昊天道:“田師爺是哪裡人阿?我也略通棋理,京城棋界高手無不相熟,爲何未曾聽說你這圍棋國手的大名?”

葉昊天不慌不忙的再次施禮道:“晚生是青海人,向來以爲棋術只是小道,從沒想過以棋道揚名,所以很少跟棋界中人來往。”

劉衡哦了一聲道:“原來田師爺博學多才啊!不知道你最得意的是什麼?最想揚名的又在哪一方面?”

宋九齡有點焦急的看着葉昊天,不知道他怎麼回答。

葉昊天呵呵笑道:“我最盼望的還是有一天金榜題名,這也是我拜在太傅門下的原因,實指望近水樓臺圖些方便罷了。今日見了太師,以後還請多多提攜。”

劉衡一摸短鬚道:“好,這也是讀書人的本色。我且考你兩個問題,若能答得好,我會跟太傅一起幫你打點,或許你不用科舉就能入仕作個小官了。”

宋九齡聽了葉昊天的答覆一個勁兒的暗暗點頭,覺得很是恰當。忽然聽見太師要提問題,他的面色有點不太自然,道:“太師,我們還要入宮面見太子,不如請您以後再考吧。”

葉昊天卻神態自若的道:“太傅莫急,既然太師有此雅興,便請出題。”

劉衡看他氣定神閒的樣子,略一沉思道:“這兩個問題都是圍棋方面的,第一個比較簡單,如果答不出,今天你就不必入宮了。請問圍棋手法有哪些名字?”

葉昊天不假思考脫口而出道:“棋經十三篇有云:夫弈棋者,凡下一子,皆有定名。其之形勢,死生、存亡,因名而可見。有衝,有幹,有綽,有約,有飛,有關,有搭,有粘,有頂,有尖,有覷,有門,有打,有斷,有行,有立,有捺,有點,有聚,有蹺,有夾,有拮,有闢,有刺,有勒,有撲,有徵,有劫,有持,有殺,有鬆,有盤。用棋之名,三十有二,圍棋之人,意在萬周。”

宋九齡聽到這裡,一顆心終於放了下來,暗自慶幸今天運氣好,這位仙長果然非同一般。

劉衡鼓掌道:“好!果然是當世國手,這個小問題當然難不住你。不過第二個問題有點難度,邵壅曾經寫過古今圍棋第一長詩,你是否聽說過?能否背點兒來聽聽?”

宋九齡聽了邵壅這個名字,想了半天沒有印象,抱怨道:“太師這是強人所難了,這詩我都沒聽說過,不知太師從哪裡看來的?”

劉衡得意的笑道:“這是我上月才從國子監的藏書室翻了許久翻出來的。我拿這問題問了八個人,沒有一個答得出,大家都說連聽都沒聽過。”說到這裡,他停了一下,看看葉昊天道:“你只要背得出二十句,我就推薦你做宮廷棋待詔,官居六品,以後可以出入翰林院、親王、公候的府地、甚至皇宮除後宮以外的部分也可以來去自如。”

葉昊天卻問道:“太師不用考察我的棋藝了嗎?或許我只是棋藝平平而記憶較強而已。”

劉衡哈哈笑道:“不用了,如果你真能背出此詩,可見對圍棋確實有心,而且做過很深的研究,更兼智力超羣,棋藝應該不會差到哪裡。”

葉昊天不忙背誦,又問道:“太師是否相戲爾?”

宋九齡故意呵斥道:“朝廷三公,怎會相戲於你?你若是會的話就背來聽聽,不會也沒人怪你。”

葉昊天擡頭望天裝作苦思冥想的樣子,劉衡看着他那痛苦的表情得意的笑道:“背不出也沒什麼。莫說是你,就是翰林院的學士也沒幾個人聽說過。要說背得全普天之下恐怕沒有一個。”

葉昊天裝模作樣停了半天,看看差不多了,忽然背道:“我來試試看啊,二十多年了,可能記不全了。好像是‘人有精遊藝,予嘗觀弈棋。算餘知造化,着外見幾微。好勝心已無,爭先意不低。當人盡賓主,對面如蠻夷。財利激於衷,喜怒見於頑┄┄’”開始時結結巴巴,隨後逐漸加快,一句接一句,如同江河之水滔滔不絕,整整一頓飯的功夫才背到:“上兵不可伐,巧曆不可推;善言不可道,逸駕不可追。兄弟專乎愛,父子主於慈。天下亦可授,此着不可私。”最後嘎然而止。

旁邊的兩人大眼瞪小眼都呆住了。

宋九齡長嘆道:“天吶,這麼長的詩竟然真有人去背!竟然還真的能背下來!這人是傻瓜還是神仙啊?”忽然想到背詩的人就在眼前,這話說得未免不敬,連忙改口道:“太師,棋待詔的事您看着辦吧!”

劉衡諾諾連聲,說不出別的話來。只是道:“兩位請進,太子該睡醒了。棋待詔的事待我秉明皇上過幾日安排。”

葉昊天和宋九齡正待邁步,忽然背後又傳來劉衡說話的聲音:“不知田師爺是從哪裡看的這首詩?”

葉昊天轉身答道:“時間太久,我記不太清了,或許是敦煌石窟,或許是嶽麓書院,或許是白鹿書洞。”

劉衡聽了未再問別的,這三處所在每處藏書都不下幾十萬卷,確實是很好的解釋。

43 天賦仁心愛生通聖傳詩經蘊音煞第82章 索驥第200章 魔本19 瀟湘水雲54 治世胸中無滯留悠然金丹大道遊9 天地氤蘊鍾奇秀人世茫茫有儒仙32 妙手回春挽兩命口若懸河天下驚32 妙手回春挽兩命口若懸河天下驚第72章 奸宦第74章 四珍第65章 龍麝第175章 七寶第287章 魔晶第205章 黃帝第44章 九華第16章 御風5 儒家的社會實踐儒功9 茅山靈符11 十洲三島第90章 但見無爲爲要妙,豈知有作是根基11 日暮黃昏聽鬼雨其樂融融有誰知13 琴鼓爭鳴21 爲道日損8 舜帝韶樂9 茅山靈符第35章 海塘19 神尺監天護國運獨手賑災挽民頹第183章 開店19 神尺監天護國運獨手賑災挽民頹第37章 仙機43 天賦仁心愛生通聖傳詩經蘊音煞1 琴笛初起第135章 神嘯第76章 丹心第89章 韶樂12 儒商的自我約束第139章 益壽第40章 法印第5章 弄玉第257章 達摩13 儒將的內在修養第110章 仁學第217章 君臣第274章 入甕第23章 茅山第154章 屈平第149章 離騷23 佛宗超度亡靈的實質第280章 仙心第86章 周少第89章 韶樂第34章 南遷第205章 黃帝68 壺中日月華胥夢小亦蒼天大亦天第133章 豔舞9 名琴綠綺第291章 勇氣第280章 仙心第163章 天街第285章 魔祖第240章 兵敗第57章 被困第94章 肯羨孤鬆不凋色,皇天正氣肅不得14 無事尋花至仙境等閒種薯比封君2 幽洞明心7 千年埋劍誰識氣匣弦今日未生塵第281章 仁心第120章 地珠13 五氣朝元8 內聖外王5 仙劍初傳70 幽顯共生三界內魔道相爭無盡時62 鑄甲高臨善息境乘龍遙拂儒飛11 七香海佛教的苦諦13 琴鼓爭鳴第87章 玉璽第261章 弘法49 風狂雨驟逼皇居琴嘯爭鳴黃金臺第90章 神材第90章 但見無爲爲要妙,豈知有作是根基31 正氣一身昭萬代清風兩袖感千年48 巨痛狂悲經盡了誰來拾汝冰涼骨14 九陰鎖魂第207章 神音5 儒家的社會實踐儒功8 蘇堤春曉微雨後夢裡蘭舟遇知音第17章 蘭舟第64章 九寶23 正氣歌第149章 離騷78 萬里橫戈探虎穴三杯拔劍飲龍泉第18章 孤墳44 行行止止仙路回矢志毋忘歸雙鳧7 千年埋劍誰識氣匣弦今日未生塵第24章 會試第135章 神嘯10 黎山老母後記5第100章 鉅奸第290章 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