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想,親自下城門樓,回到“南山國”境內,按照我的記憶,南山國地勢跟共和國類似,西高東低,有好幾條大河發源於西夏,橫穿南山國境流入大海。
“孫將軍,請過來一下。”我招手道,怕他無法看清我的戰術動作。
孫立榮打馬前進,爲節省時間,直接從潼關城穿了過來,兩個逗比西涼兵(屬我麾下),還彎弓搭建,準備射孫立榮,被我制止了。
孫立榮過來,翻身下馬笑問:“王爺作何打算?”
我用標槍在地上劃了五道線:“我南山境內,有五條大河,不知孫將軍知曉否?”
孫立榮點了點頭:“拆橋麼?本帥的騎兵可以人馬分離,抱木泅渡過河,而南山境內已無兵源,無法阻止我軍渡河,只不過這樣會耽誤些時間罷了。”
“呵呵,橋肯定是要拆的,”我在“河”上畫了個叉,“但誰說南山國再無兵源?”
我用標槍在最靠近妙香城的那條“河邊”,畫了幾個三角形:“孫將軍可知我南山還有十萬海軍?”
“十萬海軍?”孫立榮明顯一愣。
“正是,”我看他好像真不知道,便決定詐他一詐,“我南山海軍分駐於海岸數個港口,常備海軍者兩萬,領朝廷俸祿,民兵海軍者八萬,不領朝廷俸祿,但擁有販賣魚、鹽之特權(國有企業性質),遇南方列國襲擾,便登船作戰,我海軍之陸戰能力,甚至不及平民,所以此次被孫將軍大兵壓境,亦未調動他們,但若在江面之上,南山海軍足可號稱‘天下無敵’!”
我說的有一半是實話,南山國確實有海軍,驢三哥在驛站裡跟我講過,只不過數量卻沒有十萬,只有兩萬,孫立榮定然是醞釀此戰很長時間,對於南山國軍力瞭若指掌,所以我引入“民兵”的概念,憑空捏造出8萬海軍來嚇唬他,就賭他情報掌握的不夠準確,相信我的說法!
“嘶!”孫立榮倒抽一口冷氣,顯然是深信不疑,“王爺的意思,是將這十萬海軍調入內江,陳於修羅江上,拱衛妙香城?”
“正是!”我得意地點了點頭,南山國南部,河澤甚多,妙香城就建在修羅江邊上。
孫立榮揹着手來回踱步,這時那兩支慢悠悠的騎兵已經來到了木桶旁邊,都看着孫立榮。
“撤。”孫立榮冷聲下令,翻身上馬,跟騎兵一起撤回己方大營。
呵,兵不厭詐這
招,已經被我運用到了“無恥”的地步了!
這可不是一場遊戲,而是真正的戰爭,今天在校場上的一切,如果我無法應對孫立榮的攻勢,讓孫立榮放棄原計劃,那麼,明天便極有可能變爲現實!
現在是西涼進攻,南山防守,我就是局部勝利,抵擋住西涼攻勢,也無法逆轉取勝,所以我沒必要對於自己的應對戰術藏着掖着,即便是真有十萬海軍那又如何,只能阻擋西涼騎兵渡河攻取妙香城而已,騎兵往後退二里地,海軍就對他們無計可施了!
但是,騎兵犯境,遭殃的是沿途的南山國老百姓,所以我必須明確告訴孫立榮,你不要來長途奔襲妙香,來了也沒什麼卵用,還是好好琢磨怎麼打潼關吧!
兵者,國之大事,然一國大事之首,非兵也,民也!我們打仗是爲了什麼?不是爲了趙冉的錦繡江山,而是爲了讓兩萬萬南山國百姓,免遭生靈塗炭!
我將插在木桶上的紅旗抗在肩上,帶回潼關城門樓,戳在木柵欄之間,以壯聲勢,主要是爲我自己打氣,來吧!看你還有什麼辦法!
孫立榮似乎很懊惱,又下令騎兵前來城下騷擾,可能分兵繞開潼關,長途跋涉,突襲妙香城,是他琢磨了很久的戰術。
我還是避而不戰,只要你不攻城,我連箭都不放,看誰耗得過誰。
又僵持了一會兒,我尋思自己也不能光守城啊,那樣顯得多LOW,略一琢磨,實施了一條毒計——雖然我並不打算使用它,或者並不打算如我所描述的這樣使用它。
我貼着索菲雅耳邊佈置了一番,索菲雅下城頭,帶了十個步兵去準備,不多時,她們回到戰場,每個步兵身上都裹了一條厚厚的氈子,索菲雅帶着十個步兵分成兩路,從青龍山我方的一側爬上山,因爲這邊山勢很緩,即便是重裝步兵也能爬上去,只不過費些力氣罷了。
上了山頭,士兵們將氈子裹在身上,一個個跟糉子似得,索菲雅率先滾下山去,當然,只是模擬而已,所謂青龍山,不過是一米來高的土堆。
此計出自三國末期,是曹魏滅蜀關鍵一戰,當時魏軍主力和蜀軍在劍閣激戰,劍閣地勢險要,蜀軍又有大將姜維率領,魏軍久攻不克,魏軍將領鄧艾向主帥鍾會建議從陰平偷偷越,直進涪城,劍閣守軍肯定要分兵回救,魏軍主力就可趁勢破劍閣,如果不回救,最起碼也能打下涪城。
蜀國地勢險要
,劍閣爲咽喉要道,與今日之潼關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從諸葛亮時期,蜀國舅苦心經營劍閣,而所謂陰平,其實只是在地圖上理論上講,可以繞過劍閣,進入蜀中的一條路,所以蜀國並未設防。
於是鄧艾只帶了幾千人,輕裝上陣,開始翻山越嶺,實際情況遠比鄧艾想得還要困難,根本就沒有路,鄧艾所部遇山開道,遇水建橋,硬是行了七百里,結果就要越過山嶺的時候,遇到了一處絕地,是斷崖,百丈之高,斜度很大,幾乎不能下去,此時軍中糧草早已枯竭,魏軍體力到達極限,如果繞過去的話,士兵們肯定會餓死山林中,於是鄧艾下令,全軍裹着氈子,滾下山崖,他身先士卒,自己先滾下去了。
士兵們見走投無路,也只得跟主將一起滾下去,許多人都途中摔死。
倖存下來的人數,正史、野史記載不祥,反正掛了很多就是了,演義上說等鄧艾帶兵出現在涪城前時,只有兩千人,可見傷亡之慘重。
我估計不會這麼少,但也不會很多,差不多能有五六千人吧,就是這五六千人,創造了歷史,一路連下涪城、綿陽,直取成都。
蜀軍跟現在的南山軍一樣,幾乎全部兵馬都集中在劍閣,後方空虛,兵力不過萬人,原本其實也可以一戰,但關鍵是,蜀國後方已經沒有一個哪怕是東野亂步級別的戰將,太子大哥雖然統兵打仗不太在行,但好歹勇猛啊!
蜀國那幾個守將,都是些鼠輩,面對鄧艾五千精兵,放棄抵抗,投降者頗多,鄧艾直破成都,劉禪投降,劍閣那邊的姜維所部,一聽首都沒了,王都降了,軍心渙散,姜維只得使出最後一招,反間計,詐降之後,勸魏軍主帥鍾會佔據天險蜀地,自立爲王,鍾會答應了,沒想到鍾會的手下不答應,把鍾會給宰了,姜維見大勢已去,只得拔劍自刎,蜀國亡。
現在我也借用鄧艾的計策,從不可能大規模用兵的青龍山,滾下去約十五萬精兵,這是單行線,下去之後,可就上不來了。
孫立榮剛要舉旗應對,我提示了一句:“這是夜戰。”
意思是告訴孫立榮,我這是隱蔽戰術,迂迴出將近二十里,深夜翻山,幾乎不會被西涼發現,於是孫立榮把旗放下,兩側的“南山軍”中,三個人坐在原地,假裝在滾下去的途中摔死,剩下的八個人“泅渡過河”,從後方迂迴包抄渭水以北的西涼後營,那裡是西涼軍糧草之所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