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福建造反

等廣州一衆官員火急火燎的趕到江英街,整條江英街已經燒成了一片廢墟,巡撫滿丕帶着人馬趕到廣德園,看到撞塌的院牆和滿地的屍體,以及零散的兵器,只覺得眼前一陣陣發黑,竟然有人刺殺十四皇子胤禎,而且規模還如此之大,如此肆無忌憚,爲此不惜焚燒整條街,這可是震驚全國的巨案!回過神來,他忙吩咐道:“趕快找恂王爺,生要見人,死要見屍。”

吩咐完,他又迭聲道:“封鎖現場,不準任何人靠近,官員也不行。”他隱隱感到這案子沒那麼簡單,怕是牽扯到皇子之間的儲位之爭,這可是天大的醜聞,事涉皇家臉面,若是散佈出去,康熙震怒,他這個廣東巡撫定然是首當其衝。

三多率着二十餘人拼死斷後,再加上弓手的掩護,鄧老大一行可謂是從容退走,眼見對方陣形不亂,胤禎亦不敢過於迫近,只令弓衛、銃衛尾隨射擊,銃衛在追擊中的表現可就不如人意了,裝藥太慢,根本無法與弓箭相比。

盧子看到綠色煙花後,早就命大小船隻靠岸接應,胤禎一行只能幹登眼,好在銃衛在射程上佔足了優勢,把最後一船當作移動靶,狠狠出了口惡氣。

眼見大火即將合攏,胤禎不得不帶着親衛沿着江堤下到了江邊,一清點人數,死了一十八個親衛,傷了三十六個,不過,對方最少應該死了四、五十個。看到對方佈置的如此周密,胤禎不由大感頭痛,有這麼個對手在,日後出行可不敢大意了。

轉過身望了一眼環繞在周圍的親衛,胤禎沉聲問道,“還有沒有受傷的親衛沒跟出來?”

達爾汗帶領刀衛走在最後的,忙躬身道:“回王爺,沒有,尊王爺教誨,他們的屍身,奴才都命人扛出來了。”

“恩,不錯,今天表現的都不錯。”胤禎大聲表揚道:“回去,本王會論功行賞。”說到這裡,他掃了一眼屍體,聲音亦是一沉,“達春,陣亡的兄弟每人發一百兩厚恤,直屬家小盡入本王包衣,月例按十兩發放,輕傷者賞二十,重傷者五十,月例不停,殘疾者按陣亡例。”

胤禎對傷亡者如此厚賞,一衆親衛忙齊聲道謝。

最先找到胤禎的還是巡撫滿丕,在他的懇請下,胤禎住進了他的撫院。

廣州一衆官員紛紛前來請安,胤禎一概拒而不見,只是交給朱延志二十萬銀票,讓他幫着重建江英街,江英街的百姓這次可算是遭了無妄之災。

對於廣東巡撫滿丕大索全城、港口、碼頭等行爲,胤禎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對,那些人組織嚴密、行動謹慎,策劃周密,就是能抓到一、二個,估計也是小魚小蝦,而且根本不用指望能夠掏出什麼有價值的東西來。

對於現場的勘察,胤禎也沒一點興趣,桌上就放着十幾枝對方所用的箭鏃和兩把弓,兩把弓都是青海弓,尺寸最爲短小,但射得最遠,箭是標準的10把鵰翎箭,關東樺的箭桿上沒有任何名號,說明不是出自軍營,江南綠營配的是南弓,所有兵部配發的箭枝都有產家的名號。

青海弓不是一般的弓手能夠用的,沒個三、五年的訓練根本就玩不轉青海弓,再說刺殺他可是滅九族的罪,敢來的肯定都是死士,對方組織嚴密,又不是正規營伍,而且又是經營多年,那就只有一個可能了——四哥胤禛的‘粘杆處’,太子現在可沒理由要殺他,拉他倒是有可能,八哥他們更不可能。

胤禛爲什麼在這時動用‘粘杆處’的力量來刺殺自己?他是想逐一清除有機會的兄弟,還是覺得自己對他的威脅最大?胤禎一時之間也無法斷定,不過,他既然已經出手,那絕不會輕易罷手。

‘粘杆處’!這可是一條毒蛇,得想法子徹底清除了它,豈有千日防賊的道理!想到這裡,他感覺走陸路回上海太過冒險,當即譴人快船去澳門通知海軍前來廣州接應。

三月二十五日,胤禎回到了澳門,

同一天,福建泉州府永春、德化兩縣街頭巷尾出現了大量的揭貼,直指地方官吏侵吞賑災口糧,並與地方豪紳聯手屯積米石,號召百姓搶奪大戶,開倉放糧。

揭帖一出,本就處於暴動邊緣的饑民在有心人的組織慫恿下立刻糾集了數百人闖入城中大戶人家,開倉放糧,這一舉動立刻就引來無數饑民的響應,隊伍馬上就由數百發展到了數千。

人多則膽大,羣情洶涌的饑民在搶了大戶之後,又將目標轉向了官府,猶如洪水一般衝進了縣衙,將縣官和一衆吏員生生打死,隨之便豎旗造反。

福建泉州、漳州、福寧一帶本就旱情嚴重,饑民遍地,永春、德化兩縣這一豎旗造反立刻就吸引了無數的饑民,一聽說他們衝擊大戶,開倉放糧,能吃飽飯,立時就蜂涌而至,太子胤礽早就安插在福建的一衆人馬自然是乘機四處策劃、組織饑民搶糧殺官,一時間,福建西南各府縣立時就風起雲涌,反旗四起。

一看竟然鬧騰的如此之大,原本一直睜隻眼閉隻眼的福建高層也嚇壞了,原以爲最多不過是饑民鬧事,沒成想竟然一下變成了席捲幾府的造反,立即就匆匆碰頭商議論如何善後。

福州,省府路總督后街東頭,矗立着一個坐北朝南龐大的院落羣,大門左右雄踞着兩尊威武的石獅,石獅之旁,各自高聳着一株古榕樹,枝茂葉繁,廕庇十丈,這便是閩浙總督府,又叫督署。

現任閩浙總督範時崇是清開國時功臣范文程之孫,範承謨之子,漢軍鑲黃旗人,八黨中人,去年年底由廣東巡撫升遷閩浙總督,交割清楚政務,已經是年關,他在廣東過了年才動身前來福州,上任才半個多月,就遇上了這麼件鬧心的事,心中着實鬱悶。

自平定準噶爾叛亂之後,大清十餘年來已經再沒遇上這麼大的動亂,東南半壁更是太平了二十餘年,不成想這纔剛剛上任就攤上這麼個爛攤子。

範時崇接到加急文書後,不敢耽擱,一邊召集福州官員商議,一邊下令,着福建陸路提督藍理迅速派兵清剿亂民。

總督府議事廳,範時崇掃了一眼匆匆趕來的一衆福建高官,清了清嗓子說道:“諸位,本督上任伊始,便遇如此棘手之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三府饑民扯旗放炮殺官造反,糜爛福建半省,爲何本督一直未得任何異動的稟報?”

注:傳統弓箭有四種標準的尺寸,分別是4尺、3.8尺、3.6尺、3.4尺。按照地域的特點不同,大致可以分爲滿族弓、蒙古族弓、青海弓、南弓4種,其中青海弓的尺寸最爲短小,但射得最遠,適應了西北少數民族騎射的需要,40磅左右的青海弓,能射120多米遠。但是青海弓也是這幾種弓箭中最難用的一種,沒有深厚的功力不行,需要幾年的苦練。

標準的箭一共有4種尺寸,分10把、11把、12把、14把,按照典籍記載,一尺是4把,14把的箭是清軍標準裝備

第566章 收服第1章 胤禎第429章 打出威風第l85章 京報第301章 各有盤算第373章 十三重情第365章 抱火鍋第646章 以誠侍君第109章 熙朝清官第590章 徹查第481章 太子難當第277章 僱傭軍第141章 江寧織造府第431章 唱白臉第342章 一石二鳥第192章 十三歸心第356章 清官之論第2章 恩威並施第354章 羣封第132章 高產作物第718章 西班牙戰俘第328章 裂土分封第370章 嚴打?第182章 朝會(三)第516章 小議第576章 李衛當官第67章 可憐的二世祖第179章 堅韌八阿哥第505章 條約草本第498章 徵日(七)第46章 胤楨的反擊第211章 鐵桿支持者第98章 白費勁第146章 太子妙計第459章 千叟宴第668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709章 失控第644章 暢春園第342章 一石二鳥第539章 誤猜第145章 移民入臺第196章 隆科多請客第279章 刺殺康熙後記九第236章 初步戰略第527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第206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366章 澤被天下第285章 有得有失第260章 攤丁入畝第534章 意外收穫第395章 事態升級第502章 徵日(十一)第669章 啓程第263章 當面陷害第556章 心結第580章 官缺第713章 倭奴第379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186章 述職第59章 金本位概念第664章 貪官之論第141章 江寧織造府第374章 遠征不妙第411章 觸及皇權?第699章 自做孽第294章 康熙生死第722章 解惑第498章 徵日(七)第731章 貞武元寶第278章 柳岸花明第76章 康熙偏心第106章 各方反應(上)第134章 各有盤算第263章 當面陷害第409章 宗室制度革新第177章 破除文字獄第484章 口是心非第497章 徵日(六)第242章 出征第l85章 京報第58章 海關改革第598章 士子監督第678章 敲打第509章 突破點第671章 老辣第244章 京師反應第515章 跋扈第180章 朝會(一)第163章 《南山集》案(二)第681章 植樹造林第237章 康熙憂心第336章 索要太子第488章 有志不在年高第393章 大動干戈第78章 投桃報李第570章 天道第410章 吃早茶第222章 放貸第729章 去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