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聚焦福建

皇阿瑪若真是派老十四領兵平亂……,胤禛兩眼也開始亮了起來,這好處實在太多了,首先,可以藉機消耗老十四海軍的力量,延遲海軍成形的時間。其次,可以抹黑老十四在江南的形象,十萬饑民從亂,那還不殺的血流成河,對朝廷來說是平叛,可對江南百姓來說,那就是屠殺!

國初入關,江南的屠殺規模可不小,嘉定三屠,揚州十日,至今仍有人念念不往,老十四再在江南殺個十來萬,江南士林如何看他?江南士紳百姓如何看他?朝中江南大員又如何看他?

到時候暗中找幾個文人再給他鼓吹一番,一個殘暴嗜殺的名頭可穩穩的安在他頭上,看他以後如何招攬人心?沒有人,十四黨就是個天大的笑話,還夢想爭儲?

這些都還是次要的,老十四若真是領兵平亂,‘粘杆處’就可以毫無顧忌的大展手腳,就憑‘粘杆處’的實力,就足以致他於死地。

見胤禛兩眼放光,鄔思道輕笑道:“四爺既已明白,思道就不多言了,只是欲除十四爺,這可是最好的機會,四爺不妨找人應景的時候舉薦一下,把握更大,另外,福建哪邊,是否也該添把柴,火越大,機會就越大,要能禍亂兩江或者是湖廣,則更妙。”

廉貝勒府,

閩浙總督範時崇在給康熙遞送八百里加急奏摺的同時,也給胤禩送來一封救急信。信中將自己的處境、福建的情況以及他的平亂方略都做了詳細的敘述,雖未明言,但求援之意已是躍然紙上。

胤禩閱信後,連忙將何焯、老九、老十召集過來,他們三兄弟現在負責京師外城整改及工商雜稅的試點革新,經常碰頭商議,倒也不用避閒。

老九、老十兩人匆匆而來,正好在門口遇上何焯,稍稍寒暄,三人便一道進了府門,胤禩聞報已是迎了出來,在書房落座之後,何焯便率先問道:“八爺急召,可是爲了福建一事?”

胤禩點了點頭,開口道:“十四弟自立一黨之後,雖然未大肆招攬人心,可不少官員卻都暗存觀望之心,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大隱憂,我原本計劃是借辦差之機暗中整合,但福建饑民暴動,閩浙總督範時崇來信求援,我認爲這是一個絕佳的招攬人心的機會。

範時崇跟九弟關係密切,亦是我八黨中堅,現位列總督,在圈中更是矚目,福建饑民暴動,他身爲閩浙總督若是處置不力,或是稍有失誤,則禍不旋踵,不說滅頂之災,至少是難逃降黜之厄。

據他信中所說平亂方略,欲剿、撫兼用。剿且不說,撫,他從何撫起?福建歷來是寅吃卯糧,去年本就遭災,今春又是旱災,藩庫怕是早已見底,哪裡有銀子去撫?浙江雖是富有,但他剛剛上任,浙江巡撫王度昭又是太子一黨,未必會全力支持他。

而且福建巡撫黃秉中亦是太子一黨,不借機發難,挑起督撫之爭已是萬幸,豈會全力配合他?可以說,閩浙總督範時崇現在是岌岌可危,也正是急需我們出手拉他一把的時候,他來信亦是此意。

我認爲,我們不僅要援手,而且要大力援助,大張旗鼓的援助,這是一次極爲難得的招攬人心的機會,幫他即是幫八黨,幫我們自己!而且還能極大的增強我們八黨的凝聚力,你們以爲如何?”

“八爺真可謂高瞻遠矚。”何焯含笑道:“有道是患難之時見人心,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官場沉浮是常事,官場結黨之風之所以屢禁不絕,究其根源,無非是仕途坎坷,一衆官員誰敢保證沒有被貶黜的時候,誰又不希望在患難之時,能有人拉一把?八爺可真是看破官場炎涼。咱們此時出手拉範時崇一把,不僅圈內官員會羣起擁戴,還能夠吸引圈外官員紛紛來投,範時崇本人就更不用說。”

老九卻是幽幽的說道:“我有個門人在福建,從他斷斷續續傳來的消息分析,福建饑民暴動是有人暗中策劃鼓動,這事怕是跟太子脫不了關係,八哥,這事咱們須的謹慎從事,再說,皇阿瑪可是嚴禁阿哥結交外臣,如果大張旗鼓,九弟擔心會不會適得其反?”

“無妨,十四爺能掏錢賑濟,我們難道不能資銀以平叛?”何焯一口就接了過去,“既是要大張旗鼓,就得光明正大的做,直接上摺子,坦坦蕩蕩以公示人。”

ωwш▪ ttκǎ n▪ ℃ O

老十最是喜歡熱鬧,一聽這話,便道:“對,直接上摺子,咱們一心爲國,皇阿瑪還能責罰咱們?”

胤禩含笑道:“如此一來,可又得讓兄弟們破費了。”

老九、老十都是佯怒道:“八哥這是什麼話?”

次日早朝,常例彙報一完,胤禩就站出來奏道:“啓奏皇阿碼,福建饑民暴動一事,兒臣有本要奏。”

康熙微微一怔,福建之事,老八摻合什麼?想到閩浙總督範時崇,他已是明白過來,好嘛,都跟福建較上勁了,倒要看看你又是什麼章程,邊想他邊微微點了下頭。

胤禩朗聲說道:“皇阿瑪,福建饑民暴動,自有其可恨之處,但也不乏無奈之處,兒臣竊以爲,此實乃地方官吏貪得無厭,不使饑民沐浴皇恩所致,饑民本非盜賊,暴動亦是爲了活命,所以兒臣竊以爲剿不如撫。

然,福建本就地瘠民貧,經此一亂,猶如雪上加霜,依靠福建一省之力根本無力安撫,今春又恰逢北方大旱,朝廷無暇南顧,十四弟既能購糧北上賑濟,兒臣亦欲效仿,兒臣財力有限,與九弟、十弟合力湊出十五萬兩銀子欲資助福建安撫饑民暴動,還望皇阿瑪成全。”

胤禩話一落音,老五、老七、老十二等三個不參與黨爭的皇子,立時就在心裡大罵開來,好嘛,去年是太子和四哥爲京城改造帶頭捐款,今年又論到老八三兄弟帶頭捐款來了,我們一年俸祿纔多少?去年才捐,今年又要捐?這還讓不讓人活了?你們兩黨打死打活,不幹咱的事,咱不想管,也管不了,能不能別老拿捐款說事?就算要捐,能不能先打聲招呼,咱好先請病假,沒組織難道就該死?[bookid=2233587,bookname=《重生之我爲饕餮》]

第644章 暢春園第618章 觸底線第309章 聚積人心第419章 敲打老四第229章 馬尼拉灣危境第132章 高產作物第419章 敲打老四第222章 放貸第702章 密謀第159章 江南科考案二第542章 刺激農業第338章 分封影響第639章 若昂五世的算盤第493章 徵日(二)第455章 宴請第297章 天津之變第302章 康熙回津第606章 接見第184章 十五入黨第353章 師出有名第245章 朝堂激辯第58章 海關改革第354章 羣封第26 提點老八第315章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第521章 天下共主第209章 計謀老四第630章 無意第253章 無條件投降第173章 託合齊會飲案(二)第437章 補給問題第719章 知人善任第611章 棘手第341章 老四出局第119章 機會第12章 匯通天下第354章 羣封第673章 滿城第691章 拆除滿城第20 送禮也要講策略第495章 徵日(四)第5章 投康熙所好第104章 沙船協會第17都是聰明人第393章 大動干戈第712章 變法實質第207章 再生波折第455章 宴請第455章 宴請第53章 遭彈劾第449章 刻意引導第596章 平衡第158章 江南科考案一第505章 條約草本第478章 入主東宮第174章 回京第159章 江南科考案二第589章 動手第448章 倭子國第676章 詭辯第77章 胤楨印象第694章 規劃第500章 徵日(九)第570章 天道第442章 天津移民第396章 插手第503章 徵日(十二)第468章 立皇太孫第492章 徵日(一)第714章 大局第30章 釜底抽薪第172章 託合齊會飲案(一)第115章 施世驃第499章 徵日(八)第138章 人口問題第626章 捆綁海商第313章 合流第356章 清官之論第641章 吹號,進攻第147章 移臺之爭第l85章 京報第107章 各方反應(中)第47章 順勢而爲第416章 登龍十二術第593章 禍水西引第375章 大忽悠第553章 收買人心第580章 官缺第562章 開局第61章 不聽話的沒肉吃第506章 捷報第524章 豆汁飯第84章 回京第717 章 女工第56章 出謀劃策第453章 最好壽禮第36章 督撫之爭第91章 工商雜稅第673章 滿城第171章 江南科考案(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