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調將不調兵

上海靶場,火炮試射區。

隨着“轟”一聲巨響,炮身前後都騰起一股煙霧,胤禎看的眉頭一蹙,炮尾部密封不嚴,火炮的威力將大打折扣。

見胤禎皺眉,戴梓頗感無奈,這主子對火炮的要求咋就這麼嚴?試射的這門火炮採用了後裝炮彈,炮管亦是四根螺旋膛線,炮彈與子母炮的子銃一個原理,不過是改成了尖頭桶形,炮尾的炮門栓,他倒是琢磨了出來,但是點火孔的密封卻是個老大難問題。

不過就算這樣,這門火炮他亦是相當的自豪,雖然射程稍有欠缺,但火炮的射擊速度和精度已是大幅提高,與之前的火炮已然是不可同日而語。

胤禎瞥了戴梓一眼,便自走上前去,仔細的查看炮的結構,要說對火炮,他是個十足的門外漢,對具體的結構,他還真不敢指手劃腳,因此看了半晌也沒作聲。

戴梓見他半晌不語,吶吶的說道:‘主子,這點火孔因爲要穿引線,根本就沒辦法密封。”

胤禎凝神回想了半晌,才道:“虧你在火器上侵淫了這麼多年,這點火孔的位置難道不能夠換個地方?非得在上方,下面不行?尾端不行?點火孔從外面無法密封,就不能從裡面想辦法?”

有道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戴梓苦悶了幾個月的難題頓時迎刃爲解,他眉飛色舞的笑道:‘主子罵的好,罵的妙,這法子也就主子能想出來。”

待戴梓平復下來,胤禎掃了一眼身後站立的一衆火炮研究攻關小組的成員,語重心長的叮囑道:“對火器的研究永遠不能滿足,你們要勇於打破常規的、現有的、固定的條條框框,要勇於質疑,敢於革新,不敢質疑,不敢革新,怎麼會有進步和發展?這門火炮不就是很好的例子?

火炮的威力,你們都看到了,本王告訴你們,火炮將是以後戰爭的主宰,火炮的發展,這才僅僅是開始,本王遠洋艦隊的鉅艦上需要威力更大,射程更遠,射速更快的各式火炮。

這門火炮成形後,本王將重賞你們三千兩銀子,希望你們不要自滿,繼續努力。”

回到留春園,胤禎前胸後背都溼了一片,忙進入後院痛快的沖洗了一番,本想找個陰涼的地兒休息一下,張夢嬌卻拿着一疊邸報匆匆迎了上來,“王爺……。”

一見張夢嬌欲言又止的樣子,胤禎便道:“去書房吧。”

進房,落座,張夢嬌乖巧的給胤禎斟了杯茶,這纔在他下首款款坐下,“王爺,皇上最近一段時間,對京城及地方各八旗統領調換頻繁,這是妾身整理出來的,您看看。”

胤禎伸手接過單子一看,就被密密麻麻的調動嚇了一跳,不由凝神細看:

降鑲黃旗蒙古副都統覺羅阿臘納、爲鑲白旗護軍統領。正紅旗滿洲副都統琅圖、爲鑲藍旗護軍統領。

調鑲黃旗蒙古都統班滴爲正藍旗滿洲都統,升鑲黃旗護軍統領善丹爲蒙古都統。正白旗滿洲副都統蘇克肫、爲鑲黃旗護軍統領。

調正白旗滿洲副都統英赫紫、爲鑲白旗滿洲副都統。升前鋒參領五鬲、爲鑲黃旗蒙古副都統。調正白旗蒙古副都統寶色、爲滿洲副都統。升護軍參領赫迓圖、爲正白旗蒙古副都統。調正黃旗蒙古副都統毛奇塔特、爲正紅旗滿洲副都統。升護軍參領吳勒、爲正黃旗蒙古副都統。

調正紅旗蒙古副都統鄂代爲正黃旗滿洲副都統。升護軍參領吳法爲正紅旗蒙古副都統。

調鑲藍旗蒙古都統碩鼐爲正紅旗滿洲都統。

調正黃旗蒙古副都統吳勒正紅旗滿州副都統。升參領騰額特爲正黃旗蒙古副都統。

調正藍旗蒙古都統阿拉納爲鑲黃旗滿洲都統。正白旗蒙古都統朱麻喇、爲鑲白旗滿洲都統。升前鋒參領覺羅圖拉爲鑲白旗蒙古副都統。雲南提督偏圖爲鑲白旗漢軍都統。

胤禎細心看完,心裡便已明白過來,調將不調兵,康熙這一手玩的漂亮,舉手間就牢牢的掌控了滿蒙八旗軍隊,而頻繁的更換護軍將領,則是爲了加強他自身的防護,由此看來,康熙果然是對太子深具戒心,這翻調整之後,怕是就將開始對太子動手了。

見胤禎眉頭舒展開來,張夢嬌輕聲問道:“王爺,這裡面調整最多的就是各旗的滿蒙都統,其次就是護軍統領、參領,護軍的具體職責是什麼?”

胤禎沉吟了下,心道也不是什麼機密的東西,便道;“護軍營是禁衛軍之一,分上三旗和下五旗,護軍皆是自八旗中滿洲、蒙古精兵中遴選,上三旗的主要是負責是守衛宮殿門戶,稽察出入,皇帝出巡時扈從,駐蹕則保衛御營。下五旗則是守王公府門。”

廣州,粵海關,粵海關監督朱延志見十四爺沒來,卻送來近六百人的強助,而且連王命旗牌都送了過來,心裡大爲振奮,他上任粵海關監督這四個月來,着實是憋屈到了極點,不僅安插下去的人手被排擠,就連他這個監督也幾乎被人架空。

粵海關號稱‘天子南關’是四大海關之首,以前每年的稅額佔了四大海關總稅額的六成,可謂是富的流油,廣東大小官員紛紛往內安插自己的親信,上至總督,下至知府,無一不是如此,這也是朱延志倍感棘手的地方。

不過,自上次十四爺來廣州整頓十三行,連掃兩廣總督和閩浙總督的面子後,朱延志的膽氣也足了許多,十四爺這是有意做給他看的,只是當時限於清洗之後,沒有足夠的人手維持海關運轉,這纔沒有動手。

現在要兵有兵,要人有人,而且又有王命旗牌在手,他就沒什麼好顧忌的了,當下差票四出,令人緝拿一應他早就暗中調查清楚的各級海關吏員。

粵海關各總口分卡立刻就是一片混亂,眼見各委員吏頭紛紛被抓,海關上下人等都是驚恐不安、人人自危,亦不乏機靈的急忙譴人四處報信求援。

廣州一衆大小官員聞訊亦是萬分驚訝,平日裡悶聲不響的朱關憲怎得一反常態,突然間就翻臉不認人,一衆官員平日裡可沒少拿海關親信送的孝敬,這當口,自然要出面迴護,以免寒了下屬的心,不過一個個官員趕到海關署衙,看到豎立在門口恂郡王胤禎的王命旗牌後,立時都打了退堂鼓。

朱延志一口氣拿了三十五個大小吏員,上至總口委員,下到書辦,各級皆有,並放出風聲,三日內三倍退還一應貪賄銀兩者,革職處理,逾期者,送上海交海關總署總監督恂郡王胤禎處理。

送去上海,那會是什麼結果?一應吏員就是用腳也想的到,十四爺整頓海關,可正需要人頭立威,運氣好,站籠處死,還能留個全屍,運氣不好,就是斬首的下場了。根本就沒有任何的猶豫,一衆人等立刻就根據宣佈的各自的處罰數目,譴人回家拿錢,這些年,他們哪個不是賺的盆滿鉢滿,拿錢贖命,誰不願意?

提心吊膽過了兩天,見朱延志手段還算溫和,廣州一衆官員不由大鬆了口氣,不牽連到他們身上就好。不過一想到,就此斷了財路,一衆官員心裡又憤憤不平起來,觀望了兩天,見廣東巡撫、提督、布政使、按察使等一應大員都沒事人一樣,一個個也不由大爲沮喪,捏着鼻子自認倒黴。

朱延志自然不會放過如此大好機會,一邊張貼告示招募寒門子弟,一面在海關大肆清洗,幾乎將粵海關從上到下的吏員、雜役都徹換了一遍,同時推出新的海關制度,一舉將粵海關整合成鐵板一塊。

相比於粵海關,閩海關就輕鬆多了,監督於準在胤禎駐紮泉州時,就開始着手整頓清洗,福建一應官員根本就不敢言聲,在得到三百被淘汰下來的海軍學員之後,閩海關從上到下也是煥然一新,新的海關制度推行根本就沒遇一丁點阻力。

胤禎發王命旗牌整頓粵海關的消息傳到浙江後,浙海關一衆吏員立時就掀起了一股請辭風潮,浙海關監督湯之旭見此良機,哪裡肯如此輕易罷手,他比朱延志和於準更狠,以上任後所徵稅額爲標準,上翻三年,要求凡是請辭吏員必須吐出三年的差額,否則不準請辭。

湯之旭一面勒令清退,一面招攬人手,同時還向江海關催要熟悉海關業務的吏員,居然在沒有胤禎大力支持的情況下,有條不紊的將浙海關上下整頓一新。

八月初,胤禎在上海就先後收到了於準、朱延志、湯之旭三人關於海關整頓的詳細呈報,粵海關、閩海關、浙海關能夠平穩順利的推行新的海關制度,胤禎不覺心頭一鬆。原本還準備粵海關整頓之後親往浙海關一趟的,沒料到這個湯之旭能力竟然如此出衆。

他對湯之旭瞭解不是很深,只記他是有名的清官湯斌的孫子,康熙四十五年進士,是從左通政遷到浙海關的,看來是個人才,得多多留意。

(未完待續)

第458章 點撥年羹堯第594章 輸捐熱潮第323章 中庸之道第335章 秘密立儲第453章 最好壽禮第599章 使團第671章 老辣第355章 陛辭第493章 徵日(二)第102章 發飆第383章 方苞獻策第540章 舉薦將領第152章 海軍首屆淘汰第219章 打狗港第151章 招撫第262章 教訓老四第312章 窘困局面第94章 陳鵬年第512章 意外反應第479章 十三出征第704章 錢法第701章 反對新政第446章 叩關第375章 大忽悠第727章 康熙病情第232章 用人如器第59章 金本位概念第523章 士農工商第104章 沙船協會第81章 上屋抽梯第548章 太子心思第100章 公開審判第29章 抽絲剝繭第600章 有雨第209章 計謀老四第692章 發賣滿城第278章 柳岸花明第445章 對日貿易第589章 動手第635章 一拍即合第725章 西花園後記二第143章 手銃後記十第392章 開年計劃第619章 綠營兵制第84章 回京第391章 毫無價值第632章 攪局第492章 徵日(一)第609章 割地第718章 西班牙戰俘第589章 動手第606章 接見第601章 藩屬之議第289章 天津兵演(一)第503章 徵日(十二)第79章 食色性也第211章 鐵桿支持者第294章 康熙生死第188章 宗室親貴的立場第179章 堅韌八阿哥第703章 勞務輸出第316章 兵油子第273章 利誘李光地第717 章 女工第456章 萬壽慶典第260章 攤丁入畝第247章 澎湖之戰(二)第279章 刺殺康熙第699章 自做孽第423章 通房丫頭第68章 潑天大案第20 送禮也要講策略第625章 解禁胤礽第205章 糾結第338章 分封影響第315章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第285章 有得有失第512章 意外反應第599章 使團第615章 撫卹第696章 顧慮第43章 危機第512章 意外反應第86章 衣冠禽獸第92章 德妃第282章 到天津去第317章 破城第675章 下馬威第730章 皇見皇第508章 出手第431章 唱白臉第501章 徵日(十)第637章 搶劫運金船第220章 生番熟番第619章 綠營兵制第384章 請立儲君第188章 宗室親貴的立場第332章 康熙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