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生番熟番

施世驃在衆人的鏃擁下,沿着港灣視察了一圈,他每月都來,每次的變化都讓他驚訝,相比於大灣,這裡地理位置更爲優越,而且無淤填之慮,實乃天然良港。

因爲青壯勞力衆多,港口、碼頭、道路、房舍等修建工程,同時全面鋪開,整個打狗港處處皆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沿着海灣,一溜五十餘個大小泊位都已初具雛形,道路與庫房也在緊張的建設之中。

不過半年時間,就能有這個規模,施世驃不由大爲感慨,十四爺不僅有錢,而且也會做人,福建招撫,他將福建的大員都保了下來,奏摺一上去,一衆大員都是官復原級,如此大的饑民暴亂,福建一應大員無一遭牽連,已是堪稱官場奇蹟。

一衆官員心裡都清楚是拜十四阿哥所賜,一個個自然是投桃報李,對十四爺主導的移臺饑民格外的關照,簡直可說是無微不至,一應救災、安置的物質都是源源不斷的運送過來,如此大規模的移民,歷時半年,便順利完成,實在是罕見的高效。

也正因爲如此,打狗港的建設纔能有這般成就,預計再有半年時間,打狗港便可初步投入使用,想到這裡,施世驃不由讚歎不已,建成了港口,臺灣的穩定便不用再愁,饑民也得到穩妥的安置,等到明年夏天,這些饑民便都足以自給自足了,實在是一舉數得。

而且,經過福建招撫,移民入臺,建設港口,十四爺在福建、在臺灣可說是深得人心,閩南一帶,臺灣的饑民,幾乎家家都供着十四爺的長生牌位。

從福建招撫開始,施世驃就跟着胤禎,一步步走來,不過大半年的時間,便形成了這種局面,他當初可是連做夢也想不到,也虧的是十四爺前來招撫,否則哪來移民臺灣、開發臺灣的這種興盛局面,朝中一衆大員,因循守舊者多,敢於創新者少,更無人有十四爺這種眼光和魄力,財力就更是不濟了,僅僅這次三十萬饑民移臺,耗銀就在百萬兩上下,指望朝廷出這筆錢,那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了。

對於臺灣,施世驃有着深厚的感情,這是他施家一族的豐功偉績,他自然是希望看到臺灣繁榮興盛,移民入臺、打狗港的建設,不論是於國於民,還是於公於私,都是影響深遠之舉,他和福建水師上下自然要盡力支持。

徐世楨陪着一路轉下來,心裡卻是興奮異常,這港口的規模足以媲美上海港,有如此大的港口,繁華就只是時間問題,這可比他心中所想的要好上百倍。

看到這個港口,他心裡也有點明白過來,十四爺爲何要讓他這裡做知縣了,這裡,很可能便是十四爺的遠洋艦隊的又一個基地,只是不知道,十四爺在這荒山野島建個基地有什麼用?

一行人視察完畢,便回到縣城,宋永清有心巴結,酒宴自然是豐盛到了極點,不過,施世驃卻是飲了幾杯酒,便放下了杯子,因品級差的太遠,一衆人等亦不敢相勸,酒宴草草收場。

酒宴之後,施世驃也未回軍營,直接就住在了縣衙,徐世楨估摸着他有事交代,安頓下來之後,便趕了過去求見。

進屋略微寒暄之後,施世驃就直接問道:“你赴任前,十四爺對你可有交代?”

徐世楨恭謹的欠身回道:“彼時,十四爺仍在京師,下官一接到任命便即啓程,並未接到十四爺書信。”

施世驃點了點頭,方沉吟着道:“十四爺既讓你來鳳山,自然對你甚爲看重,日後自有書信於你,我這裡簡單說幾句,你心裡也好有底,打狗港建設,關係到臺灣的穩定,十四爺也甚爲重視,欲將其作爲遠洋艦隊在臺灣的一個基地,打狗港的建設乃是首務,你要抓緊,不得有絲毫懈怠。

十四爺既是有心把此地作爲遠洋艦隊的一個基地,那麼一應後勤補給自然就要着重考慮,鳳山地勢平坦,氣候適宜,土地肥沃,宜種稻谷,你不要只顧眼前利益種甘蔗。

再有,鳳山新遷移民,皆是十四爺招撫福建的暴動饑民,可是花了無數的銀子和心血,你要善加體恤,不要讓十四爺的一片心血白費。”

“下官明白。”徐世楨起身一揖道:“下官謹謝施軍門指點。”

次日一早,施世驃便趕回廈門,自碼頭送別回到縣衙,宋永清便笑道:“徐大人雷厲風行,真是我輩楷模,鳳山縣事務繁雜,咱們今日便行辦理交割事宜,徐大人意下如何?”

徐世楨知道他急於脫身,當下便道:“如此甚好。”

“一應帳目、名冊,皆已整理、封好。徐大人譴師爺去接收、查驗便可。”宋永清收斂了笑容,緩緩正容說道:“有一點,要鄭重提醒徐大人,臺灣乃半開化之地,境內尚有許多‘生番’(高山族)、‘熟番’(平埔族)。

對‘熟番’的管理,皆是沿襲舊時習俗,採取自治原則,在熟番聚集地設番社,頭人由他們自行推舉,官府任命即可,一般在番社都另行設置商社,以方便收稅管理,目前,鳳山共有十二番社。

對於‘生番’,因語言、風俗迥異,歷來便是採取立碑、劃界等隔離措施,以避免接觸而產生衝突。

去年一舉遷移了三萬餘戶入境,開荒種地,越境自是在所難免,雖然截止目前還未起衝突,但衝突遲早會來,徐大人還宜及早想好應對之策,新遷移民,根基未穩,民心未定,一旦衝突,有釀成大變之慮。”

難道還要請兵征剿不成?徐世楨聽的暗暗叫苦,對他來說,這可是新問題,他起身一揖,很是恭謹的道:“還望宋大人不吝指教。”

宋永清還了一禮,含笑道:“無非是剿、撫二字,以撫爲上,生番、熟番都是人,尊重其風俗,派人攜帶藥材、布帛等物與之交流,重新劃界,若行不通,則剿,剿了再撫,再行劃界,平日小衝突,則能忍則忍,時日一長,便可相安無事。”

第441章 啓用年羹堯第492章 徵日(一)第419章 敲打老四第156章 敲竹槓第380章 利益交換第473章 老四出手第539章 誤猜第632章 攪局第334章 鼓吹分封第714章 大局第170章 江南科考案(四)第236章 初步戰略第257章 振聾發聵第587章 準備第679章 利誘晉商第164章 方苞第175章 老十四太子?第571章 試探第9章 票號(上)第536章 旗主擔憂第414章 舉重若輕第677章 薄懲第297章 天津之變第43章 危機第388章 宗親心焦第55章 國家名器第34 章 上帝,我沒聽錯吧第182章 朝會(三)第653章 尋開心?第639章 若昂五世的算盤第662章 伴君如伴虎第481章 太子難當第95章 軍民械鬥第481章 太子難當第536章 旗主擔憂第588章 試探第603章 出紅差第448章 倭子國第49章 白送?第546章 如出一轍後記四第715章 捷報第44 章 造船木材第593章 禍水西引第33章 貪污也是有定例的第63章 老八解凍第641章 吹號,進攻第433章 航線專營第168章 天下第一案第80章 十四爺冷竈第495章 徵日(四)第542章 刺激農業第173章 託合齊會飲案(二)第567章 不解第149章 風雲再起第154章 收曹顬第360章 分田地第334章 鼓吹分封第165章 膽大包天第41章 厲害的康熙第684章 牆倒衆人推第352章 借刀殺人第360章 分田地第282章 到天津去第506章 捷報第490章 以禮立國第686章 貞武的態度第569章 大旱第678章 敲打第641章 吹號,進攻第302章 康熙回津第537章 進退之道第539章 誤猜第3章 探病第439章 黃禍威脅論第232章 用人如器第390章 老八擔憂第231章 上海青樓第579章 捐納第382章 康熙的憂慮第676章 詭辯第465章 封鎖消息第288章 馬尼拉的白旗第539章 誤猜第278章 柳岸花明第242章 出征第187章 王頊齡第15章 初見隆科多第640章 傲慢的英國佬第124章 未雨綢繆第637章 搶劫運金船第529章 駕馭朝會第464章 應對第165章 膽大包天第134章 各有盤算第723章 生財有道的太監第319章 康熙密旨第187章 王頊齡第16章 提點隆科多第500章 徵日(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