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防範未然

想明白這點,胤禩、胤禟二人不由面面相覷,老十四實在太讓人無語了,連藩屬國都要侵吞,而且還振振有詞,如此一來,大清日後還會有藩國?現有的衆多藩國會是何種反應?

沉吟了一陣,老九胤禟才試探着問道:“日本、朝鮮、琉球是出於戰略需要,南洋諸國,難道也是戰略需要?”

聽的這話,胤禩不由狐疑的看了看胤禟,而後又看向胤禎,南洋諸藩國難道也要侵吞?

胤禎微微點了點頭,道:“英國已經在莫臥兒帝國建立了商貿據點,並且往來頻繁,緬甸與莫臥兒帝國接界,又瀕臨孟加拉灣,暹羅則瀕臨安達曼海,都在南洋之外,也都有可能成爲歐洲人東侵的據點,納入大清版圖自然更爲放心,而且南洋諸國,富庶不下於江南,你們可知道南洋稻米多少銀子一石?”

胤禟對商業最爲上心,立即便問道:“多少錢一石?”

“三錢到四錢一石,我才採購了五十萬石。”胤禎沉聲道。

三、四錢銀子一石稻米?胤禩、胤禟二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即便是江南,稻米也在一兩二錢銀子一石的價格上下浮動,南洋竟然只要三、四錢一石?難怪老十四要侵吞南洋藩國,什麼戰略需要純屬扯談,僅僅這一條,就令大清垂涎三尺,這簡直就是一大糧倉!

“他們究竟有多大的產量?”胤禟身子往前微微一傾,連忙問道。

“九哥動心了?”胤禎微微一笑道:“乘早別打這主意,澳洲移民的口糧,我計劃都從南洋諸國出,日後的漕糧,也可能要改由南洋諸國供應,不允許商人私自販糧。”

一聽這話,胤禟不由微感失望,老十四手裡握着海軍。整個南洋,如今都是南洋艦隊掌控,他說不準私販糧食,估計沒有海商敢不聽話。即便偷偷摸摸的能運點,那也賺不了多少錢,還不如販賣其它貨物。

見胤禟一臉的遺憾,胤禎不由微笑道:“九哥何必在意那點蠅頭小利?海外的金礦纔是大頭,您負責組織的勘探和提煉金礦的工匠可有眉目了?”

“此事已經譴人分赴各地有名的金銀礦區聯繫、聘請。”胤禟從容說道:“最遲在年底,都能聚集到天津。”

胤禎點了點頭,道:“也好。聚齊了一塊動身,噶羅巴的駐軍少了點,民團還需要時間訓練,年底正好,也利於海上遠航。”

胤禩身爲理藩院的尚書,對於宗藩關係自然是格外上心,按老十四這種搞法,不消數年。這理藩院可能就將變成大清最爲清閒的部院,略一沉吟,他便繼續問道:“十四弟。侵吞藩國可不是什麼好名聲,而且大清的藩國衆多,一個不慎,甚至會引得諸藩國羣起而攻之,此事,皇阿瑪可會同意?”

“侵吞藩國,自然是要找藉口的,豈能出師無名?”胤禎不以爲然的道:“皇阿瑪那裡,更無須擔心,嘴邊的肥肉。強忍着不吃掉,是一種痛苦的煎熬。”

一聽康熙也是這想法,胤禩不由半晌無語,看來,侵吞藩國,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了。思忖了半晌,他才道:“此事,朝中一衆大臣怕是會極力反對。”

“他們反對有何用?”胤禟不屑的道:“海軍遠征,他們連一丁點風聲都聽不到,怕是連反對的機會都沒有。”

“能說服他們自然更好。”胤禎含笑道:“說服不了,就只能打了再說。儒家治國乃是上上之選,但在開疆拓土方面,卻是有些迂腐,懷柔遠仁厚往薄來,只能是在無力征服的情況下,唾手可得的情況下,仍堅持這點,那豈非食古不化?我大清若是也如此迂腐,此時豈不仍在遼東?”

“正是如此,天授弗用,反受其咎,天授弗取,反受其害。”胤禟興奮的道:“嘴邊的肥肉,強忍着不吃,那還不饞出病來?”

胤禎點了點頭,卻是看向胤禩,沉聲說道:“從今日早朝的情形來看,反對旗人進軍工作坊的務工的王公勳貴怕是不少,要提防着他們唆使一些較爲富足的旗人聚衆鬧事,九門提督鄂倫岱那裡,還需八哥去叮囑一聲,着他加派兵丁在內、外城巡邏,發現旗人有聚衆鬧事的苗頭,快馬回報,若因怠慢而失職,八哥也須救他不得。”

胤禩肅然道:“十四弟放心,鄂倫岱不是不知輕重的人,我這就親往步軍統領衙門走一趟。”

胤禎微微頜首,又對胤禟道:“旗人進軍工作坊的務工已成定局,九哥要儘快起程趕往天津,旗人抵達天津後,要儘量妥善安排,銀子,我通知‘四大恆’,您徑去天津的分號支取,五十萬兩上限,你自斟酌,如今處處等着用錢,九哥切毋鋪張,這錢要用在刀口上。”

胤禟沉聲道:“十四弟放心,九哥就是把鐵算盤。”

起身將胤禩、胤禟二人送走,胤禎返身便吩咐包福全道:“着人叫達春、羅靜二人來我書房。”

“喳。”包福全忙躬身應到。

待胤禎一路緩步踱着回到書房,達春、羅靜二人已在門口候着,他也不跟二人客氣,徑直進房落座,沉聲道:“羅靜,命人嚴密監視內城動靜,密切注意內城有無旗人聚集,有情況隨時快馬回報,無事一時辰一報。”

“奴才尊命。”羅靜忙躬身領命,隨即退了出去。

胤禎隨即提筆寫了封信,用了印,吹乾之後,才遞給達春,道:“快馬去順天府,將信交給順天府府尹王懿,着他留意內、外城的動靜,滿城張貼告示。”

雖然胤禎口口聲聲是說康熙欲適度放開對旗人控制,允許旗人進入工部的軍工作坊務工。但既不見康熙的諭旨,也不聞口諭,一衆旗主、王公勳貴、文武大臣自然都心知肚明,這是胤禎在拉大旗做虎皮。

因此,散朝之後,皇太子要將旗人投入天津軍工作坊做工匠的消息便一傳十,十傳百,迅速的在內城傳了開來,不到一個時辰,就傳遍了內城的大街小巷,整個內城也隨之轟動起來。(未完待續)

第418章 初會鄔思道第179章 堅韌八阿哥第131章 福建造反第147章 移臺之爭第672章 應對第32章 牛B總督第245章 朝堂激辯第581章 返京後記四第669章 啓程第174章 回京第18章 發行銀票第718章 西班牙戰俘第601章 藩屬之議第4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355章 陛辭第590章 徹查第35章 呵呵 女主出場了第264章 京師轟動第316章 兵油子第666章 針鋒相對第728章 又見分封第32章 牛B總督第702章 密謀第698章 失控?第561章 入營第65章 戴梓第156章 敲竹槓第409章 宗室制度革新第371章 老十要散夥第476章 兄弟歸心第357章 回上海第586章 糧價暴漲第15章 初見隆科多第418章 初會鄔思道第438章 客竄海盜第517章 殘酷真象第143章 手銃第630章 無意第723章 生財有道的太監第585章 新版銀票第241章 胤祥請戰第292章 大變第326章 鬱悶的老四第718章 西班牙戰俘第39章 暗中出手第530章 順水人情第286章 輕鬆的戰鬥第154章 收曹顬第619章 綠營兵制第519章 朝會遇險第503章 徵日(十二)第678章 敲打第528章 不賣帳第450章 曠世慶典第667章 微服私訪?第203章 埋刺第458章 點撥年羹堯第406章 京師嚴打第705章 藩屬駐兵第705章 藩屬駐兵第356章 清官之論第389章 旗民生計第71章 清官張伯行第323章 中庸之道第534章 意外收穫第134章 各有盤算第98章 白費勁第376章 一錘定音第496章 徵日(五)第227章 四大恆模式第312章 窘困局面第267章 八黨危機第715章 捷報第55章 國家名器第293章 地震惹的禍第140章 朝堂暗爭第605章 後宮第132章 高產作物第612章 爭執第4章 初露崢嶸第408章 有持無恐第127章 不賣帳第695 章 反應第83章 酸第472章 十四的手筆第25 百利而無一害第553章 收買人心第674章 泄露第265章 心狠手黑第190章 老十三第124章 未雨綢繆第85章 進諫有危險第116章 海軍學院掛牌第591章 反應第120章 以寬爲政第251章 亂了第637章 搶劫運金船第300章 胤礽的手筆第573章 大同婆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