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公道自在人心

貞武看了他一眼,老十顯然是不知道陝甘的案子,當即也不理他,盯着嶽鍾琪,沉聲道:“朕要快馬微服先行,爲防消息泄露,你先遣五百人沿驛道直奔真定,經獲鹿、井陘入山西,沿途攔截所有的快馬報探。

抵達井陘之後,留一百人侯朕,其他四百人分入山西平定州、遼州、代州、沁州各地,從當地百姓口中詳細收集賑災的所有細節情況。

另遣五百人自張家口入晉,經大同府、朔平府、寧武州,任務一樣,兩隊人馬到太原匯合,朕在太原停留三日。”

一聽貞武這番佈置,嶽鍾琪立即反應過來是賑災出大事了,忙肅然應道:“微臣遵旨。”

貞武點了點頭,道:“山西各地均是旱情嚴重,着士卒自帶乾糧,不得擾民,不得騷擾沿途驛站,有違令者,軍法無情。”

“微臣遵旨。”嶽鍾琪忙躬身道。

“事不宜遲,你先跪安吧。”貞武說着便看向胤誐,待嶽鍾琪躬身退出,他才道:“十哥現在還想跟着去嗎?”

胤誐性子直闊,人又不笨,當然也清楚山西賑災出事了,貞武去山西不是去遊山玩水的,鬧不好可能會殺的人頭滾滾,不過,山西巡撫蘇克濟因着老安親王嶽樂的這層關係,與八哥走的很近,山西既然出事,蘇克濟是脫不了關係的,能跟去自然是好。

再說,老十四這一出京,京裡掌事的就是八哥,自個握着順義大營的兵權,這不成心刺激八哥?八哥若真是一時把持不住,他夾在中間就內外不是人,還是跟着貞武自在。

聽的貞武問起,胤誐便涎着臉,道:“皇上。臣天天呆在軍營,悶了一年有餘了,自然想跟皇上出去透透氣,再說。皇上曾經允喏過,要帶臣微服私訪的。”

“你也走了,順義大營怎麼辦?”貞武微笑着道:“朕還指着你坐鎮順義,守護京師。”

“皇上,京師有十萬駐京八旗,何須禁衛新軍來守護?”胤誐笑着道:“微臣懇請扈駕隨行,皇上出巡。總要有人解悶不是?”

貞武知道他是怕呆在京師,微微笑了笑,他才道:“行,朕一路上悶壞了,就唯你是問。”

“喳,微臣遵旨。”胤誐登時就眉開眼笑的道:“微臣保證不悶着皇上。”

貞武微微點了點頭,道:”你和包福全一道去跟輪值的領侍衛內大臣商議一下,明日宿定興縣。後日宿保定府,侍衛無須太多,行駕儀仗也跟不上。都取消,晉陝之地沒餘糧供給他們。”

胤誐聽的一呆,明日宿定興縣?那可是足足兩百里的行程,得,這一天都得在馬上顛簸了,也不知道山西到底出了多大的案子,惹得老十四如此發狠,他也不敢多想,忙躬身道:“微臣遵旨。”

澹寧居前殿,張鵬翮、馬齊、蕭永藻、嵩祝、王掞五人皆是相對無言。士紳一體納糧當差,鄉紳監督地方官之事,並無多大商議的餘地,經貞武如此一說,士紳一體納糧當差,已是勢在必行。貞武出巡,必然是欲在晉陝之地試行。

而鄉紳監督地方官一事,雖說是亙古未聞,但好處卻是明擺着的,再則,他們也不清楚貞武給予鄉紳的監督權限究竟有多大,這事還的等貞武詳細解說,眼下他們能有什麼商議的?

他們現在更關心的是貞武的出巡,幾人都在暗自思忖,揣摩着貞武出巡的目的和意圖,以及京師該如何安排,這是貞武御極登基之後的第一次出巡,朝中上下都會慎重對待。

貞武返回前殿,見幾人起身要起身行禮,便擺了擺手道:“免禮。”說着便徑直落座。俟貞武坐定,馬齊便躬身道:“皇上,士紳一體納糧當差確實利國利民之舉,然北方數省旱情剛有緩解,此時推出,奴才頗爲擔憂會否予地方鄉紳有可乘之機?”

聽的這話,貞武眉頭不由微微一皺,北方春旱,朝廷花了上千萬的銀子賑濟,又免了各省一年的賦稅,而且還有‘四大恆’無息放貸,可謂是皇恩浩蕩,地方鄉紳有何可乘之機?瞥了一眼馬齊,他才道:“直說無妨。”

略一沉吟,馬齊才道:“稟皇上,攤丁入畝並非是皇上倡議,皇上不過是推行,況且太上皇在位時,便已在廣東試行,鄉紳雖有不滿,但不敢對皇上不滿。

攤丁入畝以及士紳一體當差納糧剝奪的是天下士紳的利益,士紳則掌握着地方的輿論,雖說如今發行了京報,然一則京報不下縣,二則鄉野愚民識字者寡,奴才擔憂衆口鑠金、人言可畏,有損皇上聲譽。”

聽得這話,幾人皆是一驚,馬齊這話可是話裡有話,暗指若是此時推出士紳一體納糧當差,天下士紳極可能將矛頭對準貞武,如今太上皇仍在,要防備有人利用鄉紳的不滿進行別有用心的攻訐。

這話不無道理,畢竟這半年以來,貞武的一些舉措已經觸及八旗制度,侵害了滿蒙勳貴的權益,若是有人以此爲契機,煽動與士紳利益息息相關的官員進行惡意攻訐,還真是頗爲棘手。

微微沉吟了片刻,貞武纔看向張鵬翮,道:“張鵬翮,你如何看?”

張鵬翮躬身道:“回皇上,推行士紳一體當差納糧,士紳自然會有所牴觸,然皇上同時亦給了士紳監督地方官之權,取消了耗羨,大幅增加了官員俸祿,微臣竊因爲,公道自在人心。”

“說的好,公道自在人心!”貞武微微笑道:“朕倒想看看有哪些人敢跳出來,推行士紳一體當差納糧是勢在必行,無須多言,朕不在意虛名。議議鄉紳監督地方官一事。”

才碰了個軟釘子,馬齊也急於挽回,忙開口道:“鄉紳監督地方官之事,雖是聞所未聞,然好處卻是顯而易見,一則可藉此安撫天下士紳,大力提高士紳的地位,二則可有效防止地方官橫徵暴斂,鄉縣田地大都集中於士紳之手,爲維護自身利益,他們必然會積極履行監督之權,再則,此舉不增加官員,不耗費朝廷錢糧。”

“然弊端也不少。”王掞緊跟着開口道:“此舉措僅能遏制州縣官私加附稅,卻會助長士紳包攬詞訟,欺壓百姓,另則,亦將極大的增加州縣官的施政難度,因爲此舉會促進地方士紳抱團以抗衡官員。”

蕭永藻亦跟着道:“知縣掌一縣之事務,實則便是錢穀,刑名,教化,治安四大職責,皆離不開地方士紳,若是遭遇地方士紳刁難,必然寸步難行,奴才擔憂增添士紳監督之權,會造成士紳把持縣衙之惡劣局面。”

“不然。”張鵬翮沉聲道:“劣紳把持縣衙之情形現已有之,實乃官員庸碌,怠於王事,與地方士紳勾結,上下其手,攫取錢財,殘害百姓。推行攤丁入畝和士紳一體納糧當差之後,縣官與士紳反而形成了利益衝突,這會迫使縣官親民,轉向尋求宗族的支持。”

聽到這裡,貞武知道自己把事情想的簡單了,看來這事急不得,此番去晉陝,要多到縣裡瞭解下情況,想到這裡,他掃了幾人一眼,才緩聲道:“州縣官乃是親民官,若是與地方士紳一團和氣,非是地方百姓之福。

朕倡議士紳監督地方官員,不僅是安撫士紳,督促官員清廉,亦有鼓勵士紳關心國事之意,此事你們多瞭解下,徵詢下州縣的具體情況,朕回來再議定。”

“臣等遵旨。”幾人忙躬身道,擡起身來,王掞又道:“臣等愚昧,不知士紳監督之權如何行使,懇祈皇上賜告。”

微微沉吟了片刻,貞武才道:“京報的發售渠道已經鋪到各縣,以前只是鼓勵地方士紳通過京報的渠道反映情況,若是實行士紳監督制,則士紳每旬必須按期彙報當地情況,至於監督權限,應涵蓋各方面,選出的士紳代表有權查閱縣衙的錢穀賬目,旁聽審案,定期不定期的檢查監獄,對城池、學宮、養濟、倉庫等皆可定期視察。

當然,士紳只有監督之權,指出有欠缺的地方,不能干涉州縣官施政斷案,不能擅權僭越,這是朕目前的初步想法,你們亦可議議。”

幾人聽的都是面面相覷,這監督之權可是大的嚇人,真要推行開來,還讓縣官們活不活了?一天到晚光是應付這些個士紳就夠他們忙乎的了。

侍衛處,輪值的領侍衛內大臣伊德聽的包福全傳旨,說貞武要出巡晉陝,而且是明日一早就要出發,宿二百里外的定興縣,他看了看胤誐,又看了看包福全,不敢置信的道:“是明日一早?”

“難不成我們還敢矯詔?舅舅還猶豫什麼,趕緊的安排吧。”胤誐散漫的說道,伊德是他的舅舅,他說話也就十分隨意。

“這事也太,”伊德微嘆了一聲,便一迭的吩咐道:“來人,快馬召集所有領侍衛內大臣,內大臣速來商議。”

胤誐笑了笑道:“舅舅,你怕是的趕緊安排人去打前站,如今天黑的遲,還能跑百餘里。”

第591章 反應第460章 康熙中風第590章 徹查第568章 直隸總督第550章 掌控局面第168章 天下第一案後記6第195章 毒師爺第542章 刺激農業第635章 一拍即合第249章 搶劫艦隊(一)第485章 你來我往第400章 微服私訪(三)第175章 老十四太子?第499章 徵日(八)第86章 衣冠禽獸第105章 遠洋貿易船隊第23章 妖孽謀士第492章 徵日(一)第595章 嚴懲第269章 新式禁衛軍第585章 新版銀票第113章 抄襲無處不在第679章 利誘晉商第323章 中庸之道第587章 準備第296章 密謀第292章 大變第456章 萬壽慶典第165章 膽大包天第406章 京師嚴打第462章 迴光返照第405章 奉旨嚴打第681章 植樹造林第452章 海若心病第429章 打出威風第700章 金融控制第197章 替罪羊第169章 會審第47章 順勢而爲第205章 糾結第659章 新黨第575章 裁彎取直第595章 嚴懲第409章 宗室制度革新第140章 朝堂暗爭第350章 花錢買太子第682章 糾結的揆敘第464章 應對第455章 宴請第404章 一捅到底第240章 人心慌亂第244章 京師反應第26 提點老八第241章 胤祥請戰第152章 海軍首屆淘汰第38章 被人無視了第32章 牛B總督第641章 吹號,進攻第502章 徵日(十一)第532章 托兒第578章 蠲免第643章 捅馬蜂窩第217章 仇人相見第460章 康熙中風第620章 下血本第96章 過年第348章 終日惕惕-第730章 皇見皇第26 提點老八第382章 康熙的憂慮第151章 招撫第259章 丁銀革新第475章 冊封皇太子第115章 施世驃第498章 徵日(七)第219章 打狗港第567章 不解第509章 突破點第146章 太子妙計第532章 托兒第399章 微服私訪(二)第142章 鉅額虧空第373章 十三重情第362章 什麼香?第609章 割地第245章 朝堂激辯第136章 不厚道第656章 聯姻孔府第69章 海盜鄭盡心第258章 嗜戰之主第271章 海軍部第139章 滿漢比例第611章 棘手第75章 各自算計第609章 割地第675章 下馬威第267章 八黨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