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二

後記(二)

康熙返回京師,不僅讓貞武放下心來,也讓一衆皇族宗親、王公勳貴、文武大臣有了主心骨,不少人都在心裡暗暗的鬆了口氣,但很快又憂心起來,康熙之所以能夠如此迅捷的趕回京師,很顯然是貞武染上時疫之後快馬傳信請康熙趕回京師的。

原本貞武這兩日未召見一衆大臣,還讓他們有一絲希望,如今看來,貞武是早就開始安排後事了,這讓他們感到一陣陣驚心,貞武怕是凶多吉少,難逃這一劫了。

老八、老九、老十、老十三、老十六等幾兄弟也早就想到了這一層,一個個都是峻然不語,貞武若是真有不測,將會是什麼情形?必然是立新君,可貞武的長子弘春如今亦才十二歲,結果定然是康熙監國。

康熙監國將是什麼結果?胤禩滿臉都是苦澀,新君年幼,康熙年老,以康熙的風格定然會不遺餘力的打壓八黨,甚至是徹底剷除,將八黨連根拔起,爲新君親政掃除障礙,康熙可沒貞武那樣大度,等待他的可能就是圈禁的下場,老九、老十亦將跟着受牽連。

老十三胤祥亦是滿心的擔憂,大清皇家海軍散佈歐洲、美洲、非洲、南洋各地,而且軍中多是漢人,若是貞武駕崩的消息傳出,海軍會否軍心渙散?康熙能否駕馭海軍?海軍禁衛新軍的擴招會否受到影響?歐洲、非洲的征伐會否受到影響?

一衆上書房大臣更爲煩惱,大清如今雖說國庫充裕,但貞武不斷擴軍不說,還大幅提高了官員的俸祿和軍餉開支,銀元的推行又斷絕了火耗的徵收,康熙可沒有貞武會賺錢,而且歷來都是重農輕商,貞武若是駕崩,大清商賈必然是人心惶惶,大清亦很快就會陷入入不敷出的局面。

一衆皇族宗親,八旗王公勳貴也同樣是憂心忡忡,若是康熙監國臨朝,海外分封會否受到影響?至少大清周邊的分封是不用指望了,康熙是絕對不會去調整改變大清的宗藩關係的,再則,康熙會否象貞武這樣不遺餘力的支持海外的封國?

新君年幼,康熙年老,康熙不僅不會支持他們發展海外的封國,極可能還會大力限制海外封國的發展,以免出現枝強幹弱,或是尾大不掉的局面,甚至可能對八旗王公勳貴進行新一輪的打壓削弱。

一衆大小官員雖然對貞武的推行新政不滿,對發行銀元不滿,若貞武駕崩,這一切就能夠改變過來,回到以前的情形?根本不可能!康熙本身就是支持攤丁入畝的,而且銀元如今已經流通天下,想收也收不回來。

既然不可能回到從前,那相較於另立新君,康熙監國,他們則更願意貞武安然無事,畢竟貞武也不是一無是處,他還是在意官員的體面,體恤官員處境的,這從他增加官員的俸祿,在海外爲官員圈地謀福利等事情上面就可以看出。

雖然增加的這點子俸祿和福利與之前的孝敬無法相提並論,但從貞武在海關推行的高薪養廉來看,他們的俸祿和福利在貞武手中極可能得到大幅的增長,另則,貞武重視商貿和海外貿易,擴張的野心遠甚於康熙,他們這些官員從中亦是受益菲淺。

就在衆人各懷心思,默默算計權衡之時,暢春園內傳出消息,患時疫的一個太監挺過了五日未死,消息一傳開,廣場上凝重的氣氛登時有所緩解,既有人能夠挺過五日,貞武的希望亦就大了一分。

就在衆人暗暗慶幸之時,暢春園內出來了幾個太監,高聲道:“皇上有旨,着廉親王胤禩、敦親王胤誐、簡親王雅爾江阿、裕親王保泰、顯親王衍潢、怡郡王胤祥、饒郡王胤禟、慶貝勒胤禑、衆上書房大臣入宮覲見。”

聽的這道旨意,衆人原本剛剛有所鬆懈的心情立刻又緊繃了起來,貞武這是開始交代身後事?難道病情有了惡化?

胤禩、胤祥心裡都是一緊,康熙一回來,貞武便迫不及待的召見衆人,難道真是油盡燈枯了?兩人臉色登時就一片蒼白,趕緊出列隨着衆人進了暢春園。

進入澹寧居前殿,衆人才發現康熙竟然就坐在貞武的旁邊,心裡頓時更爲緊張,胤禩忙領着衆人跪下,道:“臣胤禩等恭請太上皇聖安。”接着又叩首道:“臣胤禩等恭請皇上聖安。”隨後一衆人便起身至貞武牀下跪下。

聽的衆人請安,貞武才讓包福全將自己扶起身,隨後半躺着,望了衆人一眼,他才輕聲道:“甭跪了,都賜坐。”

聽的這句話,衆人心頭不由微微一鬆,這可不象是交代後事,但今日情形明顯不同於往日,誰也不肯就座,胤禩忙帶頭道:“臣等謝皇上恩典。”說完卻不肯起身。

見這情形,貞武亦不多言,微微一頓,才輕聲道:“此番惡疾來的突然,朕雖有信心能夠康復,卻不能不以防萬一,對於大清日後的走向,朕有幾點想法。

大清以武立國,以少馭多,能有今日局面,實屬不易,正所謂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大清以少馭多,更需謹記,如今火器已經取代騎射,海軍禁衛新軍八旗綠營都必須全部更換火器,不僅如此,對火器的改良更須不計代價,唯有如此,大清方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大清眼下面臨的是一場西北大戰,估摸就在二三年內,準噶爾不叛,則主動出擊,西北不能留下禍患!朕調集禁衛新軍駐紮西安,在西安擴軍,不動用國庫庫銀,皆是爲徹底平定西北未雨綢繆。

征伐西北之統兵將領,讓嶽鍾琪擔任,此人雖然年輕,但深諳兵法,膽略出衆,是朕默定的西北統帥,西北之戰,太耗費錢糧,此戰必須一勞永逸,永絕後患!

大戰之後,挾大勝之威,將西北之地盡皆設立行省,派遣地方官員,派駐軍隊,徹底消除後患。”

西安可是數萬大軍,交由嶽鍾琪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將領?衆人不由都是一怔,就連康熙亦是大爲訝然,嶽鍾琪毫無統領大軍的經驗,聲望資歷皆不足以服衆,如何能夠統領數萬大軍?

不過,想到數萬大軍皆是禁衛新軍,想到海軍將領亦盡是年輕人,而且連戰連捷,他亦是默不吭聲,大清如今名將凋零,亦只能放手培養年輕將領,幾仗下來,也都歷練出來了。

貞武沒有理會衆人的心思,對嶽鍾琪,他是極爲看好的,以禁衛新軍的戰力,西北大戰,無須投入太多的兵力,而且適宜速戰速決,嶽鍾琪的作戰風格可說是最適宜發揮禁衛新軍的威力。

微微一頓,他才接着道:“國雖大,好戰必亡,對海外征伐,當以掠奪爲主,出兵規模不宜過大,可逐年分兵征伐,既能以此練兵,亦不加重朝廷負擔,莫臥爾、阿拉伯、奧斯曼帝國無足輕重,皆可後置,待全面佔領了東南亞——即南洋諸藩之後,有了充足的糧餉,再徐徐圖之,皆須完全仿效東征倭國之舉,令他們割地陪款開埠。

當前除了西北,最緊要莫過於征伐東南亞,東南亞乃糧產豐饒之地,糧食產量遠甚於江南、湖廣,乃是難得之糧倉,必須永久納入大清版圖,爲避免兩線作戰,待西北戰事結束之後再行征伐。

欲將東南亞永久納入大清版圖,僅僅是同化漢化當地土著是不夠的,必須要讓大清移民數量佔據絕對優勢,如此才能永絕後患,不論是挑動莫臥爾進犯東南亞,還是挑動他們內鬥,又或是仿效南洋,皆須不擇手段,征伐東南亞以胤祥爲主,年羹堯爲副,兵力以噶羅巴、廣州兩地爲主。

再則便是南非,南非以富翰爲帥,從噶羅巴和西安抽調禁衛新軍前往南非,征伐南非不宜拖延,可先從噶羅巴抽調兵力,令富翰大舉向內陸推進,留意佔領之地的礦藏。

對於歐洲,不可介入太深,歐洲地域不闊,小國林立,有稱霸歐洲之野心者層出不窮,大清只需盡極挑撥離間之能事即可,不過歐洲擅於物理化學機械,大清必須虛心向其學習。

兵制問題,必須堅持向民人徵兵,這亦是民人改變身份,晉身仕途的機會,此舉不僅是籠絡民人,亦能加強大清的凝聚力,大清入關七十餘年,已非是八旗之大清,百姓既已視大清爲正統,大清就必須有包容天下之胸懷,要加大融合各族的步子,朕推行滿漢聯姻,大量徵兵擡籍皆是爲此。”

一口氣說到這裡,貞武感覺甚是乏力,不由停了下來,胤禩、胤祥等人皆是低着頭在心裡默記下貞武的囑咐,一個個心裡既緊張又悲傷,貞武這話已不啻於是在留遺囑了,雖說他安排的的井井有條,可誰知道能有幾條能完全落實下來。

不說其他的,僅是胤祥統兵就是不現實的,主少國疑,康熙是絕不會讓胤祥統大軍於外的,海軍和禁衛新軍可是兩大主力軍。

第428章 遠航準備第604章 晾幾天第254章 功高震主第422章 家務事第144章 福建佈局第699章 自做孽第27章 小朝會第564章 發作第10章 票號(下)第167章 舞弊手段第220章 生番熟番第459章 千叟宴第361章 驅虎吞狼第410章 吃早茶第263章 當面陷害第183章 門庭若市第385章 百官公推第189章 京報籌備第91章 工商雜稅第202章 李衛第128章 公行第205章 糾結第123章 旱情第201章 趕考的舉子第491章 珈寧有喜第554章 自保第427章 胤禛私訪第576章 李衛當官第434章 再遇鄭盡心第297章 天津之變第592章 收兵權第423章 通房丫頭第261章 十四覲見第692章 發賣滿城第304章 老父教子第294章 康熙生死第472章 十四的手筆第222章 放貸第37章 滿漢之爭?第447章 京師繁華第128章 公行第393章 大動干戈第723章 生財有道的太監第200章 機會第636章 猜不透第285章 有得有失第82章 九門提督第671章 老辣第644章 暢春園第356章 清官之論第385章 百官公推第590章 徹查第359章 鄔思道的謀劃第303章 轉移戰場第584章 出路第2章 恩威並施第279章 刺殺康熙第262章 教訓老四第406章 京師嚴打第317章 破城第541章 允准出京第421章 不養閒人第95章 軍民械鬥第387章 康熙暗招第40 章 圍爐品酒賞美人第42章 女人是要追的第209章 計謀老四第461章 放不下第621章 反應第145章 移民入臺第689 章 明確兵制第225 章賞第407章 宗室反應第458章 點撥年羹堯第333章 龍生九子第90章 兄弟同心第618章 觸底線第338章 分封影響第719章 知人善任第681章 植樹造林第295章 海軍出路第512章 意外反應第670章 驛站第312章 窘困局面第377章 徵歐主將第247章 澎湖之戰(二)第305章 十四的主意第256章 回京解憂第343章 神仙鬥法第193章 老十的主意第445章 對日貿易第67章 可憐的二世祖第406章 京師嚴打第361章 驅虎吞狼第355章 陛辭第522章 遊說第681章 植樹造林第426章 擔心譁變第133章 祈雨第251章 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