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心計

第244章 心計

項燕這麼勸說楚王自有他的苦心。

因爲從安全角度來說肯定是遷都爲上。

說句難聽的,就算遷都洞庭保不住不還可以遷入百越麼?

百越城邑那是一個接一個,秦軍要一個個攻完那得何年何月?

事實上楚王負芻進入百越便安全了。

因爲百越是在窮山惡水之中,且到時秦軍的補給線會暴露在淮南各貴族的打擊之下……於是秦軍必須得先滅昭、屈、景各族封地之後纔敢進攻百越。

這麼一來原本是“出頭鳥”的負芻就退居二線而各貴族就變成“出頭鳥”。

楚王負芻還可借秦軍的力量剷除那些不聽話的貴族併名正言順的收編貴族的殘兵,之後再圖收復失地,可以說是一舉數得。

反之,若是繼續呆在壽春就只有被秦軍包圍的結局,到時秦軍就可以“守株待兔”等着楚軍來救。

於是楚軍就失去了所有的主動權變得十分被動。

所以從戰略方向來說,遷都是個很好的建議。

楚王負芻原本也動心了,卻被昌平君插了句就懷疑起項燕的能力。

此時的楚王負芻就在想:

“這項燕信誓旦旦說能守洞庭,但誰又知道他說的是真是假?”

“若他真能保洞庭不失……那大梁被水淹、牽城慘敗以及汝水失守又是怎麼回事?”

“這些全是項燕爲帥時的慘敗,且每一回他都是一副必勝的姿態,結局卻是如此。”

“更何況……誰敢保證這項燕沒有謀反之心?”

“若跟隨項燕遷都洞庭,洞庭不保再退入百越……到時寡人豈不是要看項燕的臉色?”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最後一點,也就是楚王負芻無法徹底相信項燕的忠心。

因爲楚王負芻明白一點,這世上只有利益才靠得住。

此時項燕忠心耿耿那是因爲還有昭、屈、景等族掣肘,一旦楚王負芻都避入了百越成爲一個花瓶……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然而項燕說的又沒錯,不逃的話留在壽春又哪有活路?

因此楚王負芻才猶豫不決。

這時昌平君又說了句:

“大王,依臣之見……”

“秦軍自陳城南下補給線有數百里之遙,而壽春城堅牆厚秦軍必無法強攻。”

“若我軍一面鞏固壽春城防做好抵禦秦軍準備,另一面又集結各方兵力攻秦補給線……”

“秦軍必無法久攻,數月後便只有退兵一途。”

項燕不由駭然望向楚王負芻,道:

“大王不可……”

楚王負芻反問了聲:

“有何不可?”

項燕一時語塞。

昌平君這方略雖是聽起來有理,秦軍雖強但卻兵力不足,它無法同時進攻壽春又保護其漫長的補給線安全。

於是,若是楚軍主力遊走在外攻擊秦軍補給線,秦軍的確只有退兵一途。

問題就在於楚軍有多少主力?

楚王負芻的三十萬兵力這裡損失一點那裡損失一點,只餘十五萬左右。

之所以“左右”,是因爲楚軍過於混亂項燕想點都點不清楚。

如果再留個十萬、五萬在壽春駐守,那麼項燕手裡能用的兵力甚至不到十萬。

不到十萬兵力面對那些如狼似虎的秦軍又能起什麼作用?

且秦軍因爲有了上次的教訓,定會沿途佔領城寨組建防禦,想偷襲其補給線又談何容易?

若真能團結各貴族兵力集結起三十萬大軍,那的確可行。

然而此時各貴族哪還會願意出兵出力將楚王救出……

不過這話項燕也無法說,昭、屈、景等各族把持着朝政大權且事情還沒發生,項燕又如何能斷言他們不出兵?

於是項燕那是有苦也說不出。

楚王負芻見項燕沒有接嘴還以爲他是無話可說,於是就下令道:

“此計甚好,便依計行事!”

昌平君又拜道:

“大王,臣在秦國多年對秦軍甚是瞭解。”

“臣願意出城與項將軍一同調度兵力以迎戰秦軍。”

楚王負芻大喜:

“如此甚合寡人心意,有勞昌平君了。”

楚王負芻根本就沒發覺他已經掉進了昌平君設下的陷阱。

守在城內是死,出城是生。

昌平君這是將楚王負芻留在城內等死,到時這個楚國大王就非他昌平君莫屬了。

由此也可知昌平君的厲害,他這一着可是殺人於無形且不着痕跡。

同時他又明白自己若是想當這個大王,必須要籠絡手握軍權的項燕,於是剛下朝堂便像蒼蠅似的粘上了項燕。

昌平君十分客氣的朝項燕施了一禮,道:

“上將軍有禮。”

“本君雖是長年身在秦國,卻時時心繫楚國軍民安危。”

“若將軍有何難解之處只管吩咐,本君自當盡綿薄之力與上將軍一同救楚於危難之中。”

昌平君這麼說表面上看像是希望與項燕一起力挽狂瀾,但實際上卻是在項燕心裡打***民如子”、“心繫楚國”的人設。

昌平君要做到這一點是很容易的。

這一是因爲他在秦國時就已身爲相邦聞名天下,二是在陳城帶兵起事叛秦,甚至還可以說是在關鍵時刻救楚國一命。

有這兩點,就足以讓所有人相信他是比楚王負芻更英明的仁君。

到時,只要楚王負芻一有個什麼三長兩短……那就不用說了,毫無疑問就是昌平君繼位。

項燕雖擅長帶兵作戰卻不善心計,此時被昌平君這麼一說,就嘆道:

“也難怪昌平君會如此建言,昌平君長年在秦國是以對楚國情況瞭解不多。”

“楚國內部各貴族是面和心不和,要集結兵力攻秦補給線,只怕……”

昌平君故作不知作大驚狀:

“竟有這等事……若是如此,本君便犯下大錯了。”

“容本君向大王諫言,着大王另做打算。”

說着轉身就往回走。

項燕趕忙上前攔住,道:

“大王心意已決,此時若再勸說……項燕就有強行遷都之嫌。”

“何況,此計也並非不可爲。如今只有試上一試了。”

昌平君遲疑了下,就回答道:

“上將軍安心,本君自會盡力勸說各族出兵。”

“天下不寧,各族安能偏安一隅?”

(本章完)

第143章 降兵第264章 舂米換屯田第239章 奸細第391章 炒麪第361章 封禪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541章 姑師第410章 鐵芯銅炮第57章 我也想低調,但……第527章 調虎離山第88章 論農第99章 使節第434章 將計就計第208章 虎父無犬子第447章 恨鐵不成鋼第486章 草原絲路第280章 變法第94章 荊軻刺秦第264章 舂米換屯田第212章 急功好戰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156章 官大夫第312章 探礦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141章 陷阱第474章 西北第415章 引信第54章 休整第93章 姬丹第78章 七國第216章 截殺第395章 羊羣第338章 人才第488章 爲難第8章 公士第337章 發展第313章 紡織第11章 上坡下坡第375章 野人第76章 簡在帝心第524章 懦夫的藉口第496章 塞琉西帝國第306章 攻守兼備第152章 破冰第170章 收購第493章 補給第156章 官大夫第243章 壽春第212章 急功好戰第96章 宵禁第213章 尚在謀劃第337章 發展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486章 草原絲路第507章 出逃第494章 藍氏第6章 眼見爲實第346章 騎軍第546章 水源第418章 援兵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23章 劓刑第525章第67章 術數第493章 補給第28章 能人第97章 狼來了第541章 姑師第7章 除非……第83章 農家第68章 督陣第432章 道民君第387章 山地部隊第245章 甕中之鱉第480章 請辭第211章 百越第57章 我也想低調,但……第5章 底牌第30章 禁民二業第2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402章 勸降第481章 試探第71章 落幕第121章 蒙良第532章 西域第410章 鐵芯銅炮第128章 上架感言第359章 通道第90章 窘況第246章 圍城第246章 圍城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493章 補給第139章 出戰第122章 浮力第103章 逆鱗第136章 紅燒第303章 獵鷹第21章 火力封鎖第538章 君臣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