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四章 湘離大渠

bookmark

慎行的房裡有慎行,有辛凌,有葛嬰,也有李恪,從與會成員來看,幾乎可以算是如今蒼居最高規格的會議。

事實上,這也是葛嬰一路隨行的主要原因,凡事涉廣大,他需要代表趙墨發表意見,參與討論,以在李恪心中建立起趙墨的存在感。

眼下便是他發揮作用的時候。

四人環坐,首先發話的自然是慎行。

“如何,可有所獲?”

李恪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老師想必早已知道了。”

慎行雲淡風輕地一笑:“世間墨者遍及天下,爲師不知曉的事情確實不多,這算一件。便是獲利再大,爲師也沒有叫你履險的道理。”

李恪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感動,但並未宣之於面:“從眼下的信息來看,此事發起自楚墨,連帶江陵之事,都是他們妄圖中止假鉅子之爭的手段。至於他們與法吏有無聯繫卻不好說,我更傾向於沒有,因爲那羣法吏的行事着實粗陋,明明心懷惡意,卻從頭至尾都是一副驚慌無措的樣子。”

“如日中天的法家或將我等視作威脅,卻不至於視作對手。些許小動作罷了,我等不在意,他們也不在意。”慎行淡淡一笑,“嬰,楚墨之事你可有耳聞?”

“胡陵與壽春臨近,然他們背離墨法,欲以外力擾動假鉅子之爭的事倒是從未有隻言片語傳出。除非楚墨真被經營地水潑不進,否則此事當時寥寥數人的密謀。”

慎行掃了李恪一眼,發現他的臉上全無意外:“恪,你心中有懷疑之人了吧?”

“江陵,沅陵,能將手伸得這般長,還能讓我們後知後覺的,老師莫非沒有人選?”

慎行嘆了口氣:“實不希望與他有關。”

“一個機關師罷了,若是蒼居能將眼下的研究公諸於衆,儒、由養、師哥皆可稱之,有甚所謂的。”

“墨家世以機關聞名,衰敗數十載尚能不爲外人所知,楚墨何家居功至偉。此事若是傳揚出去,墨家在士林之中……”

“那就不公開唄。”李恪一臉輕鬆寫意,“明明身居主場,卻連一道像樣的考題都拿不出來。似這等人,我們只需視他如無物,待到將手頭的事務忙完,堂堂皇皇跨入壽春,他便已經輸了。”

葛嬰躬身向慎行和李恪行禮:“請鉅子與假鉅子容我回一趟胡陵。”

李恪微皺起眉頭:“有必要麼?”

葛嬰沒有說話,反倒是辛凌冷然說道:“家有不肖子,可斥,可笞,不可縱容。”

慎行也在一旁幫腔:“蒼居要建少年營,谷中墨者或有不足,也該補些新血,增些人手了。”

於是乎,三比一,李恪無所謂地聳了聳肩,算是認可了這個手段。

不就是挖楚墨牆角麼,愛挖挖唄。

……

葛嬰的離開讓人手本就捉襟見肘的霸下越發緊張,李恪盤算了一下,讓儒替代葛嬰統管全局,又讓何鈺接替了儒原本的駕駛之職。

這又是出乎慎行預料的一次安排。

倒不是說駕駛之職有多重要,而是何鈺的身份畢竟尷尬,這會兒閒置起來,讓靈姬兼顧葛嬰那攤纔是正常的選擇,再不濟,霸下上還有辛凌呢。

對此李恪只是笑了笑:“何姬學習機關也有月餘了,若是不進行實操,短時間內很難有所突破。至於她的身份……把霸下駛進溝裡對誰都沒有好處,因爲一兩人的鬼祟就將整個楚墨另眼相看,那纔是親者痛,仇者快。”

人員的事就這麼定下了,再呆在零陵也無事可做,衆人匯合了一肚子怨氣的史祿,拔營起行,去往大渠。

湘離大渠就是後世的靈渠,雖說因爲李恪的關係,史祿心中多了許多奇奇怪怪的知識點,然而水路本身相同,設計之人相同,對大渠的主體設計思路自然也沒有什麼核心改變。

營房之中,史祿就着細緻的水文沙盤向李恪介紹了大渠的整體設計。

“湘水發於白石山,先南而北,後西而東,水道在興安城外折轉,湍流沖刷而成渼潭。離水發於越城嶺,北源南向,渼潭正兩水最近之處,距離百十三裡又百二十七步。”

李恪歪着腦袋看着沙盤:“二水有落差吧?”

“水底落差大約六丈,湘水更高,然離水深、湘水淺,中間又有丘陵起伏,便是鑿通,渠中水量也不足以行船。”

李恪接過教棒在湘離之間劃了條直線:“攔閘蓄水如何?”

史祿搖了搖頭:“只可解一時之困。”

李恪知道史祿肯定有了萬全的想法,索性就放棄了思考:“說說吧,你打算如何做?”

史祿指了指渼潭:“我欲在渼潭攔壩分水。”

“截斷渼潭?”

“是!”

“這工程量可不小啊……”李恪摸着下巴估算了一下渼潭的寬度,“若要分水,就得將渼潭一分爲二,只蓄水,不通水。也就是說,除了攔壩,你還需再開一渠。”

“南北二渠同時開工,南渠長,北渠短,如此既可引水入離,又不致使湘水斷流,此事已經在做了。”

李恪點了點頭:“你與屠將軍都說工期,想必是在說攔潭的大壩耗時太久吧?”

史祿不住地苦笑:“我本想如先生般以木壩阻水,奈何湘水中飛沙流石,壩基纔打下短短數日便被磨得千瘡百孔,根本就不敷使用。若要成渠,非金鐵不可爲。然如此大的鐵壩,便是拆分套鑄,每一段也有數百萬斤……將軍一時籌不出這般多鐵,便是籌得了,想要鍛鑄也不下五年之功。將軍等不得這般久。”

“你想尋一個簡易的築壩之法是吧?”

“正是不得才已求助先生。”

“簡易的築壩之法……”李恪拋掉教棒,揹着手開始踱步。

對這個時代而言,最簡單的築壩法自然是木壩,然後是李冰父子在都江堰所用的草木沉塘,不過湘水湍急,又多飛沙流石,這兩個方法全不適用,史祿這才選擇了吃力不討好的鐵壩。

鐵壩雖然堅固,但是一則昂貴,二則費時。

而且鐵壩必須在地面鑄造,運輸又是一個問題,哪怕是最大的龍門吊,其承重也挨不住百萬斤,這樣一來,就只能用高強度的鋼材提高承重,然後又是研發高強度的鋼材……

這根本就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就算僥倖走通了,其中耗費的財物精力也是不可想象的。

除此三者……李恪突然想到混凝土。

混凝土是後世築壩的主要材料,建模,澆鑄,一氣呵成,生產也算不上困難,而且用途廣泛。

不過後世煅燒混凝土的方式擺在當下卻有不少問題,比如高溫爐,還有產量,損耗,成功率,等等等等,這也是李恪一直對混凝土無感的主要原因。

有沒有合適的替代品呢?

李恪眉頭緊皺,踱着步慢慢思索,帳內的空氣也變得越來越凝重,旁觀的衆人連大氣也不敢出,生怕干擾了他的思緒。

他突然想到了羅馬。

和大秦同時代的羅馬早已廣泛使用混凝土建材,不過他們使用的卻不是後世的煅燒混凝土,而是生產上簡便得多的火山灰天然混凝土。

大秦不像羅馬有這麼多亂七八糟的活火山,自然用不了火山灰天然混凝土,不過卻不是沒有替代品。

李恪的嘴角終於揚了起來:“祿,嶺南有石碳吧?”

“有!”

“有便好辦了。”

第七五六章 小人者,趙高第四八八章 朝辯第五二五章 庫不齊的義渠王第四六二章 覲見第四四一章 螭龍無用論第二二八章 安陽君柏第一一零章 事關機密第七六八章 武關之十,第二戰場第七八八章 澠池會十一,滄海第三八四章 獄掾辦案,閒人退避第二十一章 偰字紋心第七五三章 馬耶?鹿耶?第一二三章 治水之畔第六四二章 援兵漸近第六九五章 君子協定第五二四章 鄉毒第四一四章 海外有仙山第六二七章 斬來使,啓戰端第五八零章 五行靈動術之一,斷仙崖壁第七九八章 戰神出世第三二八章 問天之殤第二六九章 右衽披麻第二一四章 爰書賊殺第五零八章 始皇帝服仙丹第五十三章 一石二鳥第四八九章 扶蘇失寵第四五七章 大秦的佞臣們第五零四章 墨夏子第七一九章 愣頭青,們第二零四章 獏行出水第四三六章 李恪,請諸同門驗學第二六一章 空城困敵第一一九章 利弊各半第一九七章 殺雞儆猴第四二三章 一怒滅國的安陽君第一九七章 殺雞儆猴第五零二章 天上天下第二零五章 夜宴夜論第四六八章 士爲通錢者死第六一八章 養婿如兒第六八五章 還軍第六八零章 僭越第七十章 天使來了第四八一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十三章 流言四起第三六七章 竹筋混凝土第三四七章 論山地裝甲車的誕生第三十二章 風雲突變第六六七章 始皇帝出靈第三八一章 大善人朱家第二九九章 受迫害妄想第四零四章 身不由己第七二八章 親征第五六四章 事出反常,即爲妖第二一二章 身在甕中第七五五章 七封秘詔第七十六章 兩世爲人第五九四章 李恪有後第一六五章 弈棋之道第四九一章 商山有四皓第一四六章 呂公之憂第五一零章 小人長慼慼第五二三章 請馭機關第二一三章 死地脫生第四四八章 春宵苦短第二九八章 大隱隱於市第四十章 天兵下凡第七二六章 舞臺第七九八章 戰神出世第四零八章 進擊的項籍第五零零章 冠禮,成人之始!第七十八章 長夜正酣第二八零章 顯貴盈門第一九八章 久病成醫第三五一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一九四章 鉅子慎行第四七七章 守時是美德第四八九章 扶蘇失寵第三九二章 彭祖活了千多年第一八五章 軍弩乍現第六三八章 扶蘇的家臣第二零四章 獏行出水第七八零章 澠池會之三,尊榮第七十章 天使來了第二三三章 墨帖再現第七十四章 清白坦蕩第七六零章 武關之二,平平無奇第十五章 強勢闢謠第六九五章 君子協定第一四八章 飲茗雅事第二六九章 右衽披麻第一六三章 武姬酒肆第三十九章 明火執鐮第三九五章 腳踩百八星第四五七章 大秦的佞臣們第一五九章 樓煩雄城第七七三章 大雍好搭檔第七零五章 時代……不同了第一四三章 胡思亂想第七三二章 死戰之一,鄙視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