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二章 挽霸下之繮

行出居巢,壽春的距離就不遠了,霸下在山水之間行了兩日,在瓦埠澤直上,終於見到了那座傳說中的曠世傑作,霸繮堰。

霸繮堰是孫叔敖所造芍坡的配套工程,位置在淮水中段一處緊窄,西有潁水匯入,東有夏肥入江,其整體思路與史祿的攔壩異曲同工,也是通過攔阻的方式壓減水量,強迫上游之水更多地通過芍坡流入瓦埠澤,再通過密集的河渠水網滋養出千里的沃野。

只是李恪從未想過,真正的霸繮堰居然會如此雄奇!

淮水兩岸,跨江七裡,一座青銅鑄造的大型攔壩橫於江中,勾連兩岸!

這一座大壩如橋,寬足可並騁四馬,壩面全是粗壯的圓木,又每隔十餘步設置一大型方孔,一寬,一窄,交替而前。

方孔是碶閘升降的通道,時值初夏,李恪看到連排的窄閘聳立於壩上,就如長排的衛士佇立於天地之間。

慎行指着那些碶閘攔石說道:“築壩之時,公輸子爲壩石所困,苦思多日依舊不得其法,墨子獻策,待淮水稍緩,便在堰骨之間以板築法搭建木範無數,窄者長三丈,寬者長六丈,內置竹篾,合碎石,水沙,魚膠,糯米,石粉一同熬煮,十日夜澆成壩石,其堅如鐵,錐擊不崩。”

“混凝土?”

慎行搖了搖頭:“墨子將此石稱作魚膠石,可我一見你的混凝土法,便覺得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或許這就是生而知之者的共鳴吧。”

李恪聽得滿腦袋虛汗。

這哪是什麼生而知之者的共鳴,明明是大家有着相似的過往,一遇到這種不好外加工的工程就想到一塊兒去了。不過墨子腦中大概沒有天然混凝土甚至是煅燒混凝土的配方,這纔想到魚膠和糯米的傳統配方,也就是朱元璋築南京城時所用的土法。

殊途統歸啊……

李恪在心底感嘆了一聲,恭敬迴應:“墨義能以魚膠築壩,奇思妙想,我不及也。”

“你二人皆能人所不能,全無高下之分。”慎行牽着李恪的胳膊顫顫走了兩步,“你且看,陰陽二閘,各連絞索,再以滾樑將絞索統和,匯於四座爐坊,兩岸爐坊各設陰陽爐三十六座,合聚出偉力無窮!此後歲月,枯水時開陰閘,豐水時開陽閘,上游水患則雙閘齊開,淮水由此馴服,壽春一地再未受水患之困擾。這!便是墨家留在天下眼中的映像,上可改天,下可換地!”

原來動力是聯動式的蒸汽機工坊麼……

李恪難得對墨子有了那麼一點崇敬之情。他大概是較早時候的穿越人士,看得出工業基礎遠不如李恪,但他卻有李恪遠遠不及的張揚和奇思妙想,這才能憑着有限的知識在澎湃的淮水上建起這樣一座無比壯美的奇觀。

霸繮堰麼……挽霸下之繮,奪天下之見,某種程度來說,他其實做到了,他憑着一己之力爲墨家打下渾厚的基礎,即使歷經百年敗落,經過長平之殤也不曾消散,這纔等來了李恪。

“你的遺願我收到了……”李恪站在高聳入雲的煙囪陰影下方,用只有自己才聽得到的聲音唸誦,“墨家我會拿在手裡,這天下,早晚會變得比你想象中更好。”

“所以……安息吧。”

……

有了霸繮堰的映襯,壽春居民對機關的接受度遠高於這個世界的平均水準。霸下在何鈺的引導下,在距離壽春城兩裡左近,楚墨的一處整修工棚停下,儒和風舞留下來,將對其進行一次全面徹底的大型檢修,楚墨衆人各自回家,李恪與慎行收拾妥當,帶着剩餘人等直入城池,徑自趨往南城何府。

看得出來,霸繮堰讓大夥都有些情難自抑,便是素有城府的慎行也只想早早結束楚墨的假鉅子考覈,讓李恪踏出收服三墨最關鍵的那一步。

於是乎,下市未至,壽春何府。

典雅的府門中門大開,一衆墨褐草履由外向內,密密麻麻排滿了街面,慎行帶着衆人下車,遙遙對着隊首那圓臉的中年男子略一拱手,迎候的隊伍便爆發出整齊劃一的呼喊:“楚墨恭迎鉅子!見過趙墨假鉅及衆位師兄妹!”

李恪微微一笑,領着衆人端正還禮:“雁門李恪,攜辛凌、靈姬見過衆位師兄。”

經過這番極敷衍的迎候禮,李恪直起身,看到那圓臉漢子邁步上前,一把攥住了慎行的胳膊:“鉅子見老啦!”

“仲道師弟說笑了,尚能嚼得動豆飯,如何能說老朽?”慎行輕描淡寫地抽出手,李恪和辛凌趕緊上步,一左一右將他攙住,免得一時不查,老頭又遭毒手。

何仲道冷冷一笑,回過身:“鉅子遠來,我等還有要事相商,你等散了吧!”

“楚墨拜別鉅子!”一聲高唱,衆墨緩緩散去,大門內外很快就只剩下何仲道、何鈺和一個沒見過面的英武青年,若是李恪沒猜錯的話,應該就是楚墨這一任的假鉅子,何玦。

這讓他不由暗暗嘆氣。

楚墨之行遠沒有想象得那麼簡單,何仲道對楚墨的控制力之甚,堂堂鉅子親來商議假鉅子考之事,另兩位九子居然也能缺席。這一手明裡是告訴慎行等人,楚墨之事何仲道可一言決之,暗裡何嘗不是在說,他們根本就沒將這個出身趙墨的鉅子放在眼裡……

一言堂啊……

葛嬰的行動看來並未對楚墨的根基造成影響,待到一會兒商議完畢,還是得就着考題,見招拆招。

正想着,李恪突然聽到何仲道的說話:“鉅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言語,你我去正廳相談,恪君就由玦來照應,至於辛姬與靈姬,就交予鈺兒,反正她們也是熟識了,您看如何?”

慎行不動神色,淡淡點頭:“客隨主便,師弟之言,甚佳。”

一行五人就這樣被分成了四份,慎行慢慢隨着何仲道進門,李恪與何玦相互作請,何鈺滿臉尷尬地引着辛凌與靈姬,還不忘招呼臣妾,給最終也沒讓進門,正處在爆發邊緣的滄海君準備美酒佳餚……

這敵意……想來兩國交戰也就這樣了。

李恪向何玦告罪一聲,拍了拍滄海君的胳膊,起步,進門。

第四九八章 大秦第一個狼人寫在《行天下》的末尾第一九三章 打人打臉第二十章 珍饈美饌第七五四章 玉陛第四七零章 鉅子的底氣第二七一章 合軍共謀第四十六章 虎皮裲襠第七二七章 兩難第七一零章 低調的劉季第七十八章 長夜正酣第六二零章 徐徐而敗第五三四章 你可知罪第一六六章 久遠回憶第五九三章 蠶食第五零零章 冠禮,成人之始!第三三一章 俠之大者第四十一章 酬金到手第五六九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二,捕牢第二五七章 句注裡外第三六三章 袖子是什麼意思第五八四章 五行靈動術之五,活牲嘗藥第一三六章 炊煙起時第四七五章 小人物的哀愁第五五九章 張良住在李斯家第七六五章 武關之七,請賜教第七一四章 項梁之死第六二零章 徐徐而敗第五六三章 儒生之算,六國之願第二三七章 損兵折旦第二五三章 四散衝殺第三十五章 轉守爲攻第二二四章 長平之戰第七七九章 澠池會之二,請君第三十九章 明火執鐮第一五五章 國尉輔臣第五九九章 人總要有點追求第八零二章 十六王相制第五二四章 鄉毒第三二八章 問天之殤第四四零章 不要命的子墨子第四十六章 虎皮裲襠加更特告第二四一章 我想你了第六十七章 穗兒禁足第七四五章 小心思第六六三章 二世登基第四三一章 齊墨歸心第一零八章 朽木之雕第七八三章 澠池會之六,口舌第五四零章 都是靠雙手養活自己第二二四章 長平之戰第三零八章 胡陵見聞第六三五章 韓信歸國使咸陽第三二七章 一脈之親第三六九章 洗耳恭聽第五四三章 大蒐田獵第一二八章 忽悠瘸了第六九七章 秦不可亡第六五六章 三個皇子第二六零章 災禍臨門第五九六章 三道將令第二四零章 恪回來了第一九二章 翠竹仙釀第七四四章 雍軍的七寸第五五六章 辦着辦着就有了第五二一章 志在改秦第一五二章 慎子之劍第四五六章 扶蘇千秋,則墨千秋第七五五章 七封秘詔第三一一章 殺盜者,非殺人第一八七章 衛星產量第六零二章 農牧之治第五九一章 孩子不聽話第四五四章 大集終,人心聚第二二五章 越野馬車第三八九章 劍癡試劍第二六五章 機緣巧合第六三七章 各出手段第三一七章 墨家當興第三六四章 湘離大渠第五八二章 五行靈動術之三,真人貞寶第七一五章 劍指邯鄲第六十二章 納租開始第五七五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終,玄虛第三三零章 信義季布第三三零章 信義季布第七六九章 武關十一,墨軍,殺第一八一章 作業平臺第八零二章 十六王相制第一三七章 將相有種第七十二章 工作報告第七八四章 澠池會之七,相王第五九一章 孩子不聽話第五八六章 離咸陽第二十五章 一觴便倒第四五七章 大秦的佞臣們第八零二章 十六王相制第三二二章 嬴姓,李恪第六二二章 投鞭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