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二章 八字一撇

發展國營商業綜合體就是踐行商君的大道。

不管這麼說對不對吧,反正李恪成功繞蒙了那羣倔強的老秦法吏們,以一種衆志成城的狀態,開始了他在陽周的第一項政令。

在座的除了王風,都是在建亭環節中有價值的,不在座的除了田榮,都是在施工過程中起不了決定作用的。考慮到在田榮那不存在溝通障礙,李恪徑直就在後堂布置起了任務。

西山鄉鄉嗇夫任銳,因白羽亭粗址位於其轄境之內,受命於秋收之後,發徭選址,並劃出城圍、四隧與連接縣道的驛道路基。

而作爲最先發徭的回報,李恪許任銳在鄉中八里中挑出響應最積極的三裡,優先爲裡肆選址。

東亭亭長仲闌,選定繼任,報於縣牙,即日起從舊部中擇選五人,搭建起白羽亭管理團隊的框架。他已經是白羽亭亭長了,這是張遷的私下建議。

仲闌的工作包括,帶着團隊去往臨治亭進行爲期一個月的考察,並在過程中完成亭管理設施的設計,以大秦市律爲基礎,細化白羽亭的管理細則。

還有主吏掾牟定遠,白羽亭的經營模式在大秦全無先例,李恪要他跑遍全縣二十二里,說服,說通,說懂全體少吏,還要做好對鄉里的政策宣傳和徭前動員。

除此之外,他還要帶着墨者們指導每個裡建起裡工坊和裡肆,創立經營和管理的相關制度,組織生產、推廣和普及新式的農用機關,並組織田典教導鄉里用會這些農用機關……

或許是事情實在太多了,李恪授權牟定遠可在縣佐史中選擇一人爲輔,李恪還建議他抽空去考察一下苦酒裡的成熟模式,爲創立制度提供思路。

牟定遠聽得兩眼放光,因爲分配給他的工作遠遠超過了一個主吏掾該有的本職,反倒更像一個縣丞的應盡之責。

他突然想到一個詞,人走政息。

以李恪的身份根本不可能在一個小縣當中窩居太久,哪怕身在任上,他也不會爲陽周投入太多精力。

可陽周偏又是直道樞紐,李恪不能放任陽周政事脫出掌控,所以在上任的第一日,李恪就開始爲權利與政策的延續作起了準備。

以現在的情況看,同爲墨家出身的田榮必定最合適的下一任縣長,而他牟定遠則是縣丞的第一人選,便是他所選定的輔吏,也極有可能成爲下一任的縣中首吏,主吏掾。

可是大秦離任的縣官對繼任並沒有建議權,李恪爲何能夠篤定,陽周的政權能依照他的想法來實現交接呢……

郡守李泊!

牟定遠猛憶起一個傳聞,李恪外任陽周縣,提的第一個要求,就是郡守必須由他來選!

一瞬間,牟定遠心悅誠服!

李恪以絕對的權勢安排着白羽亭的立亭之事,言及至終,並掌拍案。

“茲令,九月十五,西山鄉發徭,至三十四年歲首,全縣發徭。每裡應徭民數以律爲基準,不足者庸,平等者中,每浮二成,考加一等。另,本次發徭,墨者將與民夫共事,但有一例強徵硬徭,就地免職,永不錄用!”

衆人拱手齊應:“我等必將尊上之令傳諸各里,無敢有違!”

……

好懷念不鹹山上的閒適啊……

目送着或振奮或落魄的官吏們步出後堂,李恪抻了個懶腰,錘了錘脖子。

張遷在一旁陪笑:“尊上年歲雖輕,揚起官威來卻如淵如獄,與昨夜之尊全然不同。”

“袍服之利罷了。”李恪擺弄了一下官袍的直襟,也笑起來,“遷君,其實白羽亭也有你的差事,只是你的任職尚未定論,不合適在人前分說。”

張遷如今最關心的就是自己的退路問題,一見李恪有說的意思,恨不得洗耳恭聽。

“不知尊上打算將下官用在何處?”

“總指揮部。”李恪說,“我打算薦你爲主營令,主政總指,掌管工程一應後勤事務。你任事踏實,心細如髮,有你主使,當能使工程井然有序,我也能安心奔走四郡。”

張遷難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

和直道祭酒一樣,主營令也是臨設性質的雜官,並不是正經官職,在正式的任命發佈之前,誰也不知道這個職位的秩級如何。

但是李恪先前說得很明白,直道工程一應事務皆要在總指中轉,也就是說,總指揮部之於直道,將如同內史之於大秦,帥帳之於強軍!

此等緊要之所,非親信之人絕不敢任,可李恪因何能如此信任他?

難道就因爲昨夜的一番長談?

李恪不知何時走到了他的身邊,拍着他的肩膀,輕聲說辭:“譬若築牆然,能築者築,能實壤者實壤,能欣者欣,然後牆成也。爲義猶是也,能談辯者談辯,能說書者說書,能從事者從事,然後義事成也。”

“尊上之言,實在是發人深省……”

“說了別恭維,這句話根本就不是我說的。”李恪無奈一笑,誠心勸道,“遷君,你雖非墨,然若是一切順利,今後卻會與墨者常有交道。政事閒遐之餘,我奉勸你去讀幾遍《墨子》,至少讀至耳熟,此乃禮也。”

張遷羞臊得滿臉通紅。

“墨家行事,素講求分工合力,盡展所長。我手邊並非沒有可爲主營令之人選,但他們行政皆不如你。你在我手中也並非只有主營令一職可任,但其他職位,你也無法盡展所長。用人之道,在於不疑,既然你便是合適之選,我何必非要去捨近求遠,棄賢就庸?”

張遷雙脣啜喏,被李恪感動得熱淚盈眶:“尊上……尊上以信重待我,我唯以忠敬報尊上!”

“也沒必要那麼激動。”李恪搖着頭,懶懶散散自出門外,“八字還沒一撇呢,更何況選了與我共進退,對你而言,還說不準是利是弊……”

他越走越遠,聲音又未刻意增高,張遷豎着耳朵聽,費了老力也只聽清一頓之後的第一句話。

捌字還少一撇……

整個捌字,撇近收尾,豈不是說,他就任主營令一事,根本就是板上釘釘?

張遷只覺得李恪的背影高山仰止,天生聖人,名不虛傳!

四十七章 其名爲犼第六六九章 始作俑者第四三五章 瑤池祥瑞第七七五章 庶人恩怨第三七一章 五德始終,毋常勝第一七零章 民夫千五第四六三章 做一門李大炮第二一四章 爰書賊殺第五八三章 五行靈動術之四,烈火銷金第二四二章 成家立業第五零九章 趙高不愛財第四六三章 做一門李大炮第七六三章 武關之五,勝與敗的分水嶺第七四二章 死戰十一,奪魄之陣第四六九章 直道第三十六章 解疑答惑第五二九章 校尉路人甲第十九章 禽獸不如第二七零章 奪軍殺將第七三六章 死戰之五,破釜沉舟第二六五章 機緣巧合第七零七章 雖死無怨第六十三章 田嗇夫囿第六八二章 長子當王第四八一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七四一章 死戰之十,王令進兵第二五零章 馳援苦酒第四七五章 小人物的哀愁第三零五章 莫爲與或使第四七一章 牽一髮,動全身《盪風雲》卷尾感言第七二零章 棄卒第二四八章 北地狼嚎第二十八章 應對得體第六二四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七三三章 死戰之二,北軍威武第一八九章 錦衣還鄉第三十七章 流水作業第七七一章 武關之終,無匹第一六一章 先手易勢第二一七章 無法有天第三八五章 戰神英布第七八一章 澠池會之四,首日第二九八章 大隱隱於市第四二六章 夜伏於林第七三零章 天府第四七七章 守時是美德第二六三章 調虎離山第五零四章 墨夏子第三八八章 牛頓力學原理實驗第四五九章 好心辦壞事第七二四章 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第七九七章 咸陽中阪無籍某被刺案第一七六章 水力體系第四二九章 與我死來第六六三章 二世登基第五二九章 校尉路人甲第六三五章 韓信歸國使咸陽第二一一章 夜市故人第二十三章 使狗國者第三零六章 學有成,世揚名第三八五章 戰神英布第五六六章 請諸公順從第一八一章 作業平臺第五五二章 莫府是怎麼組成的第六七二章 權臣論第三六一章 行刺第二七零章 奪軍殺將第三一七章 墨家當興第二三二章 開門見山第九十二章 遊商呂丁第二九二章 大戲開鑼第五三零章 請平匪患第五零八章 始皇帝服仙丹第三八五章 戰神英布第五六六章 請諸公順從第七五三章 馬耶?鹿耶?第六零六章 始皇不是龍第八十三章 俠之大者第三四六章 小組作戰纔是山地戰的精髓第六三零章 措手不及第三三六章 慎行說宋玉第三十七章 流水作業第八零六章 天下抵定第五九二章 咄咄逼人第二八一章 才比商君第五八三章 五行靈動術之四,烈火銷金第五三八章 祖宗這種事,無所謂第一七六章 水力體系第一一四章 戒嚴解除第六一零章 鬥祖龍,二伐匈奴第三八一章 大善人朱家第六三五章 韓信歸國使咸陽第四九一章 商山有四皓第五十五章 折變增額第五三一章 朔方之富,非夏之富第五零七章 罪加一等第二六二章 烈焰焚城第四九七章 將仲子兮第五一五章 星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