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六章 三道將令

bookmark

在杭錦原的某處,韓信正盯着面前並排的三道箭令愣愣出神。

他有些不解。

若是說得再明白些,他對這三枚箭令所蘊含的一切信息都想不明白,整個腦袋全是漿糊。

可問題是,李恪的將令已經說得沒法再明白了,令使們甚至連字眼都不曾修飾,一個個全是插着腰傳的令。

因爲罵街嘛……

李恪,夏子,墨家鉅子,河間將軍兼河間郡守,大秦北境四部一郡的掌印,天下四大顯學之一的掌教,現如今風頭最勁的士子,這樣的人也會罵街麼?

令使不會集體叛逃,假傳將令吧?

捂着嘴,韓信一臉苦惱。

同樣的將令連傳了三日,之後又靜了兩日,接將令時,他正與季布分頭行動,帶着甲曲全部千二百餘騎卒在一處隱僻的疏林紮營。

大營再沒有新的消息了,唯一能證明這個將令真實性的,就是傳令第一日與箭令同來的半片虎符。

這是李恪的虎符,代表他將整個河間軍二萬七千餘將士的指揮權全權託付於韓信。

韓信之令,便是李恪之命!

如此信重是韓信第一個想不明白的事。

他投奔李恪滿打滿算也不足一年,除了紙上談兵,他唯一能被稱之爲戰績的就是在商會的那場故弄玄虛。

幾十個騎士戲耍千人,斬首七十,退敵無形。

這種戰績放在別的地方或許可稱爲顯眼,但在李恪面前,屁都不是。

李恪自己就是當世以少勝多最有牌面的將領,年未縛籍已經領着十來個墨者,用數月鏖戰,靠沿路撿回來的民軍剿滅了兩萬匈奴。

所以他從未有過居功而傲的想法,實習歸來能被委以軍師軍侯已經是意外之喜,位列在陳平之後很正常,外遣時爲季布謀也很正常。

他只是努力尋找建功立業的機會。

季布是老實穩健的人,他就說服季布以兵勢壓正面,自己則分領朔方部遠高於其他部曲的騎卒外出遊戈,伺機建功。

哪知道還未開戰,李恪的新將令就來了,他將以一介軍侯之身代主帥統領三位校尉,平定草原。

把自己全部麾下交託給一個稱不上熟悉的少年友人是認真的麼?

叫一個無兵的軍師軍侯統領三員悍將是認真的麼?

那三人,一個是同門嫡系,一個是大秦宗族,還有個是自稱宗室的草原夷狄,這樣用人,是認真的麼?

李恪好像真是認真的……

得此信重,何德,何能!

第二個問題,戰機。

河間成軍不過月餘,正式出兵時間更短,他們至今都沒有正式介入到草原戰事,沒有進度纔是正常的進度!

李恪怎麼就急了呢?

三道一模一樣的將令,誰都聽得出李恪話裡的急躁,可急什麼又躁什麼,韓信卻完全摸不着頭腦。

難道李恪忘了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的道理?

又或是說,在李恪看來,平定草原的時機已然到了,只是看他們還不曾發覺,這纔好意出言提點?

韓信猛想起令中的【俱斬】二字,一癟嘴,又在心裡把【好意】劃了,換上【不耐煩】,這才覺得順心許多。

現在是八月中,兩月止戰,聽在韓信耳朵裡就是今年平定。

李恪顯然不打算把草原的事拖到下一個春天,而作爲這場戰事的實際指揮官,韓信只能把【失期斬】這三個大字寫好了裱在正席頭頂,真真片刻都不敢輕忽。

問題是,良機,何在?

他正思索,親衛來報,說三地校尉齊來秘營,正一道在帳外求見。

韓信敏銳地把握到一個詞,求見……

他的嘴角不由翹了起來:“先前還擔心麾下大將位高不馴,還真是……早該想到的,將軍豈能任由這等蠢事貽誤戰機……”

……

草原上瀰漫着緊張的氣氛。

兩個戰場,上萬精騎,在十餘大部的帶領下已經多日不曾有戰。

遊牧的騎卒們並不適應這種無所事事的悠閒,日子一長,他們就鬧騰起散夥的事。

冬天快到了,他們要打草、備料,冬遷前的準備千頭萬緒,一但錯過了養秋膘,今年冬天會有許多牲畜凍死在往返冬原的路上。

軍心不穩,將心也亂。

迭古敏銳地察覺到河間郡的成立可能會對他的王國不利,可又拿不到切實的證據。

除了遣兵威壓,秦人就再沒做任何多餘的事情。一西一北,修路照修,狼山之上,築營照築。

草原南部相對平靜的草原仍有秦商奔走逐利,人數貨品也不見明顯減少。

或者說,正因爲北庫不齊連綿的戰火,位置更佳的達拉特亭沒能如預想般發展起來,遙遠的賀蘭亭反倒比預想的吸引了更多商人。

該亮的刀兵不亮,該絕的商旅不絕……迭古迷茫,躊躇,心無以定,既不敢重啓戰端,又不願收兵而退,親手放棄立國的機會。

正煩躁時,被派出去監視秦人動向的斥侯飛奔來報:“稟單于,賀蘭秦軍動了!”

迭古的眼睛精光乍亮:“動了?”

威壓賀蘭的江隅所屬動了,在磴口渡渡船的配合下,五千強兵夜渡大河,疾行兩日,在日出時分,向鄂托克-伊金霍洛聯軍大帳發起突襲!

秦軍不宣而戰,以強弩開道,戰車突進,黑甲勇卒高呼酣戰,威武之師銳不可當!

侵攻之下,全無準備的鄂伊聯軍陣腳大亂,伏旗倒帳,倉皇東逃!

迭古微張着嘴,在一處丘坡上觀了全場。

突如其來的戰事以秦軍的完勝告終,漫原黑甲中馳出一駕簇新戰車,江隅匹馬直入賀蘭部軍陣,帶着一臉的晦氣站在迭古面前。

“假單于!我老秦將卒廝殺在前,爲何不見你的人馬從後掩殺!”

“噫?”迭古一臉懵圈,“這位將軍,你我何時有過合戰之議?”

江隅呸一口啐在迭古馬下:“向大秦天兵請援者,你耶?”

“確是小王,不過……”

江隅馬鞭一指山下倒伏的營帳:“昨夜駐在那營中的,你國之逆耶?”

“確是小王國中叛逆,不過……”

“戰你之逆,依你之請,你不令人掩殺,莫非要我用雙足去逐馬蹄?”

“可……可小王並不知……”

“你不知?”江隅盛氣凌人,就差趴到迭古臉上去,“自我麾下出營集結,左右便全是你的斥侯?何來也?不就是要看我何時渡河,何時出兵?現如今河也渡了,戰也打了,明明一戰可決之事,你居然袖手旁觀,坐視不理?草原怎會出你這等孬人!”

一頓大罵,江隅拔車便走。迭古的臉上青一陣紅一陣,兩旁親隨主辱臣死,紛紛請戰,要讓這不遜的秦將付出代價。

迭古勃然大怒!

“付個屁!一幫庸才,人家說錯了麼!”他大口喘着粗氣,恨不能時光倒流,“兵貴神速,那秦將深諳此道!方纔若我們及時掩殺,且不說能否盡諸叛軍,可殲敵大半定無問題!”

“天賜良機啊!天賜良機,就這麼生生被我們放走了!”

親隨不服氣道:“單于,若秦人真有心助我等,爲何不在戰前通報一聲,非得要不告而戰!此事必有蹊蹺!”

“愚人!這也看不出來麼?我等至今未獻朝貢,各軍自然也不曾得到好處。沒有好處,誰願死戰?他們此番是被強逼來的,至於逼他們的人……”迭古昂起頭,迎向朝陽,雙眼溼潤,“朔方部主,孤負你啊……”

第一零四章 解圖備事第一六八章 任其上令第二十七章 打草驚蛇第三九零章 劍癡與工癡第一四四章 三角函數第一九三章 打人打臉第三五一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二一六章 師出同門第二一六章 師出同門第四五八章 蒙恬成名作,高闕之戰第二一二章 身在甕中第一四三章 胡思亂想第七零六章 文鬥,武鬥第七零二章 相王第三二三章 尚需要一個侍女第三六四章 湘離大渠第二一七章 無法有天第一一六章 舊事過往第十三章 流言四起第五七九章 仙術與巫術的區別第四一八章 齊王建的亡靈第五二七章 因材作書第四七一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六一三章 白狼營第二一五章 破局投奔第七一六章 馮劫獻策第四八七章 斥儒《盪風雲》卷尾感言第八十二章 打虎漢子第七零零章 有去無回第二九五章 祖龍第四七三章 大秦的工程究竟要花多少錢第七八五章 澠池會之八,驚起第六章 神奇樹杈第三八七章 壽春尾聲第七章 烈山神鐮第一三九章 癃展之墨第二七九章 大戰方歇第二零六章 陰陽神爐第六零七章 山雨欲來第七四六章 烏騅與霸王第二六二章 烈焰焚城第四七五章 小人物的哀愁第二四四章 人盡皆知第三十八章 災前搶收第八十一章 沒完沒了第一五五章 國尉輔臣第二九七章 棋局,命局第四一五章 仙山在扶桑第十二章 心腹之人第四八五章 歸咸陽第二七二章 堂堂之兵第四六三章 做一門李大炮第二七五章 七星續命第六六七章 始皇帝出靈第二五一章 涼夜驚雷第二一四章 爰書賊殺第二九九章 受迫害妄想第六五三章 戎狄上將軍第六四二章 援兵漸近第四五四章 大集終,人心聚第七二六章 舞臺第一四七章 迎來送往第二三一章 官市繁華第二九九章 受迫害妄想第四一三章 雜法當道第三五零章 惡人還需惡人磨第四一七章 江湖兒女(中秋快樂!)第一六七章 沙盤開閥第二一八章 生死追擊第二三九章 天地失色第六五二章 野望西北第七六二章 武關之四,老羞成怒第六八七章 咸陽腥風第七九一章 澠池會十四,墨戰第六零八章 風滿樓第七三一章 兵禍第七三六章 死戰之五,破釜沉舟第六七三章 發閭左謫戍漁陽第九十七章 生意夥伴第七一一章 請建太學書第六七二章 權臣論第五零四章 墨夏子第三三四章 李恪的野望第二十章 珍饈美饌第五零五章 時不我待第九十五章 產品營銷第一四四章 三角函數第六十六章 破門入戶第六十二章 納租開始第二零八章 呂雉之心第八十一章 沒完沒了第七三零章 天府第六四六章 韓奇之死第四八七章 斥儒第六一零章 鬥祖龍,二伐匈奴第二四二章 成家立業第七零一章 傻子笑憨子第一六六章 久遠回憶第六八零章 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