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七章 河間的消息

bookmark

時十一月。

一晃神又是一月過去,燕然大營成其營建,雖僅有四五萬人,大營卻囊括了十里方圓。

月中一日,轅門報有使南來,弄得李恪一陣緊張,以爲始皇帝才入冬就已經暴斃在了咸陽。

他急下碑樓掃聽,結果一問,來的居然是河間之使。

真不知該遺憾還是慶幸……

李恪喘勻了氣,頂着風雪去往帥帳,還令隨行去通知了扶蘇、蘇角,一道聽聽久違了的中原消息。

這支信使的規格高得驚人,陳平、李左車、田橫將領千車物資,護衛上百墨者。

這個消息讓受困於資源,一直過得拮拮据據的蘇角大喜。

可大喜之餘,他也有疑惑。

冰天雪地,白災漫野,就算草原現在平靖的見不着馬匪,照理說百來個墨者也沒法提着千多車物資跨過野地啊……

於是大夥正事暫擱,先一道去了倉營,看那些踏雪輸資的神車。

在墨家的思維裡,神車其實一點也不神。

李肅降生沒幾天,李恪以爲子慶生爲由取出了機關獸盤龍的設計詳圖,木牘總數四千三百餘,在整個墨家引起了軒然大波。

而所謂盤龍就是蒸汽機車。

這當然不是說短短時間內墨家已經把鐵軌鋪到燕然山了,事實上第一個蒸汽車頭至今也沒有投建,鐵軌也只以極少極慢的速度在塞上至東陽的通原道邊試驗性鋪設,便是再過上兩年,繁忙的墨家將作也沒有空餘騰出手來,將這個項目徹底落實。

但設計之途總是能衍生出特別的火花,這種火花就是副產物。

參考蒸汽車頭的特別構造,何玦設計了一種名爲分白的特殊車輛,其實就是在車駕前增設特殊的楔形蒙室,馬在室內,銳面分雪,以此輕易開出兩步寬的行道,將積雪夯聚於兩旁。

一駕分白行在前,車配履帶墜於後,火車雖未見實用,但這種近似的思維處置,墨家已經先人一步,駕輕就熟。

此等奇思,不知道盤龍所指的扶蘇、蘇角盡皆讚歎,衆人在讚歎中迴歸帥帳,李恪的隨侍也烹好了噴香的熱茶,供衆人取暖享用。

蘇角急吼吼問:“不知這趟,諸賢運來何種物資?”

陳平呈上一卷書簡,笑言曰:“弩矢十萬,劍兩萬,甲六千,皆平戎所用,餘者,皆尊上親配之軍糧米粉。”

蘇角眼睛大亮:“此番皆爲平戎所備?”

李恪癟了癟嘴:“想得倒美,甲都是你的,劍我要分部分予輕騎。匈奴處繳來的銅劍無相,連切肉都費勁,如何殺敵?”

蘇角急道:“將軍,平戎可以擴編吶!”

李恪意味不明地扯出一笑。

大秦常軍皆有編數,並不是說有多少甲兵就可以擴多少軍伍,蘇角能脫口而出,顯然是這些天,《無衣》唱慣了。

他對此不多評價,把蘇角一晾,就問陳平。

“平君,運輸給養雖說緊要,但也不需你們三人同來,何以興師動衆?”

李左車拱手:“尊上,河間如今內外皆忙,一日三變。我等想着,趁此良機向您報一番軍政,免得您對牧郡不掌究竟,便搭了橫君的便車一道來了。”

“哦?”李恪斜身一靠,頗感興趣。

李左車代表政班報曰:“耕區三縣之中,塞上城、田俱成,堤渠二物同步西推,預計亦可在端月落定。塞上縣如今居民二萬七千戶,分五城落戶,輔以機耕,今歲秋收之時,塞上可望自給養民。”

扶蘇忍不住道了一聲彩。

河間民少,農戶更少,李恪規劃三縣十五城時本就考慮了人口的增長和遷徒,暫時來說,一縣五城足以安置全部農戶,甚至各城空間還寬裕得很,根本不需考慮興建鄉里的問題。

各城裡坊已經開始整備饕餮了,以鄉爲單位,田嗇夫領着各里田吏和遴選的耕農也開始在預留的設施地搭建管理區。

河間郡廣泛應用有大秦特色的集體生產大隊模式,各人受田,鄉級集農,輔以裡肆作爲集體企業的業務部,裡坊作爲集體企業的加工部,共盈共利,兼顧農工。

工業上,墨家將作爲上游,各里裡坊爲下游,商業上,三市集商爲發端,各地分市爲下游的工商藍圖愈見完整,只待開春,便可正式投入運營。

此番從匈奴解救了七八萬夏民,正可作爲河間人口的新血和填充,前景一片光明,李恪歸心似箭。

然而他知道現在還不是回去的時候,關鍵之時,離大秦越遠,對未來越好,相比漸入佳境的建設和政務,李恪更在意河間與喬巴山的軍事狀態。

所以李恪沒有過多地評價河間的發展,輕輕一笑,說:“政事穩健,宜緩宜定。平君,喬巴山如何?”

陳平拱手回道:“十月之初,上將軍與頭曼再戰於野,歷三日,我大秦以十四萬敵三十餘萬,勝,燒燬匈奴大營輜重,斬首約四萬,自損萬三千餘。此後雙方皆無餘力,罷兵自守。”

“後冬雪至,上將軍以雪厚不利戰,本欲撤兵,恰得公子書信抵北,這才棄了撤軍的念頭,向雲中增兵五萬,就屯在高闕關,以備再戰。”

李恪和扶蘇不由對望了一眼。

這場戰事主力、偏師相隔幾千裡地,中間隔了幾乎整個匈奴國土,根本沒法準確地掌控住對面的情況。

僅憑猜測行事,雙方的配合自然會有疏漏,就譬如這次……若是蒙恬真的退回秦土休整冬歇,身在燕然的李恪很可能就會在冬雪中,被急於報復的匈奴大軍團團圍在冬原。

他暗自慶幸:“幸得公子書信及時,要不然,我們險成孤軍。”

扶蘇的臉色也有些白,可還是不忘給蒙恬開脫:“爲保行軍隱秘,自出關後我們便未向恬師通報過戰情。恬師不知偏師究竟,故才……”

“我不曾怪過上將軍。”李恪擺了擺手,“只要不是被頭曼真的圍住,我不會恨他。”

扶蘇被噎得直翻白眼。

李恪故作輕鬆道:“上將軍在東,我們在西,有所偏失都是正常。平君,河間軍如何?”

“河間軍……”陳平苦笑一聲,“朔方部兩曲成建,丘壽帶乙曲出月氏馳援韓信,季布領甲曲正在賀蘭關布守。”

“馳援?”

李恪不由發愣,扶蘇也聽出了事情的異樣。

大秦將佐領兵守土,各軍、部皆有轄制。將軍自然可以調整轄境內的佈防,但他們倆天天呆在一起,此等大事也沒聽李恪下過令……

李左車忙補充說:“信領四曲之兵深入月氏,鏖戰數月。前些日吃了些小虧,我等共議之後,便以壽君將朔方乙曲,另以牧人更卒成輕騎一曲,共萬人援信。爲保牧區安穩,布君才攜甲曲守在賀蘭,由養君也去白於接管了防務,兵鋒向內。”

“小虧?”

“信一時疏漏,被月氏名將達屋裡偷了帳寨,故深以爲恥。得援之後,他沿着河西強進,冬不止徵,連戰連捷,這會……已經快打到青海了。”

第三一六章 得中原者得天下第六九五章 君子協定第六六九章 始作俑者第七三八章 死戰之七,可敢與我一戰第一八八章 嫉惡如仇第七六六章 武關之八,怎樣的人建起大漢第三七四章 榮焉?恥焉?第三七四章 榮焉?恥焉?第七三二章 死戰之一,鄙視鏈第三九五章 腳踩百八星第七一二章 名將與獨臣第六五二章 野望西北第七四零章 死戰之九,大雍的怪胎第六一七章 河間的消息第一六二章 利慾薰心第五三一章 朔方之富,非夏之富第七九二章 澠池會十五,法度第七四七章 蕭何潁川說張良第三十五章 轉守爲攻第三八六章 百人敵第三七三章 大秦機關術的天花板第四三九章 不由己第七十三章 準備飲宴第七二一章 修羅第四三八章 墨家第十代鉅子李恪第二八六章 夏蟲語冰第七七三章 大雍好搭檔第四二七章 路人臉的三當家第五四一章 與吳侯會獵江東第六六六章 請稱孤第二二二章 家臣蛤蜊第三三二章 天生聖者,雁門恪君第七六八章 武關之十,第二戰場第一零七章 總有意外第四八七章 斥儒第二六二章 烈焰焚城第一九八章 久病成醫第八十六章 子貢贖人第一五零章 暴民之蹤第五三六章 牧野棋局,成王敗寇第七六七章 武關之九,大風起兮雲飛揚第六四一章 狼山誓師第五九七章 韓信單騎赴會第六五零章 聖躬安第六三一章 被驅逐的人第五零八章 始皇帝服仙丹第六章 神奇樹杈第五八三章 五行靈動術之四,烈火銷金第二四四章 人盡皆知第七四二章 死戰十一,奪魄之陣第四九五章 無爲而治第七七五章 庶人恩怨第二六二章 烈焰焚城第八十四章 水車之益第六一六章 雖死地而上命之第二一六章 師出同門第三八八章 牛頓力學原理實驗第三二三章 尚需要一個侍女第五三八章 祖宗這種事,無所謂第一三八章 山高路遠第三九零章 劍癡與工癡第一零八章 朽木之雕第五十五章 折變增額第五二八章 金銀二冊,李恪從軍第六五零章 聖躬安第四一三章 雜法當道第三十四章 大魚咬鉤第四五零章 一出好戲(國慶七天樂)第七六六章 武關之八,怎樣的人建起大漢第四七一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四八四章 機關之道,可改天第十七章 老而不死第一五八章 扶蘇音信第九十一章 大肆採買第二七五章 七星續命第一二三章 治水之畔第二三九章 天地失色第六三六章 李恪對大秦的價值第三八八章 牛頓力學原理實驗第二二零章 虎嘯龍吟第三二三章 尚需要一個侍女第五四零章 都是靠雙手養活自己第七一六章 馮劫獻策第五一三章 大秦自有國情在此第七五四章 玉陛第四一八章 齊王建的亡靈第一三二章 官肆健奴第七八六章 澠池會之九,多疑第二一九章 墨者登場第二九一章 三輪車與藏匿處第四六九章 直道第七九六章 秦本紀,二世四年第七十二章 工作報告第三零一章 七星龍淵第六九六章 神奇的磁場第一零二章 言語折磨第一八二章 解帶爲城第五二四章 鄉毒第五零六章 我要庫不齊第一六五章 弈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