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九章 武關十一,墨軍,殺

bookmark

經過張良與蕭何的合力解釋,劉季終於明白了李恪此行究竟陰險在何處。

分兵,還是不分?

分,則與李恪遭遇之後,兩軍爲暗器所阻,難以呼應。不分,該選哪條?

張良說,李恪是個信人。他既然在草場正中設了籬樁,就是告訴他們中間的道保證有十里寬。

但兩側的道呢?

這裡距商縣還有四十里地,李恪便是在中道擺陣,他要佈設的暗器面積也達到長二十里,寬兩裡。

那些暗器佈設得極爲隨意,有的緊,有的鬆。

以墨家的生產技藝,只要人力充足,用十幾二十日佈下這樣一片大場子還是可以輕鬆做到的。若是再寬,怕是騰不出多少餘力。

可是,若李恪只在最後一兩裡縮緊通道呢?

一條東西向,長二十里,寬二里的暗器,又一條南北向,長二十里,寬裡許的暗器,只留中路,大軍何爲?

是踩着滿地的暗器向李恪軍陣發起突擊麼?還是大軍徐徐而退,退到出口,換一條路再試一次?

劉季滿臉愁容:“清理暗器,可行否?”

張良搖了搖頭:“大秦以弩陣著稱,若李恪可湊出萬人弩陣,則三裡外尚可清理,三裡內……緩進清理,屍骨無存!”

“你方纔與何君爭論何事?”

張良一臉慎重:“我意選中路,不分兵。何君意,分兵!”

劉季定定地看着張良:“你二人皆是何理?”

“無理。”

“無理?”

“我意不分,是怕李恪僅留中路,使我等戰力有缺。蕭公意分兵,乃是怕李恪集兵一路,使我等進退兩難。”

“唯懼,無理?”劉季眯起眼睛,“你二人就斷言我軍衝不破李恪的陣勢?十里之寬,可是足以調度大軍所用了。”

張良感受到劉季的不信任,後退一步,閉口不再言語。蕭何苦笑了一聲,站上前:“公誤會矣,我二人連李恪手上有何軍力也不知,如何便會斷定公不如李恪?”

“那是何意?”

“只在如何使公戰力更強。”蕭何高聲下了個定語,“分兵,若三路皆通,李恪守三路則三路皆弱,守一路則兩路迂迴。合兵,則與李恪堂堂正正,當面較技!”

“那你二人可有了公論?”

“無有。”

“無有何以不再爭?”

“勝敗之事,請公定奪!此謀士之本分也。”

劉季默默點了點頭:“今日天色已晚,令將士紮營。至於分與不分之事……明日,明日你等便會知曉。”

“嗨!”

一夜消盡。

經過一夜的思考,劉季終於想明白了。

他對那次大雨後,霸下直立嘶吼的場面印象極深。那時的距離足有二十里,他可以看到霸下,這意味着,身處在霸下之上,或許也能看到二十里外的場面。

便是看不到也不要緊。

這裡距離商縣四十里地,李恪若在真如張良與蕭何所說,在中道設陣,則雙方還有二十里的距離。

這個距離不長不短,步卒備戰而行少說也要大半個時辰,而有暗器的寬度卻只有區區左右各一里。

也就是說,李恪有大把的時間調整軍陣,把迎戰之姿擺成對他最有利的樣子。

想到這兒,劉季就徹底明白了,李恪其實根本沒有給他選擇的餘地,他能做的唯有一個選擇,從中道而入,與李恪在這片十里寬的殺傷,再做對決!

大軍起行。

順着那條十里寬的大道,劉季早早便把自己的軍隊列成迎戰之姿。

車兵八千列在最首,以夏侯嬰、樊噲各領左右;騎兵兩萬平分兩翼,主將四人,周勃、灌嬰、靳歙、奚涓。

六萬步卒齊聚中路,拱衛帥旗,帥旗下是他與兩位智囊謀臣,而大軍指揮,則是與他同車而乘的肱骨曹參。

這是他的最強之陣,他要以此陣堂堂正正擊敗李恪所領的殘師敗將,憑這一仗,打得秦人喪膽,真正把關中大地握在手心。

……

大軍徐行,斥候早早便發現了李恪的蹤跡,果真就在二十里外,似乎以戰車與步卒爲主,人數上並不算多。

這給了劉季更多的自信。

可僅僅過了半個時辰,兩軍相去兩千步對壘。

劉季眯着眼看着八里外的李恪軍陣,突然覺得自己的自信似乎有些早……

李恪的軍陣和這個戰場一樣奇怪。

最前排是約莫萬人,排成奇怪散陣的步卒,領頭的是那個給劉季留下深刻印象的超猛級猛將滄海。

憑心而論,這些步卒光看身型,俱是百裡挑一的雄壯之士。

可問題是好漢也需刀劍配,這些壯士身處在戰場,既不着甲,也不佩劍,一個個衣袂飄飄,究竟是來幹什麼的?

這必然是個深奧的問題。劉季決定晚些再想,先把這件事放放。

他向後看,穿深衣的猛士之後是密密麻麻,前後分作十列的大黑罐子。

一丈高的柱型罐子,左右各釘着把一丈長的超級大劍,一高,一低,刃口鋒利。

這些罐子被擺在一架鐵製的大車上,大車的輪轂離地擡起,支撐的是斜向相對的四根鐵棍,棍端有支腳,陷入地面。

圓罐子後頭則是個方罐子,方罐子上還有煙囪,一根根撲撲冒着嫋嫋的青煙。

方罐子後頭還有罐子,是貝殼形狀,有些像一側開口的鐵甕。

劉季更迷糊了,只覺得李恪陣中皆是謎,他似乎是想用那些罐子設置障礙,好讓進攻的士卒只能俯身從那些巨劍中間跨過去。

難道在墨家看來,劍大就能克敵制勝?

他奇怪地看張良,張良面色沉重,緩緩搖頭。他轉向另一邊看蕭何,蕭何臉上迷茫,也是搖頭。

看來大家都不明白……

劉季聳了聳肩,再向後看。

罐子戰車後頭是同樣用支腳撐起的另一種戰車,上面的東西雖有些怪,但劉季好歹看得懂,是大弩。

五六百張秦大弩,分作兩列,交錯排布。

劉季恍然大悟,原來李恪的殺招就是這些從各處收集起來的大弩!因爲除了這些,李恪陣中真正能被稱爲兵的,排在那些黑罐子後頭的僅有區區幾百架戰車,三四千殘兵!

他的自信又回來了。

大弩雖強,卻是輔器,發矢之間間隔漫長,而且有這些黑罐子擋在中間,其唯有仰射!

仰射的大弩?

劉季只想放聲大笑!

他心情愉悅地拍了拍曹參的肩膀:“參,李恪這是垂死掙扎,不甘殘敗。正好,我此番必俘他,以成天下之偉業!進兵!”

……

劉季陣中擂起了戰鼓。

軍陣最後,跽坐在霸下露臺代替李恪掌握行令的季布緩緩張開了眼,滿臉冷笑。

這世上竟還有敢於向陣勢已成的墨軍進兵之人……看來當真如先生所言,自棄者,天棄之!

既然你等利慾薰心,那便以性命來償吧。

他站起身,緩緩抽劍,仰天一指:“令!連山備戰!窮奇備戰!盡殲敵軍!墨軍,殺!”

第四九八章 大秦第一個狼人第三九九章 公子要我暖牀麼第一八四章 竹釀珍饈第五七四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七,長書第五一二章 白羽亭第五五五章 焚書制的真面目第三十九章 明火執鐮第四八七章 斥儒第二九九章 受迫害妄想第三十五章 轉守爲攻第二六八章 招魂之歌第四五五章 墨家險將亡第七六一章 武關之三,怎麼裝不是裝第七二一章 修羅第一八七章 衛星產量第五零二章 天上天下第二二三章 三墨之爭第一五八章 扶蘇音信第三一九章 敘離愁第一一八章 紅毯精神第四四二章 墨家秘窟第七八八章 澠池會十一,滄海第五一二章 白羽亭第六九二章 輿論導向戰第三八一章 大善人朱家第三六二章 暗謀第五五三章 呂雉有孕第六四九章 事無不可對人言第二六六章 殷紅秦魂第二五九章 樓煩之戰第六四六章 韓奇之死第一六三章 武姬酒肆第四九二章 羣英匯聚第二六五章 機緣巧合第七十八章 長夜正酣第七三零章 天府第六八四章 內外第三五五章 楚墨來客第五六零章 母老虎第五十九章 量產御米第三八三章 安陽君歷險記第五十八章 公審大會第六零二章 農牧之治第二十九章 有寶天論第二四七章 言之無用第三四七章 論山地裝甲車的誕生第二二二章 家臣蛤蜊第四四七章 同牢合巹第五二零章 執法處亂象等七九零章 澠池會十三,木鳶第一五零章 暴民之蹤第三十三章 有失有得第五九五章 肇第三四零章 霸下出山第二零九章 伏日澆灌第五八二章 五行靈動術之三,真人貞寶第一六三章 武姬酒肆第二六八章 招魂之歌第一三七章 將相有種第二十八章 應對得體第三五九章 文化侵攻第七七六章 陰謀始動第二七二章 堂堂之兵第八十九章 陋室不陋第一七二章 沛縣之謀第七六八章 武關之十,第二戰場第七十八章 長夜正酣第一八九章 錦衣還鄉第四八一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三九五章 腳踩百八星第六六六章 請稱孤第五八八章 來河間參軍,發田發房發老婆第七九二章 澠池會十五,法度第三一五章 機關獸蠍第三五四章 老人家要哄第七六四章 武關之六,死戰如約第二四八章 北地狼嚎第四九六章 孛星出於西第七五七章 戰,則矣第四八五章 歸咸陽第七十四章 清白坦蕩第七二四章 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第九十六章 弧形支撐第七零八章 大秦最後的戰神第四零六章 全無勝數的考覈第二七七章 饋贈四寶第三二三章 尚需要一個侍女第二七九章 大戰方歇第三二二章 嬴姓,李恪第六十八章 生死一瞬第五六八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一,氐日第四六六章 君擇臣,臣擇君第五十二章 九月開初第七六五章 武關之七,請賜教第三三六章 慎行說宋玉第二二四章 長平之戰第三零一章 七星龍淵第四四四章 婚娉有六禮第三六九章 洗耳恭聽第九十九章 被歧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