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七章 蒙恬之謎

bookmark

馮劫使燕,以不伐秦則伐燕,韓廣從之,允八萬兵合縱。

彭越使齊,奉上田角、田間,田榮喜而戮,允齊兵十萬合縱。

彭越又暗會齊相廣,得其助,不使榮知,齊亦謀恪事。

張敖與鍾離昧使楚,楚王籍欲盟主位,趙從之,允兵二十五萬,主謀。

項籍又遣范增使漢,劉季允,許出兵十五萬,遣蕭何使韓。

范增走後,張良諫劉季曰,扶蘇之秦勝極,漢毗之,需請越助,劉季遂遣張良赴越。

蕭何使韓,韓王信不敢逆,傾兵兩萬隨漢王,亦入盟。

張良使越,趙陀亦從謀恪,卻不言入盟,張良乃返。

至此,六國合縱,七國謀恪之事成也,合允兵七十萬,詐稱百五萬,各方約定十二月,會於澠池!

雍王扶蘇四年,歲首初六。

在嚴駿的連番催促下,扶蘇結束了對刑徒軍的裁撤。

擇合七萬人入北軍,蘇角爲將主,楊奉子、董翳爲輔,楊奉子由此怨嚴駿不成事。

擇十四萬三千人退伍,均論功落籍於內史、河東、巴、蜀等郡,家室隨行。

擇三千五百四十一人罪,殺三百三十二人,章邯、王離等戴罪不宣,皆待登基後,與趙高等共論。

刑徒軍整編落地,扶蘇開始糾結要不要把趙地數郡吞進肚子的問題。

嚴駿諫曰,當務之急在咸陽,諸強不靖也,趙鄰雁門,隨手可取,事不宜急。

扶蘇覺得有道理,下令頒師,直趨函谷。

大軍拔營後,趙地諸郡幾乎是趕着尾巴迎趙王反正。十月十九,趙柏還邯鄲立都,趙國正式復國。

歲首二十六,扶蘇二十五萬大軍抵駐函谷關。

李恪與扶蘇相見,議定北軍駐藍田,由咸陽將作整補重建。諸騎駐寧秦,墨軍歸建守函谷,牧騎還鄉,敘功抵役。

嚴駿不同意。

他以函谷關小,請墨軍協守谷口外之三川軍城曹陽,另調塞上宮衛共萬人入函谷關,侍衛王駕。

扶蘇與李恪皆覺得有理,發令調蒙衝將宮衛南下,雍廷隨行,臨蹕於華山下的大城寧秦,爲雍國臨時的理政核心。

因爲雍境盤龍道直通到陽周的關係,十一月初二,軍政皆到位。

扶蘇邀秦假相羌瘣赴寧秦,雍秦兩廷開始緊張地考量人員,商議兩廷合併事務。

有些事定得很快,如明確胡亥爲僞二世,扶蘇擁有合法繼承權,在新廷中以雍廷爲重等等。

但有些事也定得很慢,譬如扶蘇該稱二世還是三世,胡亥死後,是否以廢帝身份入宗廟等等……雙方各執一詞,難解難分。

最後李恪站出來,言僞帝非廢帝,不僅不入宗廟,不計世序,連原有的二世紀年都要廢掉,循始皇帝舊例,改爲王扶蘇紀年,以示正統。

考慮到扶蘇稱的不是秦王,是雍王,紀年從實,稱雍王扶蘇紀年。

放在現在這個秦廷,李恪的威望豈止於濤天?

他一表態,以羌瘣爲首的諸秦官員登時就泄了氣勢。

羌瘣掙扎了許久,問:“若主逆非廢,三載秦官,何以自處……”

這纔是爭辯的關鍵。

主爲逆,則臣自然從逆。問題是大秦的問題不一樣,他們口中那個僭越的【僞皇帝】纔是始皇帝真正的繼承人,細說起來,扶蘇纔是逆,李恪等雍臣纔是從逆!

胡亥太不像樣,大秦風雨飄搖,秦廷衆卿基於對大秦的一腔忠誠把正統打成僭越,爲的是救秦於威,卻不代表他們願意爲此搭上自己的名聲和家族的前程。

從逆屬賊,可是要被唾罵萬世的。

羌瘣眼巴巴看着李恪,李恪輕嘆了一聲:“主爲逆,卻非臣逆,你們只是被胡亥、趙高聯手矇蔽了。王上,您覺得呢?”

扶蘇微微一笑:“恪之意與孤略同,秦廷之罪在胡亥趙高,不知者,不爲罪。”

皆大歡喜!

談判順利地進入到細節完善,且氛圍比之前幾日更顯融融。嚴駿憂心地看着人們臉上由衷的喜悅,越發地,堅定了謀恪護秦的心意。

兩日後,函谷關。

雖名爲護駕,但王駕如今卻在寧秦,蒙衝每日料理着函谷關的瑣事,悠然自得,輕鬆寫意。

他一如往常般歸府,還未入門,就在府外見到了一個熟悉的影子。

“偖……公子?”

偖,蒙偖,此人是蒙毅的嫡長子。

二世元年,胡亥趙高二人以蒙恬逃雍,罪夷蒙氏三族,與恬最親的蒙毅一家自然也在其列,蒙偖更是首當其衝。

可他居然沒死……

蒙衝一時震驚難言,拽着蒙偖的衣袖,欣喜地不能自己。

他不是蒙氏的族親。

其家祖多代以前隨蒙氏,每一任都是蒙氏的忠心家臣,故變蒙姓。

蒙衝自小也是隨着蒙家的幾位少主長大的,本以爲會成爲其中之一的衛士長,誰知機緣巧合,經蒙恬引薦,後來成了扶蘇的衛士長,還做了家臣。

可他與蒙偖的關係卻不必說,幼時的友人原本早死,豈料卻突兀地出現在眼前。蒙衝喜甚,當即就想拉着蒙偖,與扶蘇分享這個喜訊。

可蒙偖臉上卻沒有太多欣喜。

“衝,我且問你,伯父被你等藏在何處?爲何我尋遍雍廷,也未曾尋到伯父尊名?”

“恬公?”蒙衝有些發愣,“恬公從未入過雍境,王上與相國皆猜測,恬公或是被胡亥密殺了。”

“我去過廷尉!”蒙偖滿臉猙獰,“趙高將死之人,一口斷定伯父逃雍,我又去問閻樂,閻樂忙不迭承認自己奉高之命殺了伯父!”

蒙衝更迷了:“如此說來豈不顯而易見,趙高扯謊啊。”

“可是!有宮內人與我說,李恪曾與趙高密談,要閻樂承下殺伯父之名,爲其……擔下罪事!”

蒙衝大驚:“偖公子謬矣!相國品行高潔,我自小便識得,他對恬公敬賞有佳,絕不會妄害忠良啊!”

“那……何以咸陽風聲鶴唳,略從高者皆被罷廢,反趙高之女,閻樂之子僅被驅出官邸,早已離了咸陽,安活無恙!”

“禍不及妻兒。一女子一稚童,也不曾做過惡事。他們不享尊榮便罷了,何必趕盡殺絕?便是雍地新律中也鮮有禍及家眷之罪,並無不妥啊?”

“新律?”蒙偖如夜梟般笑起來,“新律不曾行於秦,何以參新律!我看,這怕是李恪與趙閻二賊的交易罷!”

“公子!”

“衝,我且問你,伯父若入了雍廷,將任何職!”

“這……”

“伯父乃軍神,又是王上座師,王上信任他,若入雍,定爲三公之位,兼領上將軍銜,可對?”

“當對……”

“如此一來,李恪可還能如現在這般招搖?政,政一言,軍,軍無二,大雍軍政皆以恪令爲尊,我聽聞王上親征討逆,反被強令不可幹軍事,可是如此?”

“此另有隱情……”

“我只問是否如此!”蒙偖怒言打斷,“李恪此人,無君無上,無法無天!莒公,義信宗親,爲庇我性命擔盡風險。趙高勢大,他不過爲保家族稍從其言,李恪便罷了他的職,奪了他的爵,貶作庶人!莒公不堪此辱,自縊於宅,何以趙高血脈卻能逍遙?非陰謀耶?”

蒙衝弱弱駁道:“可那莒公家人不也無恙麼……”

“其家人無懈,何以有恙!罪及家人耶!”

蒙衝被整個壓住了……

蒙偖深吸了一口氣:“衝,你家族忠護蒙氏百年,今殺伯父之人便在眼前,你可願助我?”

“公子,相國絕非……”

“連你也成了李恪之走狗麼?何時入墨?若李恪有朝一日要殺王自立,你掌刀耶?”

蒙衝呆呆地看着,良久……

“請……公子示下,蒙氏家臣衝,無令,不從……”

第三零八章 胡陵見聞第三二零章 累世分歧第五四一章 與吳侯會獵江東第六四五章 殺!第一四零章 情濃於血第六四三章 平旦決戰第七八九章 澠池會十二,砥柱第七六七章 武關之九,大風起兮雲飛揚第四三三章 討人嫌的別人家的孩子第五二二章 國以農本,以工強第四五八章 蒙恬成名作,高闕之戰第三九七章 三妻四妾第六零二章 農牧之治第五二二章 國以農本,以工強第一三八章 山高路遠第六二一章 名將之姿第五七七章 韓信遊商第一六六章 久遠回憶第三三六章 慎行說宋玉第五一五章 星星之火第七九一章 澠池會十四,墨戰第五四三章 大蒐田獵第二九七章 棋局,命局第三三一章 俠之大者第五六一章 真人始皇帝第九十五章 產品營銷第五零五章 時不我待第一七三章 其名狌狌第三二四章 目標,楚墨!第七八七章 澠池會之十,舞劍第七零七章 雖死無怨第六十三章 田嗇夫囿第五三八章 祖宗這種事,無所謂第一一三章 止於合作第八零六章 天下抵定第四章 助我做鐮第六三八章 扶蘇的家臣第七九五章 二世登基第五三五章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當代用法第八十四章 水車之益第六三二章 虛設旗幟第五三六章 牧野棋局,成王敗寇第一六三章 武姬酒肆第八十三章 俠之大者第七五零章 暮氣第六八零章 僭越第八零三章 假道伐虢第二六二章 烈焰焚城第二十九章 有寶天論第五四七章 李恪的顯學體系第二一零章 臨街旺鋪第二六三章 調虎離山第二三九章 天地失色第五一一章 用力過猛第一九零章 視財如命第三十一章 墨者來訪第七六二章 武關之四,老羞成怒第七零四章 李恪的商貿戰第三三六章 慎行說宋玉第二十章 珍饈美饌第六六一章 謁殺第七三一章 兵禍第七五九章 武關之一,死氣沉沉第一一二章 其名獏行第二七四章 天火流星第二七三章 暗度陳倉第四四五章 娘子,美甚第五七四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七,長書第五一九章 誰比誰蠢呢第六五一章 李恪與始皇帝奏對第一四零章 情濃於血第七零三章 亂燉第四一三章 雜法當道第四四五章 娘子,美甚第五三三章 霸下奪志第六四二章 援兵漸近第四八五章 歸咸陽第三十九章 明火執鐮第八章 退禮風波第二四八章 北地狼嚎第二八五章 蒼居第一七三章 其名狌狌第八十八章 新房之訊第七零零章 有去無回第八零四章 文臣不會打仗第一八七章 衛星產量第七五三章 馬耶?鹿耶?第四八八章 朝辯第七七一章 武關之終,無匹第二零三章 心如鐵石第二三二章 開門見山第六十五章 上卿蒙毅第九十四章 後患無窮第三四四章 恪君,助我第六一二章 我欲保扶蘇第三六五章 墨家的價值第六四四章 雞鳴,戰前第二九二章 大戲開鑼第二九七章 棋局,命局第五零八章 始皇帝服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