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兼併的可能性?”呂哲一臉的詫異,要是其餘人來問這句話他倒不顯得意外,但是問這句話的人卻是張良,他就不得不思考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了。
最近一段時間……應該說近幾年來隨着漢國民生的建設,魏韓兩國又再度掀起一股移民風潮,大量魏韓兩地的黔首逃入漢境,使得原本沒有多少人口的魏韓更是顯得衰弱。
會造成大量魏韓境內的黔首逃入漢境並不多麼複雜,魏韓兩國無比弱小是一件擺在明面的事實,她倆本身佔有的土地也不是“固有領土”,當地黔首從心理上來說並不是那麼樂意給魏韓王室所統治。
再有,魏韓兩國一直以來都是注重于軍隊的建設,對於民間的發展則是顯得有心無力,經過近四年的發展,漢國無論是軍隊的建設或者民生的發展都是顯現一種高速趨勢,魏韓離漢境十分近,對比起來參照性也就變得更加直接。
人總是嚮往光明,同理也是嚮往着更加富庶和美好的生活,在這個國家民族觀念不是那麼強的年代,國家與國家之間亦是沒有設立國籍,黔首從這個國家遷移那個國家的事情經常發生。
像是曾經高速發展中的秦國,山東諸國不也是非常多的人移民過去嗎?如現在在秦國最爲顯赫的蒙氏,他們遷徙到秦國發展也不過是三四代人之前的故事。
新一期的移民潮是在漢國國民被襲擊,緊接着漢王呂哲向齊燕開戰才形成,遭受衝擊的國家很多,除開事件爆發者的交戰國之外。受到衝擊最大的莫過於離漢國比較近的魏韓。
“魏國新一輪的人口統計只有四十餘萬,韓國的人口統計不足三十萬,”張良苦笑着:“因爲需要維持大量的軍隊,黔首需要繳納種類繁多的賦稅,同時因爲大戰爆發也募集了民伕。半年前的人口統計拿到現在……不知道還有沒有剩下十分十五六。”
之前魏國的人口大概是七十餘萬,韓國的人口該是在五十萬左右。現在,兩國的人口只剩下一半出頭,這還是在漢國進行邊境限制進入的前提下。
“張先生應該知道一個事實,孤對魏韓除開盟約的義務與責任之外,並沒有做過任何超過盟約的要求。漢國也一直限制魏韓兩地的黔首移民漢境。”呂哲很認真地看着張良。要說什麼身在曹營心在漢,張良可是在原本的歷史上做出這般舉動的謀臣來着。
原版的歷史上,張良先是效力於劉邦,在劉邦被封漢中王的時候,張良答應了項羽的招攬。可是張良在相遇這一陣營幹得都是一些什麼事?
由其他人來商討魏韓和平併入漢國的可能性呂哲不會心裡發毛,但是由張良來商討,呂哲就該懷疑張良到底是抱着什麼樣的心思了。
這些個在歷史有留下名號的文士,一個比一個不是省油的燈,拿投效漢國的陳平來說,他在項梁麾下並沒有太多出彩的成績,可是一到效力於漢國,他自動請命前去戰區作爲說客。僅是半年不到的時間就成功依靠一張嘴“攻”下了六座城池。
呂哲沒有記錯的話,張良是一直致力於發展韓國和壯大韓國的人之一,還是到了一再被韓王成轉來送去。最後也認清韓國不再可能復立纔算是真正是死了心。
在有呂哲的這個歷史版本,韓國雖然是弱小無比可是早早復立,呂哲對於張良的拉攏連續做了三四年,也操作過一些讓韓王成不斷打擊張良“愛國熱情”的事情,可要說這樣就能讓張良對韓國失望,呂哲是第一個就不信的。
這個歷史版本的發展上。韓國的遭遇要好上許多,至少是有了呂哲的保護。韓王成不需要一個窩待不了幾天就被攆着走人,在完成藩屬國對宗主國的義務與責任之後。韓王成還能建造起一座宮城享樂。
韓王成不是什麼雄主,不管是有呂哲還是沒呂哲的版本上,韓王成都是一個得過且過的人物,張良是在漢國建立之前就被呂哲從韓王成手裡“租”來的文士,不過因爲秦與齊、燕、趙一開始就是死磕的狀態,也因爲漢國一直安分地待在南方發展內政,張良能夠發揮的地方着實是不多。
另外呢,謀臣的重要性在漢國軍力鼎盛的前提下,需要用到謀略的地方也實在是太少了。畢竟吧,能夠用真實實力碾壓過去的情況下,謀臣也就是個拾遺補漏的存在,想要有什麼太過轟動的展現能力是不可能的。那麼尷尬的事情也就發生了,在漢國謀臣想要展現自己的價值真的不太容易,特別是那種大戰略被呂哲早就定下的時候,謀臣更多是作爲輔助智囊的角色。
事實情況也差不多是那樣,只有在實力不如人的時候才需要用到謀臣,用他們的智慧來進行某一些扭轉。這樣一來,在漢國硬實力上不缺的前提下,怎麼看都是秦、齊、燕、趙那些國家比較急缺優秀的謀士。
老天可以作證,呂哲真心沒有去操作魏韓兩國的輿論,也沒有收買誰誰誰議論和平併入漢國的事情,那不過是一幫親漢派見到漢國北上勢如破竹,認爲天下歸漢的情勢無比明朗,因此才整出來的一件事情。
最爲怪異的是這樣的輿論出現後不但是魏韓兩國的君王不做任何打壓,兩國朝堂上也沒有誰站出來進行反駁,最多也就是一個緘默的姿態。
是在魏韓兩國軍隊北上助戰之後纔出現的和平兼國論調,兩國君王不做任何打壓跟定以爲是出自呂哲的授意,他們哪敢表示點什麼,只能是沉默以對。
呂哲現在是一褲襠的黃泥巴不是屎也是屎。作爲一名有擔當的君王,雖然事情並不是由他來進行操作和主導,但是事到臨頭總該有一個決斷,他向張良說的那些話都是實情,但是最後也表示和平兼併既然提上案頭,他是一種樂觀的贊成態度。
可以想象,韓王成估計是有足夠的心理準備纔會讓張良前來試探,畢竟張良已經做了漢國將近三年的客卿,雖然並沒有被委以什麼重任,但是身份擺在那裡嘛。
呂哲將自己的態度說出來的時候,張良臉上的黯然根本就無法掩飾。
送走了張良,呂哲在殿中來回渡一小會步,他想了想召喚燕彼。
燕彼來時看見的是呂哲在昏暗的大殿正中盤坐低着頭不知道是在思考什麼,說了一句“參見主上,”然後又說:“主上,已經黃昏,怎麼不上燈?”
呂哲擡頭看了一下:“哦?已經黃昏了?”
燕彼心裡奇怪卻是安靜等候,他能看出自己效力的對象似乎有什麼心事,特別是那種很難進行抉擇的心事。
在進宮城之前,燕彼是在處理魏韓兩地傳來的新近情報,他並不知道張良與呂哲在這間大殿裡談了很久,只以爲呂哲心事重重是在擔憂中原前線的補給出現問題。
“劉邦最近在幹什麼?”呂哲終於是出聲了。
燕彼同樣不瞭解呂哲爲什麼會那麼關注劉邦,不過還是如實答:“最近迷上了鬥雞,一直四處託人想從巴蜀那邊購買兇悍的鬥雞。”,想了想,猶豫了一下還是說:“主上,不如安排一場意外,然後……”
呂哲臉上木木的表情總算是有變化了,他啞然失笑:“彼,我只是很好奇他會做些什麼。”,說着擺了擺手:“談一談魏韓和中原那邊的事情罷。”
作爲呂哲的家臣,燕彼在這一次魏韓議論和平兼併中也沒有擔任什麼角色,這點呂哲非常清楚。
各種渠道傳來的情報無一不是顯示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是韓王成,就是這樣呂哲纔有些沒明白這位現任的韓國大王到底是想幹什麼,是純粹的試探,還是想攪動什麼風雲?
呂哲今天見張良就是想看出一點什麼,可是他什麼都沒有看出來,他只看到張良身上一種似乎是不甘又無處能夠發泄的無奈。
燕彼的情報部門查探到的信息再次證實一點,在傳出和平兼併的輿論之前,除非是探子們一同失職,不然漢國這邊壓根就沒有人暗中進行操作,韓王成最先是向親近的臣子說起,然後韓國那些親漢的臣子們開始商討,最後牽扯到魏國,魏國在這種輿論之下先是失語了一段時間,最後魏王咎也很正經地召集臣子商談可行性,越鬧越大就變成現在這般模樣了。
“說實話啊主上,天下大勢已經逐漸明朗,魏韓兩國有這樣的心思並不難理解,畢竟我軍都已經殺到中原,要不是因爲補給線出現一些小問題,現在該是陳兵於齊國國都臨淄城下,”燕彼見呂哲眉頭一挑,樂呵呵接着說:“執政(蕭何)理清後勤線,到時候就是攻取臨淄的時機。齊國一亡,中原已經無人能與我國抗衡,魏韓局勢明朗時做出這樣的選擇,是明智之舉。”
真的是這樣?呂哲就是感覺一切發生的過程也太順利了,有一種不是那麼真實的感覺,該是處在那種以爲事情會比較複雜或困難,結果真正發生的時候卻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複雜和困難,心態變得有點……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