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傳統神獸,性情溫和,傳說能活兩千年,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並稱五大神獸。
古人把雄性稱麒,雌性稱麟,麒麟在古代又稱仁獸,集龍頭、鹿角、獅眼、虎背、熊腰、蛇鱗、馬蹄、豬尾於一身,乃吉祥之寶,從古到今都是公堂上的裝飾,以振官威之用,也是權貴的象徵。
漢族民間神話說,天地誕生之初,飛禽以鳳凰爲首,走獸以麒麟爲尊。又說,混沌初開有禽王鳳凰和獸王麒麟。
零零總總,其實就是一個意思,麒麟是神物,是祥瑞!
但凌雲窟內的這頭麒麟,分明是一頭兇獸,曾多次外出爲禍人間,先後與聶家先祖,斷家先祖,還有麒麟臂的主人交過手。
一片紛亂中,林揚趕了過來,只見銳金旗的教衆,正圍着一頭兇獸,不斷的投擲標槍、短斧,遠處還有列成一排排的教衆,先後射出一排排密密麻麻的箭矢!
銳金旗教衆每人一套弓箭、一杆長標槍、一把短飛斧,均百發百中!
林揚往被圍攻的兇獸看去,與傳說中的麒麟模樣沒什麼差別,龍頭,鹿角,獅眼,虎背,熊妖,蛇鱗。
一丈多高,兩丈多長。
也就是差不多有≤∫,..四米高,體長七八米。
看上去,跟一間小房子差不多!
火麒麟迎着密密麻麻的箭矢、標槍、短斧,怡然不懼,橫衝直撞,所過之處,不斷有銳金旗的教衆被火麒麟或撞飛,或拍飛。或被火麒麟身上的火焰燒傷。
不論是箭矢,還是標槍、短斧,落在火麒麟身上,都被它身上的鱗片擋了下來。
火麒麟也不是全無損傷,它身上有一處,少了一塊鱗片。被箭矢射中後,亦發出一聲驚天怒吼!這塊鱗片,正是斷家祖先,當年的天下第一劍斷正賢,與火麒麟力戰時削下。
後被鑲嵌於劍身之內,得名火麟劍。
也正是少了這塊鱗片,後來火麒麟爲禍人間時,才被一人趁機從這裡所傷,麒麟血濺到臂膀上。造就了麒麟臂。
一處箭傷,對火麒麟來說並無大礙,反而激起兇性,橫衝直撞,吼聲響徹凌雲窟!
銳金旗教衆乃明教精銳,雖有死傷,卻都知道教主的命令,目標就是這頭火麒麟。眼見火麒麟兇狠,卻也死戰不退。
林揚目光在場中轉了轉後。身子一晃,消失在原地,再次出現時,已來到火麒麟頭頂上方,擡手往下一按。
金色掌風一瞬匯聚,形成一個放大了無數倍的金色手掌。自火麒麟頭頂落下。
金色手掌猶如實質,以泰山壓頂之勢,落在火麒麟身上,旋即,就是一聲滿是痛楚的獸吼!
“吼!!”
火麒麟落在地上。四肢乏力,跪在地上,儼然是受了重傷。
林揚吸了玄冥二老的內力後,又吃了不少血菩提,大爲精進,已有四五百年功力。
這一全力出手,火麒麟能硬抗一記大力金剛掌不死,已經讓他很是驚詫,驚詫過後,擡手又按了一下。
又是一個掌勁所化的金色手掌落下!
火麒麟雖四肢乏力的跪在地上,卻也不甘受縛,一擡頭顱,張開嘴巴,一道火紅色氣浪噴涌而出,往上方落下的金色掌印噴去。
火紅色氣浪與金色掌印在半空相撞,伴隨着“轟!”的一聲巨響,周圍地界劇烈的晃動起來!
正在周圍觀戰的銳金旗教衆,無不大驚失色,好在石窟只是晃動了幾下,就恢復了平靜,沒有塌陷!
林揚挑了挑眉,再擡手往下一按。
又是一記大力金剛掌!
火麒麟噴出氣浪後,似乎耗盡了精力,金色手掌落在身上,一聲哀鳴,倒地不起,徹底沒了聲息。
林揚落在地上,拍了拍手掌,打完收工,看着周圍的銳金旗教衆,目光過處,教衆無不跪倒在地,齊聲高呼。
“教主神威!”
衆人無不被林教主的神威震懾,這麼一頭麒麟兇獸,竟被教主輕而易舉的降服!
林揚點了點頭,看向銳金旗掌旗使莊錚,淡淡道:“傳令下去,讓五行旗所有教衆到此地會和!”
這個地洞本就不小,否則碩大的火麒麟也不能在這裡運轉自如,但容納兩千多人還是不夠。
林揚又親自動手,在周圍一通亂轟,整理出一個偌大的地界來。
隨着五行旗兩千多教衆齊聚,林揚召來五位掌旗使,讓他們傳令下去,命大家都蒙上眼睛。
這個命令一下,這次大傢伙反而有些明瞭,這是要回光明頂了?
教主又要施展大法力了!
兩千多教衆報着對林教主無比虔誠的心思,把眼睛蒙上。
接下來,林揚又做起了搬運工,把兩千多人又“運”回了光明頂總壇外的廣場上,又讓銳金旗掌旗使莊錚,着重處理銳金旗那些戰死兄弟們的後事。
雖然戰死的教衆並不算多,但都是跟着林大教主下副本戰死的,這些教衆的家人自然要善待,多送些金銀。
林揚提着厚土旗掌旗使顏垣送上來的布袋,裡面裝着將近三十顆血菩提,又回了一趟凌雲窟,把火麒麟的屍體收起。
火麒麟一死,身上的火焰也消失不見,唯有鱗片閃閃發着火紅色的亮光。
“這麼多鱗片,得造就多少火麟劍?”林揚嘀咕了一聲,把手放在火麒麟的屍身上,意念一動,來到現代。
這頭火麒麟他暫時也不好處理,泥菩薩還在凌雲窟外等着呢!
好在海景別墅也沒人,林揚把火麒麟的屍身放在這裡,拿着血菩提,意念一動,又來到凌雲窟內,往外趕去。
憑藉着來時的痕跡與記憶力,以林揚的輕功,一個多時辰後,就來到凌雲窟外,此時天色已晚,洞外空無一人,泥菩薩與小小也不知道跑哪去了。
兩人晚上自然不會守在這裡,要找地方歇息的。
林揚也不着急,身形一動,來到樂山大佛的手背上,把血菩提往旁邊一方,盤膝坐下,學着樂山大佛,雙目半開半合,修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