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有事,我是事情不少。”
坐在沙發上,嚴東明嘆口氣,道:“我這個副主任,那叫一個難啊。”
“慢慢說!怎麼了?”林曉光推過去一杯茶。
“去年十月份,咱們通電話之後,你給我出的主意,我想了下,不能那樣搞,既不能讓南窯大隊繼續吞併,也不能讓雲臺公社進行整合合併,那是要出大問題的。”嚴東明皺着眉頭。
“但是我也沒想出什麼好的法子,就按照之前的步子,一步步發展,到年底,情況有好有壞,總體而言好的居多。”
“就拿南窯大隊來說,年產值翻了幾番,去年年底一統計,一年下來,產值突破八百萬。”
說到這,嚴東明不乏有些激動。
“八百萬,不多啊,前年光一個南窯大隊的年產值,就突破一百萬了,去年翻一番兩百萬,今年再翻一番四百萬,也就是說,其他七個大隊,加起來的總年產值,和一個南窯大隊齊平?太沒效率了吧?”林曉光挑挑眉。
“話不能那樣說。”
嚴東明無奈:“你不知道啊,合併這事,我算是看穿了,根本就不是什麼好法子,南窯大隊覺得這是公社給的包袱,別的大隊以爲這是給公社給賣了,公社也一樣,他們覺得南窯大隊佔便宜了。”
“這件事一開始和和氣氣的,南窯大隊覺得人力緊缺得到緩解,別的大隊覺得能過上好日子了,公社還以爲能共同富裕,誰料根本不是那樣。”
“南窯大隊得到了人,分散了錢,不樂意,別的大隊沒見到利,先被管來管去,不舒服,公社不管平均還是先富帶後富,都得不到理解和支持,上面下面都議論紛紛,很鬧心。”
“總之,這件事一開始就錯了。”嚴東明說完,痛喝一大杯。
林曉光沒說話,盯着嚴東明,突然感嘆一句:“東明哥,你這當了公社副主任,我看你頭髮都有白的了,心沒少操吧?”
“誰說不是。”說起來,嚴東明就有些鬱悶。
林曉光見此,笑了一下,沒說話。
南窯大隊合併其他的大隊這事,他當初就持否定態度,相同級別的組織,不是說合並就能合併了的,下命令很簡單,一揮手的事,操作起來就難了,以後相處起來起摩擦的時候更麻煩。
當時,嚴東明的意見在模棱兩可之間。
但公社裡同意,而且心情很迫切,那還是洪山書記在的時候,可能是軍人作風吧,洪書記相當雷厲風行,決定的事既要做,誰也攔不住,縣革委會的韋達書記不好阻攔,也就由着去了,最終合併的命令下達。
到現在,合併之後,出的問題不少,但總體而言情況是好的,因而上面還沒有注意到。
嚴東明作爲當事人,是有切膚之痛的,體會的也最深。
他當了半年的公社副主任,同時還兼着南窯大隊黨支部書記的職位,一直兩頭跑兩邊忙活,可沒落着好,南窯大隊的人說他吃裡扒外,別的大隊的說他偏袒南窯大隊,不顧他們死活,真是又受氣又受累。
林曉光思考着,淡淡說道:“某種程度上而言,共同富裕和先富帶後富,其實是一樣的,這是對我們南窯大隊,雲臺公社而言,範圍一大,就不一定了。”
他一開始說,嚴東明立刻拿起筆開始記,最後問道:“具體怎麼說?”
“共同富裕不是說要共富貴,不是大家一樣富,共同富裕是先富帶後富,什麼是先富?就是南窯大隊這樣,先期完成資本積累,怎麼帶動後富?就是把一些利潤比較低,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交給其他的大隊來完成。”。
“這不是把錢讓給別人賺嗎?這麼做的話,隊裡不會幹。”嚴東明有些遲疑。
“你說是種地賺錢,還是賣機器賺錢?”
“當然是賣磚賣機器賺錢。”
“這不就結了,利潤低的生產活動,會逐漸被淘汰,資本是逐利的,會自發的向高利潤行業進軍。”林曉光看着嚴東明,反問:“南窯大隊只有不到五百人,靠這五百人,種地才能種多少糧食?制磚一年又能賣多少磚頭?”
“這就是打造產業鏈,組織分工,壟斷上游,分配下游。”
林曉光一字一句說着:“南窯大隊其實並不需要合併其他大隊,它只需要完成一定的資本積累,然後向更高級的生產製造業進階,就比如它一開始人力制磚燒瓦,後來換爲機器,這就是進階,只不過是簡單的進階。”
“現在很多大隊都在組織人手製磚燒瓦,競爭者一多,利潤就會下降。”
“他們要制磚燒瓦,需要制磚機吧?這就是南窯大隊的機會,要提前佈局,進軍制磚機制造生產領域,這也是一個進階。”
沒有父母在旁邊打擾,只有安洋崇拜地看着他,林曉光便盡情發揮:“產業鏈就是這樣,它的技術程度有高有低,先進入的,有資本積累的,有技術基礎的,它可以進行比較高端的生產活動,比較低端的就由其他人來。”
“比如說,目前南窯大隊是幾種產業?”他問。
嚴東明忙不迭回答:“上次聽了你的話,你講的旋耕機、收割機、拖拉機、三輪車都在進行,我們和西陝機械學院進行合作,他們以現有基礎進行設計,我們組織生產線準備生產,不過這個項目工作量比較大,目前還沒什麼收穫。”
“沒有收穫是正常,哪有一個一點工業基礎都沒有的農村,一下子發展到農用機械生產製造的?”林曉光笑一下。
嚴東明也笑,不過是尷尬的笑。
“方向就是這個方向,南窯大隊做生產製造業上游,雲臺公社其他大隊做下游低端工作,進行配套生產,比如機械修理,原材料初加工,組裝運輸等,還有其他問題嗎?”他問。
“小光,我知道你說的很多,說的都對,別的問題其實不大,最困擾我們的,就是隊裡的人普遍低學歷,不識字的很多,要他們做體力活還行,比較用腦子的,就不行了。”嚴東明搖搖頭。
他這麼一說,林曉光總算找到鄉鎮企業爲什麼發展不起來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