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成一走,他們沿着院子走一遍,安洋覺得沒啥意思,也便撤離。
隨後,林曉光想到秦川,便直接上門。
正巧,秦川在家,秦川姐姐也在,秦川他媽媽也在,唯獨秦川他爸,長安縣公安局局長不在,應該是去忙了。
秦川他爸是局裡的老資格了,林曉光高考那年就是局長了,到現在一直穩穩坐着,穩好也不好,好是工作沒出簍子,不好就是因爲沒有升職,君不見,林仲平四年升兩級,秦君盛四年位子動都沒動了。
秦川他媽媽何玫和楊文姝是老相識,林曉光對此不陌生,見了面,當下問聲好。
何玫笑呵呵應一聲,然後盯着臉色微紅的安洋一直瞅。
林曉光沒有多解釋,直接問:“姨,小川呢?”
“整天待在房間寫東西,也不知道出去曬曬太陽,正好,今天你來了,帶他出去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何玫那叫一個恨鐵不成鋼。
“行。”
路過秦川姐姐秦珊,林曉光瞅到她正在忙,便沒敢打擾。
到了秦川房間,他不敲門直接推門進去,秦川循聲皺着眉頭看過來,看到他,登時換做一臉無奈,復而又低下頭去,繼續做手頭的事。
“在幹嘛?”
“寫論文。”秦川頭也不擡的回答。
“寫啥論文?”
“關於農村社會調查的,你一個外語系的,不懂。”
“農村社會調查?這種論文你待在家裡寫?腦子沒發燒吧,閉門造車你能寫出一個結果來?走吧,我帶你去南窯大隊,看看能上人民日報的農村,究竟是怎麼回事?”林曉光不由分說,直接拉着他就往外走。
“等等,等我收拾一下。”秦川無奈。
林曉光一笑。
他倆剛剛出門,沒料驚動秦珊,後者扭過頭來,盯着他和安洋上下打量着,問道:“去哪?”
“去雲臺公社南窯大隊。”
“我也去。”
“沒位置了。”林曉光搖頭。
“我不管,那我也要去。”秦珊固執己見。
林曉光無奈,道:“珊珊姐,你一個西陝人民出版社的,又不是西陝日報的,去南窯大隊能幹嘛?我們是去做調研,又不是去玩,改天吧,真的,改天帶你玩。”
“誰說我要去玩?”秦珊瞪一眼:“我這是正事。”
“你要是不讓我去?”她換上一副笑臉,笑眯眯看向安洋,笑道:“我就把你以前招惹小姑娘的那些事情,全都說給這位姑娘聽,你信不信?”
“信,信,信,服了你了,姑奶奶。”林曉光無奈,頓時舉雙手投降。
何玫看他們鬧成一團,只是微笑不說話,等到他們收拾東西準備出發,才笑着一一囑咐:“去了雲臺公社,晚上早點回來,另外,別添亂。”
“知道了。”秦珊略有些不耐煩地回答。
一行四人就此出門,到了外面,看到停在路邊的車,秦珊眼前一亮,便笑着打趣:“可以啊,小子,都有專車接送了。”
林曉光沒理會這些,只是介紹嚴東明:“鄭重介紹一下,這是雲臺公社革委會副主任,兼南窯大隊黨支部書記嚴東明,我們此行,就是去南窯大隊,嚴書記纔是當事人,你們有什麼事情就問他。”
說完,他便拉着安洋上了後座。
秦珊看着略比他大幾歲的嚴東明,抿嘴一笑,主動伸出手,道:“嚴書記,認識一下,我叫秦珊,單位西陝人民出版社,職位責任編輯。”
嚴東明笑着也介紹一遍。
秦川早早爬上副駕駛位,秦珊和嚴東明客氣完,結果發現沒位子了,四下一掃,直接打開林曉光那邊的車門,道:“往那邊去一點,擠擠,男女授受不親,但你們不用。”
林曉光無奈,只得讓開一個屁股,往安洋過去一點,頓時軟玉溫香在懷,好不舒服。
嚴東明見此,便開動車子。
汽車在並不寬闊的單行道柏油路上走着,一直出城,路況徒然變差。
長安縣城和雲臺公社的距離有十公里,還是比較遠的,出了城區之後,到了郊外,公路兩邊都是田野,大多都長着綠油油的麥子,可也有不少變成了塑料大棚。
衆人看着這一幕。
嚴東明邊開車邊解釋:“塑料大棚,前年就在南窯大隊開展,去年整個雲臺公社全面鋪開,除去種口糧和交公糧的地,剩下的都種了蔬菜,收成還算不錯,銷量也挺好,除供銷社外,長安城裡都有人過來收菜,一戶一年種下來,掙個千八百塊不是問題。”
旁人在的時候,安洋都很安靜,林曉光不說話,她也不說。
秦川也不是多嘴的人,秦珊卻沒有那個覺悟,哪裡不懂便直接開口詢問,嚴東明耐心很足,一一解釋,並不嫌煩。
種菜是有多辛苦自然不必說,不過這年頭,能賺到錢就不錯了,農民誰都不會計較多辛苦。
老上海一直開,開了有半個多小時,才進入雲臺公社的地界。
到這時,果然顯現出不同來。
其他的村莊,最顯眼的變化就是有了塑料大棚,其他的就沒有了,雲臺公社不同,村莊裡竟然有新修的紅磚房子,看着還不少,很新很亮,看着就和土木結構的舊房子高下立判。
嚴東明繼續解釋:“別的地方,來雲臺或者南窯來買磚,差不多都是付錢,雲臺和南窯不一樣,我們是低價銷售,基本上是成本價,村民拿不出錢的話,甚至可以勞動以工分和實物折扣,工分是新的計算方式,實物一般以糧食蔬菜居多。”
“就因爲這,公社和大隊修房子的人挺多,不過還是大隊最多,整個南窯大隊,基本上房子都換新了,也就二流子和懶漢家裡沒換。”
“整個公社,也有超過半數的人家換了新房。”
聽着,秦珊一邊拿出筆寫,一邊問道:“一般情況,修這三四座新房,一般多少錢?”
“磚瓦是成本價,其他的建築材料也是,大隊都有,就水泥和鋼筋沒有,另外也不費人工,請街坊鄰居幫忙來修,一分錢否不費,滿打滿算,兩千塊就能修這麼一院。”嚴東明對此極爲熟悉,張口就來。
聽到這,林曉光心中一動,忽然問:“東明哥,公社裡的學校,雲臺中學最大,它也修了新教學樓嗎?有幾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