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 苦苦相勸

範寧跟隨宦官來到慈安宮,曹太后已經在等候他了。

“臣範寧參見太后!”範寧上前恭恭敬敬行一禮。

曹太后坐在垂簾之後,微微笑道:“哀家已經看過了你的快報,你的嗅覺很敏銳,判斷也很準確,若不是你的果斷和堅持,恐怕鯤州已經落入遼國之手。”

“啓稟太后,微臣對鯤州寄託了極大的感情,就像一個極爲溺愛孩子的父母,稍有風吹草動,微臣就會往最壞的地方想,僥倖的是,這次微臣猜對了。”

“其實你去年就想到了這一點,官家也對我說過這件事,希望我能重兵駐防鯤州,但我沒有放在心上,這件事是哀家之過也!”

“太后日理萬機,畢竟精力有限,很多事情想不到也很正常。”

範寧隨口說了一句,曹太后沉默了,她何等精明,立刻聽出範寧話中有話,半晌,曹太后道:“哀家並不是戀權之人,遲早會把政務還給官家,只是他現在還年輕,哀家想扶他再走一程,等他二十五歲時,哀家就會徹底放權。”

曹太后這是以先帝爲標準呢!還有五年才放權,趙頊能等得下去嗎?會出大事的!

既然這件事已經說開了,那範寧索性直言道:“現在大宋面臨非常時期,遼國很可能會重新挑起對大宋的戰爭,微臣建議天子最好能夠全盤掌控,全心應對,一旦大宋取得勝利,這對天子的威望將是巨大的振奮,天子很可能會成爲大宋的中興之帝,相信這也是太后所盼,希望太后能鄭重考慮。”

範寧當然不是聽富弼的話纔來勸曹太后,他自己早就有想法,他這次進京就是想好好勸一勸曹太后,既然他是曹太后的侄女婿,有些話他會更方便說出口。

曹太后立刻聽懂了範寧的意思,範寧勸自己把軍權交給天子,目前天子趙頊只有一萬人以下的調兵權,一萬人以上調兵必須要通過自己批准。

沉默片刻,曹太后又問道:“範愛卿還有什麼建議?”

“微臣在泉州也聽說了三司度支使劉勘被貶黜一事,這件事讓微臣深感憂慮。”

“劉堪變相拆分哀家之權,欺君罔上,難道不該貶黜?”曹太后着實有些不滿道。

“太后,恕微臣直言,如果連左藏庫的支出也要太后硃批同意,那還要內庫做什麼,直接把兩者合併就是了。”

曹太后頓時語塞,她哼了一聲道:“範寧,可沒有人敢對哀家這樣說話的?就算天子也不敢。”

範寧淡淡笑道:“微臣估計曹家也不敢,太后應該感到幸運,至少天下還有一人在提醒太后.......”

“你這樣提醒哀家,又算什麼?”

範寧毫不退讓道:“太后想扶官家一程,想法雖然很好,但如果天下人不理解,又沒有人像微臣這樣苦勸,微臣擔心百年之後,太后留下的不是美名,而是罵名!”

“砰!”

曹太后重重一拍桌子,“範寧,你好大的膽子!”

範寧站起身道:“凡事無欲則剛,微臣並沒有私心,當然膽子大,太后若不接受微臣之勸,微臣願辭去一切官職,回鄉養老!”

曹太后氣得笑了起來,這個混小子居然要回鄉養老,他纔多大?

“滾出去!”

範寧轉身就走,走到殿門口,曹太后又怒喝道:“站住,給我回來!”

範寧停住腳步,卻沒有退回來,曹太后望着他年輕挺拔的背影,終於嘆了口氣道:“好吧!哀家會好好考慮你的建議,其實哀家倒希望你有私心,退下吧!”

範寧轉身行一禮,便匆匆走了。

曹太后望着他走遠,不知爲什麼,她忽然想到了高滔滔,不由一陣心煩意亂,起身便回宮了。

下午,曹太后下了懿旨,‘凡軍機要務任憑官家處置,不必再稟報她,今後內庫的一切收支都需由她審批,除此之外,皆由官家處置,從三品以下任免不必再通過她。’

和之前的權力劃分已經有所讓步,人事權沒有變,曹太后依舊牢牢控制着從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財權她有收有放,內庫審批權她全部收回,但左臧庫也就是國庫她卻不過問了,由知政堂和皇帝決定,內庫的收入主要來自於皇莊和海外,這是仁宗皇帝決定的,海外三成收入皆進內庫。

但曹太后真正讓步是軍權,她將軍權完全下放給太子趙頊,她不再過問,當然,如果宋軍慘敗,形勢危急時,她還是要干涉的,只是正常的調兵遣將她不管了。

到快散朝時,曹太后又頒佈了一道懿旨,三司度支使劉堪赦免出獄,改任密州知事。

富弼拿到了太后的懿旨,他長長鬆了口氣,對文彥博笑道:“我今年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明公猜猜是什麼?”

文彥博微微一笑,“如果是支持小范相公入相,那咱們倆都想到一起去了。”

兩人對望一眼,一起大笑起來。

.........

範寧從皇城出來,他本能地向左邊停泊馬車的廣場走去,走到一半時,他忽然想起自己沒有馬車了,四個隨身侍衛去了干將島,兩名士兵被他派去給家人報信,範寧一時有些錯愕,他竟然要坐街頭牛車回家嗎?

щшш★ TTKΛN★ C 〇

若傳出去,明天肯定成爲《小報》的頭版頭條,堂堂新相公居然招街頭牛車回府,有失體統啊!

他轉身要走,身後忽然有人叫他,“官人慢走!”

範寧回頭,只見一輛馬車疾駛而來,範寧立刻認出來了,是自己府上的馬車,但趕車之人卻是朱元豐的車伕。

馬車在範寧身邊停下,車伕道:“大夫人知道官人沒有馬車代步,特讓小人在這裡等候官人。”

範寧心中頓時涌起一股暖意,還是妻子考慮得周全,想到了自己沒有馬車。

範寧欣然坐上馬車,“回府吧!”

馬車啓動,向他位於飛虹橋的府邸疾駛而去.......

範寧已經五年沒有回自己府宅了,翠雲樓依舊高高矗立,沒有任何破敗之感,樓前的翠雲峰也已樹立起來,左側人工堆砌的假山靈丘變得鬱鬱蔥蔥,雜草卻被收拾得乾乾淨淨,兩個女兒範真兒和範靈兒在草地前喂鹿。

範寧目前有三子兩女,長女範真兒九歲了,長子範景七歲,次女範靈兒和次子範楚、三子範琦都是四歲,其中長子和次女是朱佩所生,長女和次子是歐陽倩所生,範琦則是小妾阿雅所生,之所以起名範琦,是紀念他母親是日本國長琦人。

目前只有下妻曹秀尚未生育。

父母多少都會有點偏心,範寧也不例外,甚至很明顯,他最寵愛長女範真兒,其次是次女範靈兒,把自己名字的諧音給了次女。

範寧見兩個女兒正在專注地喂小鹿,沒有發現自己,他走上前蹲下抱住兩個女兒笑眯眯問道:“小鹿是從哪裡來的?”

“爹爹!”

兩個女兒驚喜地抱住父親,小女兒範靈兒激動問道:“爹爹什麼時候回來的?”

範寧憐愛地捏了捏小女兒的臉蛋,又問長女道:“除了小鹿還有什麼?”

“姨阿婆送來兩隻小鹿,還有好幾只小松鼠和刺蝟,都放在小山上去了。”

姨阿婆就是朱佩的姑姑朱潔,範寧點點頭,和兩個女兒一起餵了小鹿,這纔回到後宅,朱佩和歐陽倩都迎了出來,朱佩笑道:“歡迎小范相公回家!”

“你們都知道了?”

“京城早就傳開了,我們還是知道得最晚的,範相公今天上朝感覺如何?”歐陽倩也開玩笑道。

“一言難盡!上朝第一天就.....”

他本想說就和太后吵了一架,但忽然看見曹秀,便改口道:“被知政堂扔給了一堆破事,這個相公還不如不當!”

“夫君這樣說,讓其他官員情何以堪!”

範寧打個哈哈,“我先去書房裡休息一下,晚上吃飯再聊,給我煎一壺茶!”

範寧回到自己的書房,重重往椅子上一坐,頭枕在椅背上半天不語,他不知該怎麼向家人解釋,剛剛回到京城不久,又要去河北,而這一次是去打仗,而不是去開拓海外。

他心中很煩亂,自己虧欠家人太多,想回京後彌補,現在看來又要食言了。

第三百八十七章 妾無人可求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夏求和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爭紅利第二百一十五章 面試(上)第六百八十八章 關鍵人物第三百八十一章 告別鯤州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風洗塵第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一百八十八章 兩堂會審(上)第五百九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十三章 辭京歸鄉第一百六十七章 陪美逛街(上)第七十一章 明仁和明禮第二百零八章 開榜報喜第七百一十九章 應州春至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定北上第六百章 皮下毒瘤第五百九十七章 詭奇之道第六百九十五章 啞雷事件第四百二十六章 收買內應第八十一章 卸磨要殺驢第六百四十三章 糧食斷絕第四百零六章 買了新院第三百二十九章 孝敬奇石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發的血案第二百零七章 禮部發難第二章 偏心也是病第四十九章 生財尋道第六百零四章 完顏計劃(上)第一百零一章 六個師弟第六百六十九章 拗相上門第四百七十一章 觸動利益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軍營第三百一十三章 正式求婚第六百四十八章 懷州陷阱第三百三十一章 父子三人第三百五十九章 兩族火併第四百八十四章 茶棚偶遇第二百六十六章 故鄉來人第六百四十二章 斷其後路第五百八十八章 土著留跡第六百二十六章 回京述職第四百三十八章 下馬威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發的血案第一百三十六章 對手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隨勢動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喜之日(二)第二十五章 柳暗又花明第三十九章 鄉村離婚案(下)第四百二十章 京城有變第四百一十六章 妥善解決第一百六十三章 意外發現第二百三十章 離京返家第三百零三章 接踵而至第六百九十九章 夜攻幽州(上)第八十九章 終於進帳了第一百九十一章 感恩拜年(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石二鳥第四百一十九章 嘉佑六年第七百零一章 犀利武器第一百八十八章 兩堂會審(上)第七百三十五章 錦州失守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喜之日(八)第十四章 回家第七百零七章 太后調和第二百一十五章 面試(上)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第三百九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九十八章 興趣社第三十七章 鄉村離婚案(上)第七百零九章 揚州公幹第七百三十九章 重返京城第八十二章 李縣令第一百零八章 內訌初生第八十五章 朱府祝壽(一)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臨第一百六十一章 抵達京城第七百五十一章 傷勢沉重第七百二十九章 內應暴露第四百一十三章 西夏擒生軍第六百八十七章 拯救漢民第四百一十七章 娶妾入門第一百零一章 六個師弟第七十一章 明仁和明禮第一百八十六章 風雨襲來第五百四十二章 韓絳的要求第九十四章 遇到了熟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水源遊記(上)第七百二十二章 銀盒密旨第三百八十六章 名聲損毀第七百六十一章 羅馬商隊第一百七十四章 發現礦脈第四百一十九章 嘉佑六年第七十五章 四強賽(中)第六十六章 兩強相爭(下)第二十六章 百兩銀子的餘波第四百四十二章 首局認慫第六百零九章 大軍南下第三十六章 老實人的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