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傑可以算是呂家人的老相識了,甚至可以算得上是老部下,他們之間還真就有一段不得不說的故事。
此人是河北涿州人,少時隨從張柔戍守杞州,有犯法的行爲,於是奔逃到宋州,隸籍淮兵中,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阮思聰見到他認爲他是奇才,告訴了呂文德,呂文德徵召他爲小校。
之後在戰鬥中他多次立功升到黃州武定諸軍都統制。攻打安東州,戰鬥猛烈,與高達援救鄂州有功,遷調官職十階。不久隨從賈似道進入黃州,戰於鬃草坪,奪回敵人所俘獲的東西,加官環衛官,歷任知高郵軍、安東州。
後來張世傑率領所部軍隊入衛臨安,當時正值危急時候,召諸將救援朝廷大多沒有到達,只有張世傑來到,宋度宗嘆息驚異。於是張世傑從和州防禦使不到幾個月多次加官到保康軍承宣使,總都督府兵。
從此他派遣將領四處出擊,取得浙西各郡,收復平江、安吉、廣德、溧陽諸城,軍勢頗爲振奮,七月與劉師勇等將領大規模出師焦山,此時已經基本上上成爲了鄂州地區宋軍的主要將領之一。
如果此時呂文煥面對的是隻會動嘴的文官李庭芝或者只會逃跑的范文虎還真就不會放在心裡,但這個張世傑卻是個標準的另類,不過這一戰是他絕不能向後退半步的,他不但要打還必須要打贏,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不管對方是誰,我們都必須要打贏,張世傑又能如何?我們最多不和他們正面交鋒,就給他來一個聲東擊西,看他到底有多麼厲害吧。”
張世傑這個名字對於張順來說也是非常熟悉的,這個人被人稱爲宋末三傑,可以說他一輩子都在和天鬥,想要靠着一己之力扭轉大宋的頹勢,但問題是他沒有那個能力,雖說在一些局部戰場上獲得了一些勝利,可是卻並沒有改變整個國家的命運,也算是一個悲情英雄了。
但是在後世張順也曾聽過一個比較有趣的傳聞,那就是曾經有一些所謂專家認爲張世傑很可能是個雙面間諜,而他的使命就是滅亡大宋。
基本上就是從他的有勇無謀,剛愎自用,還專橫跋扈上一一做文章,說來說去也就是一句,張世傑連戰連敗,所以便認爲他是個間諜。
鄂州大戰的時候張世傑來了一個鐵鎖連戰船,然後有命令自己的軍隊死不得退半步,最後被人一把火燒得乾乾淨淨。然後在逃亡的時候他更是專橫跋扈,欺壓陸秀夫等朝中重臣,甚至還拒絕文天祥入朝,最後導致文天祥被元人殺死。
最可恨的是他屢戰屢敗還不知變通,連續在戰鬥的時候放棄不對自己獨自逃跑云云,甚至連最後一刻陸秀夫揹着宋朝的小皇帝在崖山遇到了他的部下,卻因爲無法判斷是不是叛軍而堅決不上船,最終寧願投海自盡,這也被那些人說成了是陸秀夫看清楚了他的真實面目。
雖說這些東西說得有鼻子有眼,可張順卻一點也不相信這種屁話,因爲實在沒有一點可能性。張世傑如果真的是個間諜他何必在自己已經被元軍封官的外甥三次勸說下,還是堅決的歷數古代忠臣,並且表示我知道只要投降之後不但可以活得很好而且非常富貴榮華,但是爲了我的國家和陛下,我早就決定死路一條了(吾知降,生且富貴,但爲主死不移耳)。
而且像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在張順的眼中張世傑不過就是個沒有什麼能力偏偏擔負起了沉重歷史負擔的一個可憐人而已,雖然一心想要報國但卻迴天無力,其實在那個大時代之下不管是張世傑還是陸秀夫或者文天祥都沒有什麼打敗元人的辦法。
文天祥是因爲寫下了千古流傳的正氣歌在中國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陸秀夫則是因爲揹着皇帝投海自盡而成爲了忠臣的典範,張世傑卻連這個運氣都沒有,說來說去也就是這樣而已。
所以張順還是相信他的品行的,所以他便決定要支援鄂州的張世傑了。
可是當他決定這樣做的時候,卻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對,他的部下們全都提出了反對的意見,這倒不是因爲他們知道張世傑的黑料,而是因爲他們都覺得張世傑和其他的宋軍將領沒有什麼區別。
“我們要是把自己的板甲交給他們的話,那和交給韃子沒有什麼區別吧,到時候我們的弓箭也將會變得沒有什麼殺傷力,這對於我們來說可是一個大問題。”董胖子首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張世傑我並沒有見過,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雖說以前他打過幾次勝仗,但這樣的大戰他可是沒有經歷過的,天知道他會是什麼樣子的。”軍中唯一一個朝廷將軍牛富開口了,他也真的無法給出一個評價。
“是啊,我們要是在把掌中雷什麼的給他送去,到時候和資敵有什麼區別?”這也是不少人都提出的問題。
張順一直都沒有說話,很認真地聽了他們的意見,一直到最後一個人說完之後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張順的臉上,張順這纔開口了“張世傑我也沒有見過,但我認爲他的人品是可以相信的,更何況鄂州對於我們來說是個關鍵之地,決不能輕易丟給韃子,所以我決定一定要全力支援鄂州。”
這句話說完之後沒有任何人反對,張順在這裡的個人聲望已經到達了頂點,沒有人會因爲這個而反駁他。
“但是我們該怎麼和他取得聯繫呢?首先我們當中沒有人認識他,其次就是張世傑這個人能不能信任我們,這都是問題啊。”牛富馬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而這個也比較合情合理。
張順嗯了一聲“是有問題啊,但有問題我們也要去克服。不過現在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怎麼打下碼頭,這纔是我們要走出來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