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章,寫了差不多六個小時,實在慚愧。
好人不長命,壞人命很長。蒙古的雄鷹忽必烈十年前自稱蒙古帝國可汗,汗號“薛禪可汗”,但未獲普遍承認,他的弟弟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選作蒙古帝國大汗,而忽必烈只有在中原開平自立爲大汗。
於是阿里不哥與忽必烈開始爭奪汗位。雖然忽必烈在這場鬥爭中獲勝,但中央汗國外的四大汗國則因他違背大汗選舉傳統以及他的“行漢法”主張而紛紛與他斷絕了來往,脫離了他的統治範圍。至此,忽必烈的政權只包括中原地區、西藏和蒙古本土。只好於去年在一夥竊國大盜的幫助下建立元朝,成爲元朝首位皇帝。
所以,忽必烈今年正式登基稱皇帝后,馬上把早已經到了大都的阿里海牙找過來,策劃進攻南宋,把自己的領土繼續擴大,然後才能抗衡來自阿里不哥聯盟的反撲。
“臣阿里海牙叩見大汗,祝英勇的,英雄的,無敵的,偉大的草原雄鷹忽必烈汗萬歲,萬歲,萬萬歲。”阿里海牙不知道從哪裡學到了這些四不像的稱呼,朝廷上幾乎所有的大臣都忍不住笑話起來。
忽必烈倒不生氣,他手中的人才來自世界各地,稱呼也是亂七八糟,倒也不值得讓他生氣,現在的忽必烈,頭有點痛,海都老是想聯合其他汗國和自己作對,而一個由懦弱的漢人建立的小國,打了幾十年也沒有攻下來。
阿里海牙知行省事、兼漢軍都元帥,忽必烈也頗爲重視他的意見,道:“阿里海牙請起,你千里迢迢從襄樊趕到大都,是否襄樊之事已經有了結果。”
阿里海牙連忙站起來,雖然他上大都之前,劉整已再三給他強調了要對忽必烈大汗尊重,行大禮,但要讓脊樑比鐵還硬的阿里海牙來說,跪着實在比死亡更加難過。
“微臣有罪,還請大汗處罰。”阿里海牙又要跪下去:“臣不察,中了漢人奸計,讓我大元朝損失了上萬水師,臣,該死。”
“勝敗乃兵家常事,愛卿又何罪之有?”忽必烈搖頭,道:“朕不但不責怪你,還要賞賜你。”
“哦?”阿里海牙被忽必烈的神奇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雖然早已知道大汗做事天馬行空,跟南方的那個張貴有幾分相像,但卻沒想到忽必烈竟然還要賞賜一個敗將?
“愛卿雖損失了上萬水師,但也讓朕看到了我大元朝水師的希望。”忽必烈高興,道:“我大元朝建立水師不到五年,但卻能與宋軍打了平手,甚至還佔有優勢,至於水師士兵,些許漢人,死了也死了,再招降就是。”
阿里海牙高興得咧嘴,但太子太師、大司農,中書省議事姚樞皺了皺眉頭,忍不住出列,道:“大汗聖人之心,仁明如此,生民有幸,難道大汗忘記了‘不殺一人’之言。”
十八年前,忽必烈在征伐大理時,姚樞等人建議忽必烈“不殺一人”,忽必烈接受了他的意見,姚樞常常記住忽必烈答應的這件事,有事無事都拿出來顯耀一下。
忽必烈雖然有些不高興,但還是要給老臣的面子,姚樞本是金朝人,天資聰穎,志向遠大,以勤奮好學著稱於世。三十八年前,姚樞與另一名儒士楊惟中北投蒙古窩闊臺汗,得到賞識與重用,後來才成爲自己的重臣。
“公茂言之有理,朕說錯了。”忽必烈不願意老臣受到委屈,連忙說道:“公茂仁義,朕不若已,朕舊日答應之事,今日一切照舊。”
姚樞熱衷爲蒙軍的揮師南下出謀獻策,爲保存弘揚中原傳統文化,特別是爲程朱理學的恢復、傳播並使之發揚光大,貢獻了自己的全部聰明才智。當年忽必烈徵召,自己慨然出山,樂意爲元廷服務。忽必烈當年非常高興,對自己“待以客禮”,並徵詢救世治國之大略。
姚樞自幼聰明,學識見人,哪裡看不出忽必烈的敷衍之心,當年自己曾向忽必烈指出治國大略:修身,力學,尊賢,親親,畏天,愛民,好善,遠佞。忽必烈當年大喜所望,對自己的才思驚訝不已,以致在以後的舉措中“動必召問”,並讓自己教授世子經書。
然而,這幾年隨着漢人的權力越來越大,軍權越來越大,忽必烈對漢人也多防備起來,甚至元廷也出了不少莫須有的罪名,對自己也不再是言聽計從了。
姚樞沒有辦法,只好拱手回列,道:“那微臣先替天下萬民感謝大汗的仁慈,陛下英明,百姓之幸也。”
阿里海牙見忽必烈顯然是支持自己,再上奏,道:“襄陽之有樊城,猶齒之有脣也,宜先攻樊城,樊城下,則襄陽可不攻而得。”
“諸位愛卿認爲如何?”忽必烈捋了捋下巴幾根鬍子,得意洋洋,道:“伯顏你先說。”
知樞密院事伯顏是蒙古八鄰部人。他曾祖父述律哥圖在太祖手下當差,任八鄰部左千戶職位。祖父阿刺繼承了他曾祖父的職位,併兼任斷事官,伯顏自己算是在西域長大。今年年初旭烈兀派他去朝奏事,忽必烈見他長的很雄偉,說話很直爽,對他說:“絕對是當諸侯王臣的好料子,讓他留下給我做事吧。”
於是他就留下爲忽必烈處理國家的一些事情。後來忽必烈更是做起了沒人,把中書右丞相安童的女兒給他做老婆,並說:“做伯顏的老婆,不令你的姓氏失色。”
安童木有辦法,要知道當時安童可已經是中書右丞相,而伯顏不過是光祿大夫而已,想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已經升遷爲知樞密院事。
“我大元圍困襄樊已數年,據說城內已經到了人吃人的地步,若不攻城,恐怕士兵有惰。”伯顏出列,沒有什麼意見,現在不是他猖狂的時候。
“安童,你說一下看看。”忽必烈有點高興,蒙古人動腦子越多,自己對漢人的依賴就越少……
安童乃木華黎四世孫。父霸突魯,從忽必烈攻鄂州,忽必烈北還,奉命總軍務。忽必烈今年登帝位時,把召安童入宿衛,爲四怯薛之長,安童現在才十三歲,甚至比得上甘羅了。安童尊禮漢族士大夫,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積極協助忽必烈推行“漢法”。
“微臣認爲我軍應當加快攻城步伐?”安童人小鬼大,大聲道:“去年以來,我大元朝雖然打敗了八刺,佔領伊犁河流域和喀什噶爾,留給八刺的只是河中地區。但據微臣得知,八刺的繼承者們不過是葉密立河流域和塔爾巴哈台山地的海都任意廢立的屬臣,現在海都作爲察合臺汗國的君主採用“汗號”,並蠢蠢欲動。”
“所以,微臣認爲,我軍應該儘快行動,攻佔襄樊,然後順江而下,直襲臨安,統一南方以集中精力,準備對付蠢蠢欲動的海都”。
海都作爲葉密克、伊犁河流域、喀什噶爾的主人和察合臺諸王的宗主,正如忽必烈是東亞的可汗一樣,他是中亞的真正可汗,忽必烈知道他的厲害。
“安童雖幼,公輔器也。”忽必烈稱讚,對忽必烈來說,無論是對緬甸、大理、越南、南宋的征服遠不如他要進行的平定元朝其餘各支的戰爭重要,特別是對窩闊臺的後裔海都的戰爭,海都統治着葉密立河流域和塔爾巴哈台山地的父系領地。這個蒙古人仍忠實於傳統,過着他們民族的生活方式,與已經半中原化的忽必烈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在忽必烈的心中產生的隔閡也越來越大。
“仲晦,你說一下?”忽必烈作爲一個偉大大汗,並不因爲安童說中了他的心思而感到自傲,看着劉秉忠問道。
劉秉忠是邢州人。曾祖於金朝時在邢州任職,因此移居邢州。蒙古王朝滅金後,劉秉忠出任邢臺節度府令史,不久就歸隱武安山,後從浮屠禪師雲海遊,再後來他與雲海禪師一起入見忽必烈,被留在身邊商議軍國大事,現在官拜拜光祿大夫太保,參領中書省事,才改名秉忠。
忽必烈之所以問劉秉忠,只是劉秉忠這人以天下爲己任,事無鉅細,凡有關於國家大體者,知無不言,言無不聽。
“陛下,”劉秉忠尊敬,道:“微臣認爲阿里海牙大人說得對,宋主弱臣悖,立國一隅,今天啓混一之機。又言無襄則無淮,無淮則江南唾於可下也,所以微臣認爲,陛下當迅速發兵南下,拯救萬民。”
忽必烈越發得意起來,此時樞密副使張文謙也出列,道:“微臣也贊成攻城,陛下乃王者之師,有征無戰,當一視同仁,不可嗜殺。”
張文謙幼聰敏,善記誦,與太保劉秉忠同學。張文謙身居高位,剛明簡重,凡所陳於上前,莫非堯、舜仁義之道,忽必烈也只有點頭。
待得衆人三言兩語把話說完,忽必烈才說:“阿塔海,你率領援兵前往襄樊,並督軍攻城。”
阿塔海,遜都思人。祖塔海拔都兒,驍勇善戰,嘗從太祖同飲黑河水,以功爲千戶。父卜花襲職,卒。阿塔海魁偉有大度,才略過人。既襲千戶,從大帥兀良合歹徵雲南,身先行陣。
衆人自然領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