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分化從衆

一聽到這等不和諧的意見,楊叢義馬上高聲回道:“鄉親們要注意,我剛纔說了,你們搬走,朝廷拆房,在拆房之前是要給你們拆房錢的,而拆房錢分兩種,一種是你們自己拆,拆完以後,磚瓦木料自己搬走處理,這種情況每間房給十貫錢,另一種是朝廷拆,你們只把屋裡的東西搬走,房子全部有朝廷處理,這種情況每間房給十五貫錢。所以拆舊房給錢,房子越多給你們的拆房錢越多,但舊房子多少跟之後的分配新房子之間沒有任何關係,明白了嗎?”

“不明白!爲啥?”

薛里正氣道:“這都不明白?你有多少舊房子,朝廷再給分多少新房子,那還給你拆房錢幹啥?朝廷這是把我們舊房子統統買下來了。給了你十幾間房子的錢,你還想要十幾間房?那你乾脆別要錢了,直接給你房子行不行?”

問話那人頓時就沒了聲息,可能是覺得理虧,也可能是不服,但又不敢說,怕得罪人,只能閉嘴。

楊叢義接道:“薛里正說的很對,朝廷就是這個意思,用錢把你們的舊房子買下來,還給你們分新房。有一條要跟你們說清楚,你們的舊房子可以不賣,但最後肯定是要拆的,而分新房子一定是按家裡人口多少來分,而不是依據你們先前有多少舊房子。還有問題的,可以繼續提問。”

“地裡現在有莊稼,我們把地借給朝廷,這地裡的莊稼是不是也算賣給朝廷了?朝廷是不是也要給我們錢?”

楊叢義馬上回道:“每畝耕地朝廷一次性給二十貫錢,這其中就包含了已經長在地裡的莊稼。大家想一想,把耕地借給朝廷,爲什麼今年一畝耕地一次性給鄉親們二十貫錢,而從明年開始,就是一畝耕地十貫錢?因爲今年這地裡的莊稼,鄉親們已經灑過汗,做了不少工,所以給的錢纔會多十貫。都聽明白了吧?”

場中一時安靜下來,但片刻之後,馬上又有其他問題響起。

“既然地、房子都給錢,那我們挖的井,修的豬圈和雞籠是不是也應該給錢?”

楊叢義立即答道:“分到新房子之後,水井朝廷會出錢僱工給你們打,解決吃水問題。至於豬圈和雞籠,也會劃一片地方,讓你們有地方養豬養雞。鄉親們最重要的是耕地和房子,除了這兩樣,其他的能帶走的你們自己帶走,朝廷不會出錢來買。”

薛里正隨後高聲訓斥道:“虧你們想的出來,江邊上挖井,還想讓朝廷出錢買,你們咋不把大陳江裡的水也賣給朝廷?還有豬圈、雞籠,一個個臭烘烘的,你們還想讓朝廷買來,讓大宋軍隊養豬啊!有正經的就問,別問些亂七八糟不靠譜的東西!”

對里正的行爲,楊叢義並沒有制止,因爲他也覺得有些村民問的問題有些了過分,簡直是得寸進尺,一聽說朝廷給錢,恨不得把家裡的地面刮出一層泥來,也找朝廷換取錢財。

若不是楊叢義起自底層,心疼底層百姓,想給他們些利益,朝廷哪裡會給他們什麼錢財,等軍隊一到,一聲令下,馬上就把河谷全部佔據了,頂多會給他們一些時間搬走自家的東西,如果遇上貪婪的軍隊,可能什麼東西都不會讓他們帶走,能保住命就算不錯了。

可楊叢義畢竟是後世過來的人,經歷過十幾年的正規教育,這強盜行徑他可幹不出來,何況朝廷給選將司的錢不少,朝廷也不差這點錢。

里正訓完,場上又陷入寂靜之中,無人再言語,似乎都在斟酌自己想問的問題究竟該不該問。

如此這般過了好久,等楊叢義再次提醒大家有問題儘管問之後,纔有人問出聲來。

“我想知道,我們什麼時候搬,具體搬到哪兒去?”

楊叢義馬上回道:“新房子建好之後就搬,什麼時候建好,什麼時候給錢,你們就什麼時候搬。新建的房子不會離這兒太遠,就在江口附近,不是南岸就是北岸,鄉親們放心,絕對不會讓你們遠離故土,等以後朝廷不用你們的耕地了,你們自己再回來耕種就是。”

“要是朝廷以後不用我們的地了,我們想回到村裡來,還能在現在的屋基上蓋房子嗎?”

這個問題不太好說,自己建房子要什麼程序,楊叢義並不清楚,他難以確定,於是問道:“餘縣令,你跟鄉親們說說屋基建房子的問題。”

餘璵本不想摻合進來,楊叢義點名,他作爲父母官,也不好不說兩句,於是高聲回道:“等你們的地朝廷不用了,你們想回來的,可以回到原地,房子也可以建在原地。不過修建軍營之後,你們原有的屋基肯定是沒了,到時候你們想回江口村蓋房的,都到縣衙門來,本官跟你們一一協調。至於耕地,朝廷不再借用之後,該是誰家的就還是誰家的,賣也好,重新耕種也好,都有你們自己做主,理不清的也到衙門來,本官一定給你們斷的明明白白。”

話音一落,馬上又有人問道:“我們把地借給朝廷,朝廷建了軍營,軍隊一番折騰,他們要是不借了,這地還能種嗎?”

楊叢義馬上回道:“地還是原來的地,重新深翻一下,一年就能恢復。要是你們不想要原來的耕地了,朝廷也會開墾一些耕地出來,到時候跟你們交換就是。保證你們每家每戶,現在有幾畝能種的耕地,以後還有幾畝能種的耕地。關於回來住的問題,我們以後有的是時間商量,搬遷出江口村,鄉親們還有什麼想問的嗎?”

該問的其實也都問的差不多了,歸根結底都是錢的問題和地的問題,回來的問題以後再說,往外搬的問題基本都問了。

場上人羣裡時不時有些低聲細語,似乎還有問題沒有說清。

“有問題,鄉親們只管問,不要有任何顧慮。”

楊叢義再次提醒,這次的徵地搬遷工作,今天必須要確定下來,時間不多了,宣威軍一到,馬上就要投入到營建選將營之中,一天都耽擱不得,早一天開始,便少一些壓力,可土地確定不下來,就是麻煩事。

“我們在這兒住了幾十年,上百年了,哪怕這兒是窮水窮水,我們捨不得走,俗話說的好,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我們在這兒都住習慣了,到了外面沒有地,啥東西都要買,吃棵青菜都要用錢買,這點錢怎麼夠花啊!我們不想走!”

一聽這話,楊叢義馬上說道:“剛纔我說了,分房子以後,會專門劃出一塊地來給鄉親們養豬養雞,每家每戶都會有三分菜園,吃的菜你們可以自己吃自己種,也可以去買,當然你們種出來的菜也可以賣,賣給其他鄉親們,賣給軍營,都是可以的。至於說捨不得離開,搬出去不習慣的,其實外邊離這兒也沒幾裡遠,如果不出意外,一年半載之後,你們想回來都可以回來,出去一趟,錢也掙了,房也有了,有什麼不好呢?”

這番話說完,場中又是一片私語。

有些事情,一旦有人挑起了頭來,就越來越難說清,比如故土難離,故鄉情深,說白了還是嫌朝廷給的錢少,以此爲藉口,再向朝廷多要點錢,可朝廷的錢又不是天上下雨下下來的,撥給選將司的錢雖不少,可也禁不住亂灑。

一見場中似乎有變,楊叢義馬上高聲喊道:“願意搬遷出去的,現在就站到薛里正面前來,跟官府確定你們家的耕地,明天就可以來領出借耕地的錢!”

話音一落,場中一片騷動,低語議論之聲更勝,嗡嗡不絕,亂哄哄,聽不清任何人的言語。

片刻之後,人羣有一戶人家走出來,男女老少六七口人,徑直走到薛里正身前,其中一老頭開口道:“大人,小人全家願意搬走。”

楊叢義點頭,馬上吩咐道:“餘縣令,給這位老鄉登記下來,覈查清楚耕地畝數。”

餘璵應承一聲,馬上叫來管理戶籍和稅收的吏目,吩咐他們依言辦理。

“天也不早了,想清楚的就趕緊過來登記,明天早些拿錢,分房子分菜園的時候可以早些選,不想走的,你們當然也可以等等看。”楊叢義高聲一喊,他的意思很明顯了,跟着朝廷走就有好處,要是還不識相,破壞朝廷大事,那就只能讓官府給他們好看了。

絕大多數村民都是聽得懂話的人,原本他們就只有幾畝薄田,幾間老房子,朝廷給了他們高價借用他們的田,又買他們的舊房,還給他們分新房分菜園,這是多大的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如今好事砸到他們頭上,別人羨慕都來不及,他們哪有不同意的道理,再說又不是回不來了。

有一戶就有兩戶,有三戶就有四戶,不多時,村民們蜂涌而上,將報名處的吏目和薛里正團團圍住。

第84章 又起爭鬥第114章 龍虎上將第162章 天黑不行船第303章 籌劃行動第676章 聚將議事第557章 開羅第789章 合圍燕京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11章 漏洞百出第780章 金軍計議第739章 合圍關中第384章 雙方妥協第289章 宣威軍一分爲二第223章 出城退敵第481章 應對之策第672章 精武軍出動第629章 系統啓動第262章 鬥舞比武第231章 木牆圍城第174章 造船招募第657章 獻城第620章 經歷(一)第97章 交換第45章 合圍第120章 遇襲第432章 召集令第753章 三難第61章 飛蛇第299章 夜襲敵營第495章 新建三軍第691章 知州之職第306章 順利撤退第359章 兇案數起第197章 我們成親第220章 安南使者第543章 輾轉益都第173章 再到泉州第15章 失竊第493章 埋顆種子第223章 出城退敵第674章 四面合圍第516章 再接回易第332章 接管涼山第727章 訓將練兵第701章 兩帝共存第324章 李耕的難題第109章 第一課第742章 內庫餘錢第595章 幾無江防第296章 水淹敵軍第339章 天各一方第108章 規矩第306章 順利撤退第537章 回京覆命第689章 知州跑了第349章 覈查目標第209章 學習劍術第231章 木牆圍城第662章 幫扶信任第537章 回京覆命第659章 攻取城池第219章 一場勝仗第14章 冤屈得雪第240章 火光四現第655章 取臨沂第72章 逃犯的消息第101章 分鍋大會(下)第463章 評判入山第685章 完顏亮的困境第306章 順利撤退第731章 佔據城池第339章 天各一方第470章 臨安來人第527章 總管府第228章 敵軍來襲第649章 好漢饒命第98章 都在計劃中第285章 調防安遠第481章 應對之策第157章 物資供應第249章 不可思議第613章 合圍殲敵第116章 秦檜出場第314章 又取兩關第288章 分歧第469章 將校重聚第648章 義軍戰略第337章 封官授職第741章 宰相薦官第351章 酒前胡話第183章 大制魚面第485章 問話第41章 戰鬥的理由第557章 開羅第337章 封官授職第686章 急功近利第446章 江口村第688章 潰兵奪糧第750章 攻擊臨潢第349章 覈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