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震京師

一縷陽光透過宮牆照進了大殿。更多精彩小說請訪問

可卻帶着一絲冷風。

大殿上的羣臣對柳味提出的科舉改革制度議論紛紛。

“鎖院制度不錯,以前只是讓出題的考官幽禁起來,可主考官對於考題也是知曉的,將主考官、副主考官也幽禁起來,這樣考題纔不會泄露。”

有大臣表示對鎖院制度的贊同,而主考官沈義倫也沒有反對,這些天來他被那些書生弄的寢食難安,如果幽禁在貢院之中,倒少了這些麻煩。

只是對於彌封制度,很多大臣都是不贊成的。

朝中很多大臣誰每個親戚朋友的晚輩要參加科舉考試啊,誰沒有幾個得意門生啊,他們身在朝堂,就算不是考官,可有這一層關係在,他們的晚輩、門生就能夠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處,可如果彌封起來了,誰知道誰是誰?

如此一來,他們僅有的一點特權也沒有了,所以他們反對。

“聖上,鎖院制度我等是贊成的,可這彌封制度絕對不行,科舉考試是爲朝廷選拔人才,可也要看一人之品行,如果一個考生平日裡的品行很差,可考試成績卻很好,我們是否要錄取他呢?糊名之後,我們那裡知道那個是他的文章,若真錄取了這樣的考生,於我大宋怕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吧?”

“沒錯,這樣的考生若是入了朝堂,指不定又是一奸臣、讒臣,這樣的人,如何爲朝廷效力?”

薛居正最先站起來反對,而他站出來後,魏王的一些人便也紛紛出列附和,魏王要靠這次春試爲自己積蓄力量,如果糊名的話,那一切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而此時的魏王對薛居正的話很滿意,如果一個人品性很差,你能錄取他,讓他當官嗎?在地方他有可能欺壓百姓,在朝堂他有可能妨礙國事,這樣的人,你錄取還是不錄取?

除去魏王的人外,朝堂上一些其他大臣也是反對的,而他們反對的理由也很簡單,他們不信自己的門生、晚輩因爲彌封制度而名落孫山,只有知道誰的卷子是誰的,他們才安心。

可晉王的人卻沒有一個開口。

不管怎麼說,自從蘇另看那一番話後,晉王已是將局面看開,只要有利於大宋今後的發展,哪怕是犧牲自己的利益他也要支持科舉改革,而在晉王看來,彌封制度對於科舉、對於考生來說是最爲公平的,一切全憑本事。

如果一個人只是因爲身份而入了朝堂,要他有何用,只有有本事的人,才能夠入朝堂,才能夠爲國家出謀劃策。

彌封制度一出,誰想進士及第,都必須靠自己的本事。

趙匡胤坐在龍椅上有些猶豫,他的心思跟晉王一樣,是支持彌封制度的,可他也清楚,彌封制度讓很多官員的門生失去了憑仗,如果沒有人能夠說出好的理由來反駁,他這個皇帝要支持彌封制度也是困難的。

所以在朝臣議論紛紛表示反對的時候,趙匡胤將目光投向了柳味。

“柳駙馬,此制度是你提出的,你可有好的理由?”

柳味頷首,道:“回聖上,剛纔薛大人所言不無道理,一個人爲官,除了能夠明察秋毫外,品性也很重要,一個人的品性很差,又怎麼能當好官?”

衆人一愣,帶着三分欣喜和三分不解,他們不明白柳味怎麼突然支持起薛居正來了?既然支持,又何必提出彌封制度?

而就在衆臣不解的時候,柳味繼續說道:“只是薛大人說的又沒有道理,靠以前不彌封的考試考上進士的書生,就沒有品性差的嗎?人性是複雜的,有的人更善於隱藏,但更多時候,人最容易受環境影響,也就是所謂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人之品性是很難斷的,若早知一人品性很差,就算用了彌封制度,那人也難在朝堂爲官,難道聖上明知那人品性很差,還會用他嗎?所以薛大人剛纔所言品性的問題,其實是多慮的。”

柳味的話說的有些繞,以至於他說完很久後朝堂上的人才終於明白是什麼意思。

如果一個人的品性是早被人知道的,那麼他考上進士也不會讓他當官,剝奪他進士的資格也是一句話的事情,如此一來,薛居正的擔憂也就成了空。

而就在衆臣明白柳味剛纔那句話的意思後,柳味又繼續說道:“人的品性是可以改變的,好人有時也可能變成壞人,可壞人也有可能做好事,只要朝堂的風氣正,那些品性本來差的也難有作爲,也可能因此有所改變也不一定,拿品性這種模糊的東西來反對彌封制度,臣下是覺得不妥的。彌封制度最主要的就是公平,他讓天下寒士的心中有了希望。”

柳味一番話罷,整個朝堂都安靜了下來,而那一句讓天下寒士都有了希望,更讓他們震撼。

在他們沒有入朝堂的時候,有不少也是寒門子弟吧,他們能當官,很多都是因爲五代之亂的緣故,如果是昇平之世,他們能當上官嗎?

就比如說丞相趙普,他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美譽,可若真說起來,還是因爲他讀書少的緣故,在他沒有投靠趙匡胤之前,他也是個寒的不能再寒的寒士。

他們都能明白寒士想要成功想要入朝堂的艱辛。

趙匡胤在柳味說完這一番話後,便決定採取彌封制度。

採取彌封制度後,謄錄制度也就順理成章的得到了支持,而別試大家也沒有意見,因爲大家都很清楚,雖然明裡看來,官宦子弟比普通考生要多考一場以示公正,可只要將官宦子弟的卷子放在了一起,那些考官還不能給個優待?

本來彌封制度是對官宦子弟很不利的,可再加個別試,就對他們又有利了,雖然不知道那些卷子都誰是誰的,可只要知道他們是官宦子弟就行了,只要不是差的很離譜,這功名是跑不了的。

科舉制度改革的事情比想象中的順利,至少在柳味的解釋下,朝中反對的人成了少數,而反對的人少,這些改革也就可以實施下去了。

-------------------------------------------------------------

科舉改革的內容很快傳遍了京城,並且在傳遍京城的時候,朝廷派人傳之各州縣,以後不管是鄉試還是縣試,皆要按照新的科舉制度來實行。

當京城的書生都清楚明白新的科舉制度後,那些寒士、有學識的書生皆是歡喜,本來他們擔心自己雖有才情可卻沒有關係而名落孫山,如今實行彌封制度,名字什麼的都要糊起來,那麼只要文章寫的好,要進士及第想來是很容易的。

而這些寒士、書生得知科舉制度的改革是柳味提出來的時候,他們對柳味又生出一些敬佩之情來,本來他們就敬佩柳味才情,如今柳味讓他們對科舉有了信心和希望,這敬佩都快成爲崇拜了。

當然,除了敬佩柳味的人外,也有痛恨柳味的。

本來有不少書生都是找好了關係的,只要他們的文章不是太差,功名是跑步了的,可如今柳味這麼一弄,那些可以參加別試的官宦子弟還好,可他們就慘了,以前做的努力,送的禮全廢了。

而這一切,都是柳味搞出來的。

柳味是個聰明人,自然清楚那些書生對他的敬佩和怨恨,這世上的事情,從來都是兩面性的,而有時利益就是如此,有了你的,就難免要損害他的。

不過柳味並不以爲意,他做事但求無愧於心、對己有利,如今他將科舉制度這麼一改革,雖然像吳生這樣已是確定依附自己的人要靠自己的本事來謀取功名,可那天下寒士卻是皆要心服於他的,以後每個靠自己本事獲得功名的人,都會念他柳味的好吧?

有了這樣的名聲和好處,柳味覺得被一些人記恨也是沒有關係的。

而當此事傳開之後,柳味還得到了意外的驚喜,那便是呂蒙正和李沆二人對於科舉改革很欣賞,他們兩人才情不俗,而且也已得到了晉王的認可,只是他們兩人總的來說是屬於寒士的,若非他們二人偶然與柴鳳結識,偶然被帶到了開封府品評詩詞,那麼他們兩人對於前途也是很渺茫的。

如今新的科舉制度一出,他們就算沒有了晉王的庇護,可對於考取功名卻更有信心了。

這件事情,讓柳味與呂蒙正、李沆他們的關係更近了一步,因爲若非他們在上元節那天晚上一同猜燈謎,一同遇到了那個賣考題的男子,又怎麼可能會有這樣一番科舉制度的改革呢?

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拉近,就那麼的奇怪,有時是志趣相投,有時是共同經歷過某些事情,有時可能只是因爲一句話。

而就在這種情況下,一月悄然而去,二月來時春風似剪刀,剪的柳綠新芽,剪得春意融融。

在一個春風徐徐,陽光靜好的一天,大宋朝最受人關注的科舉考試終於開始了。科舉考試開始的時候,柳味正忙。

...

第312章 耶律賢的心思第357章 你跳我跳第498章 自卑感第537章 約面第302章 死亡原因第489章 棋高一着第245章 險招第551章 京城消息第70章 博弈第58章 凡驗婦人第321章 戰神第333章 林衙內第383章 病倒第423章 麻煩來了第122章 前緣誤第105章 預謀第473章 徹查第388章 滅宋大計第401章 良士謀第364章 破壞法度第436章 同歸第92章 悲歌第273章 汴京城的兩大風波第396章 事定第301章 疏忽第343章 驚恐襲來第533章 捕風捉影第46章 朝爭第556章 天可憐見第172章 邀而不致第348章 景河書院第162章 一喝震山河第387章 大宋天子第539章 府中藏屍第176章 街頭街頭第485章 提拔第263章 驚變第46章 朝爭第71章 聲勢第373章 北伐開始第196章 大魚小魚第280章 棋路第200章 海途第394章 變天第500章 民心第403章 隱世第53章 學府書院第351章 才子不才第149章 五大家族第294章 接洽第413章 吃醋第537章 約面第31章 冷豔女子第185章 但求一見第260章 死在獄中第400章 寒雪初停第90章 傳言有幻第47章 驗屍第246章 李煜的才情第384章 冷冬第510章 疑慮第376章 帝王之相第529章 回京之後第400章 寒雪初停第103章 舌戰第407章 邊關事第112章 科舉改革第337章 震怒第447章 意外與意外第450章 決堤第471章 控局第342章 重審第546章 結仇第519章 討伐吳越第210章 臨敵第340章 才情第128章 身敗名裂第122章 前緣誤第2章 重振柳家第381章 交換第321章 戰神第276章 攤牌第167章 三箭封城第438章 親情牌第322章 變數第107章 帝王心術第320章 攻城攻城第361章 遷都大事第128章 身敗名裂第402章 死亡來臨第442章 隱私第257章 爭議第162章 一喝震山河第205章 遇敵第117章 放榜第309章 圍城第317章 宋朝的選擇第181章 破計第143章 郡主的心結第336章 長安亂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