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釣魚城之戰(3)

刀鋒裂甲,熱血撲面,刀刃上雪亮的寒光與飛濺而起的鮮血交織在一起,在我的眼前組成了一幅慘烈的戰爭畫面。在此之前,我本有心與張猛一較高下,但直到此刻我才知道當初的想法是多麼的幼稚。若說在現代的戰爭,你或許還可以躲進掩體內喘上一口氣,觀察一下四周的形勢,但是在這冷兵器刀槍互搏的時代,你只需稍一分神,或是往旁看上一眼,立時便要捱上一刀或被戮上一槍,隨時都有可能因此而送命,更說不上分心去觀察別人了。

一字牆上的蒙軍在悴不及防之下,只一個照面便被我與水師軍士擊退了十餘丈遠,這也給了車船上其它軍士登岸的機會,否則,在這狹窄的城牆上登陸,水師軍士很有可能便會被蒙軍擋在船上,永遠也無法越雷池一步。

古時戰爭的隊列一般會分爲幾個梯隊,簡而言之,便是每隔十排或是十餘排,便會留上一段空間。這麼做的原因是爲了防止在戰場上出現兵敗如山倒的現像,因爲倘若隊列排得過於緊密,只要前軍一潰敗,那麼就算後方的軍士如何英勇了得,也不可避免的會被前方退下來戰友沖垮。而且他們自己也會跟着身不由已地衝擊後方的戰友,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直至衝得全軍潰散。

蒙軍當然是不會犯這樣的低級錯誤,否則此時的我們便可以一路殺將下去了。

蒙軍的第一梯隊是長槍手,這是對付搭板登岸的不二選擇,他們本可以很輕鬆地一個接着一個地將登岸的我們刺翻到河裡。不過遺憾的是,他們並沒有和龍衛水師交過手,也不知道原來這世上還有凌空飛躍這種登岸的方法。所以,現在的他們,只能是分成幾塊被我們踩在腳下。

隨着一聲慘叫,最後一個顯然還沒有做好死的準備的傢伙,便被我用腰刀將他那醜陋的頭顱分了家,鮮血自斷脖處狂噴而出,長槍鏗然落地,然後纔是那無頭的屍身極不甘心地躺倒在地上。衆人眼前不由跟着一空,蒙軍的第二梯隊便出現在了我們的眼前。

那是手握彎刀的弓箭手,這也是一種十分合理的安排,因爲一字牆是呈階梯形直往釣魚山而上的,是以倘若前排的長槍兵能夠將我們擋住一會兒,這些弓箭手便可以憑着高處的優勢對我們進行殺傷。但從他們此刻的表情來看,他們壓根兒也沒有想到,一向被他們視爲劣等民族的漢人,卻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就殺到了他們的面前。他們匆忙將手中的武器由弓箭換成彎刀的,腳下稀稀拉拉地丟棄了一些弓箭,他顯然連將自己心愛的弓箭都來不及收好。

“呀……”爲首的蒙將見我們已衝破第一梯隊,二話不說便狂吼着大眼一瞪,揮起手中的柳葉彎刀快步朝我們衝來。在他的身後,是數百與他同樣歇斯底里地叫喊着的蒙軍,城牆之上霎時便響徹着這種有如野獸一般的狂吼。

我與張猛不由對望一眼,然後不約而同地深吸一口氣,高舉手中佈滿缺口的腰刀,拼盡了全身的力量大吼一聲:“殺……”便帶頭朝有若着了魔般猛撲而來的蒙軍衝去。

戰前嘶吼,簡單到你只需喊出一個字。但這卻可以說是一個千古不變的作戰習慣,也可以說是戰場上的另一種比拼,它不但可以壯已方陣營的膽氣,也可以在氣勢上壓倒對方。氣勢與士氣,這在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中尤爲重要。古戰場上曾出現過不少以少勝多戰例,憑的無非便是這兩點。

若想不被對方壓倒,便只有喊得比對方更大聲,更狠。

蒙軍在此點上發揮得尤爲突出,其本身野蠻嗜殺長着一副兇樣不說,嗓音也較宋人粗獷,是以其與宋軍交戰之時,常常便是這麼一吼一衝,宋軍便嚇得四處潰散了。但這回蒙軍卻沒有這麼便宜,他們顯然已經意識到了眼前的這隻宋軍與其它宋軍是不同的,因爲眼前宋軍的喊殺聲絲毫也不比他們弱。

兩軍有如潮水般地飛撞在一起,慘叫聲、盔甲相撞聲、利刃入體聲也隨之而來。雖然在兩軍相接之前,我已一刀割斷了向我狂衝而來的蒙軍的咽喉,但他還是憑着慣性撞到了我的身上。我可以聽到他喉頭傳來痛苦的咕咕聲,但他卻沒有倒下,因爲前後都有人在擠壓着他,他根本就沒有倒下的空間。

身前身後傳來的一股大力幾乎便讓我喘不過氣來,我就像全身被麻繩綁了幾圈一樣,絲毫也動彈不得。

戰場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誰也沒有想到在這丈餘寬的城牆裡衝鋒,會使得兩軍的軍士有若進入瓶頸一樣“堵塞”在一起,很少人能夠做做大幅的動作,即使動了,也是在不由自主地動着。揮動兵器也成了一件十分困難的事,因爲擋在他們面前的,往往是一具屍體。一字牆上的兩軍,就好似兩隊正在玩遊戲的孩子,正盡力地推搡着比試哪一方的力氣大。倘若不是偶爾有些人慘叫着被擠下城牆,此情此景便當真是這樣了。

如此繮持了半刻鐘,蒙軍的優勢便慢慢地體現了出來,我很清楚地感覺到水師軍士的陣營在緩慢地往後退着。雖然水師軍士個個勇猛異常,但蒙軍卻勝在人多,而且他們還是居高臨下。我皺了皺眉頭,手中的腰刀機械地朝前方劈砍着,心下卻不由暗暗叫苦:我等這些百戰百勝的水師精銳,倘若就這樣被韃子以此種野蠻的方法推下江去,那這番豈不是在族外軍前丟盡了臉面。

“咻……”的一聲箭嘯,一支三棱箭貼着我的耳朵飛過,然後狠狠地釘在了前方不遠處一位蒙軍的面門上,接着又是一支……我身上的壓力也隨着這聲聲箭嘯一分分地減弱。我不由鬆了一口氣,知道另四艘車船終於及時地趕上來了。

第24章 沉浮橋之戰(2)第55章 成都之戰(10)第6章 蒙軍的戰術第20章 李寶第1章 返回宋朝第18章 火藥第38章 聖旨第28章 難民第49章 思想鬥爭第4章 襄陽第32章 制船廠第52章 成都之戰(7)第7章 鏢稅第3章 打草驚蛇第27章 入洛第32章 血債血償第2章 接旨第35章 凱旋歸來第54章 蔡州之戰(7)第43章 埋伏第35章 釣魚城之戰(3)第45章 熊掌魚翅第42章 訓練第50章 釣魚城之戰(18)第35章 女直第2章 朝堂第3章 演戲第44章 釣魚城之戰(12)第30章 比拼第16章 北伐第17章 回成都第7章 鏢稅第35章 女直第44章 奔赴前線第50章 智破蒙軍第56章 成都之戰(11)第39章 成都第23章 治軍之道(2)第55章 南易北難第51章 釣魚城之戰(19)第18章 宋不犯我,我不犯宋第19章 書信第25章 玩火第70章 利州之戰(5)第54章 奇襲劍門關(2)第3章 定計第30章 比拼第36章 茶餘飯後第26章 義第40章 釣魚城之戰(8)第32章 血債血償第33章 車船第47章 釣魚城之戰(15)第35章 冰釋前嫌第51章 釣魚城之戰(19)第21章 賭局第50章 智破蒙軍第6章 非鄞則婺第16章 無奈第9章 楚州攻略(2)第69章 利州之戰(4)第16章 大戰之前第27章 雨夜剌客第15章 出城第25章 燕京第35章 王堅第14章 新官第38章 釣魚城之戰(6)第49章 蔡州之戰(2)第12章 水師第64章 志同道合第10章 漏算第46章 釣魚城之戰(14)第20章 三峰山之戰(4)第12章 驗弓第52章 圍城打援第47章 城防第22章 知府王洪第30章 燕京之戰(4)第56章 釣魚城之戰(24)第50章 歸降第5章 脫險第50章 歸降第32章 燕京之戰(6)第30章 燕京之戰(4)第24章 殺戒第47章 城防第17章 三峰山之戰(1)第44章 突圍第16章 無奈第28章 遇敵第7章 鏢稅第24章 水戰(2)第35章 女直第22章 治軍之道(1)第44章 釣魚城之戰(12)第31章 叢林追蹤(1)第5章 鄞人第34章 楚州之戰(3)第55章 釣魚城之戰(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