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朱清

“蒙古水師?封江?”聞言我不由大吃一驚,隨後便將信將疑地走出了船艙,當我走上了海鰍船的甲板時,展現在我面前的畫面不由讓我瞪目結舌。

遠處,數百艘戰船威風凜凜地在運河上排成了一字長龍,黑色的蒙古軍旗在桅杆上烈烈作響。近處,運河上泛起一道道魚鱗般的不同尋常的波紋,在那下面,是一根根植入水中的木樁。江面上,則橫跨着數十根腕口粗的橫江鏈。兩岸整齊地分佈着數百架拋石車,拋石車的旁邊,千餘名蒙古騎兵正保護着車陣的側翼。那一根根高聳着的拋石梢,那蒙古戰馬所打的每一個響鼻,都好像是在對我們這支龐大的船隊發出嘲笑。

蒙軍打入運河的木樁並沒有將河道完全封死,河道中心還留有一條僅容一艘車船駛過的空間。這可以從水面上泛起的波紋可以輕易看出,這也正是封江者的高明之處。如同圍城最忌悶圍一樣,封江也最忌封死。若是完全將河道封死,則他們自己的船隻卻也無法通行,那麼他們的水師也就毫無意義了。

如今這局勢,若是我等的船隊要強行通過的話,便只能一艘接着一艘地,排成長龍自這數里長的狹窄水域通過。這其間要不斷地承受岸邊拋石車的石彈,還要對付江面上的一根根橫江鏈,即便有些車船幸運地闖過去了,但在另一頭等着它的,卻是數百艘蒙古戰船。

近乎完美的封江!見此我不由有一種從天堂跌落到地獄般的感覺,爲什麼我就沒能想到蒙軍會封江?爲什麼我就以爲燕京的守軍會等着我前去攻城呢?我自責地想着,我早就應該想到,船隊的速度雖是快過窩闊臺的騎軍,但他們的阿赤勒斤卻會快過船隊。傳說中能日行千里的戰馬雖是沒有,但是,帶上充足的糧草,再備上幾匹備用馬,那麼一日夜走上數百里卻也不是什麼難事。於是,燕京的蒙軍就可以早幾日得我們要來的敵情,然後便在此佈下封江巨網。

“敵情?”我強壓着心頭的沮喪,冷聲問着身旁的傳令兵。

在這冷兵器作戰時代,大規模軍隊的運作很難不泄露些秘密,騎哨總會自周圍的百姓,或是自蒙軍的驅口軍的口中知道些什麼東西。比如說三軍的主帥,還有軍隊大慨的數量等等。

果然,傳令兵很快就回答道:“敵軍共有四萬,統帥爲答巴都魯。其中只有兩千爲蒙軍,兩岸各一千,水師一萬,其餘人等均爲驅口軍。”

“嗯。”我點了點頭,另外三千蒙軍想必是留守燕京了,畢竟這打的是水戰,騎軍也派不上什麼用場,這兩千蒙軍的作用或許也只是監視那些驅口軍作戰來的。

“水師。”我又接着問道:“水師是何人統領?”

“這個。”傳令兵遲疑了一下:“只看那旗號打着個朱字,有人說是個名爲朱清的宋人,卻也不能肯定。”

“朱清?原來是他。”到了這時我才明白過來,我一直都在奇怪,爲蒙軍組建水師的劉整已被我收入囊中,爲何蒙古還會突然冒出一支水師來了,卻原來是朱清。

說起這朱清,他在宋朝時的名頭倒也不大,不過就是一名在海上販運私鹽的商人。但他在元朝時的名聲可就大了——元朝海運的創始人,一代宗師啊。蒙古人不會制商船,也不懂如何在海上貿易,所以,朱清在元朝的時侯,便總攬了一切海運大權,由此更收羅了金錢無數。而這一切,都是因爲他在蒙古急需水師之時,以自己的全部積蓄爲蒙古建了車船五百。正如呂不韋所做的投機一樣,在賺錢方面他可以說是十分成功。不過其結局也與呂不韋十分相似。因爲其富可敵國,是以元朝統治者纔會擔心他作反,便隨意找了個籍口將他滿門抄斬了。難道此時在我面前的,便是他贈給蒙古的戰船?倘若當真是這樣的話,那麼這封江之局想必也是他的傑作了。

“鄭置使。”

不過一會兒,李寶便臉色凝重地走到了我的身邊。他可以說這隻船隊的最直接的領導人,如今碰到了這等大事,自然是要到我船上來與我商討一番了。

“若是強攻,有幾分勝算?”我直截了當地問着。

“十分。”李寶的回答卻是讓我大出意料之外。

“竟有如此高的把握?”我不禁疑惑地望向李寶。

“鄭置使當相信龍衛水師的實力。”李寶點了點頭回道:“只不過雖有十分把握,卻也是慘勝。此戰之後,老夫料想水師也必會損傷過半了。”

聞言我不由嘆了一口氣,倘若水師軍士當真元氣大傷,那我還能靠什麼來攻打燕京,就算打了下來,又憑什麼守得住它呢?此時的我,已陷入了一個艱難的選擇之中。戰,前景不堪爾觀。龍衛水師有可能全軍覆沒不說,若等窩闊臺的騎軍進駐燕京得到補給,然後再稍作休整,那麼便是忠順軍也只怕難逃厄運。不戰,以前所作的一切努力也隨之付諸東流。而且再想重新來一次這樣的奇襲燕京,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唉!”看着我爲難的樣子,李寶嘆上一口氣:“倘若不是岸邊的那數百輛拋石車,就憑這些戰船、木樁、橫江鏈,又豈能擋得住龍衛水師?”

“李大人……”聞言我不由精神一振道:“李大人的意思是,只要岸邊沒有拋石車,那麼龍衛水師便能輕鬆獲勝?”

“自然是這樣。”李寶點了點頭說道:“對付這些木樁與橫江鏈,龍衛水師早就訓練了一套破解之法,只是這岸邊的拋石車……”

“這便成了。”得到了肯定的答覆,我不由大喜道:“李大人儘可自去備戰,拋石車交與鄭言便了。時日無多,我等還需在窩闊臺趕至此地之前奪下燕京,是以一切應從速行事。”

“是。”李寶雖還是心存疑惑,但他也知道時間緊迫,是以也只點了點頭便退了下去。

我再次將目光定格在了兩岸的拋石車,看看列隊於車陣旁的蒙軍,一個血腥殘酷的戰場,便在我的腦海裡漸漸清晰起來。

第52章 圍城打援第5章 順流而下第40章 狼煙第19章 逆轉民風第1章 重回臨安第33章 車船第32章 制船廠第14章 誤導第34章 洛陽之戰(7)第46章 釣魚城之戰(14)第19章 逆轉民風第49章 生死絞殺第25章 丁口徭役第36章 下水第67章 利州之戰(2)第36章 下水第37章 釣魚城之戰(5)第7章 賈似道第19章 淮河之戰(3)第44章 突圍第56章 蔡州之戰(9)第48章 蔡州之戰(1)第22章 弓箭第54章 成都之戰(9)第55章 成都之戰(10)第51章 成都之戰(6)第49章 成都之戰(4)第37章 洛陽之戰(10)第5章 順流而下第2章 驅狼吞虎第31章 人選第42章 訓練第32章 叢林追蹤(2)第25章 丁口徭役第21章 北伐第13章 完顏守緒第11章 誣陷第3章 會李寶第10章 軍器監第3章 定計第45章 耶律楚材第24章 水戰(2)第30章 插翅而飛第37章 釣魚城之戰(5)第44章 突圍第33章 洛陽之戰(6)第37章 洛陽之戰(10)第3章 會李寶第30章 心有靈犀第13章 丁大全第34章 釣魚城之戰(2)第27章 糧食第14章 三冗第21章 三峰山之戰(5)第50章 智破蒙軍第5章 鄞人第6章 順流而下第1章 重回臨安第61章 丁黼之死第36章 釣魚城之戰(4)第62章 震天雷第34章 楚州之戰(3)第51章 成都之戰(6)第19章 前途第69章 利州之戰(4)第65章 利州第24章 陰謀第54章 蔡州之戰(7)第15章 三峰山之戰第3章 會李寶第22章 弓箭第58章 成都之戰(13)第28章 燕京之戰(2)第27章 燕京之戰(1)第42章 備戰第31章 洛陽之戰(4)第3章 定計第57章 釣魚城之戰(25)第50章 歸降第42章 形勢第65章 利州第1章 麻木第46章 釣魚城之戰(14)第35章 冰釋前嫌第25章 驚變第56章 蔡州之戰(9)第50章 歸降第37章 釣魚城之戰(5)第30章 插翅而飛第41章 居庸塞第44章 突圍第44章 紐璘軍第31章 人選第52章 圍城打援第25章 丁口徭役第4章 襄陽第26章 義第59章 成都之戰(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