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說客

徐格聽聞燕兒已被送往宋國,不由臉色一變道:“鄭公子不是在說笑?”

“你看我的樣子像在說笑嗎?”我隨手爲徐格斟上了一杯酒,說道:“莫不是徐軍師捨不得將燕兒送給鄭言嗎?”

“哪裡話?”徐格掃了一眼站在我周圍的軍士,乾笑一聲說道:“我只是覺得這些奴才也太沒用了。”

“呵呵,軍師如此說,便是錯怪他們了。”我笑了笑道:“因爲在他們來此之前,我便已把燕兒送走了。”

“哦,原來如此。”徐格滿臉不信地看着我,說道:“這麼說鄭公子早知會有今日險境了?徐格早聞鄭公子有未卜先知之能,今日總算讓我見識到了,不過讓徐格不解的是,鄭公子爲何不逃走呢?”

我搖了搖頭,苦笑道:“燕兒逃走,軍師直至今日才得知,若是鄭言逃走,軍師又會在什麼時侯發現呢?”

“哈哈,有理。”徐格大笑道:“枉我還是金國的軍師,這麼淺顯的道理還要鄭公子提醒,自罰三杯。”

待徐格放下酒杯,我隨口說道:“軍師此來,不會只是來看鄭言這麼簡單吧。”

“真是什麼事都逃不過鄭公子的眼睛。”徐格笑道:“我這次來,是想給鄭公子說一個故事。”

“哦,軍師請說,鄭言最喜歡聽故事了。”我心下暗笑,原來徐格是爲完顏守緒做說客來着。

徐格也不答話,他猛地灌了幾杯酒下肚,慢慢地站起身來。他望向南方的天空,那邊除了幾朵白雲外什麼有沒有,但他卻好像看見了很多東西。他喃喃自語地說道:“開禧二年(1206年)三、四月間,宋軍北伐,馬軍司統制田俊邁,率兩萬步騎欲收復重鎮宿州,但受阻於宿州外圍的靈壁、虹縣。因宿州是打通齊魯的戰略要地,所以宋軍便加派郭倬與李汝翼率衆五萬增援田俊邁。當時宋軍勢大,已將宿州團團圍困,但金兵憑藉着宿州堅城負隅頑抗,宋軍竟也久攻不下。”

“當時宿州靈壁有一年輕的私塾先生,他雖長期處於金人的統制之下,但心中卻始終懷着一顆赤誠的報國之心。他見宋軍攻城不利,便毅然地棄筆從戎。憑藉着平時行善積德所建立的關係,他很快便組織起了五千餘人的忠義民兵。這些民兵平時都受盡了金人的壓迫,對金人都恨之入骨,所以個個奮勇當先,戰不懼死。忠義民兵很快便攻上了宿州城頭與金兵展開了肉搏戰,金兵也已失去了守志,宿州陷落在即。但就在此時,令人扼腕的一幕發生了。”

徐格說到這裡,兩行老淚不由自主地從他的臉頰滑落,他咬着牙,飽含怨恨的繼續說道:“此時處於城下的宋軍,因嫉妒忠義民兵最先登城之功,竟然從城下張弓射殺民兵。這種惡劣的行徑毫無疑問地瓦解了忠義民兵的鬥志,而本來已打算投降的金兵見此情況,便重整鬥志,做困獸鬥。忠義民兵在宋、金兩面夾擊之下,死傷殆盡。而金兵也得以重新恐固城防,宋軍最後不但沒有攻下宿州,反而遭到金兵的偷襲,全線潰退……”

“這……這是真的嗎?”直到聽完了這個故事,我還是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雖然我知道宋國的腐敗,但卻從沒想過還會有這樣陣前自相殘殺的事。

“呵呵。”徐格滿面淚痕地笑了幾聲,悽慘地說道:“公子請看。”

說完,徐格一把撒開身上的衣物。展現在我眼前的,是滿身的刀疤,最深的一刀,竟然隱隱可見肋骨。

“刀傷雖多,徐格卻從不將它當作一回事。徐格真正在乎的,卻是這一處箭傷。”徐格轉過身去,露出背肩處的一個小洞,徐格淒涼地說道:“這一箭雖沒有射死徐格,但卻射死了徐格的一顆赤誠之心。”

見此我大駭道:“軍師難道參加過此役?”

“正是。”徐格苦笑地說道:“我正是那位年輕的私塾先生,經此一役後,金人因感於我的奮勇當先,他們不但沒殺我,反而對我全力救治。從此,徐格便不再當自己是宋人了。公子現在明白我爲什麼會做金國的軍師了。”

我沉默了。無論是誰,如果他有這樣的經歷,那誰又能指責他什麼呢?現在的我,甚至都爲以前鄙視過徐格而感到慚愧。

“鄭公子還可想想岳家父子,想想楊家衆將,想想千千萬萬死於自己人手上的忠臣良將。”徐格深沉地說道:“至於何去何從,鄭公子是聰明人,還望公子能想清楚。徐格不希望鄭公子也走這條老路。徐格言盡於此,告辭。”

我麻木地對徐格拱了拱手,心中還在想着剛纔徐格所描繪的那慘烈的一戰,就連徐格是什麼時侯走的都不知道。我心中的信仰再次遭到衝擊,我再次懷疑我所做的一切是不是值得。甚至我爲國爲民所做的事,會不會給我帶來殺生之禍?我該怎麼辦?我該怎麼辦……

是夜,我夢見了我的家人。父親的臉上帶着些蒼桑,母親的臉上帶着幾絲慈祥的微笑。他們座在我的身旁,親切地拉着我的手對我噓寒問暖。還有兩個孩子,他們興奮地叫着鄭言叔叔,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裡,一直都把身爲軍人的我作爲榜樣。他們認爲,世界上再也沒有什麼人能比得上他們的鄭言叔叔了,我愉快地笑着,和他們一起打鬧。

忽然,他們全都不見了,我發現我正帶着成千上萬的宋軍與金兵撒殺,到處都是飛濺的鮮血,到處都是閃着寒光的兵刃。我舞着大刀,用盡全力砍着殺着,敵人在我眼前一個個倒下,鮮血染紅了我的盔甲。終於,敵人潰退了,我歡呼着追殺上去,卻猛然發現身邊的戰友提刀向我砍來……

我大叫一聲,從夢中驚醒,胸口劇烈地起伏着,汗水已經溼透了我身上的單衣。

第17章 霹靂火球第43章 潰軍第31章 叢林追蹤(1)第17章 洛陽之戰第36章 茶餘飯後第22章 沉浮橋第38章 論戰第47章 成都之戰(2)第24章 學習第35章 凱旋歸來第4章 戰略第5章 鄞人第32章 洛陽之戰(5)第25章 出逃第73章 投鼠忌器第42章 備戰第57章 成都之戰(12)第26章 義第17章 淮河之戰(1)第3章 臨安的樂觀第23章 水戰第1章 麻木第44章 釣魚城之戰(12)第16章 北伐第47章 分而制之第22章 沉浮橋三十七章 陣法第37章 使者第10章 追擊第11章 說服第39章 生死鬥第22章 回汴京第56章 軍心第71章 得勝歸來第23章 護國公第23章 護國公第4章 襄陽第11章 聯繫第36章 長城第1章 京師臨安第12章 貪官第4章 練兵第9章 脫軌第8章 神臂弓第41章 考覈第53章 成都之戰(8)第10章 軍器監第31章 人選第43章 宋廷第15章 潛水第20章 故人第58章 成都之戰(13)第22章 沉浮橋第12章 水師第42章 備戰第46章 釣魚城之戰(14)第24章 沉浮橋之戰(2)第2章 爭論第35章 王堅第33章 楚州之戰(2)第27章 入洛第11章 初試弓箭第13章 弩陣第50章 歸降第13章 內政第58章 冉氏兄弟第48章 成都之戰(3)第27章 糧食第30章 插翅而飛第30章 洛陽之戰(3)第31章 人選第59章 謀利州第49章 成都之戰(4)第39章 成都第24章 殺戒第47章 絞肉機第6章 蒙軍的戰術第4章 上任第23章 水戰第30章 插翅而飛第38章 入川第28章 洛陽之戰(1)第7章 好奇心第21章 試射第5章 鄞人第55章 釣魚城之戰(23)第9章 國用司第35章 凱旋歸來第20章 淮河之戰(4)第64章 志同道合第51章 成都之戰(6)第39章 成都第59章 成都之戰(14)第22章 弓箭第56章 釣魚城之戰(24)第27章 糧食第24章 殺戒第30章 比拼第49章 成都之戰(4)第67章 利州之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