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大金使節

李綱的憂慮並非空穴來風,但大宋朝廷此時又有幾人會如此擔憂呢?

就比如說欽宗趙桓,這位受命於爲難之間的天子,在面對金人使節之時,他就有些搖擺不定了。

而此刻的朝堂上,諸公也是爲了金使的事情爭論不休!

WWW⊕ тTk дn⊕ ¢Ο

在這個時候,大宋朝廷的左相名喚李邦彥。能力壓寵臣耿南仲、張邦昌等人,這位被人稱爲浪子宰相之人也並非泛泛之輩。

然而對於朝堂的這次紛爭,李浪子卻一句話都沒說,就像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一般。

他這一不開口,站在相門之下的權臣們又能說什麼?

別說,還真有那呆不住的,就見龍圖閣直學士汪伯彥問道:“相公大人,您說句話吧,咱們到底是同意還是不同意呢?”

“廷俊啊,此中之事並不是老夫能做決定的。和與不和,皆要看官家的意思。”汪伯彥字廷俊,李邦彥能夠以表字稱呼,也說明李浪子對其人的重視。

用老狐狸來形容李邦彥最恰當不過了,這麼多年宦海浮沉,他可是深諳官場之道。現在還不曉得趙桓是個啥態度,幹嘛那麼快就輕易的表態呢?

吳乞買派來的使臣要的東西確實沒有以往那麼多,但是既然是開口了,也就說明他們大金國現在就是想把大宋朝廷當成自家的提款機。

所以給不給提款還得看趙桓這方面是怎麼想的,如果說趙桓這一次點頭了,那李邦彥也就明白怎麼做了。

可是趙桓到現在也沒個什麼態度,所以李邦彥那老狐狸又怎能輕易站隊呢?

汪伯彥能在南宋初年把持朝政,也並非浪得虛名。在那浪子宰相說完這幾句話以後,他立即就明白了左相的意思。

隨即就看汪伯彥恍然大悟一般,衝着李邦彥拱手施禮道:“多謝相公大人提攜!下官明瞭……”

隨着左相李邦彥的不表態,朝堂上的紛爭開始愈演愈烈起來,大有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的趨勢。

你別看朝堂上的諸公在外人面前和和美美一團和氣,而且還有一種生人勿近的高貴感,可是在這朝堂上,一旦政見不合,那彼此就是敵人。

趙桓此時也沒有什麼好的主意,同意吧,以後估計每年都得出點銀子;不同意吧,這女真人就像狗一樣要咬人,你說煩不煩?

當然,趙桓不想多掏錢,因爲大宋現在也窮啊!但面對女真人的威脅,他又不知該如何處理。

要不怎麼說他還太年輕呢?倘若這要是他老祖宗趙匡胤的話,不趁着金人後院着火再弄他一把,也得給女真人找點苦頭!

但這世上還真沒有如果,他趙桓根本就不敢再對女真人怎麼樣。

其實這位北宋末代天子想的也不無道理,從宋金聯手滅遼到現在,宋金之間可謂是高下立分。尤其是去年女真人兵臨城下,更駭得欽宗不敢直面金人。

也或許是說,趙桓對此真的有些厭煩了,害怕了,他是真的想過幾年安穩的日子。

說實話,趙桓的天子之位得來並不容易,屁股還沒坐穩,就要面對那麼多事。他實在是不願意每天醒來就有奏章告訴他哪裡又開戰了,哪裡又被女真人劫掠了!

所以一想到此,趙桓的心裡對於那使臣提出來的幾個條件也就上了心。

使臣名叫韓昉,原本是大遼國的狀元。不過在宋金聯手滅遼以後,不知怎麼,這位狀元又開始匡扶大金起來。

韓昉此次來大宋,一共有三個條件。按理來說,你一個使臣覲見趙桓,怎麼也得行禮吧?

可是這韓昉也比較奇葩,說了一句什麼大國之卿當如小國之君的話,意思就是要和趙桓平起平坐。

這一下,可不僅僅是趙桓感到難堪,朝堂上的大臣們,無論主戰派還是主和派,就連那些中立派也紛紛坐不住了。

俗話說君憂則臣辱,君辱則臣死。女真人現在雖然勢大,可也不至於讓一個使臣騎到脖頸上拉屎吧?

一時間,朝堂上大有齊心協力上下一心主戰的趨勢。

當然,這韓昉也不是泛泛之輩,在看到這麼一個趨勢之下,態度立馬來了一個九十度的大轉彎,不禁給趙桓躬身行禮,而且也爲自己的態度給趙桓道了歉。

可就這麼一下,趙桓飄了,他覺得給這些女真蠻夷一點銀糧也無所謂,只要是能換幾年平平安安就行了。

但是趙桓這麼一想,有人不同意啊,特別是主戰派的徐處仁等人。在耿南仲等寵臣合力將李綱驅逐到河東以後,朝堂上的主戰派皆以右丞相徐處仁爲首。

當趙桓露出口風之後,徐處仁立即表示了不滿!他覺得女真人就是無理取鬧,憑什麼他們打仗讓大宋出銀子?

倘若說吳乞買贏了還好說,這樣下來就不會再管大宋要錢要糧了。但要是吳乞買敗了呢?況且,就算是女真人平滅了叛軍,那他們會不會轉手再過來繼續和大宋爲敵呢?

聽了這些,趙桓也有些爲難,確實,徐處仁等人說的都有道理。可就在這個節骨眼的時候,不知怎麼回事,那寵臣耿南仲又在趙桓面前說了一些不爲人知的話。

如果說在這之前,趙桓還能剋制一下,還能考慮考慮怎麼回絕韓昉,可是在耿南仲勸過之後,他便立馬改變了主意,甚至又放出風去,說想同意金人的條件!

對於趙桓的表態,左相李邦彥是第一個知道的。因此,在李邦彥的操作之下,下面人很快的就擬定好了一個方案。

隨着中立派的加入,這一下徐處仁沒招了,只能硬着頭皮同意此事。

對於韓昉提出的條件,和先前訂立的城下之盟並不一樣,簡短說一下,他的意思就是想讓大宋今年需要向大金國額外提供助軍旅之費。

名義上需要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外加五十萬石糧食!

韓昉字公美,先祖仕遼,累世通顯。據傳其人性情仁厚,待人接物甚爲寬容。然而誰能料到,此人竟然會提出這麼三個條件!

可即使如此,李邦彥等人還是覺得,這條件並非不能答應……

第一百三十五章 爆雷了第十章 佈局第三十四章 上兵伐謀第三百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百零一章 再遇難題第二百七十四章 反制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陽的大佬們第五十五章 仙女第四十九章 趙軍的應對第三十一章 平晉鄉勇營副指揮使第十四章 陽曲之危第三百一十章 來龍去脈第七十五章 金軍退了!第二百零六章 不安分的小手第五十二章 千鈞一髮第二百九十章 東城的情況第二百七十章 苗頭第三十六章 招安第三百零九章 老油條第十六章 大破賊兵第四十一章 陰招第一百三十章 破解第三十二章 難難難第一百七十六章 誘餌第二百七十九章 砲車逞兇第二百零五章 去除守宮砂的方法第一百四十三章 下乘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戰過後第二百章 劉文昊的身體第二百零六章 不安分的小手第三十四章 上兵伐謀第四十六章 後續第二百八十五章 不明所以第六章 山雨欲來第三百二十章 轉機第七十八章 萬事俱備第二百二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靖康之變第一百九十四章 良苦用心第二十四章 當官了!第三百二十二章 動手第九十五章 種公來了?第二百九十五章 拉開帷幕第三百零六章 大宋亡了第一百七十九章 楊進入蠱第一百五十四章 十萬火急第二百九十九章 計劃第三十九章 兵匪一家第一百七十一章 暢談第一百一十一章 盧家第二百三十三章 完顏婁室第二百九十九章 計劃第五十四章 再生枝節第二百七十章 苗頭第一百零五章 細作第一百七十章 將星隕落第一百五十二章 冒險出奇招第一百三十一章 靖康元年第十六章 大破賊兵第二百六十五章 箭在弦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黑風寨第二百九十九章 計劃第十三章 解除危機第四十章 未卜先知第七十六章 餿主意第三百一十二章 詔書第二百四十章 金人的援兵?第二百五十二章 萬人敵第一百四十四章 翠峰山第二百三十八章 奇謀之戰第三百零四章 勸降第二百六十三章 西城保衛戰(九)第一百三十章 破解第二百一十一章 朝堂之爭第一百八十章 援軍終於到了第九十七章 金手指沒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應對第一百七十二章 心結第一百一十章 壽陽的大蟲第八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二百二十四章 金軍撤了第二百一十三章 忠義巡社第一百三十章 破解第六十九章 亂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十萬火急第三十章 舉猛士詔第一百九十六章 多事之秋第二百五十七章 西城保衛戰(四)第二十七章 劉知寨的手段第一百二十七章 牆倒衆人推第九十三章 激戰(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不明所以第一百八十章 援軍終於到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周瑛的秘密第二百九十章 東城的情況第二百零七章 歸正人第二百四十八章 系統第三百二十七章 權知太原府第一百七十二章 心結第二百九十七章 系統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