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醃賊的耳目不敢說遍佈整個朝廷,但在河東來說,不管什麼消息都逃不過他的眼睛。
對他而言,他不喜劉文昊這樣的人。這叫什麼?這叫持寵而嬌!有點才華就飄了!
是,你小子打仗確實是把好手。可纔打了幾天仗你就認不清自己是誰了?
朝堂大事是你小子能非議的嗎?還什麼金軍亡我之心不死!還什麼今年金軍必定南下侵宋?!
宋金正在蜜月期,你小子口若懸河的想要作甚?
可現在老醃賊對劉文昊還真不能怎麼樣,大宋雖然有因言獲罪一說,但劉文昊的一言一行並沒有造成多大的影響。
況且人家這是建言獻策,也沒有從中作梗吧?
所以,童貫纔會讓劉文昊不停的在太原府周圍剿匪,目的是想通過那羣沒人性的匪寇結果你小子的性命。
按理來說,以老醃賊的勢力,捏死劉文昊就跟捏死一隻螞蟻沒啥區別,可他爲什麼會死盯着一個不入流的芝麻官呢?
其實說到底,老醃賊這裡還有自己的私心,一旦你劉文昊走了狗屎運,有幸剿滅太原府周邊的匪寇,那麼也是他慧眼識珠!
還有,老醃賊之所以這麼着急讓劉文昊一點一點的掃平太原府的匪寇,是因爲他這幾年在河東搜刮了很多奇珍異寶,他想要自己的那些寶貝能夠安全的運回汴梁。
早些時間,劉文昊曾經不也是想打這個主意嗎?只是那個時候,他因爲舉猛士詔以及孟縣的事情而忘了此事罷了。
不過這裡還有老醃賊的殺手鐗,看似在提拔劉文昊,實則是捧殺!
什麼意思?
兩宋三百載,佔山爲王落草爲寇的賊人不在少數吧。但剿匪都是怎麼回事呢?
你劉文昊現如今乾的是誰的活?說白了,還不是大宋禁軍以及那些府衙廂軍的活嗎?
鄉勇是什麼?說句不好聽的,鄉勇就是一羣泥腿子,是禁軍以及廂軍的勞役。也就是說,人家打仗的時候,你們負責押運糧草幹後勤雜活的。
現在你劉文昊領着一羣上不了檯面的雜役剿匪,失敗了是你沒那本事,成功了是他童貫的功勞。另外真要是剿匪剿的多了,到底打的誰的臉?還不是那羣禁軍和廂軍的臉嗎?
這就讓你無形當中得罪了滿堂文武,可想而知,那老醃賊的招數有多陰險!
該!誰讓你小子多嘴!
然而童貫此時並不知曉,早在一個月之前,太原兵馬副都總管王稟已經往朝廷遞交了一個摺子。
雖然有蔡京蔡攸父子爲其保駕護航,可老虎也有打瞌睡的時候,王稟的摺子,不經意間,竟被剛剛召回朝的太常少卿李綱發現了。
李綱何許人也?
此人乃是大宋爲數不多的主戰派,一代名相!
雖然現在在朝堂上不如六賊,但那六賊也絲毫不敢小覷此人。
當李綱看了那摺子後也和王稟當初一樣的神情,就見他拍案而起,立罵道:“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太常寺是掌管禮樂的最高行政機關,大宋年間,太常卿一般是由皇親國戚擔任的,而且這裡都是寄祿官,並沒有真正太常少卿的職務。
也就是說,道君皇帝現在給李綱多加了一份工資,多給了一個虛銜而已。
沒辦法,誰讓李綱當年就是因言獲罪遠離朝廷中樞的呢?
不過在這一刻,李綱則是多加了一個心眼,他此時並沒有聲張,而是將王稟摺子裡面的內容都默默的記在了心底,同時又記住了那小子的姓名。
而在這個時候,遠在河東太原府的老醃賊並不知曉這麼一個插曲,他還在做着美夢,等着有一天能回到禁中,和道君皇帝一起優哉遊哉……
話說遠了,還是說說劉文昊那裡的情況。
此時除了幾個冥頑不靈的匪首外,齊雲寨的匪寇都將隨身的器械丟在了一邊。
而看到這一幕,劉文昊自然不會多說,隨着唐芸馨等人出手,那食古不化者皆被收割了性命。
如此之後,齊雲寨衆匪餘者皆降。
戰後統計,此役平晉營共出動一百三十人,殲滅賊寇九十二人,生俘兩百五十餘個。據稱,賊寇共逃脫六人。
而在這一戰之中,平晉營只陣亡了七個,傷二十餘個,而其中還有五人爲自傷(採集滾木礌石所傷),戰績可謂輝煌。
但劉文昊對此並不覺得高興,首先來說,對手是未經訓練的匪寇,再一個雙方武器裝備也不在同一水平線上。
也是,劉文昊之所以只帶一百多人,是因爲平晉營現在只有這麼多正軌的裝備,而那些匪寇雖然人數衆多,但用的則都是劣質品。
打仗打的是什麼?還不是這些裝備和糧草?
另外還有,衆人事先佈局才取得如此大勝,如果打的是遭遇戰,那麼傷亡情況還不得而知。
或許平晉營的實力也就能剿剿土匪,一旦大金國的鐵騎來了,能不能擋住都不得而知。
解決完這一切之後,衆人押着匪寇回到壽陽已是當日黃昏時分。
宣和七年七月初六,襲擾壽陽的齊雲寨匪寇均被劉文昊剿滅。而劉文昊在這一戰最大的收穫,他覺得不是殺了匪首齊遠輝,而是收服了齊雲寨的軍師譚明喜。
不知怎麼回事,兩人一見如故,尤其在對於大金侵宋的問題上面,譚明喜分析的竟和劉文昊所知道的差不太多!
是夜,兩人促膝長談,此時就聽劉文昊問道:“伯山兄,依你所見,我大宋有幾成勝算?”
譚明喜字伯山,聽了劉文昊的問話,他先是嘆了一口氣,而後憂心忡忡的說道:“大人,草民雖曾誤入歧途,但無時無刻不注意着那些蠻夷,所以依草民所見,幾成勝算並非我等能把握的,是非成敗皆有朝廷公論!”
劉文昊下意識的皺了一下眉頭,你譚伯山說的這是什麼?
或許是看出了劉文昊的疑問,譚明喜連忙解釋道:“大人試想一下,如果朝廷無意抵抗大金,一味求和,我們又能如何?”
一句話說到了點子上!
可不是麼,當年若不是徽宗父子一意求和,或許靖康之恥也不會發生!
當譚明喜說完此話,劉文昊都覺得此人是不是和自己一樣,都是從未來穿越過來的,但他很快試着說了幾個後世的詞語後才發現,這譚伯山根本就不是自己想的那樣,而是真有自己的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