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李淵安排身後事

bookmark

大興宮,甘露殿

沉默如死!

片刻後,劉文靜微微欠身道:“聖上,往壞處去想的話,隋軍最遲明天可以殺到長安,我們現在還有些時間準備,臣這裡有兩個緊急應對之法。”

李淵大喜,他希望的就是有實際內容的建議,連忙道:“肇仁請說。”

劉文靜語聲沉重的說道:“一是守、命禁林軍和金吾衛上城防禦,只不過長安城太大,需要的人數和守城準備都不少,可以招募長安青壯協助守城;二是援、臣沒料錯的話,隋軍應該是大舉來犯,晉王的軍隊有十多萬人,加上屯田於涼州河湟地區的軍隊,接近三十萬,臣的意思是讓晉王殿下放棄河湟地區,派兵鎮守大震關以後,主力回援長安。”

“劉相國想到退兵後果麼?一旦退了晉王退兵,天水、隴西、金城、枹罕、臨洮、澆河,甚至是西平,好不容易打下的這七個郡都會丟守,這是幾十萬大唐將士用性命打來的,我大唐爲了這七個郡,已經拖了太多時間、太多精力。若是隋軍圍魏救趙,逼迫我們從涼州河湟地區退軍,我們不是中了楊侗的計策了?這後果又有誰來承擔?”裴寂其實也知道這是最好的辦法,可他在強勢霸道的同時,還是一個極爲狡猾的政客,他說這話,是未免上了隋軍的當以後,自己要擔責任。

李淵是一個視地盤如命的人,一聽裴寂這麼說,頓時眉頭都皺成了一團。

竇威在這時候淡淡的說道:“問題是我們冒不起這個險。是關中重要還是河湟七郡重要?想必裴相國心知肚明。”

“沒錯!”獨孤整亦是說道:“河湟七郡土地貧瘠,甚至是千里無人煙,而關中是我大唐的核心,輕重之分擺明眼前。”

李淵見到蕭瑀一直沉思不語,便問道:“蕭相國以爲呢?”

蕭瑀目光裡帶着濃濃的憂色,他緩緩的說道:“微臣擔心晉王也出事了!”

蕭瑀的大膽判斷,令衆人倒吸了一口冷氣,如果真是這樣,那危險可就大得太多了。

“何以見得?”李淵急問。

“隋朝在武威有五萬駐軍,會寧有三萬……”

“等等!”李淵打斷了蕭瑀的話,凝視着蕭瑀,道:“隋朝這八萬人不僅要防禦我大唐軍隊,還要防李軌,可用之兵不到五萬,晉王收攏屯田軍以後,少說也有三十萬,不至於被五萬人打敗吧?”

“會寧有挖礦的突厥奴隸十五萬之多,這些人裝備之後,就是一羣野獸。”蕭瑀緩緩的說道。

“那楊侗就不怕這些人造反嗎?”陳叔達目瞪口呆道。

“他不怕。”蕭瑀搖了搖頭,看向李淵道:“楊侗在馬邑一戰中,消滅了突厥數十萬人,連始畢可汗就死在了那裡,之後又連連在草原上縱兵,所到之處,向來是搶光殺光燒光,‘楊侗’這兩個字在草原上等同於魔鬼、死神、殺神,突厥人怕他怕得要命,根本不敢反抗。楊侗還承諾,只要突厥俘虜、奴隸表現出色,即可脫離奴籍,獲得漢人一樣的官籍,會寧的突厥人有了盼頭,個個都賣命的幹活,老實得很。楊侗讓他們賣命的話,他們一定會效死。”

“啥?”陳叔達聞言茫然的瞪大了眼睛:“就憑這個,誰願意?那些突厥人腦袋壞掉了?會有人響應嗎?”

“據我們深入高句麗的諜報人員回報,楊侗遠征高句麗的時候,帶去了四萬突厥奴隸!這些人是攻打平壤城的主力,戰後死得只剩五千人左右。活着的全都成了隋朝的平民,一個個都以漢家身分爲榮。”李建成苦笑着說道。

“就爲一個漢籍之名?那些突厥人連命都不要了?”陳叔達嚥了口口水。

“陳相莫要小看這漢籍的影響力。”李建成苦澀的嘆道:“楊侗兌現了他的諾言,對於活着的人都授予官籍,並且不少表現優異者都獲得一個榮譽勳章,憑這一枚勳章,不但可以享受漢民待遇,更能在隋朝治下享受到隋軍將士一樣的優待。”

“就這個,突厥人連命都不要了?”陳叔達不可思議的看向蕭瑀,這簡直比奇聞逸事還要離奇。

蕭瑀苦澀的點點頭,不管天下世家、士族願敵不敵視楊侗,但是在草原之上,楊侗的名頭大得嚇人,在這些被俘虜的突厥人心中,楊侗就是神一般的存在,都被殺怕了,一個個乖得跟綿羊似的。

“高句麗戰爭中活下來的那些突厥人,不但不恨楊侗,反而對楊侗死心塌地,因爲楊侗帶給他們榮耀和富貴。至於死去的同族,在崇尚強者爲尊的突厥人心中,都是弱者;弱者死了,那是活該去死。”蕭瑀說到了這裡,滿臉苦澀的向李淵道:“會寧郡十五萬個突厥人,一旦裝備戰馬弓箭和戰刀,那就是以一擋十的強兵,就是十五個不要命的瘋子,而隋朝並不缺少戰馬弓箭和戰刀!所以,臣才擔心晉王出事了。”

“蕭相國有何辦法?”李淵只覺嘴裡發苦,沒想到自己一直聯繫的突厥人指望不上,反被突厥人搞了,只感覺一口老血差點噴了出來。

蕭瑀嘆息道:“能有什麼辦法?無非就是劉相國說的那樣,讓晉王退守大震關,回援關中。”

隋朝一直在穩步擴軍,光是在李唐四周都有二十多萬,而且隋軍的精銳程度天下皆知,就算拋開隋軍不說,光是會寧的十五萬突厥奴隸,都足夠讓李唐吃一壺了,現在唐軍該做的不是進攻,而是守住西線以後,集重兵防禦從北方、東方來犯之敵,將隋軍堵在關中之外,轟出關中之外,如果硬要按照李淵要關中、也要涼州河湟地區的想法的話,就算李世民將十五萬突厥奴隸殺光,自己也殘了,到時候李唐有敢的兵力將要面對殺出關中的大隋精銳,到時候,就等着被橫掃吧。

“父皇,先守住長安,其他可以看形勢再作決定。關中是我大唐的根本,不可失。”李建成嘆息着建議,這時候李唐和關隴貴族的利益一致,再是不願也要做出如此選擇。

“臣複議!”

“臣複議!”

獨孤整和竇威立即贊同。

李淵看到這一幕,頓時面色有些難看,衆人的話也讓他知道,必須在涼州河湟地區與關中之間做出一個取捨,儘管這個取捨如若很疼,心中微微一嘆,痛苦的閉上了雙眼,道:“朕準了,讓晉王放棄河湟,火速帶兵回防關中;令兵部侍郎趙慈景爲長安城守,負責長安城防事宜。同時,封屈突通爲馮翊大元帥,務必將隋軍趕出關中。此乃關係到大唐生死存亡之一戰,希望大家全心全意的配合。”

最後一句話,是向獨孤整和竇威說的,意思是說:大家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老子死了,你們關隴貴族也活不下去,你們兩位老兄還是乖乖的發動關隴貴族出人出錢吧。

獨孤整眉頭微微一皺,心中有着萬般的不滿,打從一開始扶持李淵,這混蛋都是屬於貔貅的品性,光吃不拉……他覺得自己支持李淵反隋,是人生中最失敗的投資,而後果則是搭上獨孤一家子。但李淵的賊船都已經到了河中心了,反悔已經來不及,下也下不來了。

楊侗但凡給一丁點機會,獨孤整都會再次去當楊家的狗,哪怕讓他獻出長安也幹了,可楊侗,連一個當狗的機會都不給獨孤家了。無奈,只得跟着竇威之後,萬般不爽的應了下來。

等衆人退下之後,李元吉突然衝了進來,大聲說道:“父皇,聽說楊侗殺進關中,兒臣願意領兵出戰。”

李元吉的眼神當中帶着濃濃恨意,當初他遇到了大搖大擺的闖入關中的楊侗,一不小心之下被打暈了過來,被對方利用着詐開玄重門、玄武門,接着一把大火席捲了大興宮,更嚴重的是皇家大大小小都因爲他被生擒去了河東城,結果李淵花重金,才把他們贖買回來。

李淵對李元吉極爲震怒,當即削掉了李元吉的齊王之爵和一切職務,被貶爲了庶民,但李淵爲人相當護短,該給的實在賞賜還是照常,所以李元吉失去的實際上只是名頭罷了。

但“李元吉”這三個字在天下之中也成爲了無能、無腦、愚蠢如豬的代名詞,特別是不到侄女一半的贖金,令他成爲了關中的笑柄,人們都說楊侗做生意童叟無欺,因爲李元吉的確不如一個小女娃懂事,他真就不如小女娃值錢。

從小養尊處優的李元吉,何時受過這樣的恥辱?不過他也知道自己闖下了大禍,回來之後,難得的老實了下來。李淵憤怒之下,也感到絲絲安慰,以爲自己的兒子受到挫折以後終於長大了,甚至還把引進大隋書籍之事都交給了他來操作。

此時聽到李元吉請戰,甚至生起了讓李元吉取代的屈突通的念頭,因爲他始終都不信屈突通,如此生死存亡之際,這份不信任進一步放大。

尾隨着李元吉回來的李建成聽到李元吉的話,反對道:“不可,三弟爲人‘單純’,恐怕不是楊侗的對手。”

“大哥!”李元吉很是不滿的瞪着李建成,感覺最親厚的大哥也不信他了。

李建成嘆了一口氣,安慰道:“三弟,爲兄知道你想報仇,也知道你有建功立業的心思,但你仔細想想,如果給你十萬大軍,敵軍再用十萬騎兵對你發揮動機優勢,對你不間斷的放箭,你該如何?”

“這……”李元吉面色一驚,這時他纔想起大隋騎後之利,一旦真是這樣子來打,他真沒辦法。

“還有就是,如果隋軍四面八方的散開攻城,你又如何?”李建成問道。

“我不領軍就是了。”李元吉雖然眼神不甘,但還是理解的說道。

李淵的臉上頓時露出一絲欣慰之色,道:“元吉,你要吸取教訓,努力學習兵法,未來的大戰,皆是你的機會,明白嗎?”

“兒臣明白了!”李元吉重重的點了點頭。

“父皇!有件大事,兒臣覺得非三弟莫屬。”李建成又說道。

“大哥,是何大事啊?”李元吉眼睛大亮。

李淵也好奇的看向了李建成,眼中滿是疑惑。

李建成苦澀一笑,然後一字一頓的向李淵說道:“兒臣的意思是,讓三弟去南方荊州一帶營建陪都。”

李淵踉踉蹌蹌的後退了幾步,顫抖着聲音道:“皇兒,我大唐真到這一步了嗎?”

“父皇,凡事要往壞處去想,這樣纔能有備無患啊。”李建成低聲嘆息道:“關中即使不失,可也時時刻刻面臨楊侗的兵鋒之下,正如陳相當初說的那樣,關中已經失去了身爲國都的任何一項條件了。只不過,關隴貴族能夠因爲東都而與楊廣反目成仇,也可以跟我大唐反目,不到絕境,他們是不會答應遷都的。但兒臣以爲我大唐、我李家需要做萬全準備,兒臣建議三弟帶着工部良匠去荊州擇一上佳之地,興建陪都。”

李淵默默點頭,又問道:“爲何不是巴蜀呢?”

“蜀中太遠,無法及時應對天下大變,不適時爲都城。入蜀的話,文武百官會以爲我們喪失了信心,屆時人心惶惶、上下離心,我們又如何爭奪天下?巴蜀自保有餘,進取不足,是沒有一絲希望後的最後之選。”

“也好!”李淵向李元吉笑了一笑,道:“依你大哥之見,天一亮,你就帶着大匠去房陵、巴東二郡擇地建城。國都干係重大,務必選個攻守兼備之地。”

“父皇大可放心。”李元吉自信的說道。

李淵點了點頭,向李建成說道:“廣派偵騎,密切關注馮翊事態。”

“喏!”

“但願蒲津關還在我大隋之手,但願屈突通不負朕望。”李淵長長一嘆,走向了窗外,憂心忡忡的看着兀在燃燒的驪山烽火。那五道升衝而起的狼煙,讓李淵有一種窒息之感。

……

(本書寫到現在,共有67次打賞記錄,很多是書友們重複打賞的,非常感謝!我看是可以爭取‘謝主隆恩’這枚榮譽勳章的!!哈哈,我也是有夢想的人。

諮詢一下:我是不是應該建一個羣?可是又擔心不能及時迴應大家,有點糾結。)

第311章:孝恭立功世民憂第262章:攻城第995章:亂象叢生第983章:九九重陽再交鋒第619章:是非恩怨終成空第640章:萬事俱備,揚帆遠征第515章:踐踏隋律的醜青年第516章:傳說中的‘醜八怪’第245章:胡漢雜居問題多(求月票全訂)第330章:驚心動魄第916章:李秀寧請戰第294章:向殿下報喜第760章:沈光解惑第337章:兇悍的西域校尉第164章:無一善類(求收藏推薦)第607章:滔天火焰,贈李淵第218章:鄭魏和解將軍怒第494章:他知道,他都知道第463章:破局之策第315章:隋文漢景之高遠第309章:一鳴驚人第252章:四大優勢(求月票全訂)第087章:江都風起第023章:戰事僵持第071章:討媳婦第346章:夜襲第195章:官方店鋪(六更)第659章:一夜鍾離定第954章:殺使奪將,危機四起第864章:年終大清剿第335章:攻略西域第261章:一將誤全軍第207章:奇兵(求月票)第541章:裴愔入京見女兒第029章:不要世家士族第223章:求援第959章:自作聰明,過尤不及第899章:千年世家之威第416章:滾出大隋第789章:德不配位第240章:百家(求月票訂閱)第693章:可憐的關隴聯軍第266章:三大巨梟第822章:英雄白首第803章:七家分高原第702章:天朝氣魄第007章:一將無能第062章:測試新陣第338章:比姓陰的還陰險第748章:恩威並重第206章:決不退縮(求月票)第810章:急轉直下第584章:楊廣之心第784章:敢問路在何方第840章:徐福後裔,會造水泥?第269章:鬼子國的崛起第120章:敲詐第651章:魏軍破營,海路來襲第345章:衆智成一計第424章:中原將有大事第361章: 那你幹嘛來着?第620章:四塞不穩,父子密謀第515章:踐踏隋律的醜青年第811章:女菩薩,給貧僧一把刀第308章:吃人魔王人人愛第844章:一語驚醒夢中人第983章:九九重陽再交鋒第657章:引敵入甕(補上一章)第730章:我不相信徐世績,但我相信聖上第137章:送刀子(求收藏推薦)第270章: 壞人變老了第809章:絕望反擊第926章:聽兩女絆嘴,偶得良計第946章:兩大要地之爭(求票)第374章:安息吧你第070章:章仇太翼第031章:房玄齡所見所聞第135章:最後一次讓你(求收藏推薦)第141章:時間寶貴(求收藏推薦)第667章:揣摩敵意,世績設局第100章:演技出衆第658章:相互夜襲第091章:君王死社稷第480章:李淵的套路第231章:人心不齊第218章:鄭魏和解將軍怒第123章:新錢第545章:廷議第875章:此時不努力,今後沒機會(新年好)第746章:羌兵出山第507章:一鳴驚人第387章:鑄寶刀贈名將第086章:順勢而下第675章:裴矩解惑,世民遇刺第191章:杜先生第641章:海上吞明月第852章:以身抵債第833章:父皇,你爲何要色眯眯第850章:千金要方第711章: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