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君王氣度

bookmark

“父皇此言甚是!”李建成惋惜道:“關隴世家累世錢糧、財富、人口,都成全了楊侗!實在可惜。”

“那不是我們的東西,沒什麼可惜的!做人、做事還得依靠自己!朕,就是依靠關隴世家太久太久,才失去了自我,一旦遇到困難,首先想到的便是求助獨孤和竇氏。”

一次次的慘敗,讓李淵多了類似大徹大悟的氣質,他長長的嘆了一口氣,道:“大業元年,章仇太翼向楊廣進言,說楊廣的命屬木,而雍州地處破木之衝,不宜久居。且讖語有言’重建洛陽,恢復晉朝之天下’。正是這個說辭說動了楊廣,幾天後就下了營建東都的詔書。”

李建成皺眉道:“雖說章仇太翼有活神仙之名,但楊廣身爲皇帝,一聽術士之言,就遷都,也未免太草率了吧。”

“朕以前也是這麼想的,可當了皇帝以後!才發現遷都洛陽正是隋朝文武二帝最英明的決定之一。”

“遷都洛陽,不是說爲了消弱關隴世家的威脅麼?兒臣不解,請父皇指點?”李建成愕然不解,在他的印象中,父皇對文帝尊敬有加,對楊廣卻是萬般貶斥。

“消弱關隴世家的影響力,只是其一。關鍵還是爲了彌補天下裂痕。”李淵接着說道:“隋文帝在位時,雖然隋朝在疆域上實現了天下大一統,但南北分裂了三百多年,歷史刻下的傷口雖然停止了流血,但是橫亙在南北之前那道裂痕卻難以在短時間內縫合。這種裂痕不可避免地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民心、風尚、民間習俗等各個方面,這必然會嚴重削弱國家所應具有的凝聚力和穩定性。而長安地處帝國的西北一隅,一旦關東、遼東、江南發生叛亂,等到朝廷得到消息做出反應時,叛亂可能已經席捲了一州。”

“所以,爲了加強對四方疆域,尤其是對南方的控制,爲了南北兩地能夠消除歷史隔閡,完成從土地到人心的真正大一統,在天下之心的中原營建新都,是勢在必行之舉。如此,楊廣纔會在營建洛陽的詔書中稱:‘自隋朝建立之初,便欲以河、洛之地爲創業之地,先帝長久思慮掛念此事,一講起來就令人激動哽咽!朕必完成先帝之志!’”

“這麼說,修大運河也是?”

“正是如此!我們回頭去看楊廣遷都洛陽,就能看到此舉有利於加強朝廷對江南地區的掌控,有利於加強朝廷與四方的聯繫。楊廣本人雖有大過,但他遷都的初衷,無疑是正確且合理的。”

“朕以前是李家之主,考慮的問題只停留在一家利益之上,當了皇帝以後,才知道遷都洛陽的重要和必要性。這,就是不在其職,不謀其政。但是此舉,無疑是觸犯到了關隴世家的利益,也因此,發生了巨大的爭執,再加上楊廣之後採取了許多削弱關隴世家的措施,從而導致隋朝與關隴世家的矛盾不保彌合。正是那時,獨孤家和竇氏便找上了朕,朕這麼多年來,順風順水,完全是關隴世家合力保護所致,但他們的保護,也使朕形成了依賴他們的習慣,一遇到問題就想着求助關隴世家。”

“失去關中,誠然弊大於利,卻也讓朕徹底的甦醒了過來。”

說到這裡,李淵十分慶幸的接着說道:“朕本以爲大唐完了,誰想,楊侗小兒又給了我們翻本的機會。失去關中,是大唐破繭成蝶的契機。”

“父皇英明!”李建成面色一震,臉上露出了敬佩之色。

“在楊侗倡導和引領下,以民爲本已經成爲一種大勢!大勢面前,順昌逆亡,故而,李密、竇建德、王世充、杜伏威等人紛紛效仿。在這方面,大家的確都成了楊侗手中的棋子。”李淵面色凝重道:“但更厲害的是,楊侗要絕斷世家之根基!”

“其實早在楊侗入主冀州之時,他便已經施行這些計劃,只是冀州戰亂多年,導致當地的世家大族紛紛撤離,且楊廣在世,他不敢放手手腳,做得並不太明顯。加上楊廣大力支持、一心庇護,便是崔、李、盧、高等千年士族也拿他沒辦法。但江都之亂以後,楊侗再也沒有人可以肘制,所以他放開了手腳施爲。”

“但他爲何要這麼做?”李建成問出了心中不解之處。

“因爲楊侗有一顆當皇帝的野心。”李淵下了定義之後,解釋道:“當初楊廣在世之日,皇儲要麼是嫡孫楊侑、要麼是庶長孫楊倓,前者有韋氏爲首的關隴士族支持,後者有裴氏爲首的關東士族支持,而楊侗什麼都沒有。楊侗也知道自己的弱點,更清楚自己在先天上便處於劣勢,因此,他從一開始就沒想過依靠世家,而是選擇了普通百姓。”

李淵手指敲擊着桌面道:“世家大族和低層百姓的矛盾由來以久,於是他挑動世家和低層百姓之間的矛盾,再以律法樹立一個公平公正的形象。從而獲得了民望,之後將田地分給百姓,無形中又獲得百姓擁護。他藉助百姓的力量對付世家,而後又用世家錢糧、田地籠絡百姓,自己卻分毫不出,他這一手相當漂亮。而且他在屠戮世家的時候有理有據有證人,別人再怎麼反對和抹黑,得到了好處的百姓都不會相信。”

“楊侗看似沒有得到任何利益,還平白得罪了天下世家,但實際上卻動搖了世家大族的根基。沒有了田地,世家大族自然養不了佃戶和成千上萬的奴隸,沒有了佃戶和奴隸,自然就不會擁有動搖朝廷的私軍。而百姓有了田地之後,再也不需依靠世家大族。而楊侗得到的賦稅其實也沒有絲毫減少,他只不過是幫助百姓清除了世家大族這一層盤剝罷了。百姓少了世家大族的盤剝,家家戶戶有餘糧,百姓滿意了,自然會擁護楊侗。”

“父皇!”李建成拱手道:“兒臣聽說楊侗在對付關隴世家的時候,手段十分類似縱民爲匪。這與賊首何異?”

“這恰恰是楊侗高明之處。”李淵嘆息道:“你可知道他的刑部和御部?”

“兒臣知曉。”李建成點頭道。

“吏部主行政、刑部主執法審判。御部監督地方官員執政、監督刑部執法是否公正,同時也在監督百姓,但有誣告者,同樣重罰,不偏不倚。吏部爲他治理地方、刑部羈押不法官吏、御部監督吏部行政、刑部執法,刑部反過來又可以對御部的不法官員加以制裁,三部各司其職、相互監督,可以將每一道政令落實到位。最終使楊侗對自己的領地有着絕對的掌控力。冀州、幽州、幷州民心堅似鐵!楊侗不死、三部未絕,便是有十倍兵力都難以攻入。”

“民心堅似鐵!”

聽到父皇的評價,李建成有些澀然,李家本身就是世家,而且隨着事態的發展,李唐來自世家的壓力也越來越多,現今七成以上的官員都是出自世家的人,如果使用楊侗那一套,李家必須把自己擁有的全部砍掉。

而楊侗則不一樣了,他能有今天,可以說是被逼出來的,當年身爲東都留守的楊侗也曾想過拉攏世家,比如元文都爲代表的元家、盧楚爲代表的范陽盧氏、韋津爲代表的京兆韋氏……

結果人家鳥都不鳥他,連坐鎮多年的洛陽都被楊倓輕易奪走,還沒離開洛陽,共事多年的元文都、盧楚、韋津反過來阻止他帶走洛陽的物資。

最終,楊侗流竄冀州,若非自己爭氣,幹敗竇建德,他連塊立足之地都找不到。

正是在那種情況下,楊侗索性迎合楊廣的口味,走上專門與世家大族爲敵之路,有了楊廣的保駕護航,使他度過了最艱難的日子。

等到楊廣這個靠山死在江都之亂,楊侗已經如日中天,誰也奈何不了他了。

李建成不知道楊侗換了一個靈魂,理所當然的認爲楊侗這個世家大族的敵人,是天下世家自己逼出來的。他行禮道:“父皇,但不知道我大唐從何開始?”

李淵說道:“制定律法,組建御部。”

“父皇,這……”李建成大吃一驚。用這一套,行嗎?

“朕不是對付世家!”李淵一字一頓道:“朕要依法治吏,優秀者褒獎,不法者則懲治。”

妙!實在是妙。

李建成眼睛一亮!依法治吏,治的是誰?治的是身爲官員卻不法的世家子弟,不僅不會落下口實,還能大獲民心。

當大唐的惠民政策與隋朝對等的時候,他日攻入隋朝所遇力度就會小得無數倍,皇帝是誰,百姓不在意,他們在意的只是自己的溫飽問題,如果大唐也能夠給他們同樣的生活,他們的抵抗力自然小了,如果再加以利誘,那麼,背叛隋朝也不是沒可能。

WWW★т tκa n★¢ 〇

“對外呢?”

“讓孝恭攻打吃人狂魔朱粲,奪淅陽和南陽。阻王世充南下、李密西進之路。”

這一刻,李淵比之前所有時候,更像是一國帝王!

……

(讀者企鵝交流羣:1623145)

第016章:安置第336章:文人女人和敵人第372章:死士之死第652章:江陽夜戰,沁芳遇險第592章:和親,又見和親第299章:建成入隋營第038章:凌敬論商第030章:孤臣第612章:初七論戰第313章:國事家事,諸事不順第498章:對李淵,朕已經沒耐心第675章:裴矩解惑,世民遇刺第380章:皇后?沒感覺第804章:下一步戰略第559章:賞罰不明第043章:不值錢的錢第197章:蕭瑀碰釘第549章:恩威並施第618章:韓志以權誘齊王第101章:梟雄的崛起第628章:鄴城諜影第934章:大勢不可逆第127章:奸商第169章:破綻百出(求收藏推薦)第926章:聽兩女絆嘴,偶得良計第868章:戰略大轉移第014章:民亂第768章:刺客美馬計第834章:大隋半月談第847章:定航海,佔市場第226章:鬥志燃燒第599章:李淵之利刃出鞘第885章:人謀不如天算第148章:李唐動盪(求收藏推薦)第288章:輪迴報應第087章:江都風起第962章:誘敵深入,定益北(求票)第469章:朕的煩惱你不懂第734章:吐谷渾有變第337章:兇悍的西域校尉第943章:建成出山,暗夜殺戮第654章:上兵伐謀,攻心爲上第568章:甕中之鱉第413章:自殺刺殺,多事之夜第409章:道女爭道統第782章:隋軍弩陣,破敵軍第555章:去其首腦,斬斷瓜葛第967章:逼蕭瑀接權力之劍第155章:再見江鳳儀(求收藏推薦)第454章:發動攻擊第264章:一個不留第770章:吸取教訓,戰略向西第750章:楊廣李淵,難兄難弟第053章:文人的殺氣第078章:強吃鐵勒第065章:傳國玉璽是什麼第954章:殺使奪將,危機四起第126章:新羅王女金德曼第076章:殺虎關第039章:天賜猛將第727章:馮盎之謀,軍前鬥陣第079章:牛進達發威第269章:鬼子國的崛起第611章:禦敵之力,以制敵第088章:江都之變第813章:自掘墳墓第531章:將軍傲氣第105章:坦白第293章:絕望的戰爭第689章:十年自由爲賭注第687章:兄弟爭鋒,戰火捲來第614章:抵達襄陽第295章:關隴的黃昏第234章:六境第618章:韓志以權誘齊王第130章:南隋之爭第133章:據理力爭第876章:異常年景,所用非人第461章:誘餌?第964章:壓力巨大,進退兩難第247章:克關中我爲帝(求月票全訂)第741章:相國示警第958章:山窮水盡,各謀其路第753章:聯合行動第392章:無意破陰謀第926章:聽兩女絆嘴,偶得良計第299章:建成入隋營第344章:國戰不講仁慈第840章:徐福後裔,會造水泥?第024章:血戰第879章:倒儲聯盟,各懷鬼胎第560章:戰前勞軍第869章:戰雲起交州第245章:胡漢雜居問題多(求月票全訂)第703章:兩對兄妹,不同情懷第214章:說客第476章:踏上征途第510章:怨念第456章:事態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