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戰爭一觸即發

bookmark

青州齊郡,隋軍長山中軍大營,將星閃爍,青州戰場的裴行儼、沈光、賈務本、高雅賢等人盡皆恭敬的望着上首的楊恭仁。

楊恭仁到了此地之後,便將裴行儼、沈光二部的分散之力融爲一體,防禦李密任務則是交給了身在潁川的李靖。

“稟大帥,第三軍的虎牙將軍和虎賁將軍都已到齊。”

“稟大帥,青州軍的虎牙將軍和虎賁將軍也已到齊。”

沈光和裴行儼相顧一眼,上前施禮稟報,虎賁將軍是師級主將,統兵五千,虎牙將軍爲虎賁將軍。

“沈將軍,竇建德的情況如何?”楊恭仁問向沈光。

“稟大帥,竇建德平定王小胡之亂以後,便已返回北海,他在北海的軍隊共有八萬人,這是他傾剿而來的軍隊,只要我們將這支軍隊擊潰,竇建德就永世不得翻身,北海、東萊、高密將是我軍的囊中之物。目前,他駐軍於淄水東岸的堯山西麓,其後是益都縣,很顯然,竇建德打着背水一戰的主意。”

楊恭仁點了點頭,看向裴行儼:“裴將軍,你呢?又是怎麼安排的?”

裴行儼煞氣沖沖的說道:“無論是戰略安排,戰後部署,以及武器糧草都已準備就緒,士兵心中殺伐熱血,建功立業的雄心早已按捺不住了,是時候開始動手了;我們完全可以一戰定青州,將竇建德徹底殲滅。”

“大隋萬勝!”

衆將大聲高呼。

“大帥,我們何時動手?”

隨着裴行儼此話一出,衆將都紛紛望向了楊恭仁。

楊恭仁揉了揉腦門,給了衆人一個目瞪口呆的答覆:“等。”

裴行儼說道:“我們有十三萬精銳之師,又有五萬奴兵,一古腦殺過去就行了,還需要等什麼?”

簡單、直接、粗暴向來是楊侗的風格,受到楊侗的影響,大隋文武也喜歡這種霸道的處事方式,考慮好天氣、地型等各種外因之後,頂多也就防止敵人的水淹火攻劫營之計,他們不管敵人有多少陰謀詭計,只管悶頭子往一個方向打,有這麼強大的實力,幹嘛要怕這怕那的?謀來算去那都是弱者要考慮的問題,跟他們無關。

反正就是一句話,以絕對的實力破除一切陰謀詭計!

你敢反抗,行!

那就承擔不要命的攻勢吧。

大隋承擔得起奴兵大量損失的後果,但各路諸侯卻受不了這麼打法,在他們的軍隊當中,每一名將士都是是寶貴的,他們可捨不得讓自己的兵跟一羣傻兮兮的冤大頭玩命。

“聖上要來嗎?”比起裴行儼,年紀大一點的沈光相對要沉穩得多,他知道楊侗跟武帝都是不太安分、喜歡作怪的皇帝,讓他們爺孫苦哈哈的坐在帝都是件相當困難的事情。

“聖上沒來,別問了!”

“……”

。。。。。。。。。。。。。

北海益都縣,是竇建德的新都城所在,竇建德和往常一樣騎馬在街上巡視,在他身後是跟他從河北而來的百餘名親兵,忠心耿耿。

此時已到最熱鬧的中午,但大街上行人稀少,很難看到三五成羣現象,這境況,和戰爭有關,但更多是三年前的大旱所致。

當年全國大旱,竇建德無力供養百姓,又忍心百姓餓死,只能眼睜睜的看着百姓跑去渤海郡;他知道這些百姓到了隋境之後,有的從了軍,但是更多百姓分到田地,當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雖然竇建德不甘,但他知道自己養不活那麼多人,便放他們去隋境求生,這些百姓過去也未必是壞事,他們過去以後,爲災情不低的大隋造成了極大的負擔,從而給了竇建德緩一口氣的寶貴時間,只是一座座近似死城的城池,卻也使竇建德的雄心壯志一天天消退,尤其是發小、義弟劉黑闥的叛變,對他打擊尤爲沉重。

以前在河北,如日中天之際,許多人勸說竇建德稱帝,而不是隻當一個夏王,但他本人對稱帝並沒興趣,不過也一度猶豫過,因爲他如果當上皇帝,就能用親王、郡王、國公等等爵位凝聚麾下將士之心。然則在王伏寶、宋正本、孔德紹等人的勸說下,還是放棄了爲帝之念,只稱夏王;敗退青州以後,稱帝之心就更加淡化了,他現在將所有的政務都丟給長史孔德紹去處理,自己只管練兵,儘管他兵力不多,但也要訓練成爲精銳之師,唯有如此,才以抵禦得了強悍的隋軍。可在他雄心勃勃之際,內部發生了叛亂,平叛到現在,又損失了不少兵力,更要命的是隋軍在這個要命節點殺了過來,無奈,只能從民間抽出一些青壯,東拼西湊成了八萬大軍。

前方態勢緊急,他打算走出城門,常駐于軍中,

“糧食發放得怎樣?沒出亂子吧。”忽然,竇建德問向了陪他巡視的司馬齊善行。

從發家至今,竇建德的糧食就沒有一天不緊張的,而在叛亂髮生之後,竇建德便在治下實行糧食配給制,每三天發放一次,每人可得三合米和魚乾一條,老人和孩童減半(十合爲一升),雖然只能勉強達到半飽,但竇建德的治下卻也沒出現過餓殍遍野的災難。

齊善行是竇建德第二號文臣,地位僅次孔德紹,雖然能力不強、學識不著,但竇建德看中的卻是齊善行的正直清廉,於是便將糧食配給交給他來處理,齊善行盡心盡力,始終沒出現大亂子。

“稟殿下,一切都很順利,分配的雖然少,但湯湯水水的下肚,也不至餓死人。”齊善行答道。

“近來我在軍中,聽到將士頗有抱怨,說是配給的魚乾很小,這是怎麼一回事?”竇建德又問。

齊善行苦笑道:“現在是風浪大的時節,而我們的船隻都是經受不起大浪的小船,所以現在不能出海;而以前發放糧食時,都優先選出大個的魚,現在只剩些小魚了。這件事上個月向殿下彙報過。”

竇建德想了一想,真有這回事,只是他忘記了,歉然地笑了笑,又問道:“大風浪還要持續多久?”

“卑職從有經驗的老漁民那裡打聽過,他們說有風浪也不會太久,估計不用半個月就能出海了。”

“半個月?”

“是!”

“唉!”竇建德搖了搖頭,喃喃自語道:“隋軍攻營就在這幾天,我都不知道能不能堅持半個月。”

齊善行黯然無語。竇建德是個仁義愛民的好君主,但天不假其便!

“殿下!”這時,一名士兵策馬奔來

“何事?”竇建德勒馬回首,他知道這名士兵今天在王府當值,怎麼自己才一出來,就追上了?難道府中出事了?

士兵近前,低聲說道:“稟殿下,有隋使前來,正在府中等候。”

“隋使?”竇建德大爲驚訝,隋軍兵鋒鼎盛,大有決戰之勢,這馬上開戰了,還派使者來幹嘛?他略一思索,便有了決定:“先回府!”

衆人調轉馬頭,護衛竇建德返回王府。

第096章:不想當皇帝第606章:致仕不成,反晉升第896章:王而不王,以糧攻糧第702章:天朝氣魄第931章:居高臨下,絕對壓制第192章:武州商行第029章:不要世家士族第978章:女王訪隋,玄奘作陪第580章:大國氣度第385章:受三公,位極人臣第994章:反間計第502章:帝都定洛陽第978章:女王訪隋,玄奘作陪第721章:百姓逼宮,李淵四斷第604章:敗亡前的瘋狂第307章:君王氣度第085章:太原起義第322章:天下雄傑皆反響第184章:機遇(求首訂)第005章:輸不起第282章:凌雲商隊第929章:勢如破竹第836章:蝗災,蝗蟲的災難第627章:竭澤而漁第450章:李道宗給吭了第555章:去其首腦,斬斷瓜葛第744章:滅‘世’神刃終出鞘第904章:意外動胎氣第578章:事態變遷第241章: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求月票)第333章:大隋的致命點是楊侗第817章:轟開門戶第050章:楊廣放棄治療第590章:所有算計一場空第226章:鬥志燃燒第238章:殿前三問(求月票)第517章:大隋海軍出擊第400章:莫道帝王皆無情第470章:袁紫煙帶來的嘉音第220章:論勢第500章:老臣不服請戰第289章:那一夜第491章:撤兵盧氏第607章:滔天火焰,贈李淵第171章:僕骨部(求收藏推薦)第621章:皇帝揮刀割肉第723章:黃河畔,縱論李唐第632章:雷霆萬鈞第691章:大唐的‘忠臣’們第621章:皇帝揮刀割肉第824章:壯士斷腕第601章:獨孤整的後手第539章:迂迴戰略第985章:怎麼證明你是李淵第239章:悲劇(求月票全訂)第087章:江都風起第920章:樂極生悲,李靖敗北第238章:殿前三問(求月票)第691章:大唐的‘忠臣’們第834章:大隋半月談第782章:隋軍弩陣,破敵軍第934章:大勢不可逆第530章:世績北上第479章:柴紹論隋定帝心第758章:女兒,讓我掐指算算攻擊方位。第356章:拼命作死第683章:千古罪人爲李淵第463章:破局之策第781章:棗陽城第683章:千古罪人爲李淵第852章:以身抵債第441章:爲奸佞著書立說第553章:伏威雨夜奔義陽第238章:殿前三問(求月票)第624章:父皇急功近利的老毛病又犯了第007章:一將無能第345章:衆智成一計第648章:單雄信之抉擇第238章:殿前三問(求月票)第115章:和談第845章:飛天神舟,初步告捷第372章:死士之死第345章:衆智成一計第709章:會師谷城,大戰降臨第487章:李君羨不值錢第070章:章仇太翼第105章:坦白第188章:老謀深算(第五更求首訂月票)第803章:七家分高原第097章:太宗武皇帝第987章:曲終人已散(求票)第587章:吐蕃王子之死第601章:獨孤整的後手第195章:官方店鋪(六更)第148章:李唐動盪(求收藏推薦)第427章:王世充之困惑第689章:十年自由爲賭注第564章:花重金,破楊侗毒計第376章:答士子問第414章:落幕、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