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李淵以利分關隴

bookmark

關隴集團是一個利益結合體,因利而合,也因利而分,在隋朝建立以後,便漸漸分成兩派,一派以獨孤氏爲首,另一派以元家爲首,隨着元氏沒落,鼎盛的竇氏成了這一派的領袖,關隴勢力這一派也改稱爲竇派,李淵的隴西李氏也屬於竇派成員。

但不管獨孤派還是竇派,都經歷了隋朝文武二帝的清洗,尤其是在武帝楊廣的暴力打擊之下,強勢的關隴集團便與日勢衰。只是瘦死駱駝比馬大,關隴集團的勢弱也只是相對以前權傾天下而已,從前的關隴集團壟斷了西魏、北周兩朝的高級職位,然後利用手中權力獲得無數資產,土地和產業遍佈天下,但是他們在了推翻‘背叛’關隴集團的隋楊決定後,未免產業遭到戰禍荼毒,紛紛將產業收縮到關隴和歷來都比較安穩的巴蜀,關隴九成以上的良田都被關隴權貴佔有,各種賺錢生意全被他們壟斷。

唐朝能迅速紮根關隴、平靜動盪,就是關隴集團合力支持所致,如果沒有橫空出世的楊侗,李淵完全可以憑藉關隴集團的雄厚家底,將各路梟雄生生耗窮、耗死,只可惜唐軍屢屢被隋軍擊敗,朝野人心潰散,失去根本的關隴集團只剩下巴蜀這個最後的後花園了,許多人早都萌生懼意,聽到隋朝有與世家和解之意,紛紛派人探聽,在楊侗還沒有作出任何表態的時候,就迫不及待的主動許諾了很多。

竇氏第二號人物竇琮前來拜訪獨孤氏,也是因爲竇氏爲首的竇派利益受到了嚴重威脅。

儘管他們也派了代表去和隋朝聯繫,但隋朝皇帝始終沒有給出一定承諾,竇軌和竇琮等竇派核心成員幾經商議,一致認爲楊侗不滿足竇氏所給價碼,這纔始終沒有表態。但是他們也不甘心被楊侗訛詐,而且和楊侗比起來,李淵更能夠保證他們的利益,因此對隋唐之戰寄予厚望,沒有再次派人去洛陽‘談判’。

但隨着李世民兵敗朱陽關、李淵退回襄陽,竇派的家主們終於穩不住了,隋軍一旦打下荊襄、殺入巴蜀、滅了李唐,下一步就會將他們田地、財產點滴不剩的奪走。

竇派覺得不能坐以待斃,決定與獨孤派和解,將兩派合爲一體,以一個完整的關隴集團去跟隋朝談,這樣威力、和說服力會更高一些。

竇氏家主竇軌跟在李淵身邊,分身乏術,於是由二號人物竇琮上門造訪。順便探聽一下獨孤派的口風,看看李唐還有沒有救,畢竟他們在李唐身上投入了太多的利益,不到最後關頭也不願放棄李唐。

獨孤氏的大門開了,獨孤澄快步迎了出來,後面還跟着擔任工部尚書的獨孤懷恩,可以說這是獨孤氏的兩大人物都出來了,這讓竇琮有些受寵若驚之感,他連忙躬身行禮。“勞煩兩位世叔親自出迎,不勝榮耀!”

獨孤澄和獨孤懷恩都是獨孤信的孫子,在關隴權貴之中輩分極高,竇琮年長,卻也得稱獨孤氏兄弟爲世叔。

“竇公親自上門,是我獨孤氏的榮幸,快請!”獨孤澄不以長輩自居,一聲‘竇公’給足了竇琮面子。

“請!”

寒暄幾句,便一起進了府門,來到獨孤府專門接待重要人物的會客廳,三人分賓主落座。

竇琮開門見山道:“聖上退守安養,不知二位世叔怎麼看?”

獨孤澄感受到了竇琮語氣中的焦慮和心急,不過他也理解,畢竟大家面臨的問題都一樣,沉吟道:“實不相瞞,我們方纔也在談論此事,我們認爲聖上久居深宮,脫離戰場太久,不知隋軍的厲害,誤判形勢的後果是倉促的御駕親征,他根本不知道御駕親征失敗後所引發的一系列後果。”

旁邊獨孤懷恩微微一嘆,“自從李孝恭在襄城全軍覆沒,大唐朝野人心惶惶,物價一天高過一天,聖上應該想法設法穩定民心,振奮士氣纔對,可他唯恐天下不亂,固執要御駕親征,我真不明白他到底是怎麼想的,這下好了,一仗不打就跑了回來,還丟失了李孝恭拼命打下的地盤。難道非要大家鬥志盡失、叛亂四起才肯善罷甘休嗎?聽說很多世家現在都跟楊侗暗中往來,這也不能難怪別人這樣做,聖上實在是太讓人失望了,不僅沒有一項安定人心的政策出來,還步步失策。”

獨孤氏兄弟一引一帶,就把話題引向深層,他們先想知道竇家是怎麼想的,否則的話,容易落人話柄。

但竇琮也不傻,自然不會順着獨孤氏兄弟的節奏走,不過也知道對方不會主動提出與隋朝暗中聯合之事,畢竟,兩派爭鬥太久,彼此之間有着很深的戒備,他想了一想,決定暫時放下這個話題,等信任建立起來了再來談,嘆了口氣道:“家兄讓人從前方傳話,說是聖上收縮兵力,採取閉關鎖國之策,遷都入蜀,聯魏抗隋。”

“遷都?此事當真?”獨孤澄動容道

竇琮點了點頭,鄭重道:“這是太子殿下稱是要打造一個穩定大後方。不過襄陽現在已經不安全了,聖上有遷都之意也正常,但是他又怕朝臣反對,所以才讓太子這麼用試探家兄,如果大家們聽而任之,被隋軍打怕了的聖上真會遷都巴蜀。”

獨孤澄雖然極爲震驚,但他很清楚,李淵考慮遷都,絕非一時頭腦發熱,這裡面肯定一定還有他所不知的原因,竇家和獨孤家族暗鬥已久,雙方一直爭奪關隴貴族的主導權,竇家有可能拿獨孤家當槍使,在沒有徹底弄清之前,自然不能魯莽表態,不動聲色的問道:“竇公的意思是,集中整個關隴權貴反對遷都?”

竇琮鄭重的點了點頭:“巴蜀是我們關隴權貴所剩無幾的資本了,若是大唐的國都設在那裡,戰火很快就會席捲而至,那時我們怎麼辦?就算隋軍暫時打不進去,那麼聖上又如何滿足關東士族、江南貴族的要求?還不是犧牲我們嗎?所以我們的意思是關隴兩派要聯合起來,態度鮮明地反對遷都。”

“真到那麼一天,我獨孤氏一定跟進。”獨孤澄也表了態,沉思半晌道:“只是這樣太被動了。”

“世叔可有良策?”

“我認爲化被動爲主動,在聖上提出遷都之前,以國家大義爲名,提出死守荊襄之志!”

竇琮雙眼一亮,讚道:“此法甚善!”

“那就這麼辦?”

“我看行!”

獨孤澄、竇琮相顧一笑。心知這合作看似無關痛癢,實則意義重大,是關隴二派重新走到合作的第一步,是建立信任的起點。

。。。。。。。。。。。。。。。。

襄陽的皇宮被李淵命名爲太極宮,太極殿、武德殿、承乾殿一應俱全,甚至連襄陽城門也跟大興一樣,這是他對大興念念不忘的最明顯表現,同時也在暗示關隴權貴,他李淵始終有收復關中之志。

武德殿的御書房內,李淵坐在御榻上,臉色陰沉至極,他做夢也想不到,他昨天才讓太子向竇軌透出穩定巴蜀的口風,今天他剛到襄陽就有迴應,而且這個迴應居然如此的強硬、剛烈。

在他面前的御案上高高的疊族着八十三本奏疏,這是八十三個關隴貴族家主集體上疏,內容都是要求朝廷集中全部兵力死守荊襄,一個二個都說得慷慨激昂,個個都是鐵骨錚錚。

盯着眼前這高高的一疊‘爲國請命’的奏疏,李淵眼中閃爍着難以抑制的怒火,他當然知道這些人是什麼意思,是生怕他們在巴蜀的利益受到衝擊,堅決不同意遷都入蜀,什麼死守襄陽都是假的。

“這哪是忠臣,一個個分明就是亂臣賊子,居然敢挾持民意來威脅朕,一個個都不想活了嗎?”李淵的怒火再也無法抑制,他猛然起身,拔出巨闕劍,狠狠地砍向這疊奏疏,怒吼道:“他們真以爲自己有多了不起嗎?有一點擁立之力,就可以騎在朕頭上作威作福?朕纔是天下之主,他們到底有沒有搞明白?”

李淵心中憤怒,但同時也感到惶恐不安,李唐的根基就是關隴權貴,正因爲有關隴權貴的全力支持,李唐才能迅速壯大,才能和楊侗的隋朝並存至今。

現在雖然失去了關中,可巴蜀還是關隴權貴的,更關鍵的是軍中將校大多是關隴權貴子弟,所以關隴權貴對李唐王朝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李淵心知遷都巴蜀必須得到關隴權貴的支持,但現並沒有遷都,甚至連遷都二字都沒有提,僅僅只是說穩定巴蜀、將之經營成鐵桶江山,居然就導致關隴貴權以將士死社稷的大義來挾持,他們的回敬不只是這八十三本奏疏,還鼓動襄陽百姓熱議這次退兵,滾滾輿情直接將他李淵抹黑成一個膽小如鼠之輩。

“難道關隴權貴已經決定拋棄大唐了?”

這個一閃而現的念頭讓李淵如墜寒窟,緊跟着,又想到各個世家派出代表出使洛陽一事,憤怒忽然一下子消失了大半,冷汗滾滾而落。

感受到李淵不斷高漲的殺意,一旁的李建成低聲道:“父皇,關隴權貴兩派合力發難,威力巨大,若要削弱,還需從長計議。楊廣之所以弄得衆叛親離,就是操之過急、急於求成所致,正所謂前車之轍後車之鑑,我們要吸取楊廣的教訓啊。”

‘砰’的一聲響,李淵一腳踹倒了御案,好半晌,他恨恨的說道:“朕當然知道不能急功近利,所以一直容忍一堆堆廢物、庸才竊居高位,但他們這次太過分了,竟然來挾持民意,干涉朕的軍隊部署,如果繼續縱容他們,他們下一次恐怕就是推翻朕這個皇帝了。”

李建成長嘆道:“應該是被隋軍的步步進逼,致使他們對朝廷感到失望,同時害怕隋軍入蜀,導致他們的利益受損,所以用這種強硬的方式來警告我們。”

李淵面沉似水,他知道關隴權貴的勢力在軍方、朝堂、地方都極爲強大,尤其是關中失守之後,關隴權貴每年繳納錢糧已經佔了朝廷全年稅賦的七八成,完全擁有叫板的實力和底氣。

過了良久,才緩緩的說道:“並不是說楊廣消滅不了關隴權貴,而是楊廣知道軍隊的中高層將領都是關隴權貴的子弟、門生、故吏,如果貿然動手,那麼關隴權貴第一個滅的就是他,所以他採取迂迴戰術,以國家大義爲名,征伐吐谷渾、林邑、琉求,以國戰來殲滅關隴權貴掌控的軍隊,當他把四周打了一遍,卻發現敵人太弱了,起不到以戰耗兵的作用,於是到了高句麗之戰時,纔有了極度荒堂的命令,他要是真心想滅高句麗,哪輪到楊侗揚名。同樣,朕也能夠把這些關隴權貴殺個乾淨,但卻消除不了他們在軍隊中的影響力,而且我大唐建立才幾年,根基還十分薄弱,再加上我們處境不妙,如果強行消滅,代價實在太大了,我們承受不起絲毫內亂的風險,而且至少有七成以上的郡守、郡丞、縣令、縣丞都是他們的人,一旦強勢打壓,恐怕內戰立即就會爆發。甚至他們會投向對世家解禁的隋朝,這樣我們就徹底完了。”

李建成點頭道:“父皇,那我們應該如何?”

“如你所言,削弱關隴權貴必須從長計議,但是南進之策不能不執行,你親自去竇家宣旨,朕要冊封竇軌爲益州道行臺尚書令,讓他主管巴蜀政務,”

“兒臣明白了!”李建成心中大讚,這樣一來,關隴兩派將因巴蜀利益問題而走向決裂。對於父皇的權術手段歎爲觀止。

——————————————

感謝書友誰會記得790、淡定賞風雲在本週大賞。

兄弟們,今天是一週的結束,也是一週的開始,如果還有剩下月票、推薦票的話,還請投上本書幾張,謝謝。

第974章:父子之爭第318章:玄齡獻策建嘉峪第699章:楊侗謀北鎮軍第514章:偷聽少女心第868章:戰略大轉移第771章:慶功宴,公主醉第383章:大刀闊斧第388章:彰顯榮耀第176章:悲劇的乙失鉢第656章:烈女逆襲單雄信第412章:又當爹了第211章:首戰第091章:君王死社稷第116章:全力西進第907章:小節有虧,大節無損第839章:外強中乾花架子第464章:左右爲難第871章:亂軍砍死第234章:草原之狐第757章:烈火焚江第961章: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第360章:狂飆演技第364章:挖牆角進行時第501章:你是神仙就得供着第696章:聖武三十六天罡第894章:玄齡議設諜中諜第508章:我害死了爹爹第282章:凌雲商隊第783章:緊急部署,急情驟臨第612章:初七論戰第481章:獨孤決議第791章:河岸遇伏第093章:河東遇阻第166章:李唐決議(求收藏推薦)第844章:一語驚醒夢中人第180章:南部可汗(求收藏推薦)第613章:李靖掛帥第636章:邴元真失權謀退第173章:絕戶計(求收藏推薦)第382章:放寬限制第598章:永除後患第959章:自作聰明,過尤不及第651章:魏軍破營,海路來襲第711章:破軍第627章:竭澤而漁第940章:緊急應對(求票)第785章:熱血沸騰,不殺不行第380章:皇后?沒感覺第297章:兵臨城下第246章:年後攻略(求月票全訂)第711章:破軍第845章:飛天神舟,初步告捷第228章:無垢發怒第354章:軍務司出世第982章:立威入城第870章:老子不說話,看你怎麼詐第123章:新錢第771章:慶功宴,公主醉第030章:孤臣第509章:土崩瓦解第210章:困境第554章:順勢而爲,我是錘子?第959章:自作聰明,過尤不及第212章:背主第154章:和親2(求收藏推薦)第786章:多瑪鎮的價值第470章:袁紫煙帶來的嘉音第285章:有舍有得第690章:兵臨城下,襄陽戒嚴第685章:事未了,殺劫到第201章:靺鞨朝見(求月票)第857章:我闖大禍了,我完蛋了第236章:刑、御之爭第734章:吐谷渾有變第958章:山窮水盡,各謀其路第934章:大勢不可逆第733章:偏見第079章:牛進達發威第419章:弘揚勝利之路第370章:豬隊友第671章:身臨絕境,李密定計第384章:登基大典第232章:賣蕭銑第522章:決定第899章:千年世家之威第037章:七夕節第988章:隋唐雙方,緊急部署第874章:一封家書第506章:皇姑離家抓李世民第230章:聯合世家第996章:煙花爲號,全軍進攻第123章:新錢第560章:戰前勞軍第624章:父皇急功近利的老毛病又犯了第306章:李淵長大了第118章:整頓官制第084章:李靖之遠謀第981章:演一齣戲第813章:自掘墳墓第773章:食鹽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