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出兵

bookmark

離開洛陽的李建成,急於返回襄陽,西進弘農,從盧氏乘船沿淅水南至淅陽均陽,經漢水,直達陰城。爲了避開谷城縣的北鎮軍,改走陸路,由一支騎兵護衛着回襄陽城。

馬車在大街上疾行,李建成默默的望着大街兩邊,行人步履匆匆,酒館冷冷清清,與行人密集洛陽截然相反,以往成羣結隊的流民乞丐一個都看不見了。

李建成知道不是流民乞丐餓死,更不是變成富裕人家,而是都跑去了淅陽、南陽等郡,這些流民乞丐大多是被父皇從南陽強行遷移而來的百姓,但到了襄陽以後,卻沒有得到妥善安置,這才淪爲流民和乞丐,如今隋軍放開關卡,關讓細作在襄陽城內宣揚分田政策,誰還願意在襄陽街頭討飯?

想到這兒,李建成不由嘆息一聲,儘管他們也採取了減稅授田政策,鼓勵百姓益州遷徙,但效果一點都不理想,原因是他們不能像楊侗那樣,施行義務教育,更不能對新遷百姓減免兩年賦稅,因爲減稅不但會影響朝廷微薄的收入,還會起發益州本地百姓不滿。另外一個原因則是百姓們都不太相信李唐王朝,所以他們寧可遠去隋朝各郡受田,也不願接受李唐王朝的田地。

這是天下百姓的共識,百姓認爲隋朝遲早會打過來、遲早會戰勝李唐、遲早會統一天下,隋朝的承諾遠比危在旦夕的李唐王朝可靠,正是這種共識,使李唐在和隋朝的人口爭奪戰中一敗塗地。

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天下百姓對李唐王朝的不信任感,其實早在關中之戰結束以後就開始產生了。只因都城歷來就是一個政權臉面和威嚴,但是李唐王朝卻把帝都丟失,以一種狼狽姿勢南逃襄陽,李唐朝廷的威嚴和脊樑頓時轟然坍塌。再加上去年東征慘敗,百姓就更不相信李唐王朝能夠戰勝威名赫赫的隋朝。

“殿下,太極宮到了。”

馬車緩緩停下,外面傳來了陳叔達的聲音。

“走神了,實在抱歉。”李建成連忙下車,歉然道。

“沒有。”陳叔達緩緩搖頭,即使李建成沒有說什麼,但他也大致猜到李建成在想什麼,自己不也是被兩朝之差距驚到了?

以前只是單純的覺得軍事不如人,其他地方不差隋朝多少,甚至還有勝出,直到去了洛陽走一遭,才發現楊侗在許多方面,已經走在了故步自封、思想守舊的李唐王朝的面前,最具代表性的百家爭鳴,或許對獨尊數百年的儒家來說不是好事,但是對於整個天下而言,百家爭鳴確實有刺激時代進步的作用。

兩人都沒有說話,沉默一路的走向了御書房。

李淵聽說兩人回來,緊急接見。

“兒臣參見父皇。”

“微臣參見聖上。”

“免禮。”

李淵示意二人入座,雖然他已經急得要死,但帝王氣度強行將他這份焦急生生壓下。

“兒臣與陳相國不負父皇重託,已經和隋朝達成了休戰協定。”

‘呼’

李淵吐了一口濁氣,故作平淡的說道:“楊侗有何要求?”

“只要我朝滅了關隴貴族,休戰協議便會生效。”李建成將事情的前因後果說了一遍,吐蕃之事沒寫在明面上,他決定單獨相處時,再與父皇說。

聽完李建成的表述,李淵深以爲然的點點頭,對楊侗的‘天下之毒,毒不過門閥,門閥之毒,毒不過關隴貴族’之說,深表贊同。如今關隴貴族都已經起兵反唐了,當然不存在什麼‘網開一面’。

李淵關心的還是休戰,從李建成的表述中,他察覺到一個極爲嚴重的問題,便問道:“也就是說,我朝不滅關隴貴族,兩朝便處於敵對之勢?這期間,可以發生任何事對嗎?”

“正是如此。”李建成說道。

沉默半晌,李淵凝重點頭,向外面宦官下令道:“速速召集晉王、齊王、劉相國、裴相國、蕭相國入宮議事。”

“喏。”門外宦官應了一聲,步履匆匆而來。

諸位相國皆在自己官衙,而李世民這段時間也在襄陽城內,所以一羣人很快就到了御書房,當他們聽到隋唐休戰的消息,神色各異,相較於蕭瑀、裴寂,主戰的李世民臉色相當難看,不過他也知道休戰乃是父皇和所有人共同認可,並且爭取到的,是一人之力難以更改的大勢,因此心中再不爽,也沒有說什麼反對之言。

隨着李建成將協議一一道來,御書房陷入了短暫的安靜,從這其中,李世民發現了兩個問題,開口問道:“皇兄,小弟有兩個疑問。”

“二弟你說。”李建成微笑道。

“關隴貴族覆滅前,敵對之勢依舊,是不是這樣?”李世民問出了大家共有的心聲。

“正是。”李建成點了點頭,苦笑道:“所以我們要快一點;二弟的第二個問題是什麼?”

李世民皺眉道:“如何定位關隴貴族?楊侗的條件之中,有沒有包含竇氏、豆盧氏、長孫氏?”

這話一出,衆人全都傻眼了。

是啊,竇氏、豆盧氏、長孫氏也是關隴貴族中的一員,但是他們都交出了私軍,以及九成以上的財富,是妥妥的忠臣,要是他們也包含在楊侗必殺之列,難道李唐王朝要將這些人殺光不成?如果不殺,那就意味着楊侗根本不會休戰,而且違約的還屬於李唐王朝這邊。

“這倒沒有。”李建成和陳叔達返程之時,也探討過這個問題,說道:“楊侗的目的是將關隴貴族削弱到無法崛起的地步,而竇氏、豆盧氏、長孫氏交了九成財富,他們已經不會威脅到了皇權,楊侗不會在意這些。”

“既這樣,小弟就沒問題了。”李世民卻不太認同李建成這種說法,楊侗都是關隴貴族了,怎麼可能沒有竇氏、豆盧氏和長孫氏等等竇氏派系?歸根到底,楊侗還是沒有休戰的意思,只不過是迷惑李唐君臣的障眼法罷了,他覺得一切還得打,於是向李淵拱手道:“父皇,兒臣有個請求。”

“你說。”李淵點頭道。

“兒臣想立刻進軍,聯合各路軍隊,將北鎮軍殲滅,只要這支軍隊全軍覆沒,關隴貴族便是沒牙的老虎,想怎麼處置都沒問題。還請父皇恩准,”李世民生怕惹來父皇猜忌,不敢說自己是去接應劉弘基等人西撤,只能換一種說法。

“這是非常好、非常及時的建議和主張,朕準了!”李淵沉吟了一下,問道:“皇兒打算幾時出兵?”

“父皇,如今形勢危急,兒臣打算今晚就出兵,以免夜長夢多。!”

“今晚?”

“是的。”

“可以。”北鎮軍就在不遠之處谷城,是一個變數,李淵也希望早點解決,便答應了下來。

第125章:外國來使第378章:裴矩思退第960章:與虎謀皮第573章:聞‘隋’喪膽第081章:天時地利人和第940章:緊急應對(求票)第486章:將帥之差距第858章:蜀郡來訊第817章:轟開門戶第653章:城上城下,掀波瀾第443章:隋魏密約第472章:南陽之變第700章:百花爭鳴纔是春第242章:長安議科舉(求月票全訂)第306章:李淵長大了第840章:徐福後裔,會造水泥?第645章:聽天由命第237章:金榜題名(求月票)第797章:大將之飭第575章:多乎哉?不多也第316章:登基好日子第205章:紛爭(求月票)第071章:討媳婦第260章: 算計第549章:恩威並施第837章:滿城盡是功夫茶第615章:憤怒的蕭瑀第587章:吐蕃王子之死第357章:可憐的頡利可汗第747章:見龍卸甲第085章:太原起義第771章:慶功宴,公主醉第836章:蝗災,蝗蟲的災難第928章:艱難行軍第296章:關隴再合作第502章:帝都定洛陽第030章:孤臣第983章:九九重陽再交鋒第429章:誰佔了誰的便宜?第954章:殺使奪將,危機四起第806章:玄奘,你怎麼看?第756章:卯時放火,不得有誤第275章:李淵施壓第624章:父皇急功近利的老毛病又犯了第444章:將軍難免陣上亡第602章:指塔贈金,楊廣再出徵第504章:‘滅世’神刃執在手(八千字大章奉上)第367章:獨孤整老謀深算第399章:舊情難忘第141章:時間寶貴(求收藏推薦)第961章: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第683章:千古罪人爲李淵第022章:誘敵深入第498章:對李淵,朕已經沒耐心第282章:凌雲商隊第168章:論馬(求收藏推薦)第685章:事未了,殺劫到第600章:馬嚼天下第907章:小節有虧,大節無損第210章:困境第105章:坦白第967章:逼蕭瑀接權力之劍第754章:神仙上山第389章:登基爲帝,顧慮漸多第801章:空談誤國第715章:國公之爵,擦肩而過第888章:一筆國運生意第185章:反客爲主(求首訂)第704章:隋唐陰謀第288章:輪迴報應第657章:引敵入甕(補上一章)第501章:你是神仙就得供着第921章:今朝重演平陳戰(求票)第292章:雙雄會第309章:一鳴驚人第328章:老程搗亂第762章:明天叫陣,決一雌雄第497章:當冤大頭遇到冤大頭第070章:章仇太翼第535章:我們還是先走爲妙第740章:人心各異第360章:狂飆演技第597章:柳暗花明又一村第376章:答士子問第788章:祿東讚的豬隊友第133章:據理力爭第351章:陰謀家的陰謀第234章:六境第454章:發動攻擊第546章:圖窮匕現第926章:聽兩女絆嘴,偶得良計第125章:外國來使第818章:夜襲第849章:千年氣運大航海第015章:拐誘第033章:房謀小露鋒芒第630章:凌敬在行動第078章:強吃鐵勒第555章:去其首腦,斬斷瓜葛第288章:輪迴報應